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做有才华的穷人
      ①人生的一个重大的悲剧在于生命逝去之时尚未认识到自己大脑里面所隐藏的惊人能量,人的大脑是上天最有灵感的完美创造。科学研究显示: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大约有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然而,这么大的能量却始终处于沉睡状态,就算是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使用率也没有达到1%。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工作学习,但是,很多时候,成功的前景却是渐行渐远。
      ②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人脑能量如此之巨,但是很多人都是碌碌无为没有建树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找准自己的天赋所在,我们偏离了自己能量爆炸的方向。爱迪生讲:“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人们才说,成功不仅是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选择什么?选择自己的天赋所在地,然后用尽全力去飞翔!         
      ③天赋与生俱来,任何人都有,只是每个人的表现不一样而已。现代成功学认为,天赋就是天分, 是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针对特别的东西或领域的特殊天生执念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别于其他人的速度成长起来,而且有它的独一性、特殊性。非这个人才有的成长潜力和可能性已经在他的人生中表现出了的话,那么他就具备了该方面的天赋器量。对于一个人来讲,有先天的优势,也有后天的优势。先天的优势不可改变,后天的优势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智慧就在于他找对了自己的天赋,因而有了腾飞的天空。人常说:“天才就是放对了地方的人才。”这么说来,人才没有成为天才就是因为没有走对地方。      
      ④我们都知道,比尔·盖茨本来是读法律的,因为他对电子计算机怀有浓烈的兴趣,所以转向计算机方向。比尔·盖茨能够建立影响世界进程的微软帝国,就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在这里不是要讲法律没有计算机科学有用,这个不可以比较。人生激励导师李阳说:“你最大的弱点背后可能引发巨大的能量,一旦爆发出来就会成为撼动世界的优点。”对于天赋来说,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兴趣,兴趣所在便是天赋所向。一个人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天赋,听从潜意识的召唤。赵本山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小品天才,他的节目全国人民都非常喜欢。但是,我们设想过没有,假如赵本山先生不做小品,那么,他的人生道路又将怎样?你要明白,东西放对地方是资源,放错地方成垃圾。人才也是一样,放对地方就是人才,放错地方就成冗员。   
      ⑤人生就像在拉黄包车,你应该先看清方向再拼命地拉,否则,你的力气越大,你就越是偏离目标。对于方向,首先应当找准自己的天赋所在,成功的道理必定是看清自己的天赋,然后释放自己的潜质。当然,单纯的天赋或是找准天赋不是成功的必然条件。当我们找准自己的天赋之时,还需要一种坚定不移的进取精神!在人的进取精神中,勤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孙中山先生教诲我们:“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⑥前进的道路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不论前方的路怎样的坎坷,只要我们用进取的精神坚定地发挥自己的天赋,那么,成功也很简单,无非是个坚持而已!

(1)、文章题目什么意思?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从语言环境来看,第②段中爱迪生所说的“灵感”与作者说的哪个词意思接近?第⑤段中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是想证明什么观点?

(3)、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写出三种,并且选择一种说说它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将绿色环保作为理念引入时装,始于80年代。1997年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最新成衣展中,首次集中展示了环保服装,并颁发时装环保奖,将绿色环保理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环保、休闲、健康等开始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这股强劲的绿色时尚潮流,将引导我们走向21世纪。

      置身于被“文明”践踏得千疮百孔的地球,人们在饱尝自己破坏环境的恶果之后,终于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于是,80年代的艺术家们开始用自己的作品来警告社会。如不少服装设计师在素色大T恤上,鲜明地写着“拯救地球”的口号。这是最初的环保卫士们普通使用的方法。

      此后,回归自然开始成为一种设计理念进入服装设计师的视野。于是,80年代以来休闲风一直强吹不衰。设计师们纷纷从大自然中吸取艺术创作灵感,并使用天然纤维面料生产服装。天然纤维的棉、麻、丝绸面料的设计及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二阶段。到了环保服装发展的第三阶段,服装设计师则更主动地将环保意识贯穿到服装生产、面料开发等各方面。

      用“再生利用”法有效地减少生活垃圾,是环保最主要的手段。随着消费形态的急剧扩张,带来了飞速膨胀的垃圾。而占垃圾总量40%的废塑料,只有3.7%可以重新利用,剩下的因难以分解而被称为“永久性垃圾”。设计师们则根据环保法则开发出一系列“塑料制衣”。如瑞典籍年轻女服装设计师夏洛特·尼尔森,在巴黎举办的“再生服饰”展示会上,利用冷冻食品包装袋等“塑料垃圾”制作的时装别出心裁;美国韦尔曼公司和戴尔斯伯格公司的科技人员,利用回收的废旧聚酯饮料瓶制成饿毛织物;法国的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30%羊毛、70%聚氯乙烯化纤线的套衣,因色泽鲜艳、蓬松、手感舒适、保暖而畅销法国;日本东泽纺织公司正利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衣料,等等。

