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完成小题。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  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道劲的老 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 ,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 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竞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文章的第三小节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2)、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②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3)、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主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4题。

《原来你离我那样近》

安宁

  •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当民工,风餐露宿。每个月领了钱,父亲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

③她知道自己在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能来看她。她羡慕那些总能收到父母寄来的包裹或是打来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呼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一股脑儿展示给她;或者听他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羞涩无比。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同在北京,却好像远在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父母什么时候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④这也是父亲曾给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应该是借了别人的手机。他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及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下“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刺入她的身体。

⑤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与她不会有相见的机会,除非回家。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一种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⑥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便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她完成了所有工作打算回到座位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跑去围观,发现穿着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地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的民工,一哄而上,试图反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干活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门卫拉着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的女儿,试图混进去看。门卫当然识破了他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一幕。

⑦礼堂里的灯渐次暗了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钉子给钉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⑧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她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她的泪水终于哗哗流了下来。

⑨从没有想到,父亲离她如此地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真情与美丽    
        ①约翰••布兰查德从长条椅上站起来,整了整军装,看着涌向中央地铁车站的拥挤的人群。他在寻找一个带着玫瑰花的姑娘,一个他深爱着却未谋面的姑娘。
         ②约翰开始注意到这个姑娘是一年零一个月前的事了,故事发生在弗罗里达州的一个图书馆里。当时,约翰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读,但吸引他的不是书本身,而是书里面夹着的书签上用铅笔所做的评注。娟秀的字迹表明作者是一个爱思考、有见解的人。
        ③在书的前面,他找到了书的前主人的名字——赫利斯••梅雷尔小姐。经过一番周折,他找到了梅雷尔小姐在纽约的住址。接着他给梅雷尔小姐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并发出相互通信的邀请。就在信发出的第二天,约翰被派到海外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在接下来的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里,约翰和梅雷尔小姐通过书信了解了彼此。每一封信都像是落在肥沃心田上的一粒种子。浪漫的爱情在悄悄的萌发。在信中布兰查德向梅雷尔小姐索要过照片,但梅雷尔小姐拒绝了。她觉得约翰如果真的在乎她,她的相貌如何是无关紧要的。
        ⑤约翰从欧洲回国的那一天终于来到了,两人约定晚上7点在纽约市的中央车站见面。这将是两人的第一次谋面。
        ⑥“你会认出我的,” 梅雷尔小姐在信中写道,“我将在衣领上别一朵红色的玫瑰花。”于是那天晚上7点,约翰在中央车站寻找这位素未谋面但却已深爱着的姑娘。
        ⑦约翰••布兰查德先生是这样叙述与梅雷尔小姐的首次见面的:
        ⑧我看到一个年轻的姑娘朝我走来,她的身材修长而苗条,金色的题发别在秀气的耳朵后面;她的眼睛像蓝色的花朵一样漂亮;她的嘴唇轻闭,下颌微颔。穿着淡绿色衣裙的她带来了一股春天的气息。我开始朝她走去,完全忽视了她的衣领上并没有别着红色玫瑰花。看见我朝她走去,她的嘴唇露出了浅浅的意味深长的微笑。“跟我来吗,海员?”她低语。我几乎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脚,又向她走近了一步。然后我看见了“真正”的赫利斯••梅雷尔小姐。她就站在刚才那位姑娘的身后。她大概四十多岁,一头有些灰白的头发扣在一顶旧帽子下。她的身体已经发胖了,脚踝粗粗的,蹬着一双不合适的平跟鞋。那位穿淡绿色衣裙的姑娘很快走开了。我感到自己被劈成了两半,一半强烈地想要追那绿衣姑娘;一半却深深地眷恋眼前这位中年女士,是她的精神一直陪伴着我也支撑着我。
       ⑨中年女士就站在那里。她那有些苍白,有些发胖的脸看上去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她灰色的眼睛闪烁着热情、凝视的光芒。我向她走去,没有犹豫。我手里紧攥着图书馆里那本小小的蓝色皮质封面的旧书。这本书是如此的珍贵,可能甚至比爱情都珍贵,因为它代表着友谊,代表着这些日子以来我一直感激、并将永远感激的友谊。
       ⑩尽管在说话的时候仍因为失望而痛苦哽咽,我仍然挺直了胸膛,朝着那位女士敬了个军礼,将书递给她并对她说:“您一定就是梅雷尔小姐吧,我是约翰••布兰查德上尉。我很高兴您能来,能邀请您共进晚餐吗?”
       ⑪女士的脸上漾出了宽容的笑。“孩子,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她说,“刚才离开的那位绿衣服的姑娘恳求我将这朵玫瑰花别在衣服上。她还告诉我如果你邀请我共进晚餐,我就可以走了,并告诉你她在街对面的那家大餐厅等你。她说,这是某种考验。”
      ⑫梅雷尔小姐的聪明不禁让人理解与佩服。面对并不美丽、并不引人注目的事物,人们做出的反应映射出一个人的真实心灵。赫塞曾经写到:“告诉我你所爱的人是什么样,我便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阅读《瓜香不减来时路》,回答问题。

