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谈生命》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不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地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生命又像一颗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1)、对本段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2)、下面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每个人的一生都能有丰富多样的经历,那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 B、表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渺小而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C、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伤,而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D、暗示人们的生活中会有很多不幸和痛苦,但他们为编织美丽人生创设了机遇。
(3)、下面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喻成一棵小树,以此揭示生命生长、壮大和衰老的历程。 B、“破壳出来”“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消融了,归化了”这些语句喻示了人的生命历程。 C、“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表现了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的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但却有几分惆怅和虚无。 D、选段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4)、选段文字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新自然,华丽 B、含蓄温婉,隽美 C、通俗流畅,炽烈 D、粗犷豪放,深沉
举一反三
      阅读《神秘的运动常数》,完成问题。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 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震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的价值
                                                                                                          艾敏
       ①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的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会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是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②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寻,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③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④从时间获益和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一个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⑤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啊!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铺逛到那家店铺的人,是多么劳累啊!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其目标的东西,而不符合的就尽力避开。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宽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最明确固定的,他们把工作的方向定于达到既定目标上,而不将时间消耗在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上。他们不让自己成为环境手中随便摆弄的一个球。恰恰相反,他们要创造环境,根据自己的生活目标,去支配环境。
      ⑥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
       ⑦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⑧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不断地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⑨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益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的安排和利用时间。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九年级下P13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碗白水面

游睿

       ①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是我从学校毕业后的工作所在地。这里的山,超出我想象的高大险峻;这里的人,更是我所想象不到的贫穷和淳朴。

       ②到校两个星期后,我已熟悉并习惯了学校的一切,但一颗年轻的心,总是不甘寂寞的。于是,一个周六的下午,我邀了一位同事一起去我们班上成绩很好的一个学生家家访,也算是散散心。

       ③崎岖的山路上布满了牛羊的脚印,这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山路,就像学生们褴褛的衣衫上掉下来的布巾。一阵爬坡上坎之后,我们在一家茅屋前停了下来。刚刚放学回家的学生站在门口,一看到我们,他就高兴得跳起来,对着屋里大声喊:“我们老师来了!我们老师来了!”

       ④闻声出来的是一个满脸尘土的农村妇女,头发没怎么梳,有些散乱,而身上的衣服更是大补丁上补小补丁。听说我们是老师,她露出一脸微笑,十分热情地邀我们到屋里坐。屋里陈设十分简单,正中一个大火炕,四周只有柴禾和炊具什么的,而且室内的光线很暗,幸好火炕里的火正旺,倒增加了一些可见度。女主人连连喊坐,边说边用袖子擦了又擦那条唯一的板凳。待我们坐下之后,女主人就给火炕里加柴禾,然后往火炕上挂锅。

       ⑤大多去过农村的人都知道,乡下人是十分好客的,尤其是家中来了贵客。他们往往会立马煮出一碗面条或是汤圆什么的小吃,俗称汤碗。女主人的意思我们自然清楚,我们说已经吃过了,不料女主人却把脸一沉,长叹一口气说:“就怕我们这穷人家的东西你们吃不下呀!”盛情难却,我说:“您煮,我们吃。”女主人这才一露微笑,将锅挂了上去。

       ⑥她将锅洗了三次。她一边洗锅一边和我们谈她家孩子。说实在的,那孩子并不聪明,但却十分努力,所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女主人说:“我们这样穷,他不努力读书将来不还和我们一样吗?好在有你们这些好老师。只要他肯读,我们再穷也供他!”我着实为她这番话感动。

       ⑦女主人将洗干净的锅再次挂上火炕,然后进了里屋,出来时顺手就扔了砣白色的猪油在锅里。女主人用锅铲反复地将那砣油煎了又煎,但我们却没有听见锅里油的声响。然后女主人就倒了水在锅里。

       ⑧这时候,我的那个学生进来了。女主人正准备往锅里放面条,不料学生说:“妈,我们家不是很久没面条了吗?”女主人瞪了他一眼,说:“一边玩去!”学生没走,却把脸凑近了锅边。突然,他指着那砣浮在水面的油说:“妈,你怎么又把棉花沾了水放在锅里当油哄人?老师说过要诚实嘛。”

