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直五校联盟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的化妆

林清玄

       ①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②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③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④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⑤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⑥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⑦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                                                                                ”我感叹地说。

       ⑧“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⑨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⑩我为了这位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⑪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⑫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林清玄接受记者采访实录

       记者:您30岁之前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直到不再参赛,此外,您还是台湾最高产的作家,除了众人以为的文思泉涌,还有别的诀窍吗?

       林清玄: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说,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我想这种积累重要的是怎么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月以后回头看,会觉得性情上有变化,这种慢慢积累的过程是快乐的。

       记者:从乡下奋斗到台北,您的经历也是比较坎坷的。小时候,您随父兄在田间地头流汗受苦,这段经历对您今后的成长有何影响?

       林清玄: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什么情况都能适应。从出生到现在,我没有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没有一餐饭吃不香,随时都能笑得出来。因为小时候在大山中长大,生活很苦,心思也单纯,天黑上床马上睡觉,你不会有欲望,有欲望也没用,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慢慢久了,你对欲望就不会太敏感。

       记者:在您的环境里面,显然没有成为作家的条件,但您成功了。

       林清玄:的确,我家代代都是耕农,可是我对文字有非常深刻和敏锐的感受。记得有位文人叫张潮,他讲,“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你把地上的东西看清楚了,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小时候的成长不可能像一般人所说的,学富五车,而是一门深入。我记得小时候读每本书,拿过来都珍贵得不得了,抱着,枕着,经常拿到什么就很用心地看。小学三年级以后,每天我要抱着一本书,才睡得着;每天一定要读到一篇好文章,才肯睡觉。

       记者:在经历5000年未有之变局之后,拜金拜物对传统价值观的疏离逐渐明显,在这样光怪陆离的时代,怎样才能活出真正的优雅?

       林清玄:其实这是一个向欲望倾斜的时代,全世界都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你看报纸会看到一个爱玛仕的包卖到100万人民币,荒唐!但大家已经习惯了,不以为怪,它是名牌,就值这个钱,那是因为你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的真实判断。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人在中间,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谷”,一边是一个人加一个山谷的“山”,俗和仙如果能够平衡,你就能做一个平正的人。

       当然,要想不被欲望捆绑,就应该有自己心灵的寄托,要花一些时间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世界,比如文学。

记者:对于生在这个时代有着多种价值可供选择的青年来说,文学在他们生活中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林清玄:第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因为如果有内涵,你会觉得什么事情都美。我有两句话,“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1)、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林清玄的认识经历了:

好奇轻视→刮目相看→→致敬→→体悟 的过程。

(2)、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    )

A、妆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访谈共涉及到三方面的话题:林清玄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在拜金拜物的光怪陆离的现实中怎样活得优雅;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中青年应如何对待文学。 C、访谈中林清玄说:“我很喜欢一句古诗:书到今生读已迟。这辈子你要读书已经来不及,都是上辈子的积累。”他的意思是读书要从上辈子开始努力,现在开始已经没有意义了。 D、访谈中,林清玄也表达了与《生命的化妆》相似的感悟,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生命的化妆》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3)、根据你的理解,为《生命的化妆》第⑦段补上一个句子,字数不超过20个。

(4)、语言品析

①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①、⑨段中划线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

②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人的肩膀挑着一架天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心灵的满足,你的心灵应该有足够的砝码来保持平衡。

(5)、第⑤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⑧段中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6)、化妆师说:“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你认为林清玄的文章属于哪一类文章?说说你的理由。

(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对“化妆”的认识。

       材料一:从美容行业兴起、美妆产品热销,到自拍神器诞生、美颜APP流行,再到颜值一词推而广之被用到各个不同领域,颜值经济火爆得一塌糊涂。拼颜世界,鲜肉忙着攻陷银幕,颜控高呼生逢其时,颜值社交火遍全球。“只要脸好看,没墨也不怕”,成为不少人的心声。

       材料二:《纽约时报》报道说,继美国和巴西后,中国成为全球第三整容大国。但美容不成变“毁容”也呈上升趋势。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近10年中,我国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毁容毁形的投诉近两万起,10年间已有20万张脸被毁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能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为什么喜欢猴