      由于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现在,许多国家纷纷颁布相关法规,以顺应环保服装潮流。例如美国、日本、韩国已颁布了有利健康和环保的各种成衣进入市场的法规。⑥据有关专家分析,环保服装的特定含义是指经过毒理学测试并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环保服装对服装上所舍的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很广,也很严,从pH值、染色牢度到特殊气味等化学刺激因素和致病因素,到阻燃要求、安全性等都有明确规定。比如环保服装面料的生产过程必须避免向环境排放含硫的有毒气体、废液;纺织生产中使用的溶剂可以百分之百回收再利用;合理、自觉地选用无害于人类健康的化学剂、色素,并控制有害物质,实现自然与人类、技术的良性循环,等等。

      环保、休闲、健康是21世纪最时尚、最持久的时装主题。一个人类与自然能和谐共处的新世纪正悄然来临。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投身到环保服装的开发与生产中,会有更多功能独特、保护环境的环保服装问世。

      ​明天,你我都会把“绿色”穿在身上。(选自《穿越时空》,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景中的风景

    “你去看了那棵百年老松吗?”一个到婺源旅游的朋友来玩,我问他。“导游说,那是一个最次的景点,没有必要去。”我说:“但让我最难忘的,就是这个最次的景点。”

    我们到达婺源县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和一位朋友,包了一辆车赶到思溪村,留宿在一个家庭旅馆。次日早上,天刚亮我们就起来了。这时才发现,整个村子都是一幢幢的白墙黑瓦建筑。但我们最想看的,还是山里面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就沿着路往山里走。晓雾弥漫,山影朦胧,空气清新,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不知不觉地就走了两个多小时。

    好不容易走近一个村子,见村头上有一户人家,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婶正在屋里扫地,我们问她哪里有饭馆。她说这里没有饭馆,如果她不是今天有事,可以给我们做饭的。正在我们失望的时候,她转过身去,扯起嗓子,冲着远处的农户喊开了。可是喊了几家,别人都说有事。见她还要喊,我们忙说:“你忙吧,我们自己到前面去问,耽误你时间了。”她却继续扯起嗓子,用当地的土话,一家一家喊。终于喊得有一位胖胖的农妇愿意为我们做饭了,她才带着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笑着说:“去吧去吧,她会为你们做饭吃。”我们连声道谢。

    那位农妇问:“你们想吃什么嘛?”我说:“给我们一人下一碗面条就行。”朋友说:“面条里能打个鸡蛋吧?”她点头说:“行。”我们询问要多少钱,她说:“你们给个价吧。”我和朋友都愣住了,朋友说:“你收多少我们给多少。”对方摇摇头,仍然坚持要我们定价。我想了想说:“一人一碗面条,二十元。”她说:“好,你们到家里坐吧。”我见台阶上有新鲜的竹笋,便试探着说:“能切几片竹笋放里面吧?”她说:“好。”我们在堂屋里没坐一会儿,她的丈夫便端上来一大盆面条,面条上面是厚厚一层用韭菜做调料煎好的鸡蛋,她拿出两个空碗,另外端出一碗炒好的竹笋。我们一人吃了两碗面条,那味道真好。“如果没吃饱,还有米饭啊。”她丈夫说。我们忙说“吃饱了吃饱了”。

    出了门往前走,遇见一位清瘦的老人,我们问前面有什么可看的,他说山背后,有一棵百年古松,上过电视,并告诉我们怎么走。然后他就跟在我们身后,不断地提示我们“从这个巷子里进去”“从那个水塘边过去”“就顺着这条路走,再走两三里路就看得到了”,我们连声道谢。

    可上山,下山,走了五六里路,也没见着那棵百年老松树。在沙石路上,遇见了一位扛着根粗大的干树枝的老奶奶,便向她打听。他听懂了我们的话,我们却没法听懂她的话。好在我们看懂了她让我们转向的手势。在我们走的时候,她不断地喊住我们,用手给我们指路,一直到她觉得可以放心了,她才扛着那根干树枝离去。我们又感动得一塌糊涂,又是转过身去,朝着她连声道谢。

    “这一路走来,我们好像变得只会说谢谢了。”我笑着说。“我们这样反复说谢谢,也许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奇怪。”朋友说。我说:“是的,这里的人太淳朴了,而我们来自太不淳朴的地方。”朋友点点头:“虽然还有很多景点没看,但我觉得已经不虚此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夕阳无限好。

