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齐桓公见小臣稷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①一日三至弗见(        )     ②亦可以矣    (          )

(2)、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 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3)、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4)、故事写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并不是要突出他的坚毅性格,而是要强调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韵悠长,品味诗文魅力

《浅谈宋代士人气节》小论文资料包

1044年:【甲】范仲淹《岳阳楼记》

其必曰“,”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45年:【乙】欧阳修《醉翁亭记》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57年:【丙】曾巩《拟岘台记》

尚书司封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

州之东,其城隅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凳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 , 因而为台,以脱埃氛 , 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甚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之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

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 , 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 , 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抚:抚州。②岘山:位于湖北襄阳。由于西晋的羊祜、杜预先后在此建功立业,此地成为古代地方官员文治武功的典范。③亢爽:地势高旷。④埃氛:喻污浊的尘世。⑤垣:垒墙。⑥枹鼓之警:军事报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