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1.2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三 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从华盛顿飞到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朝鲜形势等问题进行会谈。麦克阿瑟信心十足地说:“我认为中国介入的可能性极小。”“……中国在满洲的兵力有30万。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不会超过10至12.5万人,只有5至6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到平壤,那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

材料四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