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说电子垃圾

    ①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也使得世界上报废或“被报废”的各类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增量惊人。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正以18%的速度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7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垃圾总量可能会增长至6540万吨。

    ②有研究表明,电子垃圾蕴含着巨大价值。废旧电器电子产品里贵金属的含量往往比矿石更高。例如,一吨电路板包含的金是一吨金矿石的40-800倍。一吨废旧线路板可提取400克黄金、200千克铜及500克其他贵金属。

    ③在暴利驱使下,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从表面上看,这是在“炼金”,实际上,电子垃圾已成为继工业时代化工、冶金、造纸等废弃物污染后又一新的环境杀手。

    ④为什么这样说呢?

    ⑤电子垃圾含有汞、铬、镉、铅等多种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很难分解。在电子垃圾处理过程中,重金属会进入土地或水源中,人体吸收后会与体内的蛋白质及酶发生反应,使蛋白质及酶失去活性,甚至有些重金属会在人体某些器官聚集,一旦超过了人体所承受的极限,人体就会发生各种重金属中毒。

    ⑤电子垃圾很多采用塑料或新型塑质材料作外壳,这些材料不易降解,危害巨大,直接抛弃到陆地或水中的塑料,有时候会被动物误食,导致这些动物肉质有毒或大量死亡;埋藏在土地中的塑料会影响土质和土地肥力,导致土质松软或污染地下水;如果直接焚烧塑料,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

    ⑦电子垃圾中的各种阻燃剂、溶剂都是化学污染的重要来源。有些化学药剂天然具有毒性,有的可能诱发癌症等人体病变。

    ⑧电子垃圾造成的危害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显现,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在回收电子垃圾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可行的制度与经验。

    ⑨在欧洲,德国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堪称典范,制度规范和技术均较为发达。早在1991年,德国就颁布了欧洲第一个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法律――《电子废弃物法规》。1996年德国公布了更为系统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德国在电子垃圾回收方面走在了欧洲的前列,它利用各市区直属的市政企业对电子垃圾进行回收,提供网络化服务,上门为消费者收集废旧电器。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一种电子破碎机来分选废旧电器中的有用物和废物,分选出来的金属会根据含金量再转售给终端处理厂,其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以上。

    ⑩面对电子垃圾给我国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电子废弃物体系化管理等方面着手,积极行动,采取多管齐下的强力应对措施,全力阻止电子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⑪2014年,环保部启动了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1)、选文第①段中的划线词“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

(2)、第②段画线句子除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概括选文第⑤-⑦段的主要内容。

(4)、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

A、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因为从电子垃圾中能获得暴利,所以我国电子垃圾加工小作坊遍地开花。 C、德国废旧电器回收厂普遍采用电子破碎机来粉碎废旧电器,使废旧电器的回收再利用率达90%。 D、环保部启动的电子废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电子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北极燕鸥
         ①在南极,给人印象最深的动物自然是企鹅。而在北极,令人肃然起敬的却并非北极熊,而是北极燕鸥。企鹅虽然待人亲切,憨态可掬,但看上去却有点傻气;而北极燕鸥虽然小巧玲珑,但却矫健有力,往往能给人以激情。
          ②北极燕鸥可以说是鸟中之王,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提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
        ③北极燕鸥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貂和狐狸之类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子,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往往畏缩不前,望而却步,三思而后行。
        ④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项呢绒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而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构思。可以说,北极燕鸥,真是北极的神物!

课外精选美文阅读。

我在寻找那片野花

毕淑敏

    ①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叫做荞,家境贫寒,她衣着破烂,夏天总穿短裤,是捡哥哥剩下的。

    ②我和她同期加入少先队。那时候,入队仪式很庄重。新队员的红领巾,是提前交了钱买下的。荞说她没有钱,哥哥已超龄退队,她可用哥哥的旧领巾。授巾仪式的那天,当辅导员用托盘把新领巾呈到校长手中时,就提醒校长记得把托盘里的那条旧领巾分给她。

    ③满盘的新领巾好似一塘金红的鲤鱼,支棱着翅角旧领巾软绵绵地卧着,仿佛混入的灰卿,落寂孤独。

    ④校长可能不曾听清这句格外的交代,走到荞的面前时,随手把一条新领巾分给了她。我看到荞好像被人砸了一下头顶,身体矮了下去。灿如火苗的红领巾环着她的序子,也无法映暖她苍白的脸庞。

    ⑤那个交了新红领巾的钱,却分到一条旧红领巾的女孩、委屈至极。刚一散会,就怒气冲冲地跑到荞跟前,一把杜住荞的红领巾说:“这是我的!你还给我!”领巾是一个活结,被女孩拽住一股猛挣,就系死了,好似一条纹索,把荞勒得眼珠凸起,喘不过气来。大伙扑上拉开她俩。荞满眼都是泪花,窒息得直咳嗽。

