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0课诗词五首《迢迢牵牛星》课时练习

你喜欢田园生活吗?如果喜欢,描绘一下你喜欢的田园生活。

举一反三
阅读

花园(节选)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一下雨,什么颜色都郁起来。于是我们等斑鸠叫单声,在我们那个园里叫。等着一棵榆梅稍经一触,落下碎碎的瓣子,等着重新着色后的草。

③“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④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地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我的鞋底是滑的,草磨得它发了光。

⑤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沾上身子,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得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奥玩意儿。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⑥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地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的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等一个合适地点动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养惜身份的绅士,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也不远。一捉住,它便吱吱扭扭地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

⑦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

⑧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蠢头蠢脑的家伙,我觉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掘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选自《人间草木》,有改动)

阅读

材料一

青花瓷又称青花白地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多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胚体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烧成后呈蓝色,着色力强,发色鲜艳,明净素雅且永不褪色,有诗云: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青花瓷工艺从唐宋时期流传至今,因其幽雅静致的艺术美感以及高质量的制作工艺而广受皇家喜爱。它代表着中国人纯粹、淡泊、通透、富有水墨意味的东方审美。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RMB2.3亿多元成交(含佣金),刷新了中国瓷器的最高纪录。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故而青花瓷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三大高峰时期,分别是元青花、明永宣、清康熙。

  (节选自2023年2月14日学习强国《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青花瓷》)

材料二

明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便是青花,随着制瓷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明朝宫廷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从而承担了为宫廷、皇室提供最优质瓷器的任务。嘉万两朝,历时百年,两朝瓷器的烧造,就其数量而言,创造了历史之最,那抹“幽蓝”也深得世人的喜爱。其蓝料选自上乘的新疆回青,添加其他蓝料调配而成,发色呈翠青,浓郁深沉,蓝中泛紫。胎体造型,拙朴厚重;纹饰绘制,疏放自然。龙凤纹、花鸟纹、山水人物纹、八仙故事纹,纷纷出现。绘画中,虽少了永宣瓷器的庄重威严,却平添了几分祥和淡泊的生活气息,是当时文人士族回归自然的心态反映。

如今,青花瓷的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把青花元素融入艺术创作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将古老的技艺传承下来,景德镇“明代青花瓷复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渊就是其中一位。出生于景德镇的李渊,从小耳濡目染下对制瓷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长大后进行专业的进修与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为继承优秀传统,李渊在潜心研究的基础,将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瓷艺术再现出来,几经努力,获得成功。

博大精深的中华陶瓷文化让人们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气息。可以说,瓷器被文人赋予了思想,被工匠赋予了生命,它虽然不会说话,却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原载于2019年7月16日《景德镇日报》)

材料三

在某网络平台上有一个讨论问题:“你是怎么知道青花瓷的?”以下是部分网友的回复。

逍遥仙人:那必须是因为周杰伦的《青花瓷》啊,方文山写的歌词真是美,“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洛公子:我也忘记第一次见到青花瓷是什么时候,在记忆的最深处,应该是在家里阁楼里,爬满灰的盘子、罐子和杯子,当父亲用清水清洗干净之后,那一抹幽蓝的惊艳,是骨子里景德镇人的青花瓷。

Chugongyao:我就算了,但是我女儿是在小学美术课本里认识青花瓷的。

戈拉gi:我们的青花瓷早就是国家级“非遗”了,举世闻名,怎么还会有这么幼稚的问题?不多说了,我是景德镇人我骄傲!

风顺一帆:建议大家都去看看青花瓷的古风舞蹈啊,典雅柔美,想学舞蹈的冲一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