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山西省侯马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①有闻而传之者{#blank#}1{#/blank#}
②国人道之{#blank#}2{#/blank#}
③若屈伸呼吸{#blank#}3{#/blank#}
④相委而去{#blank#}4{#/blank#}
⑤非宁静无以致远{#blank#}5{#/blank#}
⑥俄而雪骤 {#blank#}6{#/blank#}
极乐寺纪游(节选)
[明]袁宗道
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型,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别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去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注释】①高梁桥:高梁河上的一座桥,在北京西直门外。②螺智;螺形发片。③盖:车盖。车上用以魂阳避雨的伞形篷子。④挂进贤冠;辞去官职。⑥情障;佛家语,佛家认为对世俗生活 某些爱好,会形成心情上的解障。这里指久存于心的愿望。
【甲】桓公①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②时种柳,皆已十围③,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④流泪。
【乙】支公⑤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⑥其翮⑦。鸻轩翥⑧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丙】顾荣⑨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⑩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⑪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①恒公:名桓温、东晋人。②琅邪:官名,指琅邪内史。③围:有两种解法,一指两臂合抱,--指两手合围、此指后者。④泫然:泪水下落的样子。⑤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人。⑥铩:剪掉。⑦翮:羽毛中间的英冠、这里用来指翅膀上的羽毛。⑧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⑨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⑩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⑪左右:相帮,相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甲】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①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②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③冕④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炙:烤肉。②左右:帮助,辅佐。③轩:大马车。④冕:礼帽,这里作动词,戴礼帽。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