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说 “园”

                                                                                               陈从周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

(1)、下面的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的一项是()

A、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 B、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的鱼儿。 C、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 D、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
(2)、下面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B、用拙政园和瘦西湖的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 C、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的例子,说明中国园林的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 D、中国园林的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的民族欣赏艺术特性。
(3)、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第一份工资
                                                                           曾祥伍
      父亲把一个鸡蛋夹到他的碗里,说,我给你找了一份网吧的工作,你愿意去吗?他惊讶地看了父亲一眼,没有说话。
      不知道中了什么邪,高二的下学期开始,平时成绩挺优秀的他迷上了网络游戏,开始还瞒着家里,隔三岔五地过过瘾。后来竟然一头扎进网吧,玩得昏天地暗,最长的一次是两天两夜没下线,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班主任三番五次地登门,母亲的眼泪似乎要将整个家淹没,而父亲的咆哮就像闷热夏天里的干雷,足以把桌子上的碗震落下来。换回来的却是他的一句话——我不想读书了,读书没意思。整个家立即像掉进了冰窟窿。可是,恨透了网吧的父亲竟然说为他找了一份网吧的工作,他会信吗?直到父亲又把刚才的话说了一遍,他确信父亲不是在讽刺他,才犹豫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父亲送他去网吧。他发现竟然是他以前经常光顾的那家网吧。父亲似乎跟这里的人很熟,对一个中年人说些多多关照之类的话后就走了。  
      中年人问他能干什么,他红着脸半天说不出话来。他除了会玩游戏之外,其它电脑知识一无所有。中年人看出了他的窘相,就说你什么都不会,怎么能在这里打工呢?要不是看你父亲的面子,我不会收你的。你先从最简单的收费开始吧。  
      长那么大,他第一次听到这么刺耳的话。他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损害,他差点扭头就走了。  
      可是,他最终点了点头。  
      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之旅。但是他发现就算是收费这样简单的事情要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按照中年人的吩咐,他要面带微笑,辨别钱的真伪,然后打卡。动作稍微慢一点,还会受到顾客的呵斥。有时候他站了一天,腰酸背疼的,刚想坐下休息一会,中年人就会走过来说,这里要求站着服务。他原本以为到网吧打工,没事的时候可以上上网,现在他发现想错了。即使没事,中年人也不允许他离开岗位半步,更不用说玩游戏了。他觉得中年人对他太苛刻了,稍微犯点小错,或者动作慢些,就会遭到训斥,甚至当着很多人的面不客气地对他说,如果下次还这样,就扣发工资。每当这时候,他就会思念起他的老师来。老师是多么耐心啊,从来不会用那么强硬的语气跟他说话。  
      晚上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了一桌好饭。父亲特意开了瓶酒,说是为了庆祝他找到第一份工作。看着眼睛红红的母亲,强作笑容的父亲,他没有接父亲递过来的酒杯,埋下头默默地扒饭。也许是站了一天有些累了的缘故吧,他第一次觉得母亲做的饭是那么有味道,以前,他总是埋怨母亲做的饭不好吃。  
      有一天,所有的人都在静静地上网,网吧里只听得见电流的声音。他百无聊赖地站着。这时,他发现一位大娘走了进来。她绕室内走了一圈,然后在一位跟他年纪相仿的少年旁边停了下来。少年因为专注于游戏,竟然没有发觉旁边站了个人。接着,他看到了不敢相信的一幕。这位大娘在少年旁边看了一会儿,竟然哭着给少年跪下了。大娘的哭声惊动了所有的人,大家都停止了上网。在大娘断断续续的哭诉中,他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大娘是从乡下来的,少年是她的儿子,她千辛万苦挣钱给儿子进城读书,可是儿子却用来上网,已经有差不多一个学期没进教室了,而她一直还蒙在鼓里。大娘是来求儿子去读书的。他看到豆大的汗粒从那位少年的额头上滚落,而大娘那撕心的声音撞击着他的心,他感觉眼睛潮潮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他内心深处开始厌烦起网吧来。每天重复做着单调的一件事,远没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有滋味,但少年的执拗使他不想跟父亲开口说什么。  
一个月终于过去了。这天,他问中年人,能不能把这个月的工资结了?  
      怎么了?想打退堂鼓?这点苦都吃不了,你今后还能干什么?中年人一点都不客气。
      我想继续读书去。他嗫嚅着。  
      中年人思考了一下,说,按规定,三个月试用期结束才能开工资的,这也是我当初与你父亲谈好的。不过,你的情况特殊,可以考虑。  
就这样,他拿着从中年人那里领来的第一份工资——500元钱,回了家。  
      第二天,他把钱交到父亲手里,说我读书去……  
      现在,当他坐在高大的写字楼里,读着自己喜爱的书,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便常常想起自己的第一份工资来。当然,他也是事后才知道,他所谓的第一份工资,其实是父亲自己掏的腰包,只不过是搞艺术的父亲换了一种形式艺术地给了他而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年我十四岁

