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3.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同步练习
材料一 家训是在古代家庭或家族中,父母、长辈对子孙后代以及家庭成员的教导、规劝与训诫。就其性质而言,家训不仅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教化工具以及传统文化体裁;就其内容而言,家训涵盖了修身、治家、处世、勉学、为官、交游等多个方面;就其范围而言,家诚、家规、家法、家范、乡规、乡约、族规、庭训等都属于家训;就其形式而言,有规章、条例、诗词、散文、书信、格言、遗言等。
——摘编自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材料二
序号 | 内容 | 材料出处 |
家训1 | 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革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悲。 | 《烈女传·母仪传·齐田稷母》(注:田稷,战国时期齐国人) |
家训2 | 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衿汝诸弟。 | 刘邦《手敕太子文》 |
家训3 | (493年)孝文帝告诫拓跋物:“夫冠礼表之百代,所以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能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 《魏书·废太子佝传》 |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三 家训以血亲为纽带,以耳提面命的方式,以家常化的语言将儒家典籍中的文化精神作深入浅出的宣扬,使之普及于千家万户,这正是传播文化精神的最具个性的通俗化形式。通过家训这种媒介,每个人就可能自觉地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磨砺自我,完善自我,使个人行为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一 他(下图人物)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 如下表
领域 | 代表人物 | 朝代 | 主要成就或著作 |
造纸术 | ① | 东汉 | 改进造纸术 |
医学 | ② | 东汉 | 编写《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
数学 | 祖冲之 | 南北朝 | ③ |
农学 | 贾思勰 | 北朝 | 撰写《④》;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
材料四 造纸术最初从中国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再通过阿拉伯地区传到欧美各国和大洋洲,使各国都能分享这一发明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