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练习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第二节“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2)、请在上面语段中画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3)、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4)、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匆匆
                                                                                           朱自清
      ①燕子去了,有再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④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⑤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说电子垃圾

    ①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世界上报废或“被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增量惊人。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正以18%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至6540万吨。

    ②有研究表明,电子垃圾蕴含着巨大价值。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里贵金属的含量往往比矿石更高。例如,一吨电路板包含的金是一吨金矿石的40-800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500克其他贵金属。

    ③在暴利驱使下,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从表面上看,这是在“炼金”,实际上,电子垃圾已成为继工业时代化工、冶金、造纸等废弃物污染后又一新的环境杀手。

    ④为什么这样说呢?

    ⑤电子垃圾含有汞、铬、镉、铅等多种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很难分解。在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重金属会进入土地或水源中,人体吸收后会与体内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及酶失去活性,甚至有些重金属会在人体某些器官聚集,一旦超过了人体所承受的极限,人体就会发生各种重金属中毒。

    ⑤电子垃圾很多采用塑料或新型塑质材料作外壳,这些材料不易降解,危害巨大,直接抛弃到陆地或水中的塑料,有时候会被动物误食,导致这些动物肉质有毒或大量死亡;埋藏在土地中的塑料会影响土质和土地肥力,导致土质松软或污染地下水;如果直接焚烧塑料,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⑦电子垃圾中的各种阻燃剂、溶剂都是化学污染的重要来源。有些化学药剂天然具有毒性,有的可能诱发癌症等人体病变。

    ⑧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显现,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在回收电子垃圾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可行的制度与经验。

    ⑨在欧洲,德国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堪称典范,制度规范和技术均较为发达。早在1991年,德国就颁布了欧洲第一个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法律――《电子废弃物法规》。1996年德国公布了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德国在电子垃圾回收方面走在了欧洲的前列,它利用各市区直属的市政企业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提供网络化服务,上门为消费者收集废旧电器。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一种电子破碎机来分选废旧电器中的有用物和废物,分选出来的金属会根据含金量再转售给终端处理厂,其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以上。

    ⑩面对电子垃圾给我国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电子废弃物体系化管理等方面着手,积极行动,采取多管齐下的强力应对措施,全力阻止电子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⑪2014年,环保部启动了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现代文阅读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

    ①刚到北京,天空中飘着小雪,一阵风刮来,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腾腾的铜锅,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气滚滚,弥漫在整个屋子。

    ②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一些牛肉卷饼,然后把菜单推到我的面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

    ③“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④北京厨子炒的鳝鱼果然美味,香、脆、鲜美,骨头也剔得干净,没有一点渣子。

    ⑤ “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北京的朋友问。

    ⑥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

    ⑦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我凑到摊子前面,盯着油汪汪、黄灿灿的炒鳝鱼,使劲儿地吸了几口诱人的香气,咽下口水,然后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⑧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我们从来不要求妈妈买来吃,妈妈非常了解我们的心理,于是她经常向卖鳝鱼的人央求,拜托他们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⑨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

    ⑩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⑪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⑫鳝骨汤熬好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的,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

    ⑬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特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⑭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

    ⑮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入了那平凡的汤中,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⑯“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

    ⑰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⑱吃完火锅,我漫步在北京街头,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我回想着妈妈熬制的鳝鱼骨汤的味道,感到我们的生命正是那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

    ⑲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

    ⑳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现代文阅读

将来之花园(节选)

汗  漫

①上课铃响罢,学生们吃惊地看着走进教室的先生:还是一身农民打扮,头上多了一顶列宁帽,像干部,但肩上扛着一大捆甘蔗!

②先生把甘蔗立在黑板旁,拍拍手上的土:“同学们,咱沙河南出的甘蔗,是中国最甜的甘蔗!这是我家地里的甘蔗,刚砍下来,新鲜。今天扛来一捆,下课后,班长负责分给大家。为啥呢?解放了,刘邓大军在咱们鲁山县成立豫西军分区了,老百姓日子会像甘蔗,节节高,节节甜。没有了压迫剥削,也没有了兵荒马乱。你们要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了,长才干,有出息。我也参加革命工作了,当选人民代表了。最近要参加代表大会,政府让我在会上做报告,讲讲种红薯。”

学生们“轰”的一声都笑了。有调皮女生指了指窗外树上拴着的那一头老牛。它正在反刍先生早晨所喂的一把红薯干,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无动于衷。那头牛是先生从牛肉馆外救来的。他心疼这头眼泪汪汪的牛,就掏钱从牛肉馆屠夫尖刀下买过来,养着它。

④“笑啥哩?我是你们先生嘛,不论啥事情,都要先懂一懂。能教书,也能种红薯、养牛——哎,这是有很多门道的。我家红薯就种得好,牛养得不错,政府让我讲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还是有眼光的。”先生摸摸那一把花白山羊胡子,嘴巴咧开笑了,像喜悦的山羊。

⑤“下午放学,咱们排练秧歌舞,我刚学会,领你们跳,准备去县城会演。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讲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写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我先读一遍:‘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美不美啊?”

