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潜山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山不老

梁衡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③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④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⑤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⑥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⑦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请谈谈你对文题“青山不老”的理解。
(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按照要求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②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4)、第⑥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请结合全文,说说“另一样东西”具体指什么。
(5)、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植树的牧羊人》和《青山不老》说说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举一反三
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握住母亲的脚印(节选)

春 华

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握过母亲的脚吗?" 

年轻的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握握你母亲的脚。" 

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握握母亲的脚。 

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握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握母亲的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母亲很晚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阅读小说《一个天性笨拙者的胜利》,完成小题。
                                                                                               一个天性笨拙者的胜利
        我天性笨拙,这一点在我大学毕业时我的导师威尔先生对我早有评价,他说我是一个勤奋的人。威尔先生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勤能补拙”。他评价一个人勤奋往往就暗示了这个人的一种补偿。我相信我就是得到上帝这种补偿最多的人。
        就在大学毕业这一年,我接受威尔先生的推荐到安东律师事务所应试。这是伦敦最著名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许多著名的律师都是在这家事务所里接受起初的训练而走上成功之路的。这里的工作以严格、准确和讲求效率而著称。
       临出门前,母亲很正式地告诫我要学得聪明些,不要呆头呆脑让人看作是个傻瓜。母亲申明这也是父亲的想法。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发现父亲对母亲的话投以赞同的微笑和点头。平日他们总要为哪怕一个词的细微差别辩论上半天。我吻了吻母亲的前额,轻声说:“我会做好的,请放心吧。”心里还是一片茫然:怎样做才算聪明呢?
        来应试的人很多,他们个个看起来都很精明。我努力让自己面带微笑,用眼睛去捕捉监考人员的眼神。无疑,给他们留下机灵的印象,对我的录用会大有帮助。但这一切都毫无用处,他们个个表情严肃,忙着把一大堆资料分发给我们,甚至不多说一句话。
        分给我们的资料是很多庞杂的原始记录和相关案例及法规,要求我们在适当的时间里整理出一份尽可能详尽的案情报告,其中包括对原始记录的分析,对相关案例的有效引证,以及对相关法规的解释和运用。这是一种很枯燥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威尔先生曾经为我们详细讲解过从事这种工作所需的规则,并且指出,这种工作是一个优秀律师必须出色完成的。
        我周围的人看起来都很自信,他们很快就投入到起草报告的工作中去了;我却在翻阅这些材料时陷了进去。在我看来,原始记录一片混乱,并且与某些案例和法规毫无关联,需要我首先把它们一一甄别,然后才能正式起草报告。时间在一分钟一分钟地流逝,我的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我不知道要求中所说的“适当的时间”到底指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我发现如果让我完成报告可能至少需要一个紧张的晚上。可是周围已有人完成报告交卷了,他们与监考人员轻声的交谈。越多的人交卷了,他们聚集在门外,等待所有的人都完成考试后听取事务所方面关于下一步考试的安排,当时我也认为安东事务所的考试不会只有这一项。他们一起议论考试的嗡嗡声促使屋子里剩下的人都加快了速度。只有我,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想着母亲的忠告:要学得聪明些。可我怎么才能聪明些?我干不下去了。
        终于,屋子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面对着只完成了三分之一的报告发呆。一个秃顶男人走进来,拿起我的报告看了一会儿,然后告诉我:你可以把材料抱回家去完成。
        安东事务所的考试只有这一项,这一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母亲对我通宵工作没有表示过分的惊讶,她可能认为我肯定会接受她的忠告。我赶了一个通宵完成了报告,并在第二天送到事务所去。
        事务所里一片忙碌。秃顶男人接待了我,他自我介绍说是尼克·安东事务所的主持人。他仔细翻阅了我的报告,然后又询问了我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这段时间里,我窘迫得不知所措。最后,秃顶男人说:“祝贺你,年轻人,你是惟一被录取的人,我们不需要聪明的提纲,我们要的是尽可能详细的报告。”
        我兴奋得快晕倒了,我想回家去告诉母亲,我成功了,但我并没有学会聪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 , 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但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②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迎亲的车队,一群人围在接新娘的头车前急得团团转。上前一看,一个轮胎瘪了。新娘马上就要下楼,宝马失前蹄,要误大事。正当大人无解时,这个孩子上前说:“没事,你使劲用脚踹它。”司机半信半疑,大家顾不了许多,一顿乱脚。奇迹出现,轮胎渐渐饱满。人们齐问:“这是怎么回事?”孩子慢慢道来:“这款车的车胎被扎后有自充气功能,只要用脚踹踹就行,还可延长行驶很多公里,确保你能开到维修地点。”父亲大奇,“你怎么知道?”“家里不是订有《汽车族》杂志吗?没事闲看来的。”这是阅读的作用。阅读让你长知识,让你聪明。

