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实验次数
点燃蜡烛到镜面距离(cm)
点燃蜡烛的高度(cm)
镜后蜡烛到镜面距离(cm)
镜后蜡烛应有高度(cm)
1
10
12
2
14
3
18
8
由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①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和像到镜面的距离.②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1)应选择{#blank#}1{#/blank#} 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2)如果在像的A′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blank#}2{#/blank#} 承接到像A′(填“能”或“不能”)。(3)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blank#}3{#/blank#}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图乙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blank#}4{#/blank#} (填序号)。
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blank#}1{#/blank#} 的位置,同时还说明{#blank#}2{#/blank#} ;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blank#}3{#/blank#} 形成的.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blank#}4{#/blank#}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blank#}5{#/blank#} 理由是:{#blank#}6{#/blank#} .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blank#}1{#/blank#} .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blank#}2{#/blank#}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形状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蜡烛B跟蜡烛A的像{#blank#}3{#/blank#} ,说明像与物的大小{#blank#}4{#/blank#} .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blank#}5{#/blank#} .
①选一根红色橡皮泥作为物体,放置在透明玻璃板前的白纸某位置上,在透明玻璃板后适当位置放一根黄色橡皮泥,改变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中。
②用牙签将2根红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高的新圆柱体,放在平面镜前更靠近平面镜的位置,同样用牙签将2根黄色橡皮泥连接在一起,调整这根新黄色橡皮泥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黄色橡皮泥与红色橡皮泥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红色橡皮泥到平面镜前沿的距离u和黄色橡皮泥的高度h并记录在表格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