王逸之

    猴年以来,有关猴的新闻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了猴的高人气。早在去年暑期,动画片《大圣归来》就打破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纪录;新发行的第四轮猴年邮票,大版的价格从38.4元暴涨到了1100元,升值近28倍;春晚的年吉祥物图案,引发全民讨论的热潮;猴年甚至刺激了人们的生育愿望,有媒体预计2016年“猴宝宝”将扎堆出生。

    为什么我们喜爱猴呢?论造型可爱,羊和兔也不差;论机灵乖巧,鼠和狗也够格;论神通广大,更比不上呼风唤雨的龙。有意思的是,我们喜爱猴,却没有制造什么有关它的褒义成语。“沐猴而冠”“心猿意马”都不是什么好。然而,相比较“蛇蝎心肠”“过街老鼠”,猴的形象并不差。这么一个既不太好也不太坏的形象,凭什么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细想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猴像人,有“人性”,我们在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狙公喂猴,“朝三暮四”则猴怒,“朝四暮三”则猴喜,所得不多不少,却引发了喜怒变幻,说的不正是芸芸众生的模样?退一步,就是“食色,性也”的动物;进一步,也可以是脱胎换骨的人。

    再以猴形象的集大成者《西游记》为例,孙悟空调皮、古怪、爱捉弄人、向往自由、蔑视规矩,这些特征,使他谈不上完美,却很接近一个真实复杂、有血有肉的人的形象;而悟空后来皈依佛门,追随玄奘普度众生的理想,历经磨难,成为盖世英雄,这恰恰也像是人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的艰苦跋涉。有不足也有追求,既滑稽又伟大,悟空是这样,人不是也很类似?

    再看《西游记》的其他形象,比如玄奘正经得不近情,八戒懒惰得让人厌烦,沙僧木讷得呆头呆脑,唯独孙悟空却正直中不乏灵气,聪慧里透着狡猾,而且绝不言败、一往无前,这种复杂而饱满的个性,使它成为了几百年来最脍炙人口的动物形象了。

    想想我们的图书、电影、游戏、动画片,有多少是关于猴的,尤其是孙悟空,衍生出了多少丰富的解读与阐释。猴的形象具有广阔的延展性,可以寄托丰富无限的诠释意义。十二生肖里,怕是没有哪一个形象的文化衍生创作可以和猴相比了。想想那么多被我们所铭记的文化形象,恰恰不在于完美,而在于真实丰富。

    作为生肖形象的猴,在个性中包含了丰富的多面性,也具备向善、升华的可塑性。由此而创作出的艺术形象,老百姓往往喜闻乐见。譬如古代画像中以猴子骑在马上寓意“马上封侯”,民间传说中也有“水中捞月”的猴子,以及当代韩美林画的“水墨猴”等。唯有在与人的相似中显出其可爱,才会让读者、观众与之心生亲近,产生共鸣。

(选自2016年3月19日《光明日报》,略删改)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少年的月夜

张叶

    ①对六岁的乐乐来说,九岁的阿保就像他的闰土哥。闰土的故事还是赖在妈妈怀里听来的,乐乐每天都会觍着脸哼唧:“妈妈抱抱,妈妈拍拍,妈妈摸摸,妈妈讲故事……”贱兮兮的童声让爸爸直呼肉麻,乐乐已经知道撒娇是会被别人笑话的,但他乐意,谁管得着。

    ②阿保穿着件白背心,趿拉着一双满是黑泥的拖鞋,头发很长很乱,都直立着。最初,他用审视的、提防的眼神看着乐乐。这年月,即使农村的孩子,也都在学校学会了普通话,他弄懂了乐乐的语言后,开始跟乐乐一起玩积木。阿保也有不少玩具,断腿的奥特曼、缺了顶棚的托马斯,还有变了形的小火车轨道。乐乐瞪着晶亮的小眼睛喊道:“我以为你是穷孩子呢!”妈妈赶紧制止他并不安地看着阿保,但阿保没有说话。对于这个寡言的孩子,妈妈心存戒备,生怕他出其不意地打乐乐,可乐乐不明白妈妈怎么会有这种稀奇古怪的想法。

