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睡眠为身体解毒
周露
    与吃饭、呼吸一样,睡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尽管几千年来人们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但很少有人问:“人为什么要睡觉?”此前,许多科学家曾针对睡眠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释,包括消除疲劳、巩固记忆、调节机体代谢等,但人们一直无法就此达成一致看法。
    近日,科学家对睡眠有了新的解释:为了把白天人体积聚的毒素一扫而光。美国一项新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科学家评论说,它“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可能是睡眠基本目的首个直接实验证据”。
    科学家发现,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并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时会有意识,而睡觉时则进行“大扫除”。由于能量有限,它似乎必须在两种不同功能之间选择一个,您可以把它想成家庭宴会,要么您招待客人,要么您打扫房间,但您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脑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而在新研究中,他们发现,这个“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在老鼠的小脑后方植入一根导管,分别在老鼠清醒和睡眠时注入小分子荧光染料,这样就能看见脑脊液在脑内流动的情况。他们发现,染料注射30分钟后,与清醒老鼠相比,睡眠老鼠脑内的荧光染料分布要广泛得多,并且到达更深的地方。这说明脑脊液在睡眠老鼠脑内流动得更加容易。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睡眠老鼠脑内细胞间隙增大,使脑脊液流入脑内及脑组织间液交换变得更加容易。研究人员还分别往清醒和睡眠的老鼠脑内间隙注入β淀粉样蛋白,这种物资在脑内的聚集可引发阿尔茨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症).实验证实,β淀粉样蛋白在睡眠老鼠脑内的代谢速度比清醒老鼠快得多。
   睡眠是现代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到底我们可不可以不睡觉然后腾出更多时间去工作去享受生活?答案可能是不行的。人脑需要每天花一定时间让脑脊液好好地为它洗个澡,不然那些脑细胞产生的代谢垃圾堆积起来,就会伤害到脑细胞,时间久了人就会生病,比如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等。
(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23期)
(1)、文章开头从“人为什么要睡觉”谈起,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文章第3段中“垃圾处理系统”具体指什么?请用本段中的一句话加以阐释。

(3)、文章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举一反三

百度百科:刘墉

【百科名片】

中文名刘墉代表作品《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在灵魂居住的地方》等
民族汉族个人荣誉优秀青年诗人奖
“时事论坛”节目金钟奖
国防部荣誉纪念奖
话剧金鼎奖
最受欢迎电视记者
金石堂"年度风云人物"
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
出生地台北
居住地美国

【艺术人生】
刘墉,是当代公认的多栖才子。
1968年,刘墉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应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教授。1994年,辞去教授职务。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被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作品被多国博物馆收藏。他用独创的“喷染皴擦”出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于静态中散发飞舞灵动之美。他认为所有的绘画作品,都应该有自己的境界和诗情所在。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散文、小说、诗刚柔并济,融合了生命蓝图的色彩,是生活中跳跃的音符,更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
【人物写真】
淡淡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圆圆的镜框,稍秃的头顶,大咧着嘴角,穿着背带裤,穿行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巡回演讲,从事公益活动。义卖有声书、画卡,为慈善团体募捐,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捐建希望小学而今已达40所。
【人物轶事】
刘墉不论乘车、走路,甚至上厕所时,只要有灵感,就把灵感写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或名片背后,统统集中在一个地方。用这个方法,他在百忙中写成七本《萤窗小语》和《点一盏心灯》。
年轻时的刘墉,每天奔忙于节目的联络,编写脚本、剧本,有好多次,他千辛万苦写的剧本,导演却说不行,而后由他人改写。只不过改了小小几段,编剧却换成了别人的名字。当时刘墉很伤心,但他还是继续写。
【个人语录】
你是你,坚持做你自己,最后的成功一定属于你。
尽管不见得一分耕耘能换来一分收获,但是耕耘多的人总能有较多的收获,这就好比守株待兔固然可能碰上一只自己撞上树的兔子,但绝不可能比得上主动出去的猎人。                                                                                                                                                                                                                                                                                                                                                                                                                                                                                                                  
人的头脑就好像仓库,可以堆藏各种知识和记忆,会用脑的人,能把知识分门别类整理得极有条理,分析得极为清晰,而且懂得温故知新,不断充实,使自己的观念永不落伍。
你可以把瓜种在阴影里,但是他能爬到阳光里。
“有意栽花花不发”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努力种更多的花。
(摘自互联网)

