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市季郊尾、枫亭五校小片区联考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人间情分

      ①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②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的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复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③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发动机器,她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④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原本,她长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的女孩。

      ⑤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⑥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⑦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的更好的东西。

      ⑧望安岛上任意放牧的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废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⑨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⑩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置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⑪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⑫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⑬“我来吧!”

      ⑭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⑮身着白色衬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

      ⑯现代人因为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⑰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⑱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

      ⑲每一次照面,如芰(jì)荷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本文一共讲述了三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这几件事的共同点是什么?

(2)、我为什么诧异?为什么那女孩“五官平凡”,我却觉得她“美丽”而且“不平凡”?

(3)、为什么离开复印店的时候,“我”的脚步放慢了?(用原文回答)

(4)、在澎湖的小岛上,看到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话,为什么让我如此动容?

(5)、从作者对车站帮我拿行李的男子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经济建设,吸引外资,促进合作,离不开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就是本文提到的人与人之间,与陌生人之间,甚至不曾谋面的人之间的相处状况。通过阅读,结合现实,你对身边软环境的建设有何感想和建议?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城中天籁

赵丽宏

      ①我身居闹市,住在四层公寓的三楼,这是大半个世纪前建造的老房子。这里的四栋公寓从前曾被人称为“绿房子”,因为,这四栋楼房的墙面,被绿色的爬山虎覆盖,除了窗户,外墙上遍布绿色的藤蔓和枝叶。在灰色的水泥建筑群中,这几栋爬满青藤的小楼,就像一片青翠的树林凌空而起,让人感觉大自然还在这个人声喧嚣的都市里静静地成长。我当年选择搬来这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爬山虎。

      ②搬进这套公寓时,是初冬,墙面上的爬山虎早已褪尽绿色,只剩下无叶的藤蔓,蚯蚓般密布墙面。住在这里的第一个冬天,我一直心存担忧,这些枯萎的藤蔓,会不会从此不再泛青。我看不见自己窗外的墙面,只能观察对面房子墙上的藤蔓。整个冬天,这些藤蔓没有任何变化,在凌厉的寒风中,它们看上去已经没有了生命的迹象。

      ③寒冬过去,风开始转暖,然而墙上的爬山虎藤蔓依然不见动静。每天早晨,我站在走廊里,用望远镜观察东窗对面墙上的藤蔓,希望能看到生命复苏的景象。终于,那些看似干枯的藤蔓开始发生变化,一些暗红色的芽苞,仿佛是一夜间长成,起初只是米粒大小,密密麻麻,每日见大,不到一个星期,芽苞便纷纷绽开,吐出淡绿色的嫩叶。僵卧了一冬的藤蔓,在春风里活过来,新生的绿色茎须在墙上爬动,它们不动声色地向上攀缘,小小的嫩叶日长夜大,犹如无数绿色的小手掌,在风中挥舞摇动,永不知疲倦。春天的脚步,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在水泥墙面上奔逐行走。没有多少日子,墙上已是一片青绿。而我家里的那几扇东窗,成了名副其实的绿窗。窗框上,不时有绿得近乎透明的卷须和嫩叶探头探脑,日子久了,竟长成轻盈的窗帘,随风飘动。透过这绿帘望去,窗外的绿色层层叠叠,影影绰绰,变幻不定,心里的烦躁和不安仿佛都被悄然过滤。

      ④有绿叶生长,必定有生灵来访。爬山虎的枝叶间,时常可以看到蝴蝶翩跹,能听到蜜蜂的嗡嗡欢鸣,蜻蜓晶莹的翅膀在叶梢闪烁。还有不知名的小甲虫,背着黑红相间的甲壳,不慌不忙在晃动的茎须上散步。也有壁虎悄悄出没,那银灰色的腹部在绿叶间一闪而过,犹如神秘的闪电。对这些自由生灵们来说,这墙上绿荫,就是它们辽阔浩瀚的原野山林。

      ⑤爬山虎其实和森林里的落叶乔木一样,一年四季经历着生命盛衰的轮回,也让我见识着生命的坚忍。爬山虎的叶柄处有脚爪,是这些小小的脚爪抓住了墙面,使藤蔓得以攀缘而上,用表情丰富的生命色彩彻底改变了僵硬冰冷的水泥墙。爬山虎的枝叶到底有多少色彩,我一时还说不清楚。春天的嫩红浅绿,夏日的青翠墨绿,让人赏心悦目。爬山虎也开花,初夏时分,浓绿的枝叶间出现点点金黄,有点像桂花。它们的香气,我闻不到,蝴蝶和蜜蜂们闻到了,所以它们结伴而来,在藤蔓间上上下下忙个不停。爬山虎的花开花落,没有一点张扬,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花开之后也结果,那是隐藏在绿叶间的小小浆果,呈奇异的蓝黑色。这些浆果,竟引来飞鸟啄食。麻雀、绣眼、白头翁、灰喜鹊,拍着翅膀从我窗前飞过,停栖在爬山虎的枝叶间,觅食那些小小的浆果。秋风起时,爬山虎的枝叶由绿色变成橙红色,又渐渐转为金黄,这真是大自然奇妙的表演。秋日黄昏,金红的落霞映照着窗外的红叶,使我想起色彩斑斓的秋山秋林,也想起古人咏秋的诗句,尽管景象不同,但却有相似意境:“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⑥一天,一位对植物很有研究的朋友来看我。他看着窗外的绿荫,赞叹了一番。朋友细数了爬山虎的好处:它们是理想的垂直绿化带,既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又能降低室温。它们还能吸收噪声,吸附飞扬的尘土。爬山虎对建筑物没有任何伤害,只起保护作用。潮湿的天气,它们能吸去墙上的水分,干燥的时候,它们能为墙面保持湿度。朋友叹道:“你的住所,能被这些常青藤覆盖,是福气呀。”