    ⑥我们都觉得那女孩太霸道了。荞一声未吭,把新领巾折得整整齐齐,还了它的主人。把旧领巾系好,默默地走了。

    ⑦后来我问荞,她那样对你,你就不伤心吗?荞说,谁都想要新领巾啊,我能想通。

    ⑧毕业的时候,荞的成绩很好,可以上重点中学,但因为家境艰难,只考了一所技工学校,以期早早分担父母的窘困。荞以后的路,就一直在贫困的底层挣扎。

    ⑨荞是一家印刷厂的女工。早几年,厂子还开工时,她送过我一本交通地图。说是厂里总是印账薄一类的东西,一般人用不上的。碰上一回印地图,她赶紧给我留了一册,想我有时外出,或许会用得着。说真的,正因为常常外出,各式地图我很齐备。但我还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她的馈赠。我知道,这是她能拿得出的最好的礼物了。

    ⑩一次聚会,荞终于来了。她所在的工厂宣布破产。她成了下岗女工。她的丈夫出了车祸,伤了腿,从此吃不得重力。儿子得了肝炎休学,需要静养和高蛋白。她在工地连做小时工,十分奔波辛苦,这次刚好到这边打工,于是抽空和老同学见见面。我们都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握着她的手,她的掌上有很多毛刺,好像一把尼龙丝板刷。

    ⑪半小时后,荞要走了。同学们推我送送她。我打了一辆车,送她去干活的地方。本想在车上,多问问她的近况,又怕伤了她的尊严。正斟酌为难时,她突然叫起来:“你看!你快看!”

    ⑫窗外是城乡交界部的建筑工地,尘土纷扬,杂草丛生,毫无风景。我不解地问,你要我看什么呢?

    ⑬荞很开心地说,我要你看路边的那一片野花啊。每天我从这里过的时候,都要寻找它们。我知道它们哪天张开叶于。哪天抽出花茎。在哪天早晨,突然就开了。··…我每天都向它们问好呢。

    ⑭我一眼看去,野花已风驰电掣地闪走了,看到的只是荞的脸,憔悴之中有了花一样的神采。于是,我那颗久久悬起的心,稳稳地落下了。我不再问她任何具体的事情,彼此已是相知。人的一生,谁知有多少艰涩在等着我们?但荞经历了重重风雨之后,还在寻找一片不知名的野花,问候着它们。我知道在她心中,还贮备着丰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足以抵抗征程的霜雪和苦难。

    ⑮此后我外出的时候,总带着荞送我的地图册。

 (选自《写给女儿们的散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放寒假前,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个同学都要在寒假期间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

    二十年来,他与父亲之间的交流仅止于父亲问他成绩,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学费、生活费是多余的话语。简单的一问一答,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多少。有的时候,他也希望父亲的一个拥抱,像电影上那样,可那毕竟是在电影里。

    但是,终于,他还是开口了,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装着轻松地对父亲说了。然后急急地补充道:“这可是我们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

    父亲的脸上先是诧异,然后笑了。他看出了儿子的窘迫,便说:“好啊,好啊。你先去打一盆水来。”一切似乎是轻松了,他去井边打水,兑上热水,调好温度,然后,端到父亲身边。父亲已经脱下了自己的鞋袜,像个孩子一样坐在椅子上,看着他过来。

    他忙把水送到他的脚边,父亲的脚放进了水里。水溢了一些出来,他没有想到父亲的脚这么大。

    “温度怎么样?”他问。“蛮好蛮好!”父亲说。

    然后,再怎么办?他问自己。那双脚就在自己的面前,他想用手去触摸它,可是,心里却有些犹豫。

    不由自主地想:若干年前,自己的一双小脚在这样的盆里,是怎样的情景?白嫩,柔软,活泼如一条小鱼,在父母的手下仍不妥帖,将水溅了一地,得意地嘻笑,直到他们生气。

    而眼前的这双脚,是父亲的,宽大,粗糙,棱角分明,在水里却安静得有些羞怯。

    自己心里有微微的酸。

    “帮我拿毛巾来。”父亲说。

    忙去抽下衣架上的毛巾,递给了父亲。

    突然,他又扯过了毛巾,他说:“不,还是让我给你擦脚吧。”

    于是,父亲的脚就在自己的手下了,像一个孩子,小小的孩子一般在自己的手里。他第一次这么近地看到自己的父亲。

    触目惊心的是,脚板的前掌和后跟上那硬硬的厚茧,有的地方都裂开了一道细小的口子,里面有黑色的泥,让人想起那无尽岁月的万里风尘,它走过来,像一件活着的文物。

    心里的那股酸,冲到了鼻腔。这时,父亲将脚缩了回去。“好了好了,洗好了。”他开始往脚上套袜子。

    那双袜子,似曾相识,哦,是自己穿破了扔在家里的,却又被父亲穿在了自己的脚上。脚趾上的那个洞用粗线绞了几针,像一个写错了的字上面被乱画了几笔以示涂改过。

    “我倒水去了。”他说。然后,急急地往屋外走去,一路上,洒了好多水。他不知道,屋子里的父亲,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一边往自己的脚上穿着袜子,一边想着,他自己的父亲。自己这一生还没曾给父亲洗过脚,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像儿子今天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也洗一洗脚?

