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解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5孙权劝学课后达标训练提升作业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⑧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⑪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⑫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⑬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⑭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小题

与草化敌为友

陈立明

    ①草是庄稼的敌人。庄稼是父亲的心头肉。草跟父亲势不两立。

    ②草长在庄稼地里,与庄稼争抢养料、阳光和雨露,那些草明着是长在庄稼地里,暗里其实是长在父亲的心头,汲取父亲的血脉。

    ③父亲头顶烈日,一锄一锄把草锄掉,庄稼欢天喜地,而草则恨意浓浓,它们无处躲,没处藏,被父亲连根锄起。父亲背着手像个将军一样走在田埂上,眼睛锥子一样,锋利地扫过庄稼地,瞄到一株草,哪怕是微小的一株,他也会三步并作两步,径直冲到草面前,拨开庄稼,掐住草的七寸,把它连根拔起,撂在田埂上晒太阳。

    ④父亲与草,草与父亲,势不两立。

    ⑤父亲老了,种不动地了,只好放下高高挽起的裤管,洗净双脚上沾染的泥土,跟随儿女进城。父亲进城,庄稼们挥泪告别,草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得意扬扬地说:到城里待着去吧,再不要回来!

    ⑥进了城的父亲,起初有些坐卧不安。他对那些没人打理的土地,盈满了牵挂。父亲常情不自禁地唠叨,那些地没了娘老子,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草就疯了,多好的地,一年收多少粮食啊……

    ⑦有次下班回家,吃惊地发现,阳台上多了几盆花。花是父亲倒了几趟车,去花市买的。父亲进城后,很少出门,即使出门,也不会走离小区太远。这座城市对于父亲来说,大到没有边际,所有的路和楼都是一个面孔,他怕迷路,走丢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⑧每每这时候,父亲就会想念乡下的老家,在那里,每一条路父亲都是熟悉的,就像熟悉自己的每条血管一样,熟悉每条路的走向,熟悉到闭上眼睛也不会迷路。而离开了土地,父亲就像航船失去了罗盘与群星的指引,迷失在钢筋水泥的汪洋之中,不知去向。

    ⑨父亲每天都会亲手打理那几盆花,就像对待上幼儿园小班的孙子一样,充满了爱怜和疼惜。但对于从花盆角落里悄悄冒出来的几株草,父亲一如当初对待大田里的草一样,毫不留情地连根拔起,重重地摔进垃圾桶。

    ⑩父亲以照顾庄稼的细密的心思,照顾着盆里的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些花没多久就枯萎凋敝了。花的骄矜,显然大大出乎父亲的预料,也让父亲有些失望,这更加勾起了父亲对皮实的庄稼的念想与回味。

    ⑪花枯萎了。父亲找来一些大蒜,把它们种在花盆里,又到菜市场买来一些香葱种在里面。果然,这些蔬菜比那些花儿好侍弄多了,浇了一些水后,便葳葳蕤蕤长起来。等到长大一些,就有些发黄了,显然是肥力不足,那些花草专用的混合物跟泥土相比,单薄了许多,让蒜和葱营养不良,枯黄瘦小。

    ⑫后来,父亲趁着回老家的机会,背了半袋子大田里的泥土过来。拔除了那些营养不良的蒜和葱,一盆一盆地装满泥土,摆在阳台上晒着。父亲是打算让泥土吸饱了阳光,然后种上蔬菜。父亲叫我帮着从网上买点黄心乌种子,我给忙忘记了,父亲可能以为我不想他在阳台上种菜,就没再提过。

    ⑬等我想起来,从网上买回来黄心乌种子时,几个花盆里细细密密地长出了许多不知名的小草。父亲经常用淘米水浇灌那花盆里的土,我猜那是为了把土喂肥了,好种上黄心乌。可黄心乌还没种进去,那些草却在淘米水的滋养下先一步出生了,且长得极快,很快就把花盆铺满了,嫩嫩绿绿的,一派生机。

    ⑭我以为父亲会毫不留情地拔了那些草,种上黄心乌,不仅可以观赏,长大了还可以拔出来炒着吃,而且是没有污染的原生态蔬菜。然而过了很久,也没见父亲把那些黄心乌种进花盆。

    ⑮那些草已经长得老高,有的都已经打苞要抽穗的样子。父亲有事没事就躺在阳台的躺椅上,祥和地打量着那些草。父亲温柔的目光已然没有了对草的“仇恨”,反而多了一份欣喜和眷恋。

    ⑯父亲与草和解了,面对面坐着,就像深交多年的老朋友,彼此都不说话,却没有半点疏离。我不知道是什么消解了父亲与草之间的仇恨,是硬冷的城市,还是父亲心头对田野的思念?

