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湖北省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文综历史3月学习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儿童死亡率很高,大量婴幼儿难以活到成年。11世纪之前,童年都被看作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渡阶段,毫无重要性可言,社会缺乏对儿童特殊性的认知。当时人们并不认为儿童具备成年人一样的人格,对儿童普遍冷漠、忽视。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

——摘编自(法)菲利普·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等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传统儿童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说,家庭中应该由大人统御所有子弟,由家长决定子弟事务。朱熹要求儿童应该远离踢球、放风筝等“无益之事”。儿童的存在,是为了变成大人。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儿童观传入中国。1902年清政府《钦定学堂章程》中首次出现了“儿童”一词,“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的《慈幼问题》、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等代表着中国近代儿童观的产生,主张尊重并平等对待儿童。1919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访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儿童天性”“儿童中心”的儿童观在中国引起轰动并迅速风行开来。

——摘编自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18世纪欧洲“儿童被发现”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西儿童观变化的异同,并说明中国儿童观变化带来的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著书等学术活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朱熹道德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他指出,向人们灌输伦理道德思想,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他认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入手,让学生懂得“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让学生尽快成为国家的栋梁。

——摘编自余仕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来,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威下的教育,是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历史流变》等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中华书局编写的《新制中华教科书》较全面贯彻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体现出新的道德教育观念。教科书明确提出“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之真义”、“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以及“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的编辑方针,以期达到“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的目的。袁世凯统治时期,教育部规定的“修身科”方针,也把“注重道德之实践,养成国民公共心及自治习惯”放在首要位置上。

——摘编自葛新斌、郭齐家《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的演变》

民族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部族一华夏民族一汉民族一中华民族”的过程,与此相对应,中国的国家形态结构也由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单一制“部族国家”,发展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多元一体的复合制“华夏民族国家”,再发展为秦汉以来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中华民族”一词出现在近代,但自秦汉开始出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中华民族就处于形成之中。

——王震中《强化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材料二: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 

——摘编自谢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