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7届四川巴中市恩阳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丙】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注释】①魏武帝:曹操  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吴会:吴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庶竭驽钝

③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使孙权,求援吴会:

(2)、下列划线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伤先帝之明                       益州既足,亮为军师 B、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     躬耕野,不求闻达 C、命一上将荆州之军              上使外 D、此臣所以报先帝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4)、从甲乙两段来看,诸葛亮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5)、结合这三段文字对诸葛亮的刻画,说说诸葛亮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闬:念hàn。②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③说:念shuì,劝说,说服。④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⑤卜: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和刘禹锡有关的资料和作品,想要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他被称为“诗豪”的原因。请你一起参与,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材料二

材料三

连州刺史厅壁记

[唐]刘禹锡

永贞元年,予始以尚书员外郎坐党累,出补兹郡。居无何,吏议以是迁也不足偿其责,故道贬为朗州司马。 后十年,诏书征还,抵京师,俄复前命,佩故印绶而南。曩之骑竹马北向相徯者 , 咸仕郡县,巾辯来迎。 下车之日,私唁且笑。既视事,得前二千石名姓于壁端,宰臣王晙、幸卿刘晃、儒官严士元、闻人韩泰佥拜焉。或久于其治,功利存乎人民;或不之厥官,翘颙载于歌谣。余不佞,从群公之后。 肇武德距于今,凡五十有七人,所举者四君子,犹振裘之于领袖焉。元和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刺史中山刘某记。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释】①绶:丝带。 常用来拴玉和印。②骑竹马北向相徯者:这里指孩子们向着北方等待的人,即广受欢迎的君子。骑竹马,一种儿童娱乐活动,代指儿童。徯,等待。③巾鞳(gōu):头巾和臂套,这里指古代士人的盛服。④二千石:这里指刺史。⑤厥:那个。⑥翘顺(yóng):翘首仰慕。⑦肇(zhào):开始。⑧武德: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年号。

材料四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言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 , 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 , 死而后。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②)

【注释】④闵:同“悯”,忧虑。②乂(yì):治理。③孜孜(zī)矻矻(kū):勤谨不已的样子。④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逸。⑧阳子:即阳城,任谏官五年。⑨《争臣论》:争,读zhèng,后作“诤”。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韩愈写此文对阳子进行讽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