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备考2017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六十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某孝廉,家贫落魄,无以为生,贷于亲友,皆莫之应。有一博徒,独善遇之,时有馈遗,以资薪米。及公车北上,又为治装,且赡其家。未几,孝廉捷南宫,授县令,感念旧恩,使人招之。谢不往,曰:“吾侪呼卢喝雉,席地帷天,放浪久矣。一入朱门,则束缚欲死,非所以爱我也。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牧猪奴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又非所以爱君也。”孝廉乃使人赠之千金,亦不受,曰:“君虽日赠我千金,亦不过供我博场之一掷而已,徒伤君惠,而无救我贫,不如其已也。”此博徒见识甚高。谁谓市井中无英雄哉!

(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使我居君之所仍日日外出从牧猪奴游不于君官声有损乎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以生    贤能之用(《隆中对》) B、时有馈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出师表》) C、公车北上    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 D、赡其家    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翻译下面句子。

贷于亲友,皆莫之应。

(4)、作者为何赞叹“博徒”是“英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张文诩,河东人也。父琚,开皇中为洹水令,以清正。有书数千卷,教训子侄,皆以明经自达。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每好郑玄注解,以为通博,其诸儒异说,亦皆详究焉。
         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其门生多诣文诩,请质凝滞,文诩辄博引证据,辨说无穷,唯其所择。
         治书侍御史皇甫诞一时朝彦 , 恒弟子之礼。适至南台 , 遽饰所乘马,就学邀屈。文诩每牵马步进,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经数年,盗者向乡人说之,始为远近所悉。邻家筑墙,心有不直,文诩因毁旧堵以应之。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 , 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之,因为其隐,谓妻子曰:“吾昨风眩,落坑所致。”其掩人之短,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注】①朝彦:朝廷中有才学和德行的人。②南台:官署名。③禁:施禁咒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 , 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予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鄠、杜 , 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永州八记》)

     【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⑤澧(fēng)、镐(hào)、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澧、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续诗宋之问

(元)辛文房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 , 弃官。文明中 , 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属。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 , 后曰:“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及败亡命,不知所之。后宋之问贬还 , 道出钱塘,游灵隐寺,夜月,行吟长廊下,曰:鹫岭郁笤峣 , 龙宫隐寂寥。”未得下联。有老僧燃灯坐禅,问曰:“少年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欲题此寺,而思不属。”僧笑曰:“何不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 , 刳木取泉遥。云薄霜初下,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寺,看余渡石桥。”僧一联,篇中警策也。迟明访之已不见老僧即骆宾王也。传闻桴海而去矣。

(选自《唐才子传》卷一)

【注】①鞅鞅(yàng):通“怏怏”,不服气,不满意。②文明:唐睿宗年号。即公元684年。③矍(jué)然:吃惊的样子。④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唐初诗人。⑤鹫岭:指杭州灵隐寺前飞来峰。笤峣(tiáo  yáo):高峻的样子。⑥龙宫:佛教传说,海龙王在灵鹫山听佛说法,信心欢喜,欲请佛至大海龙宫供养。佛许之。龙王即入大海化作宫殿,佛于诸比丘菩萨共涉宝阶入龙宫,受诸龙供养,为说大法。后用“龙宫”借指佛寺,此处指灵隐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