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①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孟子说:“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说,不经考虑就知道的,是人的良知。孟子的话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先天拥有良知,区别在于我们后天还能否坚守。因此,做人应当坚守良知。
      ②坚守良知,就是在诱惑面前,坚持原则。著名的电影导演冯小刚,曾受邀担任某次选秀活动的评委,当得知主办方已内定一位选手获奖时,立即表示要退出该次活动。面对主办方的重金挽留,冯小刚冷笑道:“既然是比赛,就应当遵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规则,无论你们给我多少钱,也消除不了我对其他选手的愧疚感!”冯导的态度使得主办方最终取消了内定的获奖名单。。
      ③明代海瑞,针对世宗迷信巫术、不理朝政等弊端,冒死抬棺上书,劝谏世宗远离方士骗术,治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被诏命下狱论死。直至穆宗即位,才被释放出狱。马德在《良知是荷底的风声》中说:“一个有良知的人,不会是一个自私的生命,他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怀天下,悲悯苍生。”正是“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强烈责任感使海瑞坦然面对强大的压力,冒死进谏,海瑞这种坚守良知的行为被后人广为称赞。
      ④一个人如能将坚守良知作为一生的信念,就可能铸造出人格的丰碑。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疾病穷苦,依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德国人卢安克放弃安逸的生活,到广西大山深处贫穷的山村支教数十年……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虔敬的心来仰视这样的人格丰碑,从而在漫漫人生路上,坚守住我们的良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在第②段画线处填写句子,阐明冯小刚的例子与“坚守良知”之间的联系。

(3)、阅读第③段,在本段横线上填写分论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太阳能飞机

      ①近日,一架来自瑞士的奇怪飞机引起了国人的持续关注。这架名为“阳光动力”2号的飞机,其翼展达72米,但重量仅有2.3吨,狭小的机舱只能容纳一名飞行员。单看这些数据指标,“阳光动力”2号简直不值一提,但这架飞机却有个绝活﹣﹣不需要传统燃料,因为它是一架太阳能飞机。

      ②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太阳能飞机由于不需传统的石化燃料,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20千米至30千米的高度,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能电池中,夜晚则逐渐降至15千米至18千米的高度,低速、半滑翔飞行。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同时,由于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故其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

      ③为获得较高升力,以便在高空持续飞行,太阳能飞机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因此我们看到的太阳能飞机都会有一个巨大的机翼。这样设计,使太阳能飞机具备了很高的升阻比。目前,各国研制的太阳能飞机的升阻比普遍达到30至40左右,而常规飞机中升阻比最高的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升阻比也仅达到30左右。

      ④与常规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相比,太阳能提供的能量却十分有限。以“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例,其机身太阳能电池面积达270平方米,但全部功率只有50千瓦左右,仅相当于一辆排气量为1.0升的小汽车。同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还比较低。“阳光动力”2号飞机上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国际上属于领先产品,厚度只有135微米,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其能量转化率仅有23%。在经过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电机等能量传递环节的消耗后,实际传递给螺旋桨的能量达到20%就不错了。由于这些限制,太阳能飞机的巡航速度普遍较慢,一般只能达到每小时几十公里。

      ⑤任何新技术的实用化都充满了无穷潜力,太阳能飞机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在未来突破制约其发展的一些技术障碍,这种新能源飞行器必然会在应用中大放异彩。

                                                                                                                                                             (摘自《世界军事》,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呜呼,未来的CEO

       ①CEO,一个时髦的名词,中文意思即为首席执行官。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在治理公司结构时出现了这一新名词。首席执行官为一种高级职务名称,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执行官;所以,又可称为行政总监。随即,这个名称渐渐在全世界流行。终于,也来到了中国。CEO,多么神气、多么耀眼、多么气派,而且是英语的叫法,在我们周围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公司,那就意味着最顶级的上司和最有实权的人物了。

       ②不料,这么一个周身闪耀金光的名词,成为一些人诱惑儿童家长的钓饵。

       ③儿童CEO培养学校、少儿CEO培训中心……那可真是扑面而来、应接不暇。这些学校几乎都有一个耸人听闻的口号:您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将还给您一位未来的领袖!我很想知道这样的学校也罢中心也罢,究竟会怎样塑造一个未来的领袖未来的CEO呢?课程表上有马术、高尔夫、橄榄球,还有战略研究、战术研讨、管理学、厚黑学和三十六计。我有些明白了,所谓的CEO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玩国外贵族们玩的东西、学习各种进攻与守卫的手段或谋略。这种学习,真的适合中国孩子吗?

       ④那些体育运动,对孩子来说足够安全吗?在孩子心智还没发展成熟的时候就接触那些尔虞我诈的韬略,对孩子真的好吗?其实,社会上好多类似的学校,瞄准的就是家长的钱袋。各种语数外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的补习,那是第一步,张挂起“同步”的旗帜,扬言“成绩不进步退还学费”;其次,那就是种种兴趣班。不是说要素质培养么,那好,种种乐器种种美术种种体育全面开花。最新颖的,就是用未来作诱饵,让家长们的心不动也要动。

       ⑤面对儿童教育的这种乱象 , 我不由得想起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一句名言:“人各有才,才各有小大。大者安其大而无意于小,小者乐其小而无慕于大。”苏大诗人还进一步指出,应“是以各适其用而不丧其所长”。通晓而明白的话语,我觉得仿佛就是针对我们今天所言,而且还一针见血。家长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往大里去,而且是越大越好,但是这适合每一个孩子吗?

