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6-2017学年海南海口龙华区第六学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母亲让我快乐魔术》一文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让我快乐魔术

刘谦

      ①12岁时,我在台湾拿了一个魔术奖。母亲特意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奖赏我。我双手在她面前比划着,得意地说:“妈,您现在还烦不烦了呀?”

      ②我说这话是有“来头”的。

      ③我刚开始练魔术,纯粹是出于孩子好奇的天性。这种天性每个孩子都有,不过有的被家长“扼杀”了。我父母都是普通职员,在这一点上倒比较开通,虽没有鼓励,但也不是绝对禁止。这次拿了奖后,母亲跟我严肃地谈了一次话:“谦儿,你觉得你近来靠魔术可以养活自己吗?我摇头说:“不能!”母亲脸上露出微笑,又说:“谦儿,这话不必说得那么绝对。世上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学得、做得比人家好,就能养活自己。妈想告诉你的是:要想知道和解开这个世界的奥秘,光靠魔术是不行的。”母亲的意思,我明白:光靠雕虫小技是养不活自己的,得掌握这个世界的奥秘,掌握了整个世界的奥秘,便犹如掌握了打开魔术大门的钥匙。于是,我开始拼学业,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学习语言、艺术。西方一位哲人说过,通向世界奥秘的途径只有两条:科学和艺术。在这一点上,我妈也不亚于大哲人呢,只不过她的道理带有母爱的至高情怀。

      ④我毕业于东吴大学日语专业,还学过唱歌。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斗转星移,母亲已有了白发,也激发了我的男儿心。好在这时科学、语言的底子也打下了,我认为可以靠魔术来养活自己了,甚至立下雄心壮志:要成为一位具有创造性的世界级魔术大师。

      ⑤一开始,赚钱是很少的。在舞台上,我一脸严肃,带给观众的除了惊奇,其实少有笑声。渐渐地,精神和心境都处于一种疲惫状态。

      ⑥一天晚上,参加完一台表演后回到家,母亲已做了红薯等着我。嗨,现代都市生活。早远离了粗茶淡饭。但是,想起小时吃红薯带来的快乐,那还是齿颊生香。母亲说:朱元璋在当了皇帝后,想再尝一遍他当乞丐时吃的煨红薯,可是发现味道大不如前。为什么呢?做乞丐时饥肠辘辘,红薯大概就是人世间最好吃的东西了;可当了皇帝后,想吃什么山珍海味没有?但这时味觉已经大变,最缺少的反而是那种简单的快乐了。

      ⑦母亲:“谦儿,看你的魔术,观众都很紧张。但他们走进剧场,肯定不是为了寻紧张来的,主要还是来寻找快乐的。可你没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妈妈希望你在舞台上表现出轻松、快乐的一面。”母亲还说,“笑是两人间最短的距离。如果你除了惊奇之外,还能给观众带来快乐和笑声,你才是真正成功的!”

      ⑧我恍然大悟!疲惫,竟来自于不快乐。怎么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快乐的一面?这就是我后来在舞台上经过不断摸索和锤炼形成的超强幽默和自然的微笑,它使我的语言充满魅力,也别具一格。在奇迹没有揭开时,其实我已经给观众制造了数不清的快乐和笑声。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母亲的这番提醒和告诫,其实包含着一种浓浓的深情。

      ⑨我在日本做手喷火表演时,因为那里空气潮湿,导致道具燃烧不彻底,手被烧伤。而在长沙做《死亡逃脱术》时,我要在炸弹爆炸前逃出铁链,由于出现意外,出来时脖子被铁链钩着,差点丢掉性命……这样的危险不知经过多少次,所以母亲怕看电视转播,她常说:“别人看你表演要付钱,我看你表演你要给我钱,因为这对我是一件苦差事……”正因为这一点,母亲才更希望看到我在舞台上的笑容和幽默,这样才能减轻她的担心和煎熬。

      ⑩我的口头禅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是舞台上的话。生活中,我更希望自己常说的是:“哪怕没有奇迹,你也要快乐和笑口常开!”因为母亲希望我如此。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让我快乐魔术》”中“快乐”有什么含义?