阅读《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测深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一个特点是:大洋中脊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这也是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的一个特点。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増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中央裂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产生这些差别主要是因为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细节里的善意

①近日,我带着八岁的儿子明峻,去剑桥一所公立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在填写和签署了一些表格之后,我们来到一楼的办公室咨询往返学校搭乘校车的问题。其实,我几乎是没有抱什么希望去问询的,因为之前了解到:根据剑桥公立小学校车接送的规定,学生家庭住址到学校距离超过(包含)一英里,才可以申请校车,而我所在的Carver Street,到儿子就读的公立小学只有0.8英里,因此不符合规定。我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在波士顿长达五个月甚至半年的酷寒冬季,每天往返家庭和学校两次接送儿子。但每每念及冬天的寒冷和路况,想到单程至少得二十分钟以上,(自己不会开车,而且孩子的母亲在中国不能同来剑桥),心中不免发怵。

    ②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女教师,在使用谷歌地图仔细核对路程,研究我们的申请之后告诉我,唐明峻可以搭乘校车。唯一的理由是,我们步行到学校,必须经过一条从剑桥直通波士顿的马萨诸塞大街,这条街道的车流量很大,考虑到每日步行往返的安全问题,我们就可以在原来的刚性规定(即一英里才可以搭乘校车)之外,使用“柔性原则”,也就是安全第一的人道主义原则。那一瞬间,我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到一个陌生的社会,我们对于他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人等,是流露善意,还是有一种疏离感甚至刻意的冷漠感。

    ④又想起不会日语的我第一次去日本的经历,坐飞机到了大阪又转车坐到京都汽车站,上车大约二十分钟后,我总感觉自己坐错了车,于是去问询司机。司机是典型的中年日本人,几乎听不懂我的蹩脚英语。这时,车上一位大约七十岁的老者走过来,说他会讲英语,就问询我要去哪里,并告诉我应该是下一站要下车,换乘另外一辆车。车到站后,我匆促下车,老者也跟着下车了,仔细研究了一下车站提示信息,说我乘坐的车次是对的,只是还需要继续坐几站,又赶快催促我重新上车。到了车上,老者又担心我下车之后找不到旅馆,就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一张纸和一支铅笔,给我画了一张下车后如何找到旅馆的草图,并很细致地跟我解释,怎么才能走到藏在小巷子里的旅馆。这位老人让我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真诚而自然的关切,也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爱人如己的善意吧。

    ⑤今年五月,与相交近二十年的一个师弟在奥林匹克公园散步闲谈。他刚从台湾旅行归来,提及的一个细节,长久地盘桓在我的记忆之中,每念及就内心充满感动。他说在台湾有一次搭乘捷运,他掏出旅行包里的一本马尔克斯的小说闲读,读得入迷,几乎物我两忘,旁边坐着的一位中年男子,很好奇地凝视他所读之书,忍不住跟他交流起来,说自己也很喜欢读这位作家的小说。于是师弟就跟这位偶然相遇的台湾人畅谈对作家作品的阅读感受等,并说自己这次到台湾,去了好几家书店,也没有找到马尔克斯的繁体字译本的《异乡客》。中年人说,这个译本并不难找,并要了师弟的旅馆地址。几站之后,两人前后下车,各奔东西。当天台中突然大雨,夜里,等师弟跟家人回到旅馆,民宿的主人就告诉他,有个中年男子穿着雨披,骑着摩的来过这个旅馆,很郑重地嘱咐店主将一件包裹得很严实的物品交付他。师弟匆匆拆开,原来就是他到处搜求而不得的《异乡客》,陌路相逢的中年男子写了一张小纸片告诉师弟,这就是他想找的译本,并且说,若还有什么找不到的马尔克斯的书,可以打电话给他。人之相交,居然真可以一见如故!

    ⑥人生一世,最让他(或她)有幸福体验和愉悦感的,难道不正是人际之间的友善和关切吗?最能让人感动的,不正是即使这个世界再纷乱和xuān  xiāo,仍旧有一些人以不变应万变,不忘初心,不舍真情,在世俗和流离的人生中撑持着一份安然自足的内心庭院,并时时与他人分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