       ①我爸爸是搞地质的,经常出差。妈妈是教师,每晚都要在灯下忙碌到深夜。我一个人总是很寂寞。

       ②转眼爸爸出差快一年了,还没回来。虽说每星期都有一封来自新疆的爸爸的信,不过我还是很惦记他,特别是我那艘“幸福号”船模快要进入装配阶段了,没有爸爸帮忙我是做不成的,而明春就要比赛了。

       ③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一个人在家。一位叔叔来敲门,说他是爸爸的同事,从爸爸那儿来。

       ④“你爸爸,不简单!”他看着我,说话时声音很轻,“一名工人用电焊枪点烟,结果火星溅到尼龙篷上,帐篷烧起来,工人逃了出来。可你爸却冲进去,里面有三只氧气瓶!终于,最后一只氧气瓶也被推了出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叔叔被烟呛住了,呛得眼圈发红,“要是我早回去一步帮他,那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⑤“发生什么了?”我打断他的话。

       ⑥“哦……他也没什么……只是……受了点轻伤……”从他含糊的话语中,我察觉到什么,“不可能,爸爸还经常给我写信呢!”

       ⑦“这些信都是你妈妈要求我模仿他的笔迹写的……”

       ⑧哦,妈妈!我明白了,为什么妈妈房里那盏小灯曾熄灭了整整一周!听叔叔说,那天是七月十三日下午四时,那时我在干什么呢?我打开日记本翻到那一页:“下午和妈怄气了,她忘了给我买月牙边的手帕了……”可这当儿,烈火正在把爸爸吞没。当大火烫着爸爸的眉毛、头发时,他疼吗?谁替他轻轻吹呀?我扑在叔叔的怀里大哭起来。我感到很对不起妈妈。

       ⑨当我的目光落到那艘未完工的“幸福号”上时,心里一阵冰凉,我举起它往地上一摔,碎了。

       ⑩这时,妈妈回来了。她一进屋就看到“幸福号”的残骸,问怎么回事。“我不留神把它摔坏了。”我淡定地回答,“放心,我可以重新再做。”之后,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去……

      ⑪第二天清早,我早早地起床,待妈妈起身,我已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妈妈,我快十四岁了,都成大人了,有些事,让我分担好了。”我用微笑回答妈妈惊异的目光。

      ⑫不知不觉间,草木又变得一片葱绿——春天来了!

      ⑬区船模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比赛开始,我重新做的“幸福号”起航了!瞧,它迎着阳光稳健地行驶,勇敢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最后,我获得了冠军。

      ⑭正如妈妈所说,一个人永远有没完没了的考试。我的第一次严峻考验就这样圆满结束了。我记住了一点:经得起磨难的人,总能得到胜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丢草绳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毫无办法,她唯一能够做的,也就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病魔快快从儿子身上走掉。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

    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啊!”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昧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胧的夜色,匆匆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发着烧、无力地躺在床上的时候,邻居家有位我喊“三姨”的来看望我。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滚烫的额头,心疼地说:“这伢子,真是遭罪!”母亲也就愈加悲叹了,她说:“在往日,烧上几天也就好了,这次都拖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见好的样子,真不晓得是怎么弄的!”然后,她就开始抹起泪来。

    三姨的眼也红红的,她没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亲没钱。“你给他丢过草绳了吗?”过了一会儿,三姨问。母亲显得很不好意思,说:“丢过了,但是没用,你看这伢子还是这样病着。”

    三姨问母亲将绳子丢到了什么地方。母亲告诉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说:“你怎么将绳子丢在那儿呢,那条小路根本就没有人走,没人走,怎么能带走伢子的病呢?”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起来。可母亲又说:“其实也不忍心,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呢!去时我只将那绳子朝那儿一丢就算了,也没想那么多!”三姨没有再说什么,她与母亲都望着躺在床上的我。

    三姨从我家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将乡村照得金黄金黄。母亲将三姨送出屋,说了些客套话,然后,返身回到屋里为我敷了湿毛巾,倒了一杯开水,出去了。

    母亲是打算去菜园掐一些菜回来做饭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亲怔住了。母亲发现,刚刚从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着母亲丢草绳的那条小路上走去……

    提着空空的竹篮,呆呆地立在菜园里,母亲的脸上流出了许多泪花。

    后来,母亲就常常对我唠叨起这件“丢草绳”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个令人难忘的夏天,想起那位并不是我嫡亲的三姨。

