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2017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最值钱

[美]布赫瓦尔德

    一天,我从儿子房间门口经过,听见他正在打字。

    “想写点什么呢?”我问他。“正在写回忆录,描述做你儿子的感受。”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甜丝丝的,“写吧,但愿在书中我的形象还不坏。“放心吧,错不了!”他说,“嗨,爸,商量件事。你把我关进牛棚,用你的皮带抽我,像这样的事,我应该在书中写几次啊?”这使我愕然。“我从未把你关进牛棚,也没有用皮带抽你啊!再说,我们家压根儿也没有牛棚。”

“我的编辑说,要想使书有销路,我应该描述诸如此类的事:当我做错事的时候,你狠狠地揍我,继而又把我关进厕所。”

    “可我从来没有把你关起来啊!”“那是事实。但编辑指望我的故事能使读者大开眼界,就像加里·克罗斯比和克里斯蒂娜·克劳索德写的关于他们父母的故事那样。他认为读者想了解你的私生活一一你的庐山真面目。现在儿辈们都在写这方面的书,而且都是畅销货。假如我也把你描述成一个堕落的父亲,你不会反对吧?”

    “你一定要这样做吗?”

    “是的,必须如此。我已经预支了一万美元,他们的条件是我必须揭露你的隐私。你可以读一读我写的第二章。内容嘛,是你在一次演讲台上闹出了大笑话,会后你酩酊大醉地回到家中,把我们所有的人都从床上轰了起来,逼着我们刷地板。”

    “你知道得很清楚,我从来没有这么干过。”

    “哎呀,我的爸爸!这只不过是一本书。我的编辑喜欢这样的书,第三章他最中意了。那一章中,你对母亲拳打脚踢,大耍威风。”

    “什么?我揍了你母亲?”

    “我并不是说你真的伤害了母亲。不过,我还写了我们几个小孩惯于藏在毛毯底下,这样我们就听不到母亲挨打时那种声嘶力竭的叫声了。”

    “天啊,我从未打过你的母亲啊!”

    “可我不能这么照搬事实。编辑说过,成年人是不会花十五六美元去买《桑尼布鲁克农场的丽贝卡》的。”

    “好吧,就算我用皮带抽了你,揍了你母亲。除此我还做了些什么?”

    “对了,我正在第四章中写你拈花惹草的事呢。假如我写你常在凌晨三点钟把那些歌舞女郎领进家门,你说人们会不会相信?”

    “我敢肯定,人们会相信的。但即使这是一本畅销书,难道你不认为这太离谱了吗?”。

    “这是编辑的主意。平时,你没有粗暴待人的恶名声,这样一写,读者才会真正感到惊奇、刺激。对我不会有什么损害的。”

    “对你是没什么损害,但对我可如同下地狱了!”我再也按捺不住,冲他吼叫起来,“那我究竟做了点好事没有?”

    “有。其中有一章我特别写到你为我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但编辑让我删去了。因为我也写了圣诞节的事。那次,我跟你顶嘴,气得你把一碗土豆泥统统扣在我的脑门上。编辑说这样的两码事写在一起是会把读者搞糊涂的。”

    “那你为什么不写仅仅因为你数学考试得了‘良好’,我就用冷水把你从头淋到脚?”

    “你说得好。那我就这样写,一次我得肺炎住院,你这位当爸爸的甚至连看都不看我。”

    “看来你是想把你的父亲以一万美元出卖了?”

    “不仅是为了钱。编辑说如果我把一切都捅出去,那就连巴巴拉·瓦尔德斯都会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里采访我,那时我就再也不用依靠你来生活了。”

    “好吧,如果这本书真会带给你那么多的好处,你就干下去吧。要我帮忙吗?”