阅读下文,回答下题。

“忙”的错觉

       “忙”会给人一种错觉,误导你的生活甚至人生。

        “忙”的人往往让人感觉他的重要性非同常人。在生活中,影响力大的人才会门庭若市、应接不暇,或者风风火火。许多人都要找他,许多事都等着他来办,这样的人难道不重要玛?他自己这么想,别人也这么看。

       而在人们的感觉中,重要的人往往就是成功人士,起码已接近成功。有一种说法是,忙碌已经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忙”成了成功的一种派头,一种符号。我们在捧人的时候,常以“忙”作为恭维:“你可真是个大忙人!”不管忙不忙,这话总是爱听的。

       正因如此,很多人都爱摆一副“忙”态,爱作“忙碌秀”。好像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演过这么一个小品,说有人借了一部BP机,请邻居每天呼他几遍,以示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显得自己朋友多、人头熟、事业火。

       “忙”除了会给人带来轰轰烈烈的假象,也会给人带来思维上的错觉。例如,很少有人会把瞎忙当作“碌碌无为”,也很少有人会把浮躁、虚张声势,看做是对时间和生命的一种浪费。也有许多人以为,这辈子“忙”过了,就是努力了。不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努力不努力在人,成功不成功在天。于是,回首往事,从“忙”中得到安慰,因为“忙”而无怨无悔。

       “忙”会有一种充实感,但这种充实感也会欺骗你。这种充实感会让你忘掉烦恼,忘掉心中的不快,起到一种麻醉作用。有的人甚至说:“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忙碌虽可以缓解你的痛苦,但坏处是,它并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你其实是在逃避现实。逃避的结果是你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小的烦恼与痛苦过去了,可能会有大的烦恼与痛苦等着你。这和听相声找乐一样,出了剧场,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这话点到了头脑的作用。忙与闲这两头,哪一头沉了都可能会出问题,两者必须协调、平衡。(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布鞋

       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科。家家都有针线箩筐,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阙子”。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阙子成色也不差。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阙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耐穿。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有时娘子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④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⑤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古代的舶舰

    ①造船业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从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算起,到现在已经7600多年了。据史书记载,在大禹治水时代,我国人民就已经能够造船。到了15世纪中叶,我国的航海技术和造船工业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是最好的说明。

    ②我国古代用于战争的船舶有很多种,期中最负盛名的“楼船”、“车船”、“蒙冲”、“斗舰”和“海鸥”等。

    ③楼船是我国古代一种大型船舶,船上建有楼房,主要用于战争,也有民用的。用于战争的楼船,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曾任命杨仆为“楼船将军”,可见楼船在当时已经被广泛了用于战争了。三国时,吴国曾经拥有战船5000多,有的楼船上有五层的楼房,一次能运载3000余人,到宋元时期,楼船常常用作水站的“旗舰”或“指挥舰”。民用的楼船在唐代已经普遍存在,但多是歌女们卖唱的场所。

    ④车船又叫轮船,是我国古代用人力运转的明轮船,因外形相似,行走速度也快如马车而得名。它是运用机械动力的明轮船的先驱。

    ⑤蒙冲也作艨艟,是我国古代一种体型较小的突击型战艇,特点是灵活、坚固,便于袭击对方的大船。蒙冲既能攻击对方,又能有效的保护自己,就像坦克一样厉害。赤壁之战中,东吴老将黄盖率领的先锋舰队用的就是蒙冲。

    ⑥度舰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战舰,特点是载重量大,动力足,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是水上作战的主力,就像现在海军中的驱逐舰。

    ⑦海鸥是一种能在有较大风浪的条件下航行的战舰,唐朝时已经用于战争。这种船是现代装甲船的祖先,舱壁装有铁板,异常坚固,船艏装有形似铧嘴的长铁尖头,再水战中可以冲击并犁沉敌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大年的“共和国之恋”

杨舒  鲍盛华

    2016年11月19日晚上8点多,黄大年突然在微信朋友圈里问道:“谁还记得我们在校庆70周年晚会时合唱的那首歌叫啥名字?一天一夜没睡了,刚吃完一顿饭,就想听‘她’。”

    这首黄大年念念不忘的歌曲正是1988年中央电视台的一部讴歌钱学森、邓稼先等科技知识分子的专题片主题曲——《共和国之恋》,歌词写道: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熟悉黄大年的人都说,这几乎就是他的心声。

    2004年3月20日晚,时任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高级研究员的黄大年正在大西洋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可能见不着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父母的教诲给出了黄大年一生中几乎所有抉择的答案——祖国高于一切!