    ③要问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其实不如先问一下为什么要吃饭。人是由物质和精神组成的,不吃饭不能长身体,会肉体死亡;不阅读不会有思想,要精神死亡。正如营养不良,会造成身体发育的缺陷:面黄肌瘦、腿细脖长、鸡胸龟背等等,不读书也会造成精神方面的缺陷,如自私、狭隘、孤独、浮躁、虚荣、骄傲、多疑、胆怯等等,生活得不阳光、不自信、不幸福。有什么样的阅读,就有什么样的收获。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情趣。这是从人自我丰富的一面来说。

    ④如果你不只是为“美食”,又从阅读而进入了创造,比如写作,就更知阅读的重要。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背得美文200篇,不会作文也会“搬”。偷什么?从经典中偷来火种,点亮自己;搬什么?搬来救兵,充实自己的文章。古人有集句写诗之法,全用别人旧句。那是一种在阅读基础上的积木式训练。作文虽不能全篇集句,但借词、借句、借典、借气、借方法,还是需要的。这一切都要通过阅读来解决。当然,这只是以写作为例。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因为阅读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那个十多岁男孩如果对汽车一直阅读研究下去,也许会成为汽车发明家、汽车大王,正如伽利略、达尔文、歌德小时就开始对物理、生物、文学的阅读。

    ⑤忽然想到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不管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岁月,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

    ⑥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

(作者:梁衡  本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赵永新

①突然想起了父亲。

②父亲己过世十多年,但父亲对我的一些影响,总在心中涌起,而且久久不能抹去。

③父亲中等身材,很结实,他没文化,为人侠义,一生克勤克俭,没有什么奢求。唯有的癖好是爱在庄稼地里转悠,总爱掰弄些谷穗、麦穗、瓜果类,以致有些入迷。

④小时候,常随父亲去买些瓜果,那时瓜果便宜得几角钱一斤,可我却总喜欢和人家讨价还价,每当我们“砍”得不可开交时,父亲总是拍着我的小屁股:“走,几分钱,图个啥?”此时,我总是嘀咕:“你不在乎,我在乎,你什么时候多给过我五分钱。”我就是这样在不理解和顺从中,逐步认知父亲的。

⑤记得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学时,发现一个学生娃蹲在路头哭泣着。父亲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他断断续续地告诉父亲,要交的学费丢了。父亲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捞了半天,好不容易捞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五元钱,说:“给,报名去。”要知道,那个时候一年的学费才三元五。父亲的举动着实让我惊讶,好大方啊!父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是这么一个阔绰的“小侠义”。

⑥可是,有一天,我发现父亲却是一个“大吝啬”。

⑦我渐渐长大了,已是结婚成家的时候了,我好像良心大发现了,决定“五一”期间回家看望老父亲。见到儿媳,儿孙,还有儿子的我,他高兴得好像得了健忘症一般,什么都不记得了,一个劲儿地招呼着:“好!好!好!明早帮我割麦子去。”

⑧我不敢执拗,不情愿地答应着:“好吧,我一个人去。”

⑨第二天早上,一轮金黄金黄的太阳,把它诱人的光洒在茫茫麦海中,一阵一阵,一层一层的金浪起伏在地平线上,一种羡煞人的美,令人惊艳。父亲匍匐在这麦海中,手中的镰刀一茬茬地平割着麦子,身后留下一片平整的麦桩,就像用剪刀修整过的,又像是画着的一般。回头看看我身后的麦桩高高低低的,我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参差”。

⑩难题好像是专门留给懒人似的。【B】我眼前的那片麦子被狂风卷得东倒西歪,有的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有的晃动着身躯,极不齐整,有的交叉缠绕,乱七八糟。我心慌意懒地一阵快刀乱斩,连自己都看不顺眼。这时,父亲走了过来,把麦子一支一支地捋了起来,扎成一个个小把子,和气地对我说:“这也是粮食啊!”然后替我把狼藉的麦子收拾好。

⑪吃午饭的时候,我女儿习惯地把饭弄得半桌都是,我不以为意。【A】可我父亲不声不响地把散在桌上的饭一粒一粒捡起来,丢在嘴里,慢慢咀嚼着……本来就窝着一肚子火的我,对着父亲数落起来:“这不是灾荒年,这也不是解放前,丢在桌上的饭您就不怕脏!”

⑫听着我的不满,父亲沉下脸来,许久许久。然后一字一句地对我说:“这是老天的恩赐,这也是国家的命根子啊!”

⑬“老天的恩赐,国家的命根子!”这句话警醒了我。十多年来,我常常反复着这句话。

⑭父亲,你的叮嘱,我懂了。

⑮放心吧!父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