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故宫博物院》节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朗,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金銮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这几段文字除主要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外,还采用了_____的表达方式。

(2)、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故宫建筑的解说重点?

(3)、找出第2段中的方位词,说说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分别概括一下太和殿的特征和功用。

(5)、请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简单地说一说,太和殿的装饰为什么有许多龙的图案?
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国是“龙”的故乡, “龙”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愿望,请你写出“龙”在中国还有哪些象征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树知道

苏沧桑

       ①月亮升起时,远山如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悄然隐退。山下,娘家花园里那棵丹桂开花了,娘家的月色也就香了。

       ②披着一身幽香的月色,我们坐在一地花影里。母亲突然说,看,树上是不是鸟?

       ③我踮起脚尖,却看不真切,便脱了鞋,爬到凳上看。真的!两只很小很小的鸟儿,交颈依偎在桂花枝上,头顶特别白,身子像是粉红色。遂想起一句诗来:“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绿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心中砰然而动。想让母亲也看看,便轻轻将桂花枝往下扳了一扳。不料,鸟儿惊醒了,“扑啦”一声飞向园外,消失在黑憧憧的树影里。母亲嗔怪我惊动了它们。父亲闻声从房里出来说,没关系,这些小鸟常来。

       ④这倒也是,娘家的花园是蝴蝶、蜜蜂和鸟儿的天堂。春夏秋冬,阴晴雨雪,这儿总在不停地变幻着一幅幅隽永的画卷。未进园门,紫薇已在墙头颌首含笑。蔷薇虬劲的枝干狂草般游走在铁栏杆间,柔嫩的花叶如饱蘸水墨的笔,在白色粉墙上尽情倾诉酝酿了一整个冬季的缠绵。推开咿呀作响的红铁门,依墙而立的文旦树涌来满眼绿意,三两棵被花儿和果实醉弯了腰的石榴树将你的视线引向花园深处。三三两两白梅、迎春、玉兰、栀子花、美人蕉,还有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晚饭花,在这片靠山傍水的天地间,尽享清风明月、阳光雨露,无不花繁叶茂。鱼儿们在水里游曳张望,成群的鸟儿高唱着四处飞奔,蝴蝶毫无防备地歇在你肩上。

       ⑤暮色四合的时候,我们将饭桌摆在桂树下。一阵微风拂过,几点桂雨飘在被轻轻夹起的小葱豆腐上,让人良久不忍动筷,怕惊落了这份芳香的诗意。这时,小狗都都突然在园门外大摇大摆地用前脚敲门,要求共进晚餐。打开门,它忽闪一下从你脚下钻到草坪里,先撒起欢来。

       ⑥闭上眼,感觉着这些旺盛而无拘无束的生命,我看见自己那颗蒙尘结痂的心冉冉盛放,一瓣比一瓣纯净,一瓣比一瓣透明。

       ⑦自然,就想起了杭州家里那些可怜的植物。

       ⑧它们刚来时,应该是喜欢这个家的。

       ⑨巴良木和发财树婷婷的身姿和青翠的叶子,衬着客厅洁白的沙发,在台灯的光晕里摇曳出幸福的绿影婆娑。

       ⑩素心兰是在花市里偶尔遇到的,虽然单薄,也没有要开花的样子,但喜欢她的名字,连着紫砂花盆带回来,放在小书房里。

       ⑪宝蓝色的瓜叶菊,含羞草和开着两朵极小的金色花朵的仙人掌,在黑白色调的卫生间里,平添生趣。三盆茉莉是我亲手种的。朋友送来了两盆君子兰和叫不出名的观叶植物。林林总总几十盆花木,葱笼热闹得像来了一群亲朋。

       ⑫可是,我没料到植物们并不喜欢这个临街的新家。它们姹紫嫣红了几个月,便日渐憔悴。花儿谢了,叶子发黄,接二连三往下掉,无论怎样抢救,仍一棵接着一棵慢慢枯萎了。

       ⑬继续买,更换,继续枯萎。

       ⑭家里留下的树的空白,很蜇人的眼,好像是一个个失去灵魂的生命。夜半起来,街灯透过窗纱照进空旷的客厅,恍然便能听到并不存在的绿色的叹息。与此同时,时常觉得身体的慵倦,皮肤的粗糙,心绪的迷乱,像那些树一样心力交瘁,却不知何故。终于有一天,来了一位乡里朋友,她一语道破天机:你们这些地方,空气里什么有毒的都有,连人浑身上下都冒着毒气,你们不知道,树知道啊!