       ⑥那些胡乱开价、名称往大里起的所谓培训、教育、学校,说穿了就是迎合了一些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脆弱心理。

       ⑦中国传统教育从一开始就着手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要求有开阔的视野和处事能力。也许,这些才是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的根本。而那些花里胡哨、名目繁多的什么什么领袖、CEO教育,说到底,最后给予孩子的又有些什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

神秘的人体“天网”

    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冥冥之中究竟有没有天网?这暂且不论。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⑥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使人断气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DNA.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疾病肯定和基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现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DNA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等等。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选自《知识窗》)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丛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屡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争,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桥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杜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你可以这样刷微博——

也可以这样刷微博——

梳·持续关注

【甲】公共场所岂容恶犬逞凶

法律法规明明摆在那里、小区公约明明贴在那里,为什么就是不遵守?说白了,就是因为一些人 总是心存侥幸,认为“拴上绳子狗不自由”“毛孩子出门撒个欢不会有事的”……但是狗毕竟不是人,不管狗主人为它赋予了多少“萌萌哒”的拟人化人格,在外人面前,它就是一只此牙咧嘴、随时可能发起攻击行为的小兽。要想狗的行为可控,首先狗主人要严格遵守各类规章。

目前对于一些不文明养犬行为,惩戒力度并不够。一般来说,各地公安机关是养犬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每个城市往往也会划出限养区、禁养区,出台相关养犬规定等。近年来,马路街头等开放 场所明目张胆的不文明养犬行为已经有所减少,但封闭式小区里的一些不文明养犬行为,却始终是 个顽疾。物业作为服务业主的组织,没有惩戒权,往往也不太敢管。邻居看到了,最多提醒两句,还可能遭遇狗主人的“回怼”。所以,尽管很多人呼吁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来约束狗主人,但执行性 一直是个问题。

城市养犬问题,必须拿出一个体现治理智慧、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了。就像治理不文明驾车行为一样,能否赋予更多人举报权,通过手机拍照上传至相关城市管理APP进行举报,而狗主人每年 被举报多少次并核实无误后,必须放弃养狗或缴纳罚款等。此举既能惩戒不合格的养狗者,也能增强狗主人的责任心。 

(节选自《浙江日报》,有删改)

【乙】打疫苗的路线,是不是走错了?

全国一年花53亿元在人身上打狂犬疫苗,但我国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犬只,只占不到40%。 以湖南为例,2021年犬只兽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仅为29.89%。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一个地区达 到70%以上犬只的免疫覆盖率,就可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止狂犬病毒扩散和传播。

这么多人打狂犬疫苗,打疫苗的狗却那么少,正常吗?打疫苗的路线,是不是走错了?美国猫狗数量极多,他们是如何控制狂犬病的?首先,给狗打疫苗的规定和执行严格清晰。比如洛杉矶的规定, 4个月以上的宠物犬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任何时候都要将接种证书拴在颈部的易识别部位。如 果宠物未接种被发现,主人将被审判。如果宠物伤人,宠物主人将依次接受民事、刑事处罚。简言之,欧美等国,包括亚洲的日本,之所以完全控制了狂犬病,是因为给狗采取有效的免疫措施,而不是给人采取免疫措施。

这一经验值得借鉴。但这不是某个人做得到的,需要行政政策方面的努力。不仅仅要给狗牵绳拴绳,而且要给狗打疫苗。 

 (节选自“呦呦鹿鸣”公众号,有删改)

【丙】捕杀流浪狗是否让“管狗”变了味?

事件持续发酵,各地纷纷掀起管狗行动。连日来,多地发布临时性通知或开展整治行动,对养犬 行为进一步规范。湖南、安徽、河南等地将抓捕公共区域未拴绳犬只;四川射洪市要求禁止饲养烈性犬、体高超过35厘米的大型犬;四川峨边县将公共场所无人看管的犬只,一律视为流浪狗进行捕捉。

然而,捕狗执法行动中不乏粗暴的捕杀行为,这是否让“管狗”行动变了味?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一只流浪狗被保安抓捕后打死。事件发生后,网上呼吁动物保护立法。“地球不只属于人类”“为流 浪动物发声”“这个世界不能没有小狗”等话题登上热搜。

原本是人不规范养狗造成的惨剧,承担后果的却是动物本身。如何用法律规定约束不规范养狗 行为,解决流浪狗难题,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和相关部门深思熟虑的问题。如果制度规范一直“缺位”, 恶犬咬人的惨剧将不会是最后一起,因如何对待流浪狗而产生分歧的舆论场将会持续割裂。

(节选自“齐鲁壹点”公众号,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