    “太好了,就一件事。你能不能给我买一台文字加工机?如果我能提高打字的速度,这本书就能在圣诞节前完稿。一旦我的代理人把这本书的版权交给电影制片商,我就立即把钱还给你。”

(选自《课外阅读》2008年第1期)

(1)、根据提示,概述文中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故事情节

父亲的心理变化

听到儿子在写回忆录

父亲感到心里甜丝丝的

儿子歪曲父亲的形象,还要同父亲商量应该写几次

父亲感到

当父亲听到儿子荒唐的解释时

父亲感到

意识到事情已经不可挽回

父亲

(2)、儿子为什么要歪曲父亲的形象?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中儿子的话语中多次出现谁的身影?这个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爸爸最值钱”为题的意图。

举一反三
阅读《绿》和《囚绿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写于1924年)
      (乙)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陆蠡,写于抗战爆发后的上海“孤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机场的拥抱

    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京,来得很早,时间充裕,坐在候机大厅无所事事,看人来人往。到底是南京,比北京要暖,离立夏还有多日,姑娘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短裙和凉鞋了。坐在我对面的女人,看年纪有三十多了,也像个小姑娘一样,穿着一条齐膝短裙,在和节气,也和年龄赛跑。

    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座位上。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道是老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丈夫的耳朵有些背了,年龄不饶人。但看他们的年龄,其实也就七十上下,并不太大。听他们讲话,是在苏州无锡镇江转了一圈,从南京乘飞机回北京。

    忽然,我发现他们的声音变得小了下来。这样小的声音,妻子听得见,丈夫却听不清楚了。但是,妻子依然压低了嗓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丈夫的耳边。我隐隐约约地听到的话,是“真像!”“太像了!”他们反复说了几遍,不尽的感叹都在里面了。

    声音可以压低,像把皮球压进水底,目光却把心思泄露出来。顺着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如鸟一样,双双都落在对面坐的这个女人的身上。

    我才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女人,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体恤,还有脚上的一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当然,和她清秀的身材更搭。很像一位运动员。刚才只看到她的短裙,其实,短裙并不适合所有的女人。在她的身上,短裙却画龙点睛,让一双长腿格外秀美。

    很像,这个女人很像谁呢?心里便猜,大概是像这对老夫妇的女儿了吧?天底下,能够遇到很相像的一对人的概率,并不高。刚看完电视剧《酷爸俏妈》,都说里面的演员高露长得极像高圆圆。这个女人,一定让这对老夫妇想起了自己的什么亲人。否则,他们不会这样悄悄地议论,声音很低,却有些动情。能够让人动情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又会是谁呢?

    我看见,妻子忽然掩嘴“扑哧”一笑,丈夫跟着也笑了起来。我猜想,笑肯定和对面这个女人有关,只是并没有惊动这个女人,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在看手机,嘴角弯弯的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手机上的微信或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段子或信息。

    “要不你去跟她说一下?”“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句:“什么事都是让我冲锋在前头!”便走到对面的女人的身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那女人放下手机,很礼貌地立刻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吗?”“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儿。”说着,妻子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个女人看,大概是找到自己的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禁不住叫了起来:“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位丈夫,他一直笑吟吟地望着这女人。

    “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妻子客气地说。“太可以了!待会儿我还得请您把您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

    丈夫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女人的身边,妻子冲我说道: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把手机递在我的手中。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他们身边的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工作忙,孩子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人,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思念,让身边的这个女人像女儿的指数平添了分值。

    照完了相,我把手机递给了妻子的时候,听见丈夫对这个女人说了句:“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女人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他的眼角淌出了泪花。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刻,这个女人也流出了眼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奔跑的母女

华明玥

    ①女儿上大学了。送别奔向新生活的女儿,她的心干瘪了。

    ②她是单身妈妈,女儿高二时,孩子爸爸因病去世,照理说,她的空巢感比一般人家更猛烈——送别相依为命的女儿,回到家中,看到空了一半的衣柜、书橱,她感觉内心如一根缩水的老丝瓜瓤,只留下一摇起来就沙沙作响的丝瓜种子。

    ③离家第一个月,女儿明显被新生活的种种新奇吸引,来不及体会妈妈的失落感。她每天都很忙,被招录到新社团,为见到学术偶像雀跃不已,在易中天、郎永淳的讲座上举手追问,在校乐团竞争到第二小提琴手的位置……她的话儿又稠又密,妈妈永远插不进嘴。可要是她忙起来,铁定两分钟内挂电话。

    ④任由失落发酵吗?一开始,妈妈和一切新鲜人、新鲜事较劲,争取女儿的关注度,争输了,一天都心情不好。比如在人人网上,她也是女儿的好友,可她发的新鲜事,女儿溜一眼就过去了,也不做评论,而小伙伴们随便打个岔子,女儿都能在下面回复好多;再比如,自从加了女儿的微信,她一直叮嘱女儿少吃油炸烧烤食品、多跟老师讨教、及时撤凉席洗蚊帐……这边殷殷切切,那边回应渐稀。有时,一拨子微信发去,隔三天才有七个字回应:“知道了,你真操心。”

    ⑤她嗔女儿“有了伙伴忘了娘”,女儿称她遥控欲太强,“其实是老妈你的心理断奶没完成——你太依赖我了,这很可怕,知道吗?”