       ⑮树知道,树不能说,不能挪,树只好死了。可人并不比它们幸运,也许还更可怜,明知生存面对的种种威胁何止空气里的毒素,却仍怀着侥幸的心理,给自己制造各种不能挪动的理由:想逃,逃往何处?若真有干净的去处,又如何割舍责任和爱的牵绊?

       ⑯只好躺在异乡的静夜里,细细怀想娘家的花园。心魂在梦里跋山涉水,奔向那个树喜欢、我也喜欢的地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骄傲的红薯

周海亮

       ①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近些日子尤为如此。有时在校门口匆匆见一面,母亲塞给儿子零食和钱,表情局促不安。然后母亲说,该回去了。儿子说再聊一会儿吧,眼神却飘忽不定。母亲笑笑,转身,横穿马路,走出不远,又躲在一棵树后面偷偷回头。她想再看一眼儿子,哪怕是背影。儿子却不见了。儿子像在逃离,逃离母亲的关切。

       ②母亲很满足——一个读大学的儿子,高大英俊,学生会干部,有奖学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并且她知道,儿子正在偷偷恋爱。她曾远远地看过那姑娘一眼,瘦瘦高高,和儿子很是般配。

       ③可是今天她很想见儿子一面。今天,她有了充足的借口。老家人送她一小袋红薯,个儿大皮儿薄,脆生生地喜人。煮熟了,香甜的红瓤化成蜜,直接淌进咽喉里。母亲挑了几个大的,煮熟,装进保温桶,又在外面包了棉衣,然后骑上她的三轮车。儿子从小就爱吃红薯,一路上母亲偷偷地笑。她想,应该叮嘱儿子给姑娘留两个。

       ④这是冬天,街上的积雪未及清理,就被车轮和行人轧实,变成光滑的冰面。家离学校约五公里,雪还在下,母亲头顶白花花一片,分不清是白发还是雪花。她把三轮车在街角停下,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儿子,母亲再一次偷偷地笑了。

       ⑤所以,她没有注意到开过来的一辆轿车。车子在冰面上滑行好几米才停下来。司机摁响了喇叭,母亲一惊,忙往旁边躲闪,却打一个趔趄,然后滑倒。她慌慌张张爬起,未及站稳,又一次摔倒。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抱着那个保温桶。她的脸被一块露出冰面的玻璃碴儿划开一条口子,已经流出了血。

       ⑥司机吓坏了。他说,我得陪你去医院看看。母亲笑笑说,没事。司机说可是你的脸在流血……

       ⑦在流血?母亲变了表情。果然,汽车的反光镜里,她看到自己流血的脸。她想这样的脸,怎么去见儿子呢?

       ⑧司机看着母亲,好像除了脸上的伤口,她真的没事。司机便掏出两百块钱和一张名片。这上面有我的电话,他说,随时可打电话给我。

       ⑨母亲一只手抱着保温桶,一只手推搡着名片和钱。突然她停下来,认真地对司机说,你真的想帮我吗?如果这样,能不能请你把这个保温桶转交给我的儿子……他在这个大学读书,他功课很好……

       ⑩母亲指了指那座气派的教学楼,脸上露着骄傲的表情。

       ⑪片刻之后,司机在校门口见到母亲的儿子,将保温桶递给他,说,你妈让我带给你的。男孩说,哦。眼睛紧张地盯着校园里一条卵石小路。小路上站着一位高高瘦瘦的长发女孩。

       ⑫司机提醒他说,是煮红薯。你妈让你先吃一个,她说,还热着。

       ⑬男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她人呢?

       ⑭司机说,她横穿马路,我的车开过来,她一紧张,滑倒了,脸被划破一条口子,流了血。她不敢来见你,可能怕你伤心……她任凭身体跌上冰面,却用双手保护着这个保温桶,她嘱咐你现在就吃一个,她说,现在还热着……

       ⑮男孩愣愣地看着保温桶,慢慢将它打开。那里面,挤着四五个尚存温热的煮红薯。它们朴实、土气,甚至丑陋,可是它们香甜、温热,就像老家的乡亲,更像母亲。

       ⑯司机拍拍男孩的肩膀,说,她还没走。顺着司机的手指,男孩看到了风雪中的母亲。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偷偷往这边看。似乎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笑容,似乎母亲发现了儿子的目光。母亲慌慌张张地上了三轮车,转一个弯,就不见了。母亲的头发,银白如雪。