(2)、选文第⑨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本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魔术大师刘谦在舞台上的口头禅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奇迹”来之不易,你从他的成长经历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难忘怀的一杯酒
                                                                                                       刘心武
       ①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读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后来我当了中学语文教师,又教我的学生读《多收了三五斗》,再后来我娶妻生子,不知不觉中儿子高过了我的头,上到中学,有一天,我见儿子在灯下认真地预习课文,便问他语文老师要教他们哪一课了,他告诉我:“《多收了三五斗》。”这其实还算不了什么,我的母亲,我儿子的奶奶,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她就几次对我和她的孙子说:“中学时代读过的课文,一辈子也难忘。我就总记得读过叶绍钧的《低能儿》。”叶圣老就这样用他的文学乳汁哺育着跨越过半个世纪的三代人。
       ②我十年前登上文坛的时候,叶圣老早已是年过八十的文学老人了。见到冰心、巴金那样的老前辈,我已觉得是面对着文学史的篇章,深觉自己的稚嫩,而冰心、巴金又都把圣老尊为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所以对于圣老,我实在是只能仰望,自知无论就年龄差异还是文学资历而言,辈分都真是晚而又晚。
       ③五年前的一天,《儿童文学》杂志召开编委会,叶圣老是编委,我也忝列编委,在差了好几个辈分的圣老面前,我心中既满溢尊重,又不免拘束无措,会后的便宴上,我走近圣老身前敬他一杯酒,我没想到他不仅立即认认真真地站起身来,立即认认真真地端起了他的那杯酒,并且立即认认真真地用长长的白白的寿星眉下的那双眼睛望着我,还认认真真地对我说:“刘心武同志,您好。谢谢您。谢谢您。”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不仅认认真真地同我碰杯,随后还认认真真地仰脖喝下了他的那杯酒,并认认真真地把喝干了的酒杯亮给我看,还认认真真地注视着我干掉我那杯酒,又认认真真地听我多少有些慌乱有些局促有些言不迭意有些结结巴巴地说出的一些仰慕的话,直到我要离开他了,他才由叶至善同志扶着慢慢地坐下。
       ④这真是永难忘怀的一杯酒。刻在我记忆中的是一个终生认认真真谦恭待人的伟大人格。
       ⑤那回的敬酒,叶至善同志自始至终随他父亲站立,并真诚地微笑着,自己却并不举杯。后来林斤澜同志告诉我,叶家的老规矩就是那样,只要是圣老的客人,无论多么年轻,都可同圣老平起平坐,但叶至善他们子女,往往是侍立在圣老旁边,并不一定随之落座。乍听去,这规矩似乎旧了点儿,不甚可取。但我后来同叶至诚同志有些交往后,就深感叶家的家风,凝聚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而他们家中父母子女兄姊弟妹间精神平等和心灵交流,却又明显地汲取于西方文明中的精华。现在圣老离我们而去,在我们对他的追怀纪念中,我以为应当加进对他那在中西文化大撞击中所形成的人格和文化心理结构的研究,而具体入微地考察与分析一下叶家的家风,即叶家的文化品格,也许不失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艺术角度。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湖
                                                                                                          王蒙
        ①我喜爱湖。湖是大地的眼睛,湖是一种流动的深情。湖是生活中没有被剥夺的一点奇妙。早在幼年时候,一见到北海公园的太液池,我就眼睛一亮。在贫穷和危险的旧社会,太液池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是一个奇异的温柔,一种孩提式的敞露与清流。
        ②我常常认为,大地与人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契合。山是沉重的责任与名节的矜持。海是渺茫的遐思与变易的丰富。沙漠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庄严的等待。河流是一种寻求,一种机智,一种被辖制的自由……
        ③那时候我没有见过海,颐和园的昆明湖对于我来说已经是浩浩然荡荡然的大水了。我每去一次颐和园,都要欣赏昆明湖的碧波,惊叹于湖水的美丽与自身的渺小。
        ④是的,湖是一种美丽,是一种情意。为了陆地不那么干枯,为了人的生活不那么疲劳,为了把凶恶的海控制起来把生硬的地面活泼起来,为了你的眼睛与天上的月亮……你不觉得看到地面上的一个湖泊就像看到天上的月亮一样令人欣喜么?为了短暂的焦渴的生命中不能或缺的滋润,于是有了湖。
        ⑤北京的西山风景区是很美的,但是太缺少湖水了。这样,对于香山静宜园“双清”的池水,对于小小的儿童乐园式的眼镜湖,我自然是情有独钟。一见到这样的水波荡漾,脸上不由得出现衷心的笑容。
        ⑥后来到了新疆以后,那就开了眼啦。在乌鲁木齐与伊犁之间的天山深处,著名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曾经怎么样地令人眼界开阔呀!湖水是咸的,湖水一望无际,湛蓝如玉,盘山公路傍湖而过,无数拉运木材、粮食、水泥、钢筋、百货的重型卡车从湖边走过。四周是长满枞树的高处终年积雪的山坡。时而有强劲的风自由地吹过。我在这里,感觉到一种庄严,一种粗犷,一种阔大。我不能不庆幸我终于离开了大城市,离开了那一个区一个胡同一处房子。我面对着的是一个严峻的、带几分神秘和野性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个巨大而晶莹的咸湖,它冷静而又尊严,凛然而又高耸地存在着。你觉得你其实只能向往它却很难有机会去亲近它。
        ⑦在天山南麓的焉耆与库尔勒之间,有一个大湖——博斯腾湖,浩淼无际,芦苇丛生,坐着汽艇穿来穿去也见不到岸。据说有一个外国的总理看展览的时候看到博斯腾湖的照片甚感惊异,他说:“新疆不是不靠海吗?”那宛如内陆的海,那是远古时代的海的遗留,那是对于远离大海的新疆的特殊的慰安。
        ⑧在阿尔卑斯山的脚下,在芝加哥的北边,在布加勒斯特的市区,在高原墨西哥城近郊,我造访过许多湖泊。我流连忘返,我抱怨自己只能匆匆邂逅,匆匆离去,我太对不起上苍的得意创造与生活给予我的机缘。
        ⑨而珠海斗门的白藤湖呢?它是1993年6月走入我的记忆的。这是又一种心绪,又一番风趣。它是那样亲切随和,那样为人所有为人所用。它是一种景观更是一种资源,它是一种大自然的慷慨,也是特有的风水——它象征着斗门人的、白藤湖人的无限发达的可能。度假村的修建已经开辟了新的历史。白藤湖是一个更加人化的湖、人化的自然。1993年我有幸在这里居住了若干天。居住在白藤湖,我觉得舒适而又平安。我觉得发展其实并不难,生活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做,只要不把力量放在破坏上。只要我们变得更近人情一些,更简单一些。只要我们多一点美好的祝愿,少一点恶狠狠的狼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预热中的物联网(改编)

