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美德在民间

孙道荣

      ①为了36元钱,一个人苦苦找寻了另一个人,整整三年。

      ②找人的叫老张,是个鞋匠,专门帮人修鞋、擦鞋,在街上开了个修鞋的小店,已经摆了八九年,一直没挪窝,加上手艺又很好,所以生意不错,积累了很多熟客。老张要找的人叫石慧,石慧是附近的住户,也是老张的一个客户。

      ③如果客户预存一笔钱,可以打八折,老张的这个主意,吸引了好多客户。老张有三个厚厚的大本子,清清楚楚登记着每一个客户的存款和每一笔消费记录,从无差错。其中有个客户,预付款还剩余36元,但她已经三年没有来过了,鞋匠老张要找的人就是她,他想把钱退还给她,或者请她把剩余的钱消费掉。

      ④可是,除了知道她名叫石慧,住在附近的某个小区之外,老张对她一无所知,也没有她的任何联系方式。老张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个个地问。每一个前来擦鞋或者修鞋的客户,他都要问人家一句,你认识石慧这个人吗? 久而久之,竟然成了老张的一个习惯。

      ⑤有人被反复地问,就好奇地反问他,为什么要找这个人? 老张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人家。有人劝慰老张,可能是她搬家了,或者有其他原因,不来了,反正就这么点钱,不用找了吧。老张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成,再少,也是人家预存在我这儿的,她若不来消费了,我就要把钱退给人家。

      ⑥慢慢地,到老张的店铺来修鞋或擦鞋的人,都知道老张在找一个人,那个人叫石慧。

      ⑦有个客户认识石慧,但客人沉重地告诉老张,两年前,她就已经因病去世了。他也不知道她具体住哪个小区,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

      ⑧老张很难过。但他不想就此放弃,他想,石慧不在了,那就找到石慧的家人,把剩下来的36元退给人家。因此,他依然固执地向每一个到店的客人询问,你认识石慧吗?

      ⑨日子就在老张的这一声声询问中,慢慢流逝。

      ⑩终于,有个新客户告诉老张,他认识石慧的丈夫。

      ⑪第二天,石慧的丈夫,来到了鞋匠老张的小店内。老张拿出一本厚厚的旧账本,翻到其中的一页,对石慧的丈夫说,她的预存款还剩36元,把钱退给你,或者你来修鞋、擦鞋,都可以。

      ⑫石慧的丈夫却坚决不肯收,他说,这么点钱,你却一连找了我们三年,已经很让我感动了,钱我不能收。

      ⑬一个坚持退钱,一个坚决不肯收。最后,还是鞋匠老张想了个办法,要不,我们把这钱捐了吧,也算是对石慧的一个纪念。

      ⑭第二天,鞋匠老张来到当地的红十字会,以石慧的名义,捐了336元钱,其中的36元,是石慧三年前预存在鞋匠老张店里的余款,另外的300元,是石慧的丈夫追捐的。

      ⑮这个故事,有了一个善良而美满的结局。我不厌其烦地复述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这个社会需要的很多东西,比如善良,比如诚信,比如承诺,以及其他的很多美德,从来就不稀缺,它们就在民间,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请从原文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4)、读了文章,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 请具体写出其中某一点感悟,并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80字以内)(友情提醒: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阅读朱成玉的《蔓延的花香》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天,对面邻居在楼道里放了很大的一盆花。看样子好像是要扔掉。我是个爱花之人,况且新搬来这个楼没多久,家里还没有置办一盆花,便想把它要来。我试着去敲那家的门,门开了,一个穿着睡衣的男人好像没睡醒的样子,一张脸仍然被好梦和恶梦纠结着。

      “不好意思打扰你了,我是对面新来的邻居,来和您打个招呼。”

      “哦,你好你好。”他使劲甩了甩脑袋,试图把瞌睡虫赶跑。

      “我想问问您,门口的这盆花,是否可以送给我呢?”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微笑着说:“当然当然,如果喜欢你就搬回去好了。”