       ⑨这一句话,使屋里的空气几乎凝固了。学生说得对,原来那砣油根本不是油,而是一砣沾了水的棉花呀!女主人的手僵住了。屋内,只有火苗在呼呼地响。

       ⑩突然,女主人转身抽噎了起来。她含着眼泪说:“老师呀,我就给您直说了吧,我们家实在是太穷了,在几个月前家中就断了油,这点面条还是上个月他爸从外面带回来的,我们一直没舍得吃。但是说真的,看到你们老师来了,我不弄点东西给你们吃,我这心里就难受呀,但煮面条又没有油,于是,我就……”

       ⑪ “您别说了!”此时我们也热泪盈眶了。

       ⑫“不,老师。”女主人接着说,“我是打心里想感谢你们啊,不然我这心里真的难受。今天,我就只能煮碗白水面给你们吃了。”

       ⑬行,您煮吧。我们吃,我们一定吃!”

       ⑭那天,我们真的吃了碗白水面,从小到大,我是第二次吃白水面。谁都知道那无盐无油的白水面肯定不好吃,但我们却津津有味地吃了个精光。而那次家访回来,我就暗自下决心,要认真教这些山里学生。或许,在乡下教书,就好像那碗无盐无油的白水面一样,但我一定认真将它吃光,一定!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金钢糖

林清玄

       路过乡间小镇,走过一家杂货铺,突然一幅熟悉的影像吸引了我。

       杂货铺的玻璃柜上摆了一个大玻璃瓶,瓶中满满的糖果,红,绿、白相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是“金含”!我几乎跳了起来。(A)

       “金含”是一种我以为早已失传的糖果,它的形状如弹珠,大小像桔子或酸李,颜色如同西瓜的皮,有的绿白、有的红白的间杂着。

       “金含”又称为“金刚糖”,因为它硬如铁石,如果不咬破,轻轻的含在嘴里,可以从中午含到日落。

       “金含”几乎是我们童年的梦,是惟一吃得到,也是惟一吃得起的糖果。一毛钱可以买两粒,同时放人嘴里含着,两颊就会像膨风一样的鼓起,其他的小朋友就知道你是在吃金含,站在一边猛吞口水,自己便感觉十分的骄傲和满足了。(B)

       爸爸妈妈很反对我们吃糖,绝对不会买糖给我们,所以想吃金含往往要大费苦心。

       在野外割牧草时,乘机提一些蟾蜍或四脚蛇去卖给中药铺;或者放学的时候到郊外捡破铜旧锡玻璃瓶簿子纸卖给古物商;或者到溪边摸纳仔到市场去卖……

       由于要赚一毛钱是那么辛苦,去买金含来吃时就感到特别欢喜,好像把幸福满满的含在嘴里,舍不得一口吃下去。

       卖金刚糖的小店就在我去上学途中的街角,每天清晨路过时,阳光正好穿过亭仔脚,照射在店前的瓶罐上,“金含”通常装在大玻璃瓶里,阳光一照,红的、绿的、白的,交错成一幅迷人的光影,我有时忍不住站在小店前看那美丽的光影,心神为那种甜美的滋味感动,内心滋滋的响着音乐。

       经过三十几年了,金含的甜美依然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在那个“残残猪肝切五角”的时代,因为物质贫乏,许多微不足道的事物反而给我们深刻的幸福。

       可见幸福并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对现状的满足。

       (C)我花了五块钱向看杂货店的阿婆买了两粒金含,几乎是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放入口中,就像童年一样,我的两颊圆圆的鼓起,金含的滋味依然甜美如昔,乡下的小店依然淳朴可亲,玻璃瓶里依然有错落的光影,这使我感到无比的欢喜。

       (D)我踩着轻快的步子,犹如我还是一个孩子,很想大声的叫出来,告诉每一个人:“我在吃金含呢!你们看见了吗?”