瓜香不减来时路

张猛

       ①田畴载绿,花木扶疏,又是一年果红瓜香。每当从卖瓜的摊前车旁走过,那缕来自大地的清香便会钻入肺腑,叫人口舌生津。那一声声熟悉的叫卖会拦住你匆匆而去的脚步,让我们循着地气向着乡土做一次深情的回眸。

       ②乡间8月,正是香瓜开园的时候,爷爷便带着我走上那条林长草丰的沙土公路。相距或远或近的路旁就会有一筐筐粘着泥土带着芬芳的瓜摆在绿阴下,等待那颠簸往来的汽车。

       ③卖瓜的都是熟稔的乡亲,看到领孙子的爷爷隔着很远便喊:“九叔,快过来吃瓜啊!”听到这令人怦然心动的声音,我便跟在爷爷身后一步步蹭过去,羞涩地接过瓜,洗也不洗就咔嚓咔嚓地大快朵颐。

       ④儿时乡村清贫,过秋儿买瓜的时候不多。古诗虽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但嘴馋胆大的孩子还是禁不住那甘甜的诱惑去偷瓜,既为了解馋,也为了寻求一份刺激。

       ⑤我也曾是偷瓜孩子中的一员。在骄阳似火瞌睡连连的午后,三五个小孩便鬼鬼祟祟地钻进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我们猫着腰,拨开茂密刺人的玉米叶子,屏气凝神地摸向瓜地。到了瓜秧匍匐的开阔处,前面的孩子悄悄趴下去,老鼠一般探出头观察一番,如果不见人就要下手了,不管生瓜熟瓜,够得着的无一幸免。伙伴中有一人因总摘青瓜而得名“生瓜头”。此刻,如果不幸被发现,看瓜的一声断喝,孩子们就立刻四散而逃,跑丢鞋的时候也常有。

       ⑥那一次到一偏远瓜地,老瓜头许久不在,偷瓜的孩子大摇大摆地钻进瓜窝棚去吃,跑累了吃饱了之后竟然睡去了。当我们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瓜的大爷已经从天而降立在我们面前,当时我们都傻了,垂头丧气等着一场狂风骤雨。没想到,他问问这个孩子是谁家的,那个孩子是谁家的,然后又塞给我们两个香喷喷的瓜:“以后馋了就来,别‘祸害’人啦!”如此骂骂咧咧地吆喝几句便打发我们回家去了。

       ⑦多年以后,我才真正懂得,其实无论吃瓜还是偷瓜,那其中都流淌着一股绵长悠远的乡情,编织着一段青葱美好令人怀念的故事。童年如梦,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美梦是否还在天蓝草碧瓜香弥散的乡间烂漫上演?

(选自《中国质量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②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③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唯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④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⑤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⑥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⑦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⑧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她也笑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爹的篱笆,娘的园

张旭光

①那片菜园子,很犟。

②园子巴掌大,窝在一片工地旁,四面都是柏油路、高楼这样的硬骨头。对此,这园子全然不顾,软软灵灵、懒懒散散地兀自生长着,犟牛犊子一样。七月间,正是蔬果的天下。不大的菜园子,饱满,蓬松,葱绿,朗润,活气得很。那些瓜蔓,流烟一样,四处钻。有的向着青天使尽吃奶的力气,拼命伸展;有的与泥土抱作一团。篱笆关不住这些,却无处诉苦,无处告状。