    ⑥某天,突然听她的邻居在我耳边私语,说那个老妇人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信,你走近了瞧,她的书,十有八九是倒着拿的,她根本不识字。不过,她死掉的老头子,以前倒是很有学问的。”

    ⑦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⑧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多一些宽容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豁达大度,善于容纳与自己志趣、风格不同的人。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你高我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没有一只野猫不是孤独的

马思源

①我对身边的家禽、家畜从不注意,习惯了它们的自由存在,任它们在身边窜来窜去,撒泼打滚,不撞到眼睛上我是看不到的。天天存在的事物,我们未必上眼、上心。

②那天,它确实慌里慌张地撞到了我小腿上,迎面骨被狠狠击打了一下,冷汗从后脊梁冒起。我下意识地抬起脚踢它,它被扬起到半空,继而摔落到地上,翻了一个滚,喵呜一声飞也似的逃,我才发现那是一只刚到我家不久的野猫。

③它是一只雌猫,看起来三四个月龄大小。白色的腹,黄白相间的脊背,猫瘦毛也长,喵呜叫一声,背弓起来,整个身子看起来像条放大的细瘦毛虫。

那时正是冬天,它萧索着身子,身上黏了不少苍耳,像一个携了剑戟的落魄侠女,在院子大门外探头探脑 , 想进来寻找吃的。

⑤奶奶慈悲良善,同情弱小,野猫因为体格上的柔弱获得我家的入场券。奶奶沿袭对猫的传统称呼,唤它“花花”。她从火锅里舀出鲫鱼,专挑了条个大的、完整的,自然出自对来客的尊重。

⑥仪式感是奶奶对外物的仁慈。她拿来一只碗,洗刷干净,把鱼放在碗里,舀点汤汁。随后把碗小心地放在客厅门外的走廊上,唤声“花花”,轻轻掩门,怕惊了它。奶奶端碗出来时,它像是受到了一些惊吓,离弦的箭一样蹿向院子的大门,站在大门外沿小心翼翼地往里看。也许是感受到了奶奶的善意,或者鲫鱼的鲜香诱惑了它,它慢慢靠近,轻轻地嗅,确定可以吃了之后,伸出舌头去舔汤。一下,两下,小巧甜美的嘴巴终于忍不住,一口衔下鱼头,爪子抱着呜呜地饕餮。

⑦它安静下来,不再避让、逃窜。它食烟火的样子很是可爱。此时,我才能看到一只在旷野里疯跑、在自然天地里独行的猫,面对食物时展现出来的贪婪和爱恋。但它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敌意。我蹲下身,用温柔的语调低低唤它,花花、花花、咪咪。它还是警惕,抬眼睛偷看我,匆忙逃离我的势力范围。它更多时候表现出高冷姿态,我悄悄瞄它,它发现了就会飞快蹿走;有时它跟我对视,眼睛瞪得溜圆,黄黄的眼珠里面似乎有一团火——它在发怒,想用怒让我惧怕,用怒来降服我。大概看我面无表情,它又掉头迅速跑掉,跑到院门外。

⑧一到晚上,花花不见了踪影,奶奶发愁它的歇息处,自言自语道:“这能跑哪里去,会不会被祸害了呀?”每天晚上奶奶担心地念叨一遍,第二天早饭时准能看到花花。没有人知道它到底在哪里夜宿。都说猫狗识恩情,这野猫可不是,真是一个没良心的!奶奶担心多了,也会埋怨,但花花到底不愿和我们过多接触。

⑨它是孤独的,孤独到不相信人类递来的美好。它似乎是天地间的一只精灵,身体自由,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灵魂自由,可以不被情感牵绊,思念或爱恨,均跟它无关。寄身于天地,是一种大孤独,也是一种无上的自由。

⑩人类又何尝不是流浪的野猫,流浪到世上过一日一日?有些牵着的手,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依靠着的灵魂,风一吹就飘飘而去。人类又哪里可以嘲笑动物?

⑪花花怎么叫,怎么哭,怎么悲伤,怎么孤独,怎么跟自己和解,人怎么能知道?就如我怎么伤感孤寂,你又怎能够晓得?我常常想,我们深深爱着的,就是那一个不知晓的自己吧。

⑫此生跟你不遇又如何,这世间总有两株不相逢的植物,风来枝叶摇摆致意或相互纠缠,也未必相识相知。所有的遇见,都是上天赐予的恩情。我知有你存在,即好。

(选自《意林》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