      我乐不可支。他主动帮我把那盆花抬了进来。

      我围着那盆花,搓着手,呲着牙,左看看,右瞧瞧,哪点也不像有病的样子啊,疑惑着那家人为什么要把它扔掉呢。

      不一会儿,我听到有人敲门,我开门看到是对面的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喷壶,对我说:“我家里有好几个浇花的小喷壶,我刚才看你家里没有花,知道肯定没有这个,省得你买了,送你一个。”我连声道谢,这邻居,真是热心肠的人。

      又过了没多大一会儿,又敲门了。我开门,看见还是他。

      “不好意思啊,打扰你休息了。”他说,“那盆花吧,这两天有点生小虫子了,明天你去花店买点驱虫药啥的,免得你家里到处都是那种小飞虫。”

      我不禁感慨,这年头,有这样热心的邻居还真是太少了。我是多么幸运,能与之为邻。

妻子回来,看到这盆花儿,喜欢得不得了,问我花多少钱买的,我说是对面邻居家要扔掉,我要回来的。

      “真是个不爱花的人,这么好的花,怎么说扔就要扔掉呢?”妻子一边用纸巾轻轻擦拭花的叶子,一边小声嘟囔着。

      “就是啊,谁像你,简直就是个花痴。”我取笑她。

      就在这时,我听到对面有人敲门,继而听到了一段令我脸红的对话。

      “老公,给我开门,我忘记带钥匙了。”

      门开了。

      “老公,你把花搬回去了?”

      “没有,那盆花让我送给对面的邻居了,他刚搬来,家里一盆花都没有,人挺好的。”

      “那可是我最喜欢的一盆啊,你怎么能送人了呢?我让你把它放到楼道里,是为了让它散散身上的霉气。没想让你送人啊。”

      “没事,只要都是爱花的人,花放在哪里不是都一样呢?”

      “唉,你呀,就知道自作主张。算了,送了就送了吧,总不能再去要回来。”

       ……

      我愣住了,原来人家并没有准备扔掉啊,这事弄的。我的脸红得像灿烂的晚霞,妻子却乐得前仰后合。

  “把花还给人家吧,如果人家为这个事吵起来就不好了。”妻子说。

      可是我真的挺舍不得的,如果当做没听见,不就完了吗。得,不管了,要送也明天再说吧。

  “咚咚咚”,又有人敲门,唉,这一天啊,这门还没消停过。

      我通过门眼看过去,看到是对面的两口子。我想完了,这女的一定是要她的花来了。

      我开门,那女的一脸笑容说道:

      “这盆花啊,挺不好养的,我这个本上记录了一些它的习性,你们看看吧,希望能有点用。”

      “谢谢,谢谢……”我和妻子着实有点慌了,竟然忘了请他们进屋来坐。

      “对了,忘了告诉您。”在她关门的刹那,又一次探出红扑扑的脸来,“那盆花啊,估计要开花了,这几天不能浇太多的水……”

      转身回来,看着那盆花,我和妻子无形中竟感到了一种责任和压力。这不仅仅是一盆花,更是一颗有些偏执的爱花的心啊。

      仔细看看那花,确实全身都胀满了花蕾,虽然还没有开花,而我们似乎已闻到了浓浓的花香,在满世界蔓延开来。

                                                                                                                                          (选自《青春岁月》2012年第7期,有改动)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A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①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②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6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第2次应用性飞行。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2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30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参加天舟一号飞行任务。

    ③此次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时的轨道高度为393公里,2013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轨道高度是343公里。这是因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轨道位置较高,提高50公里后就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飞得更高对飞船的要求也更多,这意味着交会对接时飞船的控制与神舟十号不一样,还需要连续变轨。

    ④任务期间,神舟十一号要进行4项在轨试验项目:包括宽波束中继在轨验证试验、变轨控制验证试验、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试验、微生物控制试验。通过这些试验进一步验证考核神舟飞船作为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性能,获取和积累载人环境相关的飞行试验数据。

    ⑤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需完成组合体30天中期驻留任务,比神舟十号的15天翻了一倍。在这一个月中,要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健康,也要保证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飞船在驻留、应急、返回方面的保障能力比过去更强。

    ⑥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观专访:余光中谈乡愁

【人物档案】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居香港,次年迁入台湾。曾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等。在其众多作品中,为人们孰知的是诗歌《乡愁》。

【关于《乡愁》】

上观新闻:说到《乡愁》,相信每一个访问您的人都绕不开这首诗。您写这首诗时,是怎样一种心境?

