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圩。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曰: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曰: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了“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中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1)、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西塘的古桥、廊棚都很有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对象

特点

古桥

廊棚

(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4)、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5)、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植物激素
  ①在古代,人们把青的梨子采摘下来,放在屋子里熏香,梨子就会很快变甜变软;采了生的猕猴桃,老人们也会说,把它们跟苹果放在一起,会软得更快。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古人或许是“歪打正着”了。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熏香时能产生一定量的乙烯,从而促进青梨的成熟;成熟的苹果会不断释放乙烯,也就能促进猕猴桃的软化;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③划伤果树是为了让它自己产生乙烯,用外加的乙烯处理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植物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在现代农业中,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乙烯利的东西,它被植物吸收之后转化成乙烯,从而产生“激素”效应。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当你听说“激素催熟果实”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黑心农民”的非法操作。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它来提高作物产量、缩短周期。
  ④经常看到记者揭露“黑心商贩”用“化学药品”把生的葡萄或者香蕉变熟的“黑幕”。其实,葡萄和香蕉这样的水果如果完全成熟之后才采摘,就根本无法进行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产地把这些果实提前采摘,运送到远方或者保存到另一个季节,拿出来施以乙烯利,让它们从沉睡中醒来,就可以进一步“成熟”。且不管这样得到的水果是否跟在树上成熟的一样美味,这至少让远方的人们或者在不同的季节吃上这些水果。
  ⑤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会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
  ⑥实际上,任何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作用,植物的激素只对植物才有刺激作用。合理使用植物激素,不仅对生产者有利,对于消费者也是有利的——归根结底,生产成本的降低会导致商品价格的降低。(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阅读陈博君的《珊瑚菜——扎根海滩的美丽珊瑚》,完成下列各题。

      ①珊瑚菜是伞形科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海边沙滩上。为有效抵御海风的长年侵袭,其根部进化得相对发达,为圆柱形或纺锤形,长度可达20~30厘米;其植株通常比较矮小,且枝叶多呈平塌丛生状,从外观上便与许多高大直立的内陆草本植物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江淮杂记》中,珊瑚菜又被称为“滨防风”,说明其具有海岸固沙的作用。

      ②除了形态特别之外,珊瑚菜还是一种美丽可爱的植物。首先,其全株都被有一层白色的柔毛,就像穿上了一件朦胧的轻纱,十分动人。其次,它的叶片丰润漂亮,多数叶片基生,有10厘米左右的长叶柄,质地肥厚。再次,珊瑚菜的顶生复伞形花序可谓个性十足,相当夺目。其花序总梗长4~10厘米,伞辐约在10~14厘米,无总苞片,小总苞8~12枚,每朵伞形花序有15~20朵白色小花,宛若一把把晶莹剔透的小伞,既萌又靓。最后,珊瑚菜的果实是近圆球形或倒广卵形的双悬果,别致可爱。珊瑚菜的花期在每年的4~7月,果期为6~8月。

      ③珊瑚菜是一种非常富有个性的植物,放着大片广阔的内陆地区不去,偏偏喜欢生长在海风肆虐、咸潮不断的海边沙滩上,那可是需要具备一些特殊本领的,比如说耐盐碱的能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正因如此,珊瑚菜通常又被人们当成一种盐碱土的指示作物,用于盐碱地的绿化改良。

      ④除了耐盐碱的能力,珊瑚菜还有一个超强的本领,就是耐寒能力非常强。珊瑚菜的生长过程分为两大阶段:休眠期和生长发育期。冬季,其植株的地上部分枯萎,进入休眠期,此时,它的根部可耐受﹣38℃的超低温环境,因而在绝大多数地区都能安全地越冬。而且,珊瑚菜的种子还有一种后熟的生理特性,刚收获的种子胚尚未发育好,长度仅为胚乳的1/7,必须经过4个月左右的低温发育,种子才能完成后熟。如果把没有经过低温阶段的种子播种下去,它是绝不会在当年萌发的,必须等第二年越冬之后才能出苗。

      ⑤尽管珊瑚菜耐寒,并不代表它就喜欢一直呆在寒冷的环境中。事实上,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珊瑚菜对气温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其种子萌发必须通过低温阶段,播种则以10℃的气温条件下为宜,高于20℃就会对幼苗生长不利。到了营养生长期,在温和的气温条件下,珊瑚菜发育较快。当然,气温过高,植株又会出现短期休眠;等高温季节过去,休眠会自动解除。一旦进入开花结果期,就需要较高的气温了。

