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节选)

      【乙】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⑭ 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山北之塞(          )             ②固不可(          )              ③甚矣,汝之不(              )                ④虎亦卒去(            )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文中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都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此句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 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 小儿均阅历颇深,也很天真可爱。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举一反三
阅读《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会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 , 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注]①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②蒙骜:秦国大将。③晋鄙:人名,曾被信陵君所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