      ⑦我从前曾在家里种过一些绿叶植物,比如橡皮树、绿萝、龟背竹,却总是好景不长。也许是我浇水过了头,它们渐渐显出委靡之态,先是根烂,然后枝叶开始枯黄。目睹着这些绿色的生命一日日衰弱,走向死亡,却无力挽救它们,实在是一件苦恼的事情。而窗外的爬山虎,无须我照顾,却长得蓬勃茁壮,热风冷雨,炎阳雷电,都无法破坏它们的自由成长。

      ⑧爬山虎在我的窗外生长了五个春秋,我以为它们会一直蔓延在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大自然无所不在的神奇。也曾想把我的“四步篇”改名为“青藤斋”。谁知这竟只能成为我的一个梦想。

      ⑨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风和日丽。我无意中发现,挂在我窗外的绿色藤蔓,似乎有点干枯,藤蔓上的绿叶萎头萎脑,失去了平日的光泽。窗子对面楼墙上那一大片绿色,也显得比平时暗淡。这是什么原因?我研究了半天,无法弄明白。第二天早晨,窗外的爬山虎依然没有恢复应有的生机。我仔细察看那些萎缩的叶瓣,没有发现被虫蛀咬的痕迹。第三天早晨起来,希望看到窗外有生命的奇迹出现,拉开窗帘,竟是满眼惨败之相。墙面上的绿叶,都已经枯黄。这些生命力如此旺盛的植物,究竟遭遇了什么灾难?

      ⑩我走出书房,到楼下查看,在墙沿的花坛里,看到了触目惊心的景象:碗口粗的爬山虎藤,竟被人用刀斧在根部齐齐切断!四栋公寓楼下的爬山虎,遭遇了相同的厄运。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一场残忍的谋杀。生长了几十年的青藤,可以抵挡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却无法抵挡人类的刀斧。后来我才知道,砍伐者的理由很简单,老公寓的外墙要粉刷,爬山虎妨碍施工。他们认为,新粉的墙,要比爬满青藤的绿墙美观。未经宣判,这些美妙的生命,便惨遭杀戮。

      ⑪断了根的爬山虎还在墙上挣扎喘息。绿叶靠着藤中的汁液,在烈日下又坚持了几天。一周后,满墙绿叶都变成了枯叶。不久,枯叶落尽,只留下绝望的藤蔓,蚯蚓般密布墙面,如同神秘的天书,也像是抗议的符号。这些坚忍的藤蔓,至死都不愿意离弃水泥墙,直到粉墙的施工者用刀铲将它们铲除。

      ⑫“绿房子”从此消失。这四栋公寓楼,改头换面,消失了灵气和个性,成了奶黄色的新建筑,混迹于周围的楼群中。也许是居民们的抗议,有人在楼下的花坛里补种了几株紫藤。也是柔韧的藤蔓,也是摇曳的绿叶和嫩须,一天天,沿着水泥墙向上攀爬……

      ⑬紫藤,你们能代替死去的爬山虎吗?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00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的传统, “一带一路”同样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材料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互通商品。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如今的“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范畴更广泛,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碎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微笑着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最怕妈妈突然对我好

孙道荣

    ①新学期,她给孩子们布置了第一篇作文——《最难忘的时刻》。 

    ②她是一名支教老师,在这个偏远山区,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所学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大部分都远赴外地打工,难得回来一次,这也成了很多孩子与父母一年中难得相聚的机会。其时,春节刚过,孩子们刚刚与久别的父母重聚,她希望孩子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这一温暖的时刻。

    ③作文交上来了,她认真地批阅。

    ④一个女孩子写的是,爸爸给她新买的书包,当爸爸帮她将新书包背好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幸福。

    ⑤一个男孩子写道,他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过爸爸了,爸爸刚走进家门的时候,他都一下子没有认出来,爸爸突然一把将他抱了起来。那一刻,他感觉有点陌生,但是,很温暖,真的很温暖……

    ⑥那一刻,温暖,难忘。

    ⑦她的目光,久久地停在了一个女孩子的作文本上。女孩子写道,以前,是爸爸一个人出去打工,后来,妈妈也出去了,留下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每年,他们都只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来,年一过完,他们就又出去打工了。今年,直到年初二,他们才回到家,因为他们没买到年前的火车票。这一次,因为没赶回来吃年夜饭,爸爸妈妈答应我和弟弟,会在家里多呆几天,这可把我俩乐坏了。