      ⑥另外,珊瑚菜还是一种特别喜光的植物,当光照强烈时,它的叶片光滑油亮,色泽浓绿而厚实;一旦植株被其他植物遮蔽,叶片就会失绿变黄,长得薄而无光,仿佛失去了活力。这也许是珊瑚菜喜欢生长于海滩空旷环境的另一个原因吧。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6期,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我为什么没有翅膀

袁省梅

    ①小迪从妈妈手里挣脱时,是到了妈妈公司的楼里。

    ②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房间,左边摆了十几台缝纫机,嗡嗡嗡的机器声沉闷、滞重。机器前的人都低着头,手上扯一只蓝色的衣袖,或者是一片宽大的衣襟。右边是布料,红红蓝蓝的堆了很多。布料边是缝好的衣服,胡乱地堆在地上。小迪妈妈是这家服装加工厂的裁剪师,工作台就在布料和衣服中间。妈妈把小迪从幼儿园接回来,就让他在这里玩,直到她下班回出租屋。

    ③小迪三岁时,妈妈把小迪从老家接到小城,让小迪上城里的幼儿园。妈妈说:“咋说城里的幼儿园也要比农村的强。”小迪却不乐意。妈妈不知道,从幼儿园到这里,从这里再到出租屋,对小迪来说,不过是【批注:“不过是”,简简单单,轻描淡写,可是大人的见识里,哪里看得见孩子的心?】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小迪能高兴吗?

    ④没人理会小迪高兴还是不高兴。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很忙。

    ⑤小迪就自己玩。小迪真是聪明啊,能找到好多好玩的。【批注:明明是一句赞美的话,我却感觉到了心酸和疼痛。】

    ⑥小迪爬到布料的最上面,把布料当滑梯从上面蹦跳着往下滑。滑累了,他就坐在一大堆的碎布头里,把碎布头当树叶、当彩纸抛撒在自己头上;或者在碎布头里挖个坑,把自己藏在里面喊妈妈找。妈妈顾不上,听他叫得烦了,就抬眼看他一下。有时,妈妈手头的活儿刚好能放一下,就过来陪他玩一会儿。这时,小迪最开心。他扑在妈妈的怀里,趴在妈妈的背上,咯咯咯咯笑个不停。还有那个小阳台,小迪也喜欢去。小迪的冲锋枪喷水枪小火车小汽车,还有气球皮球彩球,都在阳台上放着。

    ⑦小迪今天不高兴,一进门,就跑到了阳台上,抓起他的冲锋枪,黑着眉眼,对着妈妈嗒嗒地扫射,嚷:“妈妈说话不算数!”

    ⑧前几天,妈妈说小迪生日时,带小迪去公园玩。小迪去过一次公园,是妈妈刚把他接到城里时。小迪说:“我要坐转椅。”妈妈说好。小迪说:“我要玩碰碰车。”妈妈说好。今天是小迪的生日,妈妈却说厂子里的活儿催得紧。妈妈说:“改天去。”等妈妈骑着车子驮着他到了公司楼前,把他抱下来,他就蹲在地上不起来,眼泪一颗一颗砸在地上。妈妈扯着他的手,叫他快上楼。小迪拧着身子,被妈妈硬是拖着上来了。一上来,妈妈手里就抓起了电剪刀,嗖嗖地裁剪,不理小迪了。

    ⑨小迪看妈妈不理他,悻悻地丢下枪,嘟着嘴,踢一脚气球,踢一脚皮球。看着气球皮球被他踢得嘣嘣嘣乱跳乱滚,他又开心了,咯咯咯咯地笑。玩了一会儿,他跑到妈妈身边,向妈妈要饼干吃。妈妈手里抓着电剪刀,眼睛盯着台子上的布,叫他自己去包里拿。妈妈提醒他洗手。小迪看着妈妈,他想妈妈要是看他一下,他就会去洗手,可妈妈一下也没看他。小迪就没有去洗手。他从包里摸出一把饼干,嗵地躺在一堆衣服上,掰着饼干往嘴里扔。

    ⑩“咦,小迪放学了?”

