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阳光的接力
        山的深处有一片林子,林子的深处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旁边一间小屋的深处,有忧郁的她。
        这几间小屋是这个贫困山村惟一的学校,她是这个学校惟一的老师,刚人城里来不久。她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没有人愿意到这个鬼地方来,而她来了,而且是主动要求来的。在师范读书的时候,这曾是她的梦想。
        然而此刻,她却躺在这间有些阴暗、潮湿的小屋的角落,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上。两天了,不上课,也不吃喝。秀丽的脸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一双秀丽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无神。
        心事,像山一样压着她。
        她感到了现实和梦想的距离的遥远。离开繁华的城市和美丽的校园,她觉得十分孤独、失落。而这并不是造成她躺下的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手中的那封信。信笺上有斑斑泪痕。的确,那封信她不知看了多少遍,看一遍,她就流一回泪。信是他写的,他说,他非常爱她,希望她能马上回到他的身边,否则……他的口气很坚决,带有点“最后通牒”的味道。
        而她,也是深受着他的。也实在想不出,失去了他,自己还有什么。然而,她也渐渐发现,自己已离不开那些野花般的小脸、那一双双无邪的充满渴望。她知道,他们真的需要她。
        她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令她痛苦、不安,久久难以决断。她知道,此刻,林子外阳光明媚。只要走出那片林子,就能进入阳光里,然而她又觉得那条小路是那么的漫长,那阳光是那么的遥远。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她自己也承认,有她几次,她都动了心。
        她真的有点动心了……
        忽然,一片阳光从窗外飞了进来,划过她的眼睛,轻轻地落在她的胸前,莹莹地晃动,一朵风中盛开的雪莲花。一股暧流通遍她的全身,心也仿佛被照得异常的明亮。
        她惊讶地朝外窗外望去。窗口,那个叫娟的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的学生、班长,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阳光正从镜子里源源不断地走身她。娟红着脸说:“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她顿时明白了什么。阳光要到达这间小屋,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走下床来,打开了门。
        她看见,门外的那条林间小路上,每隔几步便站着她的一个学生,他们手里都拿着一面镜子,圆的、方的或破的、形状各异,正进行着一场阳光的接力。阳光在镜子与镜子间传递,最后来到她的面前。
        她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如初恋一般。她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她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她的灵魂,并将改变她的一生。
        她凝望着孩子们。孩子们也凝望着她。他们发现,教师美丽的大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蓦地,她笑了,比阳光还明亮,还灿烂。孩子们也笑了,欢呼声在林子的上空回荡。
          “同学们,上课啦!”

(1)、她为什么会觉得“从未有过任何选择像这般残酷”?

(2)、品味“阳光”的不同含义:
①但那(阳光)又是那么的充满诱惑。
②老师,我们给您送(阳光)来了。
③他隐隐约约觉得,那(阳光)已进入他的血液、她的全身乃至它的灵魂。

(3)、她放弃了“他”选择孩子们,说明了什么?

(4)、文章以“阳光的接力”为题,有什么含义?