    ⑥妈妈思忖半天,“从今起,你一切生活学习细节我都不管,就管一件事。你从小虚胖体弱,而体质太重要,你每天傍晚要跑步,我跟你一起。每晚6点我给你打个电话,看看你是否在跑,在喘气,在滴汗。怎么样?”她说到做到,果然只在跑步时打电话来,也不问别的,只问:“跑了没有?找到跑友了么?别老在操场上跑,太枯燥。”这下,轮到女儿有些许失落了。眼看别人的老妈坐动车来送特产;关心女儿跟室友关系怎样,而她老妈都不再问她在干什么,只是催促说:“换好鞋了吗?开跑啦!”她完全不能理解,跑步有这么重要?

    ⑦一开始,女儿跑四五百米,就到了极限,喉咙腥甜,脑袋缺氧;跑到一千米,脸色发白,太阳穴突突直跳。正想放弃,监督电话来了,妈妈喘得比她还厉害:“喂,我今天跑到明故宫了,满月,打算赏一会月亮再跑回去。照这样的进度,很快可以去玄武湖环湖跑,你怎么样,哪天你才能绕着东湖跑?”

    ⑧大一将要过去时,女儿终于有体能出校门,绕着东湖开跑了。她跑过东湖的磨山风景区,闻到满湖荷叶传来微凉的清香,看到夕阳正给一两朵白荷花镀上胭脂粉红。拍了照传给老妈看,老妈说:“哦,我在太平门到情侣园的湖岸上跑,看到的景色和你看到的很像。”

    ⑨是每天跑步给女儿无穷能量吗?她传回的照片上,皮肤微黑,笑容绚烂,再也不是高中时那只懒洋洋、茫然不知方向的小病猫。更有意思的是,一旦妈妈把更大的自主权交还女儿,控制和反控制的战争悄然终结,女儿打电话或微信妈妈的频率,反而高了。“妈妈,很多南京跑友准备沿秦淮河跑,你想不想入伙?”“妈妈,天太热,去紫金山夜跑也有意思,沿途还可以看到萤火虫。”

    ⑩在两位跑者的隔空约会中,互信、理解的默契在成形。一天,月亮在苍茫的湖面上升起,妈妈微信女儿:“看到湖上的月亮了吗?跑龄九个月,千里共婵娟。”女儿由衷地说:“能跟妈妈一起在不同的地方跑步,还能一起看月亮,够美好。但现在,我不是先前那个我了,你可以不必这样以身作则吃苦了。”妈妈笑:“你当我坚持跑下去,只为了你?我是为自己能从空巢阴霾下挣脱出来。我不想成为你的包袱,能做你的跑友,说明我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摘自《青年文摘》总第543期,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①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

    ②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忽然发现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③为此,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久久坐着。

    ④我以为这就不错了,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以上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竟然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⑤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⑦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⑧而我呢?

    ⑨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

    ⑩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

    ⑪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⑫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

    ⑬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8月6日,有删改)

79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风雪夜归人

郑振

①冬雪覆盖后的边境农场,安静而又落寞。

②得知被分到黑土窑农场派出所后,我难过了很久。一到冬天,这里的积雪有二三十厘米厚,气温总在零下30多摄氏度,人们脸上总带着“红二团”。

③报到那天,刚下过一场大雪,方圆数里一个人都没有。

④这里实行“传帮带”制度,40多岁的刘大山是老所长的徒弟,刘大山又收了我做徒弟。

⑤老刘说:“如果你胸无大志,这里就是人间天堂。”

⑥正说话间,老所长示意我们不要出声。我望了一眼门外,瞬间惊呆了,半掩着的玻璃门外,一头豹子蹲卧在门口,冷冷地望着我们。

⑦豹子站起来,在玻璃门外走了两圈。老所长将桌上我们啃剩的羊骨归拢到一起,盛在盘子里,然后把玻璃门打开一条缝隙,扔给豹子。豹子啃了一会儿羊骨,回头看了看我们便离开了。