    ⑧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很忙,除了走亲戚外,他们还要将庄稼地重新翻整一遍,这样,年迈的爷爷春耕的时候,才好播种。虽然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忙得根本没时间陪伴我们,甚至顾不上我们,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很幸福。

    ⑨一天,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一整天都陪着我和弟弟,给我们做饭,烧了好几个好吃的菜,帮我们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干净叠整齐了,爸爸还检查了我和弟弟的作业……总之,那一天,妈妈和爸爸对我们姐弟俩特别好,特别温柔。

    ⑩读到这儿,她以为女孩子接下来会写,那就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有。女孩子写的是:那一刻,我哭了。我知道,爸爸妈妈明天肯定又要离开家,出去打工了。

    ⑪女孩子在作文结尾这样写道,我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最难过的时刻是,妈妈突然对我特别好,因为,那意味着,他们第二天,又要离开家了,又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来了。

    ⑫在这行文字下面,她依稀看到几滴泪水的痕迹。

    ⑬她也流泪了。

    ⑭她已经支教三年了。在城里,她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调皮可爱的儿子。每次离开城里的家之前,她也念念不舍,她觉得自己亏欠这个家太多,尤其是对儿子。所以,每次,离开家之前的那一天,一向粗线条的她,也都会对儿子表现出特别温柔,特别细致,特别耐心,恨不得把对他所有的爱和牵挂,都留下来。也许,儿子也特别害怕自己突然对他那么好吧?

    ⑮她突然无比想家。她给老公打了个电话。夜已深,儿子已经睡着了,她让老公将手机放在儿子的面前,她听到了细微的鼾声。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现代文阅读

桃之夭夭

丁立梅

春天是绕不开桃花的,桃花是春天的形象代言人。

“小桃灼灼柳参参,春色满江南”,桃的小腰肢一扭,灼灼一笑,这春天,才给上了色,一点一点被按进山山水水中。【“一点一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①____】

十里桃花,红粉浩荡,自然是壮观着的。然一两棵桃树,倚着春风,笑嘻嘻地开着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也是美得妙不可言的。阳春三月,你散步至郊外,边走边低头看着脚下青青的细草,突然,有艳粉的光芒,划过一地的草绿。你一抬眼,哇,一树桃花扑了过来。你惊喜莫名,除了束手就擒 , 还能做什么呢?【“束手就擒”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桃花扑面而来的力量,突出桃花开放得灿烂盛大。】

如果旁边刚好有一个小小池塘,那就更不得了了,一池塘的水,都被染得粉红粉红的。你很想把一颗心放进去养养,像养着一条可爱的小鱼。等你归时,再取出来,那颗心一定不一样了吧。因为,它已浸透了桃花精神。桃花精神是什么呢?活泼有,烂漫有,天真有。还有,纯净。你总是纷繁喧哗着的一颗心,太需要纯净了。

我想起小时的乡下,野地里,总有一两棵桃树在的。那时,野地里还会遇见杏树、梨树、枣树,是孩子们随便丢下的果核长出来的吧。桃树长在田埂旁,或是傍着一条沟渠长着。平时也不大注意它,然而一旦它开起花来,就没有人能做到熟视无睹了。一地的麦苗青青,映得那粉粉的桃花,潋滟着,艳得直往人的眼里心里钻。我们这些贪玩的小孩瞥见了,也忍不住走过去,仰头望望它。心里面高兴着,过些日子,就有桃子可吃了。

野桃树结出来的桃,不过鸽子蛋大小,外面附着一层茸毛,却甜得要命。我们叫它毛桃,和鸟抢着吃。熟透的毛桃,洗也不用洗,轻轻一掰,它就裂成两半。吃完了,挑完整的果核带回家,丢在家前屋后。来年,那里定会冒出些小桃树。父母嫌它们占地方,悉数除去。但总有一两棵漏网之鱼,悄悄地成长起来。春天再回来的时候,它们也扛着一树桃花回来了。那时,家家屋前屋后,都有几树桃花映衬着。如今想想,我也曾是在桃花里住过的人呢,真的很奢侈。【“悄悄地”②____】

近些年,城里也栽有不少桃树,是当风景赏的。我时常散步的路旁,就有一棵,被修剪得又欹又曲。唉,也不知它疼不疼。一月初的时候,它光秃秃的枝条上,性急的小花蕾就爬了出来,如褐色的小犬牙,龇着。二月里,那一颗颗褐色的“犬牙”,渐渐饱满起来,可以咬住路过的风和一些鸟语了。到三月,“犬牙”们变成花苞了,鼓鼓的,染着一点胭脂红,像幼儿嘟起的小嘴巴。满枝头都嘟着这样的小嘴巴,让人感觉好像进了幼儿园,到处都是娇娇的娃。有天我再去看,那些小嘴巴一个个张开了,一吐一口秀丽,春色就此变得妩媚而庄严。耳畔仿佛响起一首古老的歌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養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用“犬牙”比喻“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桃花花苞饱满,圆润的特点。】

那场穿行于桃花底下,欢天喜地举行的婚礼,成全了这世间所有的春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