余光中:我第一次回乡,是在离开大陆46年之后。回乡之前,类似《乡愁》这样主题的诗歌,我至少写过三四十首。不过《乡愁》流传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我太太都不喜欢别人来朗诵它。有很多人对我说,我是读你的诗长大的。结果他除了《乡愁》之外,都没有读过我第二首诗。

上观新闻:看到资料说您二十多分钟就把《乡愁》写出来了?

余光中:可是这种感觉,在我心里面已经有二十年了。我离开大陆二十多年后才写出《乡愁》。

上观新闻:这二十多年间,您到很多地方工作、生活过,其中包括两度赴美。

余光中:到了许多地方总有乡愁,尤其到了美国之后乡愁特别高涨,因为美国社会跟中国实在太不一样了,我的英文在美国足以应付各种生活问题,可是比起来还是中文亲切得多。

【关于诗歌】

上观新闻:大陆诗人汪国真病逝之后,媒体曾广泛讨论过诗歌的处境。许多年轻人不太喜欢读诗,更不愿意写诗。您怎么看这一现象?

余光中:这个可以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大陆改革开放之初,诗歌还是很受欢迎的。后来,西化的潮流进来了,很多小众化的现象就出现了。可是我们这样看,早在战国的时候就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故事。阳春白雪是非常高明的,下里巴人是比较流俗的。对于喜欢流行歌的人来说,那些歌词就是他们的诗。仅从这点看,诗歌是绝对不会被冷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诗人自己写得不好,不要怪别人。所以诗人要反省一下,为什么没有人要看你的诗?诗人把诗写好了,写得雅俗共赏,自然还是有读者的。像我自己有的诗集也可以卖好几万册。

上观新闻:您的作品在大陆销量还是非常高的。

余光中:我并非畅销作家。我的书不滞销,也不畅销,美其名曰“长销”。

上观新闻:作为华语诗坛前辈,您对青年诗人有什么样的期许?

余光中:千万不要以为唐诗、宋词过时了,它里面的新手法不亚于现代诗,就看你怎么读。你认真读了,仍然可以从屈原、李杜等人身上学到东西,这些东西并没有完全过时。我现在对于中国古诗还是非常喜欢。

【关于传统文化】

上观新闻:现在大陆很多中小学很重视古典和经典作品学习,社会上也兴起“国学热”。在台湾,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还是非常好,但是也有人认为台湾年轻人不是特别重视语文学习,您怎么看?

余光中:大陆近年来很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启蒙,像讲得浅一点的《百家讲坛》,也是一种启蒙。我一直觉得,一个中国作家一定要了解两种传统,一个是《诗经》、《楚辞》以来的大传统,一个是五四以来的小传统。如果你要从事中文写作,你多少都要熟悉一下。当然还有外国文学,不过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上观新闻:前段时间大陆有一位学者忧虑这样一种现象,就是我们培养出来许多高学历的“野蛮人”。您怎么看待高学历的“野蛮人”?

余光中:本来大家都有一个笼统的名称就是知识分子,可是知识并不一定能够培养你的判断力,学了那么多知识,要能够判断是非,分别高下。头脑的开发,如果没有感性、感情来滋润、来补充,那就偏了。当然我们说理工科的人是这样,学文科的人不懂理工的也比比皆是。不过真正的科学家也往往是喜爱文学艺术的,像爱因斯坦喜欢音乐,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这些人都很喜爱传统文化。

【关于爱好】

上观新闻:听说您很喜欢摇滚乐,我觉得有点意外。在许多人印象中,您是一个非常儒雅冷静的人。

余光中:很多人对此也觉得不解。其实我对音乐爱好很广泛,一开始是喜欢古典音乐,像莫扎特、巴赫的曲子。后来喜欢上了爵士乐,然后再扩展到美国的民谣,以及美国白人的蓝调、黑人的灵歌这些。我是在四十多岁时开始喜欢上摇滚乐的,在台北还做过几次摇滚乐歌词的演讲。

上观新闻:在诗歌创作中,您是不是也从摇滚乐或者其他音乐形式中吸取了养分?

余光中: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感,都会影响我的诗句跟文句。比如说《乡愁》,____________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犹太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邮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邮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整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伟业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