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 B、令校长斩 C、辍耕垄上,怅恨久之 D、处处志
(2)、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 想借机谋反。 C、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诸豪杰相立秦 (      )       ②遂楚(     )
③欲自往(     )             ④太仆走汉(      )

(4)、翻译下列句子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两则诗文,完成任务。

[甲]

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 ,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乙]

秋声赋 

 〔宋〕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 , 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 , 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 , 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夫!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 , 亦何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注释】①浅碧深红色:宋代时期,花以红为美,以花为贵。②画阑开处:直接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③骚人:指屈原。④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⑤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⑥鏦(cōng)鏦铮(zhēng)铮:金属相击的声音。⑦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⑧烟霏云敛:烟气飘散,云雾密聚。⑨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ī)然黑者为星星: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变得鬓发花白。⑩戕(qiāng)贼:残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