    ③乐乐瞅个空子,央求阿保带他去追后院的鸡鸭,阿保灵敏得像个猴子,老母鸡看见他都吓得发着抖蹲下来。院中的老杨树上,住着一只松鼠,阿保爬到树杈上去抓,乐乐紧张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树下有个猪圈,那头耳朵遮着眼皮的花猪不时瞥他们一眼,墙角一个露天的粪池被雨淋得快满了。松鼠逃到树梢去了,阿保从树上下来,带乐乐去二楼淘他的玩具箱。

    ④楼梯是用铁焊的,看上去很陡,但是站到二楼阳台上就能够到树上的橘子。乐乐的妈妈这时候追过来:“天哪!乐乐你爬那么高干吗!多危险啊!你看这猪圈,这粪池!掉下去可就完了!”阿保的奶奶喊他吃饭,一碗很黑的肉,是昨天没吃完的,奶奶也不舍得吃,一顿赶着一顿给阿保留着,乐乐说:“我妈妈说吃剩饭对身体不好,容易得癌症。”妈妈喊乐乐回家吃饭,用湿纸巾给他擦去满手的灰尘,顺便问阿保的成绩好不好。阿保奶奶抱怨道:“阿保脑子笨,我和他爷爷又不能辅导,他回回都考不好。”

    ⑤夜晚孩子们消停下来,老年人不允许过早开灯,他们只好坐在门前的水泥台阶上聊有趣的事。阿保告诉乐乐,上学要步行三里路,路两边都是稻田,一汪一汪的水里面有很多青蛙。他随身带一个打火机,有时候会偷偷点燃路边的野草,有时还会挖田里的泥巴捏小人,沟里的水不深,但是掉下去可很难上来,沟的尽头是用来浇地的水井。这些让乐乐听得入了迷,抬头望见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照着小院对面那片亮洼洼的菜畦。乐乐说:“农村的月亮可真干净,跟刚洗完的脸一样!”阿保问:“城里没有月亮吗?”乐乐说:“城里的月亮容易和路灯弄混。”阿保就想:那得多大的路灯啊!要是每一盏路灯都跟月亮一样大,那该多神奇呢!对了,妈妈爸爸肯定每天都能看到那么大的月亮。

    ⑥明天小长假就结束了,这是最后的月夜。乐乐像跟妈妈撒娇一样倚着阿保的肩膀,明天的分别让他有些伤感。这时奶奶出来吓唬他:“你爸妈说明天把你放这里,让你每天和阿保哥哥一起上学。”乐乐一脸恼怒:“我才不要当留守儿童!”说完他回头问阿保:“哥哥你是留守儿童吗?你妈妈呢?”阿保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乐乐,妈妈和爸爸都去上海给他挣钱去了,爸妈很爱他,所以要挣很多钱将来好送他出国读书,爸妈还答应他下次回来给他买个平板电脑。“可是妈妈说,平板电脑对眼睛不好!”乐乐一本正经地说。

    ⑦蛐蛐儿的鸣唱越来越响,青蛙跟着伴奏。台阶上的两个孩子都不肯回屋,他们望着天空,各自想着心里的月亮。

(选自金羊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好处是而易见: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单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卫生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以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融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材料二)全国人民都在讨论高考,而上海人却在苦学垃圾分类知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海即将成为全国首个立法强制公民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城市,从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生效。上海人丢垃圾必须要进行分类,个人混合投放垃圾罚款200元,单位混合装运垃圾罚款5万元。

    也许有人会问:不就四类嘛?简单。不要太自信吆,出个简单的问题考考你:如果你手头有一杯奶茶没喝完,该如何丢弃呢?

    懵了没?告诉你正确答案吧:奶茶和里面的珍珠属于湿垃圾,奶茶杯属于干垃圾,奶茶盖属于可回收垃圾,记得拆开后分门别类,若嫌麻烦,可以选择不喝奶茶,还能顺便减肥。

    有些知识,不止是麻烦,还很生僻,例如:核桃壳属于干垃圾,花生壳属于湿垃圾……赶紧记下来,别以为这只是上海的事。

    毫不夸张地说,当下全上海都在苦学垃圾分类知识,现在打开一个上海人的手机,搜索记录、朋友图,几乎都是垃圾分类的科普文章。为了怕大家弄错,在法规生效之前,政府安排了清洁阿姨守在垃圾桶前面。据说现在上海人每天都要接受一次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材料三)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特点:

    (一)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二)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三)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四)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母亲弯腰