    ①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早晨出门时,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这是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1份报告中描绘的“物联网”时代的图景。

    ②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按约定的协议,通过RFID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这样就是物联网了吗?当然不是,其实物联网的实质是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物联网又称RFID技术(俗称电子标签), RFID技术我们并不陌生,到超市买东西结账时,收银员扫描的条形码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③2009年,物联网被真正摆在各国发展战略规划中,说明物联网已经引起了世界大国领导人的重视。作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发展进入加速阶段值得期待。

    ④物联网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但是就它的某些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来说,我们也不是很生疏,比如红外防盗,GPS定位系统,只不过这些还是初级个体应用。

    ⑤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例如,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中国移动与牧区合作,给放养的羊群中每一只羊都贴上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会一直保持到超市出售的每一块羊肉上,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阅读二维码,知道羊的成长过程,确保食品安全,这就是“动物溯源系统”。今天,我国已有10亿存栏动物贴上了这种二维码。

    ⑥同样,上海移动也为多个行业客户量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上海目前推出了“车务通”系统,上海移动将10多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在该系统普及后,交通部门可以通过专门的设备和网络,对道路上的所有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并在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故。在今年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除了大量的行业应用,物联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产生影响。据透露,上海移动目前正与某速递公司商谈,计划未来在速递信封内页安装上包含物联网技术的芯片。在快件投送出门后,用户和速递公司可全程掌握快件的流程进展,直到收件人确认收到快件为止。

    ⑦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届时,在个人健康、交通控制、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等几乎所有领域,物联网都将发挥作用。                    

 (节选自2016年《科技博览》,有删减)

阅读《清秋书简》,回答下列问题。

清秋书简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乡下亲戚家,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伏在野地里,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它们谱在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选自《散文》2011年第2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