                                                                                                                                                                                              (选自《散文选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把春天吃进嘴里

王继怀

①周末去郊区,仲春的郊外蜂蝶飞舞,鸟语啁啾,放眼望去,到处春意盎然。山林莽原遍吐着嫩条新芽,一阵微风吹来,嫩草的清香沁人心脾。朋友看到田野里的香椿和蕨,兴奋地大声说:“今晚做野菜宴,让我们把春天吃进嘴里!”

②春意撩人,触景生情,我不禁想起雪峰山下、善溪江边的故乡。大山里的故乡,春天是非常美丽的。

③梨花、桃花、李花、杜鹃花、油菜花、荠菜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五颜六色,娇艳欲滴,竞相绽放,点缀在青山绿海之中。悠闲自在的牛羊低头啃着刚刚露头的鲜嫩小草,澄碧清澈的山泉叮咚叮咚快乐地哼着歌儿从村子向远方流去,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催着乡亲们快快播种。山中时有云雾缭绕,清风拂面,所见皆为自然,所闻皆为芬芳,所听皆为天籁。

④大山里的春风像醉了似的,吹破了云天,吹绿了树木。故乡有很多野菜,常见的有20多种,香椿、竹笋、野芹菜、百鸟不落、蕨、马齿苋……我和小伙伴们去大山里采野菜。我们常展开一场热火朝天的比赛,一双双小手将野菜从松软的土地里连根拔起,或争先恐后爬上树,将野菜投入篮子里。我们时而你追我赶,时而打闹嬉戏,大山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待看到满满一篮子野菜,我们开心地笑着,充满着收获的喜悦。

⑤野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古人早就赞美野菜是美食,并把野竹笋、龙须菜、大口菇等列入“八珍”之内。苏东坡赞美野芹和春笋:“西屹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杨万里春游时,无心欣赏美丽春景,一心只想寻觅野菜做盘中美味,他写道:“绿暗江明非我事,且寻野蕨作蔬盘。”陆游也有采食野菜的诗句:“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

⑥每次回老家,母亲总要给我做几盘野菜,在众多野菜中,我最喜欢吃竹笋、香椿和嫩刺芽。竹笋是山里人常吃的一道菜,吃法有很多种,竹笋烧腊肉、竹笋炒肉、青椒炒竹笋等,其中春笋炒黄菜尤其美味。刚从山上挖回的鲜嫩春笋,吸足了一冬的水分,出落得白白胖胖,与家乡的黄菜一起炒,清爽可口,是乡亲们招待贵宾的佳肴。还可以把竹笋煮熟后晾晒制作成笋干,乡亲们称之为“玉兰片”。

⑦俗话说:“家有香椿树,春天吃菜不用愁。”香椿也是乡亲们常吃的一道野菜椿炒鸡蛋,椿香浓郁。

⑧嫩刺芽被称为“山野菜之王”,享有“天下第一珍”的美誉。将嫩刺芽清水洗净,用烧沸的开水一泡,捞出沥水,凉拌或者用猪肉、鸡蛋炒着吃。鸡蛋炒嫩刺芽,嫩脆清香、野味醇厚,令人回味。

⑨春到人间草木知,又是一年芳草绿。草长莺飞、旭日春阳暖的时节,我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抒发了诗人。在这春意盎然的郊外,春光融融,和风习习,春天的气息也勾起我浓浓的乡愁。真想回到大山深处的故乡,仰望蓝天白云,坐听鸟鸣水声,静闻泥土芬芳,把春天吃进嘴里……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叛逆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

①与尖酸刻薄的班主任明争暗斗了整整一个学年后,我不得不因数学17分的“光辉事迹”被迫留级。母亲生怕我就此失学,急着四处托人,在受尽无数拒绝和讥讽之后,总算让我有了归处。

②漫长的假期里,想起我不堪回首的过往 , 我想了很多很多。每每看到母亲那双暗藏泪光的眼睛,我心里总会掠过一丝莫名的苦楚。我决定一切重新开始,决定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决定走正常孩子的路线,决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辛劳的母亲。