    “咱们马上回去!”2009年年底,黄大年一改往日温和的语调,坚决地对妻子说。

如此决绝的态度源于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给黄大年发的一封邮件。刘财不知道,这一封邮件让黄大年心潮澎湃。“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82年1月,他在大学毕业纪念册上这样写道;“我学好国外的先进技术,一定会回来的!”18年前,他对为自己送行的老师说。

    妻子知道,是时候了。于是,她在痛哭中卖掉了诊所。黄大年将这一次离开形容为“落荒而逃”,“诊所的药堆满了车库,车扔在了停车场,什么都不管了,必须立刻走”。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和妻子走下飞机,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6天后,黄大年与吉林大学正式签订全职教授合同。

    他在微信朋友圈写道:“在各国人才强强碰撞的群雄逐鹿中,几乎从未败过!有理由相信,回归到具备雄厚实力的母校,我也一定能实现壮校情,强国梦。”

    常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个时候选择回来?

    黄大年总是说:“叶落可以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更有价值,更能实现报国梦想。”

    2017年元旦的头天晚上,已经躺在病床上的黄大年请求护士长谷玥帮他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的视频录下,拷贝在笔记本电脑上,在学生和护士的帮助下,他目不转睛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之后在微信群里留下了这样的留言——“国家对科技创新这么重视,取得了这样多的成绩,我真的好高兴,你们都要准备好,加油干。”

    7天之后,这颗时刻为祖国而跳动的心脏永远地停了下来,就像黄大年喜欢的歌里唱的那样——“纵然我扑倒在地,一颗心依然举着你,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就在你的形象里……”

(《光明日报》2017年07月18日)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探秘亚洲第一“重”箭

史峰

       ①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实现首飞,它挑战了中国火箭设计、制造、合练的最高水平。

       ②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家族中个头最大的,你得仰头使劲看,才能从头到脚将它看周全。它的最大身高可达62米,足有二十多层楼高。当它矗立时,绝对是直入云天的震撼模样,霸气十足!

       ③除了身材高大,长征五号外形也相当壮硕,它的最大直径是5.2米,腰围约合16米,需十多个人才能将它合围起来。另外,长征五号的体重(起飞重量)高达869吨,相当于20多辆载重汽车的重量。

       ④在世界各国的现役大火箭中,长征五号是最重的,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级大火箭,堪称火箭中的“巨无霸”——即使是排名第二的俄罗斯大火箭安加拉号,体重也只有770吨,远远比不上咱们的长征五号壮硕的身型。

       ⑤长征五号体重八百多吨,其中燃料就占了90%的分量,这些燃料都是以超低温状态填充进长征五号体内的,其中液氢的温度是零下252摄氏度,液氧的温度是零下183摄氏度,这几乎是氢、氧的低温极限。燃料温度这么低,所以长征五号绝对是“高冷哥”,它也因此被称为“冰箭”。

       ⑥以往的火箭,通常会选用一些有毒物质作为燃料,所以它们飞行时喷射的气体有毒,有的甚至有剧毒,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而长征五号的燃料箱里加注的燃料是氧气和氢气,这两种气体燃烧产生的物质是水。此外,长征五号还加注了煤油作为飞行燃料。而无论氧气、氢气或是煤油,都属于环保型航天燃料,无毒、易制取,在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因此,长征五号是名副其实的环保箭,它的发射堪称是“环保秀”,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走进环保通道,航天产业正在向着绿色产业转型。

       ⑦长征五号是大火箭,除了身体高大,动力也超大无比。为增强长征五号的动力,设计人员采用数百项革新技术,其中核心技术是研制出了大推力发动机——长征五号在芯级上使用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助推器则使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两款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是中国率先尝试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后结出的硕果。现在,一共有八台这种大发动机被装上了长征五号。这样,长征五号全箭起飞时,推力将达到无人能敌的1060吨——九月的航天舞台上,长征五号是万众瞩目的“大力水手”,它的“动力秀”,展示的是中国航天的硬实力。

       ⑧说一千,道一万,火箭发射安全最重要,没有安全其他一概免谈。为确保长征五号能安全发射,箭身核心控制仪器普遍采用了“三取二”系统备份技术,通俗地说,就是每一种控制仪器都有三个同样的仪器互为备份,相当于让长征五号在每一项控制系统中拥有三个“大脑”,使它在飞天过程中能始终保持头脑清楚,临危不乱。同时,为提升火箭发射的安全性能,科研人员一丝不苟地排除一切可能带来发射事故的安全隐患,将长征五号十多万个零件全都制作得分毫不差,使其安全可靠系数从0.97提升到0.98。

       ⑨未来,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完成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承载火星探测等重要任务。这些航天任务,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航天专项工程。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长征五号将充分展现出它卓越的本领,让我们拭目以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