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圩。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曰: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曰: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了“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中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1)、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象

特点

古桥

廊棚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5)、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儿子与母亲的谎言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少年时,儿子对母亲说:“妈妈,老师又要资料费了。”母亲把压在枕头下的一沓钱拿出来,放到儿子手里。儿子接过钱,飞快地跑了。在烟雾缭绕中他看见了母亲的脸。母亲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低声说:“孩子,看看你手里的那沓钱。”他摊开手,看着母亲给他的钱。那些钱有新的有旧的,都被母亲叠得整整齐齐,面额最大的也不超过两元,都是母亲起早贪黑卖小吃甚至捡破烂挣来的。看着那沓钱,悔恨的泪水自他眼中潸然而下。他要钱,根本不是交资料费,而是为了抽烟。这是他对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青年时,儿子在信中说:“妈妈,这个假期我不回家了,我在这儿找到了一份家教,我想在这儿打工。”开学了,黑瘦的儿子站在学校的公用电话旁对母亲说:“工作挺轻松的,每天只需上三个小时的课,能挣五十块钱。这一个假期,我挣了一千多块钱,这学期,您就不用再给我寄生活费了。”电话那端,早有泪水顺着母亲满是皱纹的脸颊流下来。母亲已从儿子的同学那里打听到:儿子整个假期都在一家建筑工地做小工,每天要干十多个小时。这是儿子对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中年时,儿子早已成了家,母亲也老了。母亲病倒了。病床前,儿子说:“妈,您的病一定能治好的,您就安心治疗吧。”其实母亲患的是癌症,晚期,医生说至多能活三个月。这是儿子对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母亲却说,自己不习惯医院的环境,如果再让她待在那里,她宁愿去死。无奈,儿子只好把母亲接回家,保守治疗。在家里,母亲天天都是一副很快乐、很满足的样子。儿子也悄悄地松了口气,能让母亲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最后的时光,这样,也很不错。母亲去世三年后的一天,儿子见到为母亲治病的医生,讲起母亲。儿子说:“还好,我的母亲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她患的是癌症,在她最后的时间里,还算快乐。”医生对他的母亲印象很深。他说:     “我对你的母亲真的很钦佩,她在被确诊的时候就坚持让我告诉她自己的病情,然后坚持不住院治疗。在家里疗养期间也不让我用最好最贵的药。她说你的公司因为缺乏资金都快倒闭了,她不想让你为了她的病,再背一大堆外债。她的快乐,也是为了让你相信,她在家疗养同样很好。你的母亲,真的很爱你。”听完医生的话,儿子泪流满面,原来母亲早已知道自己的病情,她是替儿子着想,才谎称自己不习惯医院的环境,坚决不要住院治疗。
其实,撒谎,儿子永远比不过母亲啊!因为,母亲是宁愿牺牲自己来换取孩子幸福的。世上没有人比母亲更爱孩子。

阅读《加碘盐有必要吃吗》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手间有温暖

张小平

    那年,他新到一家高级点心专卖店打零工。

    这天,进来一位落魄的男子,哆嗦着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说要买一个豆沙包。他摇了摇头正声说道:“本店只卖高级点心,你还是到其他店去看看吧!”

    一旁的店主赶忙插话,对那位男子客气地说:“能麻烦你稍等等吗?我亲自给你做!”说完,店主引带男子坐下,待到做好包子再恭敬地勾着手将它递过去,深深鞠了一躬:“十分感谢您的光临。”

    他愣愣地看着男子离开,不解地问:“他不过是来买包子,您为何还要亲自接待?”

    “我不想失去任何顾客。”店主友善地笑,“平常来咱店的大多是有钱人,可他显然没多少钱,进到店里该要下多大的决心呀?我接待好他,不就还顺便成全了那颗渴望被鼓励的心吗?”

    一席话,令他惊诧不已,这才知道,原来善待穷顾客,伸出手为他们窘迫的需要服务,不仅是做成了生意,还能送出一份特殊的温暖。

    后来,他进了大公司上班。那次生意谈得很顺利,主管让他去买一批格子衬衣送给一群客户,他疑惑地问:“为什么不买素面衬衣?我注意那个客户经理好几天了,他可一直都穿素面的呀!”

    主管呵呵地笑:“我倒是留意了其他客户多日,他们都偏好穿格子衬衣呢。”

    格子衬衣买回来,主管领着他一件件地摊开,毕恭毕敬地送到客户的手中。

    第二天,他发现,除了经理依旧穿着素面衬衣外,其他客户都已换上了新送的格子衬衣。“经理通常把生意看得很重,所以不会把我们送的礼物太当回事,而下属则不同。我们按他们的喜好送礼就能打动人心呀!”主管一本正经地说。

    他愕然。原来以礼相待职位低的客户,用心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就能制造出更深意义的感动。

    如今,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在办公室,他递交文件给员工时,总要不自觉地先转动双手,将文件倒过来,然后再递给对方。有位女职员注意到这个细节,忍不住问,您为何要这样送文件呢?他憨憨地笑,说:“这样文件传到你们手中时,就是正的呀。”

    从不曾想过,日常中伸手去传递物品,这个平常而细小的动作,在赋予了善意和体贴后,竟然可以演绎出这么多的感动!

    一念之间百花开。或许,只要我们意识到关爱弱者、体恤贫困者是一种责任,一种美丽,哪怕在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之间,也能传出融融的情意,汇成别样的温暖,直通心灵深处。

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10期,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流泪的蓑衣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