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5-2016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至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了77.5%,……其中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5%,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

材料二:“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三: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在过渡时期中使社会主义成分一天一天增加。

──1953年周恩来在政协会议报告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大规模经济建设”指的是什么?这一历史时期“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和平转变”的内容与方法分别是什么?并谈谈对这一时期“和平转变”的认识。

(4)、结合材料,谈谈20世纪50年代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举一反三
2019年是祖国70周年华诞,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了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材料四:1978年以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原煤、钢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材料五:习近平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