举一反三
      语言运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这档节目重点关注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专业机构已经启动申请为“老年痴呆症”更名工作。他介绍,我国审定公布的神经病学医学名词表中没有“老年痴呆症”这个名词,规范的表达为“阿尔茨海默病”。不过,要规范使用还需要一个过渡期,不断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众认知度。
      我们经常能在街头、报纸、广播、网上看到寻找老人的寻人启事,也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充满辛酸与温情的寻亲故事,而据专家介绍这些走失的老人不少是痴呆症患者。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研究数据表明,60%的老年痴呆患者都有走失的危险。为了帮助痴呆老人找到回家的路,为患者家庭减少一份担忧,增添一份保障,新闻公益行动推出了更具现实针对性与服务帖近性的“黄手环”行动。“黄手环”是我们专门为痴呆老人设计的佩戴物件,它既是信息记录的载体,也是视觉识别的媒介。“黄手环”可嵌入患者家属自行填写的患者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的卡片或纸条,一旦老人走丢或发生危险,人们可以按照上面的信息联系到他们的家人;当人们看到佩戴“黄手环”的老人,也能够意识到需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呵护。
      其实,痴呆症的检测并不那么复杂,特别是初步筛查,简易量表如MMSE量表、AD8量表在临床大量使用。虽然痴呆症不可逆转、不可根治,但如果发现得早,及时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照料者的支持与辅导,就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大大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正基于此,新闻公益行动联合医疗机构通过走进社区,开展免费检测、发放护理手册、培训志愿者和护理者等方式,用我们的报道普及健康常识,让大家了解痴呆症的预防办法和早期症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另一种生命体验
文/丁立梅
①快过新年的时候,我住进了上海中山医院,要动一个手术。
②A上海那几日,天一直低低的,要下雪的样子。雪却隐忍着,没下。从病房的窗口望过去,窗外几棵瘦瘦的树,不着一叶,枝干直指天空,在高楼的环抱之中。很多时候,我便望着那几棵树出神,想着命运的奇特,健康是赐予,病痛何尝不是另一种赐予?就像树有繁茂之日,也有萧条之时,人生多出这样的体验,或许才叫完美。
③同病房住着两个女的,在我进来之前,已动过手术,伤口愈合得差不多了,就快拆线了。她们念叨着回家,表情很是急切和兴奋。哎,就要坐到家里的桌子旁吃饭了!她们说。眼睛笑着,像开着两朵花。
④我听着,怔一怔,想她们生命中无数个日子,都在家里的桌子旁吃着饭,那时只当寻常。哪里会想到,有朝一日,这寻常的拥有,居然成为一种向往?
⑤她们见我沉默着,以为我害怕,遂安慰我说,36床,没事的,打了麻醉,你就睡过去了,什么也不知道的,一觉醒来,手术已做好了。对了,我有了一个新的称呼:36床。护士推门进来,叫,36床,量体温了!36床,该吃泻药了!两个女病友,一个是33床,一个是34床。我也很自然的,用33床与34床来称呼她们。
⑥两大泡泻药,是清理肠胃的,手术前,这是必走的程序之一。用大杯子泡着,需喝下满满四大杯。药味怪异,难以下咽。33床和34床不停鼓励我,你一口一口慢慢喝,很快就喝完了。当我好不容易喝完一大杯,她们真心为我欢喜,啊,快了,快了,你就快喝完啦。
⑦护士进来,看着我手里的杯子说,要多走动。我于是捧着水杯去走廊上走动,那儿晃动着几个女人,亦捧着水杯,企鹅般的(水灌多了,肚子撑着),左右摇摆。只一照面,就全明了,也是将做手术的。彼此笑笑,一点也不陌生地相问,你这是第几杯了?她们晃晃手里的杯子,非常高兴地说,我们这是第四杯了。心里的羡慕,蹭地一下,冒上来,哦,你们都四杯了,我才一杯呢。她们便齐齐安慰我,不急不急,慢慢来,两小时内喝完就成。
⑧水喝下,一心一意等着泻肚子,却迟迟没有动静。几个病友在走廊上又碰见了,彼此关切地相问,你泻了没?答,还没呢。或是,泻了,泻了一回了。听的人,便真心实意替对方急,怎么还没泻?或是替对方欢喜,泻了就好,泻了就好啊!人世太多的欲望,在这时,只变成渺小的卑微的一个,那就是,赶紧泻了吧。
⑨也就要进手术室了。33床和34床站在病房门口送我,轻轻拍我的肩,说,36床,别怕,没事的,睡一觉就过去了。我点点头,竟真的一点也不害怕了,一路微笑着,被推进手术室。模糊中,我听到有人说,真奇怪,她一直在笑着。
⑩B我醒来,窗外久违的阳光,如花朵一般哗啦啦冒了出来,怒放着。33床、34床披着一身的阳光 , 要出院了。她们到我床边跟我道别,再三叮嘱我,你一定要多喝鸽子汤啊,喝了鸽子汤,伤口长得快。又帮我掐着日子算,也快了,年三十出院,你可以到家吃年夜饭呢。
⑪是啊,年三十可以回家呢,多好多好啊。伤口的钻心疼痛,亦可以忽略了。我目送她们出门,有亲人般的不舍。一些天后,她们披着阳光的样子,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C我竟有些留恋在医院的日子,在那里,人们真正怀着一颗怜悯与感恩的心,简单纯净得彷如水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日出

刘白羽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

    ……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场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坚守本真,绽放生命光彩

    ①面对缺陷,有人认为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获得赏识。而我认为,坚守生命的本真,依靠实力,才能绽放生命光彩。因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声①”,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展现自我,演绎生命的精彩。“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无需周游于群雄,将自己的品行节操寄予清风,即可闻名遐迩。“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无需巴结权贵,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托与南山,亦在文坛称杰。他们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本真,却凭本真在历史上留下绚丽篇章。

    ③“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何处都能发挥本领,造福苍生。不管是一贬再贬的苏轼,还是背井离乡的林则徐,他们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在水患肆虐的江南,还是在风沙肆虐的边疆,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在,总会有苏堤,总会有水利,总会有黎民百姓苍生的福祉,因此,金子般的人才无论身处何方,都会被百姓所尊重,都会被历史所记载。

    ④“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是在人们心中视同真理的思想,于是便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诚然如此。“蓝领专家”孔祥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光彩,用技术创新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身下到稻田,研制出举世无双的超级水稻,为中国以及世界解决了难题;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是金子,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了价值,他们没有因环境的艰难、工作的艰苦而放弃本真,他们是最璀璨夺目的明星。

    ⑤反之,一味地掩饰和造作,只能使自己堕入虚伪的深渊,对人、对己、对社会都不利。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都是盲目借鉴、不懂得珍惜自我价值的典型吗?