③这是爹的篱笆,娘的园;这是娘的篱笆,爹的园。

④爹娘苦劳一辈子,把我和哥哥养得和浆果一般肉实,如今他们老了,老得像两枚秋黄的蝉蜕。即便如此,爹娘为了带孙子,还是远山远水地来到了这陌生的城市。我和哥哥在这南方小城上班,安家,生子,奔波,同住一个小区,装着城里人的样子,过着城里人的生活。从此,爹娘半生故乡,半生漂泊了。

⑤日子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儿子七岁了,侄姑娘也九岁了。娘住哥家,带孙女;爹住我家,带孙子。这么多年,爹娘的生活被绑得铁紧。买菜,做饭,浆洗,打扫,收捡,带娃。偶有空闲,爹娘相互走动一下,聊天,拌嘴。拌完嘴,两人红光满面,全然没个争吵的样子。除此之外,他俩大抵就是把光阴呆坐成故乡的云了。

⑥也不知打何时起,二老侍弄了一块菜园子。有段时间,娘身上有股子草木的汗味,裤脚上也零零星星地黏着泥土。一问,娘咯咯地笑:”找了块地儿,种菜。”然后,娘就一一唠叨开来:”以后都种上,芝麻、黄豆、玉米、土豆、白菜、番茄、大蒜、红薯、茄子、黄瓜、豇豆……”我听了也没搁心上,慢慢地便忘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厨房的案板,上,放着一堆黄瓜、青椒、西红柿。这些蔬菜,生得丑,都是歪瓜裂枣,和大棚菜的整齐划一、漂亮不一样,都各按各的品性自然生长,农村范儿十足。晚餐时,我多吃了一碗米饭。一下子觉得娘把老家的菜园子背过来了,把我的根背过来了 。

⑦有了菜园,爹娘陡然活泛开来。

⑧孩子上学后,爹娘平日里有了大把余闲。那日天热,蝉噤声,万物疲焉。爹起身,一脸享受地说:”去园子打篱笆。”娘说:”我去。”爹不让:”天热,你在屋里看电视。”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间隙里,爹已经下了楼,他下楼的样子,很骄傲,仿佛整个城市都是他的菜园子,都是他的庄稼地。爹前脚走,娘后脚就跟过去了。

⑨雨天亦然。风雨再大,爹娘都要见缝插针地去菜园子看看。二老只要去过菜园子,回来后,定是一身春风。显然,他们的爱,在我这一百平方米的居室里,欢悦更多地养在了那块菜园子里。

⑩前段时间,孩子放暑假,爹娘回老家了。走时,他俩像脱笼的山鸟。故乡,大抵是等他们很久了。

⑪二老在身边的日子,心安,心定。爹娘一回去,心里的失落滋滋往外冒。爹娘走了,菜园子还在。我想去看看菜园子。

⑫那块园子,远远卧在那;那些蔬菜,远远瞅着我。

⑬农村人,你给他土地,他便能犁出一部无韵的《诗经》来。夏日向晚,薄风送着蔬菜特有的气息,一阵一阵。满园葱绿,挤得眼睛酸痛。繁密处,一垄一垄的青绿,叶叶相生相叠;简素处,几架豇豆,数挂青椒、紫茄,当真一个丰盈!这些蔬菜,鼓囊囊的,大概有一肚子话要和爹娘说。我握住一根小孩胳膊粗的黄瓜,有温度,爹娘的温度。有爹娘的地方,就有温度。

⑭爹娘前脚刚走,一地的野草后脚就长出来了。这些草怕爹娘,不怕我。野草在和蔬菜斗争,抢着地盘,它们和爹娘一样,给块地,便能活得精神。

⑮我想,爹娘还是更喜欢老家的菜园子。那一围一围的篱笆,对抗的不是野草,是那些狗,那些牛羊,那些鸡鸭鹅。爹娘与它们斗,其乐无穷。故乡的菜园子不孤单,左边是盛菊婶子家的,右边是邦求伯家的,前头是礼和叔家的,后头是翠荣奶家……爹娘和他们隔着浅浅的篱笆,聊着深深的光阴。

⑯晚风渐起,淡月清雅。我静立于菜畦之中,四周朦朦胧胧。一架暮色之下,我看见爹和娘边拔草,边唠嗑,时有欢笑声腾地而起。

⑰不知归乡的爹娘,是否在惦念着他们安放于此的篱笆园。

(选自《海外文摘·文学版》2022年第3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