⑥“美!”学生们朗声回答。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沙河哗哗啦啦流淌。稍远处,好峰蜿蜒,随意浓淡,似乎想把南边的南阳、西边的洛阳、东边的开封,都连绵拥抱在一起。

⑦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节选自《黄河文学》2023年第2/3期合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养鼠

贾平凹

①买了十三楼的一个单元房做书房,以为街道的灰尘不会上来,蚊子不会上来,却没想到上来了老鼠。它一推多长,皮毛淡黄,尖嘴长尾,眼睛漂亮。那天早上一开门,它正立在客厅,门猛地一响,似乎吓了一跳,跌坐在地上,便立即起身钻到另一个房间去了。

②我起先不愿意它留在书房,想了很多法子都无法捉住它和撵走它,毕竟是一条生命,那就养吧。一养便养了四年,我还在养着。

③养老鼠其实不费劲,给它提供食物就是。第一次我在晚上离开书房时将一块馒头放在一块干净的秦砖上,第二天早上再来时,那馒头就不见了。以后的日子,我常在冰箱里备有两三个馒头。数月后,到了秋天,楼下的馒头店搬走了,没有了馒头,我就放了花生,有生花生和油炸过的花生,但它好像仅吃个三粒就不吃了。我以为松鼠是吃松子的,松鼠和老鼠应该是同一类,我在超市买了一包,回书房放了,还说:“给你过个生日!”可它也不吃松子。我就有些生气了。什么嘴呀,这么挑食的?!朋友请吃饭,剩下的鱼呀,排骨呀,油饼锅盔和饺子拿回来,全给它放了,它只吃锅盔。馒头和锅盔放得干了硬了,它也不吃。有一次我买了晚饭,剩下一根火腿肠,趁晚上放在那里了。那么长的一根火腿肠,它竟吃得一点渣屑都不剩。原来它可以吃肉的,不要带骨头的那种。我每次外出吃饭便给它带些剩肉,它却又不吃了。丸子不吃,糯米团不吃,方便面不吃,核桃仁葡萄干不吃;豆腐吃过一次,再放就不吃了。那它还吃什么呢?我想起一首歌: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抓了把米放在那里,结果它根本不吃。我看过漫画,老鼠是偷油的,也会抱着鸡蛋,就在碟里放了菜油,它没有吃;放过一颗鸡蛋,它也没有动。而朋友送来的水果,比如梅子、苹果、梨、香蕉、猕猴桃,它只吃香蕉和猕猴桃。但也只是在香蕉和猕猴桃上咂出一个小洞,吃一点就是了。它还是喜欢吃馒头和锅盔。我就笑了,陕西人爱吃这些,它还真是陕西的老鼠。有时我也冒出个想法,这老鼠咋和我的饮食习惯差不多:不要求多奢华,但定要讲究。

④我的书房拥挤不堪,但还算乱中有序,我到了外边,尤其是晚上,想着那么大的房间里,堆放了那么多东西,那些东西都不动,只有老鼠在其中穿行,如同巡夜一般,心里便充满了乐意。

⑤但我仍对老鼠发过两次火。一次我翻检那些汉唐石碑的拓片,发现有三四张被咬破了。我勃然大怒,骂道:“老鼠,你听着,你竟敢咬我的拓片?我警告你,如果再敢咬书咬纸,我清理整个房间也要把你打死!”从此,再没有发现它咬碎过什么。另一次,我擦拭客房中堂的案桌,案桌上供奉着唐时的一尊铜佛和两位菩萨的石像,竟然有了老鼠的屎粒和尿渍。我再次火冒三丈,大声警告:“你去死吧,老鼠!去死吧,明天我抱一只猫来。”但我去市场买猫的时候,主意又变了,何必要它的性命呢?返回来给佛上了香,又供上水果和鲜花。我听见什么地方响了一下,我猜想肯定是老鼠在暗处耍我。我没有回头,只说了一句:“你记着!”

⑥它除了犯那两次错,后来再没有咬噬过什么,也不再到有佛像的条案和架子上去。我们互不见面,我就是每天放食或隔空喊话;它在某处偷偷耍我,偶尔到我梦中。

⑦朋友们知道我在书房养着老鼠,都取笑我。我说:“这是一只听话的老鼠。”他们说:“听话?该不会说这是一只有文化的老鼠吧。”我脸上发烧,说:“它进来了,不得出去,我能不养吗?或许是一种缘吧。”世上有那么多的老鼠,为什么偏就这一只老鼠进了我的书房?它从地面到十三楼,容易吗?它是冲着书籍来的,冲着古董玩物来的?那它真是有文化的老鼠了。如果它没有文化,那四年了,它白天里要看我读书写作,听我和朋友们说文论艺,晚上又和书籍古玩在一起,也该有些文化了吧。所以,我觉得我养老鼠并不丢人,也不是无聊。

⑧一天下午,我在书房里写小说,到了黄昏,写累了,摘下眼镜凝视对面的佛像。四年了,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它。它还是那么一拃长,皮毛淡黄。它在那里背向着我,突然上半身立起来,两只前爪举着,然后俯下身去;上半身立起举着前爪,又俯下身去。我一下子惊呆了,也感动不已。我没有弄出声响,看着它做完三次动作,然后便去了另一个房间。等它走了,我吁了口气,放下正写的小说,就写下了这篇小文。

(选自《贾平凹散文集•游戏人间》,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