①我看到母亲在一里之外弯腰,她在捡拾农人秋收时遗落的麦穗;我看到母亲在十里之外弯腰,她在向上苍祈祷,可以有更多的恩赐落到我们身上;我看到母亲在千里之外弯腰,她在向岁月妥协,她在把自己交出去,她在慢慢变成句号……

②母亲用弯曲的腰身,换来了我们的笔挺。 

③母亲弯腰的样子,像一棵被风吹拂的野草。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她想到自己。她弯腰,为我们拾取生活中的惊喜。母亲,你看不见,就让我说你听吧。布谷鸟已经让春天撒满音符,梨花也让春天布满经文。我现在就想搬到离你最近的地方去上。

④想到自己在外地工作那会儿,母亲在电话里总是很关注叶子,常常有意无意地唠叨,叶子又落了一地,我还没来得及扫,明天一阵风,怕是又要落下不知多少呢?你穿得衣裳是不是太薄?——这种由叶子到衣的跨越,只有母亲的思维可以做到。

⑤更多的时候,我会想起她无数次爬过的山,想起她无次背回的柴禾,年轻时一次比一次多一点点,年老时一次比一次少ー点点,慢慢弯下去的腰身,便再也直不起来。

⑥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去种土豆,把土豆放进坑里,盖土,整个过程严肃而虔诚。我问母亲,土豆是不是死了?母亲笑了笑说,死了一个,会生出更多。起土豆的时候,母亲故意给我看豆上结的一串串土豆,“看,我没说错吧。”我惊讶万分,那是多么神奇的“死而复生”。那是我和母亲一起弯腰的为数不多的画面。“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道理,即便五岁的时候我不懂,慢慢总会懂的。“面对死亡,不必恐惧”的信念,却在那个时候的心底扎了根。

⑦母亲渐渐瘦弱下去,但她的爱始终是(fēng ráo)的,就像我看到可以长出成串的土豆时的土地,那个时候的我就相信,土地是可以产生奇迹的。母亲也一样,对土地存有敬畏,在她眼里,自己的弯腰,与苦楚无关,那只是自己在向着大地行礼。母亲谦卑了一辈子,对人和事,从不过多索取,总是无穷尽地给予。哪怕老了,也要弯下腰去,对着深爱的土地,深深地下一躬。

⑧母亲爱着一切,从无抱怨,她甚至爱上了自己的关节炎,在缓慢的疼痛里,证实着自己还活着。她说,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念想,摸摸我们的手和脸,闻闻我们的味道,都是她的幸福。所以,每当我因为生活中的不顺心之事而乱发脾气时,总是劝自己想一想母亲的宽和,在地的(fēng ráo)面前,我照见了自己的贫瘠。

⑨永远忘不掉那个画面——在我们又一次从她身边离开的时候,母亲执意要送我们。她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但是依然倚在大门口,“目送”着我们,迟迟不肯转身,她不知道我们已经上了车,仍旧在那里执着地挥手。

⑩我的泪,硕大的,为母亲而流。母亲弯腰的背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镶嵌在那一日的黄昏里,再也抠不出来。

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小题。

午休的父亲

①八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月末那几天,气温很高,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人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感到缺氧似的。

②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过程挺复杂,一幢楼改造结束,差不多十几道工序。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头道门也开着,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

③“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住户屋里开着电视呢,我不是怕我说话小声你听不清嘛……”

④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处,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躺着的地方原本是有窗的,窗扇已被连框拆去,窗口赫然。在那日,在那个中午,那儿的确是稍微凉快点儿的地方。而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

⑤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⑥“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别啰唆了!我也想家行了吧!多大人了,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

⑦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说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⑧“乖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美美的!要把书念好。学习这事儿,不是为老师学的,也不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反正就这样了,可你刚上高一,人生还长呢,学历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上。我这儿一切都好。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铺的新凉席,每人都有睡的地方,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

⑨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客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楼上姗姗她妈正与她上楼:姗姗才小学二年级,她妈需每天中午将她接回家。她看着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小,呆立在一级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啊,叔叔是热的。“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栖惶极了。

⑩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被他弄成一团抱在了怀里。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

⑪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爷爷您轻点儿关门。”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地往楼上迈。在楼梯上她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段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

⑫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