③开学第一天,我被安排到了新教室最后面角落里靠窗的空位上。阳光穿过春日的树叶,斑驳地洒在窗台上,远处,有一群飞鸟在蓝天上盘旋。我心里恍然有了一种重获生机的喜悦。

只可惜,现实并没有因为一念之间而被点亮。第一节数学课,我虽然听得有些迷糊,但还是坚持把板书的内容抄到了笔记本上。尽管我对笔记的内容仍然是半知多不解 , 但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⑤课后,前排男生聊得前仰后合,惟独我默然地坐在窗台旁,享受这份被集体忘却的孤独。有几次,我真想插上前去,和他们说上几句,并因此熟悉,成为日后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我始终没有那样的勇气,他们颤抖的后背,像一面结实的墙,把我阻隔在了另一个冰冷的世界。下午体育课的时候,自由活动的哨声刚一响起,那些原本在我周围与我紧密相贴的同学们便一哄而散,将我抛在了广袤的操场上。我坐在荒凉的台阶上,看远处的男生们狂奔,投篮,呐喊,尖叫。偶尔,会有一个棕色的篮球朝我飞来,我稳稳地将它接在掌中,朝远处的那群男生抛去。顷刻间,他们又恢复了喧闹,将前一秒的我深深忘却。

⑥终于有一天,数学老师想到了我,问了我一个关于几何公式的问题。我站在众人的目光中,紧张得语无伦次。结果,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受到了第一个别样的惩罚:誊抄公式一百遍。血色的残阳刺穿窗玻璃,照在站在教室角落里的我身上,把我消瘦的身影投射在前排男生的桌面。我眼角的余光看到他们正在用手指蘸着可乐勾画着我的轮廓,隐忍的笑声里,让我感觉自己正蒙受着奇耻大辱。

⑦前排男生悄悄递来纸条:“需要帮忙吗?五十遍,十块钱,轻松帮你解决问题”。我顿时火了,将揉皱的纸团重重地砸到了他的脑袋上。我们为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事后,我彻底被前排男生们孤立了。每次分发作业,我的作业本要么会被他们扔在杂乱的讲台上,要么从此人间蒸发,消失在遥远的银河里。于是在这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的作业本便经常是崭新的。

⑧我又留起了长发,并誓死不剪。为了保持我原有的特立独行,我再次彻底放弃了数学课。班主任几次找我谈话,均无果而终,最后,在班会上大肆批评,恨不能捶足顿胸,血泪纵横,直言我是他生平所见过的最没出息、最叛逆的孩子。

⑨那天清早,从网吧里出来的我,正巧遇到班上女生在校门外的岔路口遭歹徒抢劫。她无助的尖叫和哭泣声激起了我的血性,我信手提起砖头,只身狂追了整整三条街,最后气喘吁吁地将他制服。等到民警赶来把他押送到派出所,再录完笔供,已是中午一点多。我胡乱吃了碗清汤面,在网吧的沙发上睡了一个钟头,醒来后再三挣扎,自己到底要不要去上课。

⑩刚进教室,便被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吓到了。前排男生一同高呼:“英雄!英雄!英雄!”我笑笑,在众人的注视中低着头,走向教室的角落。一个精致的礼品盒,安静地躺在我的座位上;零乱的课桌,也不知何时被收理得整洁有序;我的数学作业本,第一次工整地摆放在了课桌之上。

⑪在泪光中重新审视自己,原来一直信奉的特立独行,真的不过就是年少无知的轻狂。因为自己的怀疑和抗拒,也因为自己的狭隘与浅薄,同学风趣的玩笑被我当作了讹诈,老师真诚的劝诫被我当作了耻笑。收起了个性的尖刺,才发现自己内心早已被戳得百孔千疮,其实却无比渴望能得到别人温暖的熨烫。

⑫我几乎已经忘却了,自己是何时与他们融在一起的,自己又是何时剪短了头发,重新拾起数学课本,做回一名循规蹈矩的中学生。只是,我比谁都清楚,叛逆的孩子其实最为孤独。他们之所以坚持己见、特立独行,无非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旁人的关注。但谁又能料到,叛逆本身就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它在刺痛别人眼睛的同时,也将持剑的孩子挡在了空无人迹的门外。

(文/李兴海,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