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习其声(      )  ②驴不怒(      )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水陆草木之花 D、跪而拾之以归
(3)、翻译下列句子。
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            
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