⑧老所长这才叫我们收拾东西,带上家伙,去农场巡逻。冬闲时节,常有醉酒之人走夜路,万一在路上碰见豹子,会有生命危险。

⑨雪越下越大,老刘开着车一路跟着豹子,车灯的亮光让它步履凌乱,沿着大道走了一会儿,它便跑到野地里,朝山上跑去。

⑩老所长说:“要抓紧时间把通知发下去,让大家出门都注意点儿。冬天野生动物都饿着,会伤人。”

⑪车在积雪很厚的道路上缓缓行驶,我看到前方有人影在晃动,他冲着车灯走来,径直走向车前。他闭着眼睛,脸色通红,眼角上结了冰。他像摸着墙走路的盲人,走向路边的水泥台,缓缓躺到上面脱起了衣服。

⑫老所长说:“赶紧抬他上来吧,别让他冻坏了。”

⑬我们仨一起下车,那人已经将外套脱掉,又准备脱毛衣。我们合力将他拖到车上,把他送回了家。

⑭原来,每到冬闲时节,农场的人无事可做,常聚众喝酒,半夜醉酒回家。在醉酒状态下,人体的神经系统被抑制,睡着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冻死之人不在少数。所以,每年冬季,老所长便带着徒弟在夜里出来巡逻,每遇到醉酒者,就把他们安全送到家,从而避免了许多悲剧的发生。

⑮这一坚持,便是20年。

⑯春节期间,这里发生了野狼袭击人的事。自从野狼事件后,夜间巡逻时的安全问题就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夜间巡逻成了我的自觉行动,也不再分冬夏或春秋。

⑰到了夏天,农场就会热闹起来。大家忙完夏收,夜里会集中到广场上纳凉、聊天。野猪也开始蠢蠢欲动。俗话说“一猪二熊三老虎”,人遭遇野猪是极度危险的,一个月里,农场就发生了三起野猪伤人事件。

⑱一次,我给县公安局送完一份资料,赶回农场已经是夜里10点多。我的眼皮一直跳,仿佛预示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在半路上,我碰到一群农场工人,其中一位工人的老婆和孩子上山挖野菜,一直没有回来。我当即打电话向老所长汇报,并成立了搜救队,和队员们一起到附近山上寻找。

⑲刚到山脚下,我便看见不远处有几束光在晃动,也隐隐约约听到有呼救声传来。我加快了车速,在车灯的照射下,看到一个女人保护着两个男孩,两头野猪正围着他们转圈。野猪时不时猛撞向那个大点儿的男孩。女人挥舞着镰刀保护儿子,野猪又转身撞向女人,并用长长的嘴巴啃咬女人的手。

⑳我拼命按喇叭,想吓野猪,但它们并不害怕,只是死死盯住目标,用头撞,用嘴巴拱。

我们随即抄起铁棍、铁锹冲向野猪。那头大一点儿的野猪立即掉转方向,龇着獠牙向我冲来。我脑子“嗡”的一声,立刻用铁棍进行防御。野猪并不退缩,紧接着我眼前一黑,一阵猛烈的疼痛袭来——野猪在我腰间拱了一下。我用铁棍抵挡着野猪的进攻,其他人也不断用铁锹在野猪背上敲打,终于,野猪嚎了几声便跑了。我们忙把被围攻的母子三人扶上车。赶到医院后,我才知道女人的左手大拇指被咬掉了,我的腰也被撞伤,卧床休息了半个月。

㉒那段时间又发生过几次野猪伤人事件,还有不少新播种的田地被野猪刨了。农场的工人自发组织了捕猎队,要捕杀附近山上的野猪。我们得知消息后,挨家挨户去进行普法宣传,疏导工人们的情绪。野猪是国家保护动物,肆意捕杀是违法行为。我们一直劝说了好多天,才将工人们安抚下来。

㉓时间过得很快,老所长光荣退休了。老刘接替了所长的位置,农场派出所又分配来一个小刘,也成了老刘的徒弟。

㉔老所长退休前,将他的一件羊皮大衣送给我,将羊皮手套送给了新来的小刘。他笑着说,____。

㉕从此,我和小刘继续充当着边境农场里的“风雪夜归人”。

(选自《读者》,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