    ⑪是老板。小迪倏地站了起来,抓着饼干的手藏到了身后,叫了声“叔叔”。

    ⑫老板在小迪头上摸了摸,说:“可不能淘气,这么多机器。”

    ⑬小迪点点头,悄悄把饼干塞在衣兜里,从妈妈的工作台上抓起一把小剪刀,对老板说:“叔叔我不淘气,我帮妈妈剪线头。”说着,就蹲在衣服堆边,拎起一件衣服,找寻线头,找到了,就噌地剪掉,是又小心又认真的样子。老板笑笑,走了。

    ⑭小迪剪着线头,听见楼下小孩子玩游戏的声音。小迪说:“他们在玩捉迷藏。”小迪说:“我也玩过捉迷藏。”小迪说:“我们老师带我们玩的呢。”小迪说着,就扔下剪刀,跑到阳台上,趴在窗户上看。楼下的草地上果然有几个小孩在玩耍。楼房太高了,小迪看不清楚。窗户前的桐树上飞来的喜鹊,小迪倒看得分明。小迪看着喜鹊,伸出手“一,二,三”地数。还没等他数完,树上所有的喜鹊就呼啦啦全飞走了。小迪看着越飞越远的喜鹊,看着自己的胳膊,说:“我为什么没有翅膀呢?”

    ⑮小迪哇地哭了起来。

    ⑯小迪的哭声很响亮。

    ⑰小迪响亮的哭声在工作间里一点也听不到。或许也能听见,可谁有时间听一个孩子在哭还是在笑呢?

    ⑱突然,小迪伸开双臂,咯咯地笑着喊:“妈妈,你看我长翅膀了……”

(选自《2016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改动)

文学阅读:

根据你阅读小说的经历,完成小题。

那串珍贵的宝石项链   

克宙格(新加坡)

新年前夕的一个傍晚,街道上张灯结彩,熙来攘往的人们正忙着采购新年礼物。阿吉站在自己开的那家小小的古玩店的柜台后,呆呆地望着兴高采烈的人们,心想自己也许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一个人了。

将近 7 点,一个约莫 8 岁左右的小女孩走进店里,红扑扑的小脸蛋贴近橱窗的玻璃,一双天真烂漫的大眼睛专心致志地朝里瞅,似乎要将每样东西都仔细地端详一遍。过了好一会儿,女孩脸上露出笑容,心满意足地走到柜台前。

(甲)阿吉神情憔悴,一双无神的眼睛打量着面前的小女孩,心里却满是落寞凄凉的滋味。

“您能将橱窗上那串漂亮的蓝珠子项链拿给我看看吗?”女孩犹豫片刻,终于怯生生地问。

 阿吉从橱窗里取出项链,轻轻地展示给女孩看,那是一串镶嵌着蓝宝石的价值不菲的项链,它看起来是那样玲珑剔透,美丽至极。

“对,就是这串!”女孩兴奋不已,“请您用那种红颜色的包装纸给我包起来,行吗?”

(乙)阿吉仍然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她:“你是在给谁买礼物

“给我姐姐,她是天底下最最好的人,在我妈妈死后,她一直照看我。我每天放学以后都去卖花,我将卖花的钱都攒起来,为的就是在新年给她送一件最最漂亮的礼物。”

“那么,你有多少钱?”阿吉仍平静地问道。

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一层层打开后,将一大把零钱放在柜台上,“就这些,这是我卖花得来的所有的钱,还有姐姐平时给的零花钱,都在这里。”

阿吉的内心顿时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拨动了一下,眼光里开始出现一种异样的光彩。他默然地看着女孩,思忖片刻,然后小心翼翼地撕去项链上的价格标签。

“你叫什么名字?”他一边问,一边将项链用一张鲜艳的红纸细心包好。“我叫妮莎。”女孩目不转睛地看着阿吉手中的动作,喜形于色地答道。 “拿去,”阿吉又说,“路上要当心,不要弄丢了。”

女孩向他露出甜甜的笑容,将小包紧紧地搂在怀里,轻快地跑出了店门。①瞧着渐渐远去的妮莎,阿吉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同时也感到更加孤单了。

小女孩和那串蓝宝石项链又一次将深藏在阿吉心中的痛苦记忆唤醒。阿吉想起了自己单亲的母亲,有着同样的黑色头发和清澈的眼睛。这串蓝宝石项链正是阿吉用第一年上班的薪水专门准备送给她的。然而,就在那一年新年前夜,一辆急驶的汽车夺去了一切。从此以后,阿吉变得孤僻起来。

终于,最后一位顾客走出了店门,阿吉顿感一阵轻松,一切都过去了。

这时古玩店的门被轻轻推开了,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走了进来,她的秀发如煤炭般黝黑发光,她的眼睛似湖水般清澈深邃。

女郎一言不发,只是将一个用鲜艳的红纸包着的小包放在柜台上。阿吉打开小包,那串蓝宝石项链又重新呈现在他眼前。

“这是在您店里卖出去的吧?”女郎开门见山地说。

(丙)阿吉打量着眼前这位美丽女孩,宛如碰到一位在降临人世的仙女。“是的,尽管它并不是最昂贵的蓝宝石,但它确实是真的。”

“您还记得将它卖给谁了吗?”

