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名著阅读
         “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____________》从文中可以看出李逵________的性格特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帽子

(波兰)格罗津斯卡

(A)剧院大厅。乐队演奏序曲。

坐在十排的一位先生:对不起,女士!(更大声地)对不起,女士!

坐在九排的女士:干什么?我又不认识你。

十排的先生:您戴着帽子。

九排的女士:我知道自己戴着帽子。

十排的先生:可我一会儿就会什么也看不见了。女士,您能不能把帽子摘了?

九排的女士:很遗憾,不能。

(B)演出开始了

十排的先生:女士,我可要忍受不了啦,买了票,却什么也看不见。

九排的女士:那你去退票好了。

十排的先生:就因为您不想摘掉这顶高帽子?

九排的女士:现在,除了偏远地区,谁还戴那种趴趴帽?

十排的先生:那么,您能不能把头稍微偏一偏?

九排的女士:好吧!

十排的另一位先生:女士,请您不要歪脑袋,您挡住我了。

九排的女士:是后边的那位先生叫我往这边偏的。他能看见,可你又看不见了,自私自利!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怎么?是你叫这位女士往这边偏的,好让我什么也看不成?

十排的第一位先生:你看不见关我什么事?你站起来不就看见了!

后排的女士:先生,请您坐下!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十排的第二位先生:可坐在我前面的这位女士……

后排的女士:那位女士跟我有什么相干的?您坐下不就完了!

九排的女士:就是嘛!自己站起来,心满意足了,可把别人都挡住了,自私

自利!

后排的女士:可不是!请您坐下。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台上说什么全听不见。

后排的女士:前面这位先生老是站起来,我什么也看不见。

十排的先生:都是这位女士戴着帽子。

后排的先生:请安静!不然我就叫人把你请出去。

九排的女士:就是的!他谁都妨碍,自私自利!

众人:(C)谁在捣乱?

什么也听不见!

你是第一次进剧院还是怎么的?

你喝醉了还是怎么的?

安静!

请你出去!

十排的先生:可是……

九排的女士:好了,好了!如果你安静地坐着,还可以留下。(面向众人)请大家允许他留下吧!

十排的先生:谢谢您,女士!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行走的脊梁

徐锦庚

    ①泰山,五岳之首,华夏脊梁。游人至此,莫不仰其雄奇,叹其峻秀。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肩负重担,劳累筋骨,蜗居工棚,垂首弓背,沉稳踏实,目标坚定,一步步,一级级,不气馁,不懈怠,历尽艰辛,直达玉皇顶。

    ②他们,就是挑山工。

    ③“俺为理想而来。”玉国一张口,让我吃一惊:为理想挑山?

    ④泰山建货运索道后,挑山活锐减。中天门挑山队,鼎盛时三百多人,现仅剩十余人。玉国入伙俩月,年龄最小,“挑龄”最短。

    ⑤玉国姓夏,生于1982年,东平县接驾山人,初中毕业上驾校,开过货车,当过维修工、电焊工、空调工,有俩孩子。2015年冬,游玩泰山时,第一次见挑山工,就喜欢上了。两年后,终于遂愿。

    ⑥“你的理想是什么?”“自由。”透过厚镜片,国目光淡定。光头新理,刚冒硬茬近视700度,电焊所伤。

    ⑦“挑山工自由?”“想轻就轻,愿重就重。想挑就挑,愿歇就歇。随时兑工钱,兼顾家里农活。”午饭后,国送货玉皇顶,有仪器,有蔬菜,单上写九十一斤。我试了试,不太压肩,但要登山,绝非轻活。我本想选副轻担,体验一回,犹豫再三,最终放弃。这些年,十上泰山,均乘缆车。

    ⑧国挑起担,沿山涧上行,我紧随其后。行不远,拐向盘道。

    ⑨过了云步桥,国将担搁在护墙,脱下外套,绑在担上,掏出手机。悠扬的歌声响起,是小虎队的《爱》。他说,听着音乐,来了精神,担子也轻快了。

    ⑩收拾停当,国上路。挑山工明白,欠歇无久力。这时,歌曲换了,仍是小虎队,《蝴蝶飞呀》:梦是蝴蝶的翅膀,年轻是飞翔的天堂,放开风筝的长线,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心是成长的力量,就像那蝴蝶的翅膀……“你听!歌词多好,句句唱到俺心里!”国停下步,扭过身。青皮头上,闪闪发光,额头缀满豆珠。

    ⑪我顿悟:他的理想,恰如蝴蝶翅膀,虽然弱小,却在飞翔!

    ⑫我紧随其后,头挨脚后跟。忽然发现,他抬脚处,一串水珠,晶莹剔透,沿阶而活,阳光下,似天边划过的一道彩虹;我紧随其后,只听得风在耳边荡漾着,一如我激荡的心。

    ⑬转过对松山,就是十八盘。十八盘长八百米,垂高四百米,逾一千八百级,羊肠逶迤,陡如天梯,尽头就是南天门。“仰视天门变辽,如从穴中视天”。

    ⑭玉国小憩,我挑起担子,蹒跚拾级。岂料,登不足百级,两腿筛糠,如坠重铅,胸似鹿撞,气如牛喘,身子晃荡,险些后仰,不敢造次,慌忙搁下。国接过担子,垂首弓背,不疾不徐,沉稳踏实。我亦步亦趋,脸上淌汗,心里羞愧。

    ⑮终于,南天门到了!从高山仰止,到触手可及,负重两小时,洒下多少汗水!

    ⑯交货后,为赶时间,国两级一跨,疾步而下。我双腿发软,不敢效仿,只好碎步紧跟。行至开山下,邂逅王荣泉。他是国工友,也是刚交货,捎回一段护栏。

    ⑰王荣泉四十八岁,十八岁上山,已挑三十年。在“现役”工友中,“挑龄”最长。

    ⑱ “你喜欢这活?”他笑了:“不喜欢,能干三十年?”也是。没人强迫,自觉自愿,劳累筋骨,蜗居工棚,吃煎饼,啃咸菜,一干三十年,足以说明一切。

    ⑲ “为啥喜欢?”“自由呗!农闲时来,农忙时走,不耽误农活,还可挣俩钱。”答案惊人相似。

    ⑳ “除了自由,还有啥?”“自豪。”王荣泉头一扬,“俺也是泰山建设者!”

    ㉑我肃然起敬。

    ㉒告别泰山,回眸远望,蓦然发现,十八盘上这群背影,不正是行走的脊梁吗?

(摘自人民日报《行走的脊梁——泰山挑山工纪事》,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