       ⑰男孩没有追上去。他知道母亲不会也不想让他追上去。可是他已决定,今晚,就回家看看母亲。他还会告诉女友,母亲并不是退休干部,她一直靠收废品供他读大学。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是他的骄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阅读李本森的《丰碑》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要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③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人冻死了。”

    ④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⑤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夜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⑥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⑦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⑧“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⑨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⑩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城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⑪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⑫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谈失败

白岩松

    ①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我们往往只追求现实的结果,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们无法享受过程;我们为了实现某个愿望,有时竟不择手段。

    ②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平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③我记住了这句话。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④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人的心态和应对方法?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⑤回头看世界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⑥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岳飞终究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塔令牌召回,最后还是给“办”了。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一直在西湖边上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⑦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不能再失败的地步了吧?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喜欢的感觉。

    ⑧林则徐的人生成功了吗?大家只记住了“虎门销烟”,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免去职务。从功名的角度来说,他成功了吗?一点儿也不。

    ⑨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还因为失败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

    ⑩南唐后主李煜的失败极其惨痛,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是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上。如果不是国家破亡,他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煜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文学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有一种美妙的意境。

    ⑪莫扎特生前在家乡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屡受排挤,命运多舛。他却是一个音乐天才,他一生中创作的音乐作品,如果交给普通人抄谱,终生都未必抄得完。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你听不到失败,听不到挫折,听不到身世的飘零和难言之隐。他的音乐,永远是人间原本美好的存在。

    ⑫还有很多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非常糟糕,他屡被排挤,被贬谪,即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无数传世的佳作。所以,以史为鉴,回归个人,我们应该知道,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失败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⑬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不必做出决定,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出决定。作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的开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无纸化办公,即不用纸张办公,是指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进行办公,其主要传媒工具是计算机、ipad、手机等现代化办公工具,可以实现不用纸张和笔进行各种业务以及事务处理。

    这种无纸质化的办公方式节约了纸质上的交流传递,减少了印刷、笔墨、订书钉等办公用品费用的支出,大大节约了资源。

    从纸质化办公到现在的无纸质化办公,协同办公系统的推出保证了信息共享的实时性和信息共享的迅速性。企业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在平台上共享资料信息,员工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通知、资料等。后期文件的存档入档、查找等更加方便、快捷,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材料二:

有数据显示,美国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年打印或复印的纸张数量高达一万亿张。如果再加上诸如收费票据、发票、银行账单等这些专用纸张的话,这一数字甚至可以达到1.6万亿张。

那么1.6万亿张纸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我们将这些纸张从下至上堆叠在一起的话,它们的高度甚至是珠穆朗玛峰的1.8万倍,几乎可以覆盖从地球到月球一半的路程。

    事实上,早在40年前我们最早就提出了“无纸化办公”的概念。但职场中“无纸化办公”的分水岭直到2007年才真正出现,因为此后一年中家庭和职场中打印纸张的数量首次出现了明显下滑。另有数据显示,最近五年来职场中对于纸张的使用量已经出现了每年下降1—2%的稳定趋势。

    应该说,这一趋势的出现同诸如电子签名技术以及平板电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很多小型、中型企业在实现“无纸化办公”方面显得尤为落后,因为他们始终无法高效地将自己的工作完全数字化。

    需要指出的是,纸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理想的办公用品之一,因为这是目前唯一一种几乎没有重量、成本极为低廉、无需互联网接入,且非常适合阅读的输入和显示媒介。

    有人曾组建了专门团队用于研究人们乐于打印纸质材料的原因所在。他们的研究发现“因为有太多传统规则和既定工作理念的存在,老牌企业在实现办公理念转变的时候会显得十分困难”。

材料三:

根据阿联酋的官方报告,目前在整个阿联酋辖区内的41个独立的联邦实体和部委中,96.3%的办事流程都使用智能化的应用端。人们只需要按一下按键,就可以随时进入阿联酋政府的所有公共服务,实现了政府面向全体公民的即时服务,也提升了每个政府工作人员工作的透明度。如今,阿联酋面临的挑战是酋长能否与国内所有联邦实体和部委的智能化服务实现无缝连通,同时,提高所有智能应用的质量,升级应用,保持系统与技术更新同步。

    不光阿联酋,现在很多国家政府都开启了“无纸化”办公,比如我国在两会期间,就全面开启了这一模式,除了留下存档的印刷,简报全部用电子版的形式发给代表。人大代表人手配置一部安全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建议、查找会议文件、阅读会议简报等,更低碳、更高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