(选自《文汇报》,有删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可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流,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那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举起手枪抠动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彭恩。”

现代文阅读

小背篓 
彭学军

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

爷爷的手很巧,家里的箩筐啊,篮子呀,都是他编的,漂亮又耐用,还有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

几场春雨过后,桃花开了,油菜花田黄灿灿的一片。叽叽叽——房梁上的巢里热闹起来。两只燕子飞进飞出。一只燕子的腿上还缠了根红绳呢,不用说,还是去年那对燕子。红绳是爷爷缠上去的。那只燕子的腿受伤了,是爷爷给它治好的。

我背着小背篓打猪草的时候,还能捡到菌子呢。奶奶用腊肉炒了,香喷喷的。她用竹饭篓子盛好饭菜放进小背篓里,让我给爸爸送去。

“哟——哟——”远远地就能听见吆喝声,是爸爸在赶着牛犁田。梯田一层一层依着山势往上走,爸爸说,这都是爷爷、爷爷的爷爷开垦出来的。

爸爸吃饭的时候,我就把牛赶到山坡上去。我知道哪里的三叶草最多。爷爷告诉过我:“春天的三叶草鲜嫩多汁,牛儿很喜欢吃。”

犁好田,再耙匀,往田里放满水,就可以插秧了。爸爸妈妈都下田了。他们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分出几株,插进水田里,插好一行,往后一退,就像在田里写字一样。

一听到弟弟饿得哇哇哭,我就会用小背篓背他去田里找妈妈。妈妈给弟弟喂奶的时候,我也会下田。可我插下去的秧苗歪歪斜斜的,好像随时会倒下去。

插完秧不久,雨下个没完。爸爸总也不放心,经常要去看看。田里的水太多了,会把秧苗沤坏,得把田埂挖开个缺口,让水流掉一些。

夏天到了,门前桃树上的桃子熟了。菜园子里的辣椒哇,西红柿呀,都红了;丝瓜、豆角的藤䓧爬上了架。拨开西瓜地里的叶子,能看见下面藏着的西瓜。红薯地里也是绿油油的一片,不过一个红著也没有,它们都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赶集的时候,爸爸把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挑到集市上去卖。他会带上我,我的小背篓能装不少东西呢。回来的时候,小背篓里满满当当的,有奶奶的头巾、爸爸的烟草、妈妈绣花用的丝线、弟弟的拨浪鼓,还有给我做新衣服的碎花布。

很久都没下雨了,天上好像有十个太阳,把大地都快烤干了。刚抽穗儿的稻子耷拉着脑袋,田里的裂缝好像都在说:“好渴呀,我想喝水!”全家人都出动了,我们挑水浇大田、浇菜园子、浇西瓜地、浇红薯地、浇果树……

轰隆隆——响雷一阵阵传来,闪电仿佛把天撕开了,雨终于漏了下来。大暴雨! 稻子、果树,西瓜地、红薯地,还有整个菜园子,都活了。山里的野果树也活了。我和小伙伴背着小背篓进山,野果子是最馋人的,特别是野枇杷,毛茸茸的黄,味道酸酸的。

秋天来了,稻子熟了。爸爸和我扎了个稻草人,竖在田中间,小鸟就不敢落下来了。

很快,收割的时节到了。田里掉了不少稻穗,我捡起来放进小背篓里。母鸡也带着小鸡们来了,不过,它们把捡到的谷粒都吃掉了。

终于吃到新米啦。米饭香喷喷的,是太阳的味道吗? 我边吃边想:这就是我春天插下的几株秧苗长出来的吧!

爸爸说:“最香的是新米做成的酒。”妈妈蒸米做酒的时候,我在灶前帮着烧火。小背䉵里装满了刚挖出来的红薯,我摸出一个放在灶边烤。烤出来的红薯粉粉甜甜的,好吃极了。

做好的酒封在坛子里,天气越来越冷,冬天就要来了。没有孩子不喜欢冬天。冬天到了,离过年就不远了。过年让人开心的事太多了:穿新衣、放鞭炮、收压岁钱、看舞狮子……

年夜饭桌上,爷爷的座位是空的。爸爸给爷爷摆上一个盛满酒的杯子和一副碗筷——爷爷是去年冬天离开我们的。奶奶说:“年夜饭就是团圆饭。”这时候,我好想念爷爷。

雪下了一夜,院子变白了,一大清早我就跑进雪地。雪花落在我的手心里,它真的像爷爷说的那样,银闪闪、亮晶晶的,好看极了。

房梁上的巢里安安静静,燕子们在冬天到来之前就飞走了。不过,它们会和春天一起回来的。它们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不会忘记爷爷。

我的小背篓是爷爷编的,这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