“一个叫妮莎的小姑娘,说是要为她姐姐买新年礼物。”

“我就是妮莎的姐姐爱莎,可妮莎最多只有十几元钱,她无论如何也买不起这么昂贵的项链啊!”

阿吉小心翼翼地用那鲜艳红纸重新将项链包好,就像他先前为小妮莎做的那样。然后,他深情地说道:“        。”

许久,这小小的古玩店里悄无声息,两个人默然相对。突然,新年的钟声响了,那清脆

的钟声在这寂寥的新年之夜回荡。

(选自《世界小说选刊》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籍修补匠老范

①老范做修补古籍的匠人已经15年了,到今天他还遵循一条原则:我和我所有的徒弟,都不用隔夜糨糊。

②也就是说,他的襁糊可不是市面上买来的,而是自己当天清晨熬炼、捶打出来的。

③为什么?很简单,修补古籍需要使用裱梢新纸,而新纸与残破书页之间的黏结全靠襁糊。

④襁糊只有涂得极薄,又具备极好的黏性,补好的书才不会在纸页与纸页之间鼓出一小块难看的硬痂,旧纸的肌理,才会完全融入新纸中,书页的气韵才一致。唯有自己熬出来的襁糊才有这样的效果。

⑤老范早上5点就起来打襁糊。先要自己和面、醒面,醒完面,洗出其中的面浆,再过滤、沉淀。然后把稠的面浆水用小火熬炼,熬到半透明状,再倒出来,放到打年糕的石臼里一下下捶打,让它产生韧性,直到能拉出丝来。

⑥这样的襁糊也只能用一天,因为经过24小时的水分蒸发,它的黏合力就下降了,不宜再拿来修补古籍。

⑦这么多年来,老范收徒弟,打襁糊要打三个月,看他耐不耐烦。熬过这一关的徒弟,考验依旧没完,下一步是选纸。

⑧师傅也不教徒弟怎样选纸,就把人领到库房里,让他面对一屋子乌泱泱的纸,洁白莹润的、淡黄纤薄的,像老僧的面皮一样黄中泛褐的,像无花果的果皮一样呈半透明浅红褐色的,像夕阳中的芦苇一样雪白中笼罩一缕暖橘色的……徒弟把一张张纸铺在宽大的工作台上,与原书比对。一开始,很有信心,能找出起码五六种纸来,对师傅说,这些,还有这些,都很合适。

⑨老范说,翻开古籍,再去看看。

⑩这一看,越看越没信心。从上百种纸中找出来的纸,细究起来,有的与原纸厚度不一,有的纤维纹理走向不同,有的韧性与松紧程度有差异。这些差异,将直接导致补纸刷上襁糊后膨胀系数与原纸不一样,补完后书页上就会出现皱纹。

⑪徒弟再到库房里细找,又坐着乡村巴士,到泾县的各个宣纸作坊里,去问有没有老底子的纸。因为,只有在作坊的纸库里放了起码一二十年的老纸,边缘与纸芯之间才有微妙的色彩过渡,才可能在一片手掌大的范围内,找到那种古旧的味道。

⑫找到与原纸厚度、纹理、松紧完全一致的纸,就会受到师父表扬吗?未必。老范眯着眼睛觑了半天,三下五除二把徒弟寻来的纸拨一边去,反而挑出了与之相近的但老旧的味道并不明显的一张纸

⑬他解释说:修旧不能完全如旧,打上去的补丁既不能看出这书明显补过,也不能毫无修补的痕迹,因为这也不符合古籍所承载的历史。有一点点补过的痕迹,但整体上依旧很舒服,手感非常之平整、松软、敦厚,就像渡过浩劫的人依旧有足够温暖的晚年,这样的古籍修缮才算是“得其所哉”。

⑭找到修补的材料是第一步,之后,就要着手修补。

⑮修补时,老范与他的徒弟们都不开手机,不喝水,不上厕所。尤其是那些书页已像残破的蝴蝶翅膀,吹一口气就可能让某些碎片消失不见的古籍,修补起来更是大气儿不敢喘一口。补完了,要用包着老宣纸的大青石压书,让古籍阴干压平,之后,还有折页、锤平、压实、齐栏、打眼、穿稔、捆结、装订等几十道工序在等待他们。

⑯明代周嘉胄在《装潢志》里就说古籍修复师需要有一双“补天之手”,同时需要有“贯虱之晴”,气质禀赋上更需要“灵慧虚和、心细如发”。从前当过兵的老范,竟能在50岁左右锤炼出这等气场,着实了不起。

(摘自《扬子晚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