    ⑥坚守本真,用实力打造人生,用智慧充实人生。不要羡慕“高床暖枕”的舒适,不要奢求“飞黄腾达”的富贵;而是做一个本分、踏实、勤勉的人。坚守住本真,脚踏实地、默默耕耘,让自我的舞台上绽放出生命至纯至真的光彩!(文/明晓磊,选自《微素材革命·1000则》,有删改。)

【注释】①诗句出自唐朝虞世南的诗《蝉》,意思是: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屋子

廉世广

朋友邀我去他建在山里的雪屋子,我的心里竟有一份激动和向往。朋友在家乡搞冬季冰雪旅游的项目,雪屋子的创意是我提供的。

这个创意来源于我小时候爷爷讲的一个故事。

我爷爷年轻时喜欢打猎。爷爷说,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雪也比现在大,动物也比现在多。打猎的最好时机是雪后初晴,一场大雪过后,大山就像被重新粉刷过了,洁白的雪把原有的一切痕迹都清除了,这时,只要有动物出没, 雪地上就会留下清晰的印迹。兔子的脚印像梅花,梅花鹿的脚印像两片分开的树叶,    狐狸的脚印像三叶草,狍子的脚印像蝴蝶,黑熊的脚印很像人的脚印,野猪走过的地方像推土机,那种枫叶形状的脚印,就应该是山鸡了。爷爷说,猎人们把这些动物的印迹叫“遛子”,他们打猎的时候,大多是码着这些动物的遛子,一直跟踪到它们休息的地方。有时,因为码一个大动物的遛子,要翻过几道山,越过几重岭。走到天黑了,怎么办?就在山谷里挖一个雪屋子,在里面住一宿。

我对爷爷所讲的雪屋子非常感兴趣,问他,雪屋子大吗?不会塌吗?暖和吗?爷爷说,他们上山打猎的时候,背篼里都装着小铁锹、绷带等物品。在山谷中,选一块积雪又厚又实的地方,用小铁锹先挖出一个立面。然后清除立面前边的雪,再从立面往里挖。不一会儿,一个洁白的雪屋子就挖成了。屋子不是很大, 住一个人却是绰绰有余。因为地处山谷,没有风,把背兜铺在地上,钻进睡袋, 还是很暖和的。

爷爷说,一个雪屋子,一个冬天往往会用上许多次,自己用,别的猎人也可以用。他说,有一次,他在山上走累了,正好看到了山谷里的雪屋子,心想: 这会儿我该好好歇一歇了。他走近雪屋子,刚想钻进去,忽然发现里面有个动物, 毛茸茸的,正躺在那里睡觉。他警觉地把猎枪支上,如果是凶猛的动物,他会立即开枪。可是,他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躺在那里的是一只狍子。狍子性情温和, 是食草动物,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还有小浆果、蘑菇等,从不会伤害人,被老百姓称为“傻狍子”。

真会享受啊!爷爷把枪收起来,自言自语。他掏出烟袋,抽了一袋烟, 然后从背笼里掏出帆布绷带,说,这回要逮个活的回去。

狍子肉很香,狍子皮隔潮隔凉,很珍贵。

爷爷正要动手的时候,发现狍子的肚皮下一拱一拱的,拱出个小脑袋, 那是个小狍崽儿。小狍崽儿见了爷爷,并不害怕,只是用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惊奇地看着他。

爷爷说,他打了那么多年的猎,什么样的动物都打过,从没有心软过, 可小狍崽儿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却让他的心颤了一下,他拿着绷带的手再也动不了了。很显然,这是一对母子,小狍崽儿的母亲,那个傻狍子还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仍在那里傻睡。爷爷想起不久前,曾在这一带打过一只狍子,是雄性。那只狍子被打伤后,在雪地里爬行了二里多地才死去,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也许, 它就是这个小狍崽儿的父亲吧。

爷爷背起枪,向山外走去,走了一会儿,他回过头,看见那对狍子母子正站在雪屋子前向这边遥望,他转过身,雪屋子离他越来越远了。

爷爷从此不再打猎了。爷爷说,他总觉得小狍崽儿那双眼睛在问他,我爸爸呢?那个雪屋子和雪屋子里发生的故事牢牢地扎根在我童年记忆里。

就在几天前,我如愿到了朋友建在山里的雪屋子。也是山谷里,也是厚实的白雪。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雪屋子前那座雪雕:一个狍子母亲安详地卧在那里,小狍崽儿依偎在它的怀中,脸上洋溢着幸福。我驻足在这座雪雕前,久久凝视。我说,这对狍子雕得真好!

朋友说,你啥眼神儿啊,这是一对梅花鹿!

我说,如果你把它雕成狍子,这就不仅仅是一座雕塑了,而是一个故事, 一个美丽的故事。   

 (选自《北极光》2021 年第 6 期,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