    ⑰但不管怎样,化敌为友总是一件让人走向平和豁达的光明路径。那些生命力顽强的草在父亲的悉心照料下,幸福地生长着,无忧无虑,陪伴着孤寂的父亲,消融了高楼大厦的硬冷,成了一道温暖的风景……

校广播站准备开展一期以“奇思”为主题的广播节目。请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任务。

寻找隐身草

夏天,楚国的一位书生一直在树下寻找捕蝉的螳螂。他读《淮南方》时,看见书上有个句子,“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他想,螳螂躲在树叶后捕蝉却不知不觉,大概是这树叶可以隐形吧,这不是自己找了许多年都没有找到的隐身草……

看到《古小说钩沉》中的这个故事,我想起小时候寻找隐身草的往事。狗尾巴草、车前子、马鞭草、马齿苋、灰灰菜、蒲公英、蓍革……我小时候割草放羊,识得上述异花野草,但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我不认识的隐身草。村里的驼背爷爷说,谁拿到隐身草,谁就可以隐藏自己,无论干什么,别人都看不见。隐身草成为一群乡村少年追寻的梦想。田埂沟渠上,我和小伙伴们寻找隐身草,却总也找不到。

在一个清亮之夜,驼背爷爷一边卷烟,一边慢悠悠地说:“你说隐身草……有一句话叫‘不传六耳’,知道吗?”那时我正读《西游记》入迷,就学着孙悟空拜师时的话说:“此间更无六耳,只弟子一人……”

驼背爷爷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惊动了附近的一头驴,那驴昂扬大叫。爷爷的耳朵动了动,说:“你说此处无六耳?这是什么?”

“牛马驴骡的耳朵也算吗?”

“当然。它们听见了,不小心说出来,草就听见了,草听见了,藏在众草的草神就听见了,草神听见了,隐身草就隐身别处了。”

那夜,周围没有“六耳”,油灯明灭,花也睡去。驼背爷爷压低嗓子告诉我:“知道隐身草在哪里吗?有个神仙告诉我,草窝藏神草,喜鹊窝里藏有隐身草。”

“那么多树上都有喜鹊窝,隐身草在哪棵树上的喜鹊窝里?”

“不在柳上,不在槐上,在杨树上。”

“杨树?”

“不是一般的杨树,是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

“九个喜鹊窝,隐身草在哪个窝里?”

A.爷爷四下看看,对我耳语道:“记住,隐身草在九个窝中最上面的那个窝里,此事

不传六耳,唯我你知道,若是别人知晓,隐身草就隐身别处了。”

懵懂少年,心怀绝密,开始寻找隐身草。那些日子,我跑遍方圆数里,找到了有三个喜鹊窝的杨树,有四个斑鸠窝的槐树,有棵柏树上有六个乌鸦窝,有棵椿树上有八个窝,上面有五个喜鹊窝和三个杜鹃的窝,却没有找到一棵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我没有放弃,相信总会找到那棵有九个喜鹊窝的杨树。

赵南星的《笑赞》中也讲了一个隐身草的故事。有个人拿一根草,吹嘘说这是隐身草:“知道什么是隐身草吗?就是你把它拿在手中,你想干嘛干嘛,旁人都看不见。不信,我试给你们看。”说罢,走上集市,如入无人之境,上前拿起人家的一串钱,大摇大摆地走了。钱的主人一看,这还了得,追上前去,捉将起来,给他一顿拳脚。挨打的这位手里还举着那根草,得意地说:“打任你打,只是看不见我。”这也是一个被隐身草迷着的家伙。进入冬日,树叶尽落。在离村五里的小树林中,我看见一棵长满鸟巢的杨树,激动得连忙扶住一棵树,树在摇动,我稳住自己。B.定睛看去:是的,杨树£是的£鸟窝£是的,喜鹊窝。数一遍,八个喜鹊窝;再数一遍,九个喜鹊窝,太好了,终于找到了。一阵风起,吹乱树枝,九个窝变成十个。换个角度再数,还是十个,怎么会是十个呢?数了不知多少遍,那棵杨树上最终是十个喜鹊窝。我不甘心,去问驼背爷爷:“我找到一棵杨树,上面有十个喜鹊窝……”爷爷打断我的话说:“九个,必须是九个。不然,纵是你有偷天妙手,也找不着隐身草。”

长篇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讲述了王明与隐身草的故事。王明本是去寻找凤凰蛋,结果在树上发现一根灯草。他正比划着,一位樵夫路过,抬眼看见树上有个人,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不看见。樵夫一想,这是神仙啊,连忙磕头叩拜。据说这个隐身草,为王明后来建功立业帮了大忙。

我后来多次去小树林,看望那棵杨树。希望有一家喜鹊搬走,树上只剩下九家喜鹊。结果是,又有两家喜鹊在上面搭窝。

少年的梦想没有实现,长大后继续寻找——书中找隐身草,找到的是“笑话”,还有神话。除了王明无意间找到隐身草的个案,好像还没有第二例找到的。如今,我明知道隐身草是个传说,恍惚又觉得天地之大无奇不有,天地间应该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草。现在,“找到”了隐形飞机,“找到”了隐形军舰,古人的许多梦想都实现了,难道还不能“找到”一株隐身草吗?没准有一天,真的可以找到那神秘的隐身草。为此,我怀揣梦想……

(节选自《北京日报》,作者胡松涛,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