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饯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干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⑪“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⑫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⑬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⑭“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⑮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⑯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⑰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⑱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⑲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1)、本篇小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_______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2)、第(9)节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

(4)、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第下列各题。

心中盛开的向日葵

张晴

       记忆中,有一个很大的菜园子,园子的周围,密密地盛开着一圈金黄色的向日葵。

       明亮、灿烂的向日葵,对着太阳,不知疲倦地微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坐在土埂上,仰着小脸,对着向日葵如痴如醉地微笑。当时,如果梵高看到那个画面,相信一定会画下来的。

       那个画面,就是我的童年。

       我童年中最美最暖的花朵,就是向日葵。

       向日葵执著而暖人的微笑,映刻在我幼小的心中,即使冰天雪地的冬天到来之时,也仿佛能感受那灿然的温暖。

       秋天,向日葵相继成熟,我差不多总是忘记了吃饭,每天坐在土埂上,怀抱一个对我来说有点巨大的向日葵,一颗一颗剥着,吃着,那湿润而清香的丝丝甜味,萦绕在唇边,渗透到心里。长大后十分喜欢嗑葵花籽的嗜好,就是从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年岁渐长,向日葵盛开的模样在我心中慢慢淡出,那是因为我有机会认识了更多更美的花朵,而嗑瓜子的喜好却一直被保持了下来。每年,我嗑的葵花籽,数量是惊人的,但再也没有嗑那种新鲜的湿湿的葵花籽的机会了。

念大学时的生活费比较拮据,到了月底,那怕哪一天不吃饭都行,葵花籽却万万不能少,每天晚自习时,我一边看书,一边嗑瓜子,或一边嗑瓜子一边做作业,两三个小时过去,常常是作业做完了,瓜子也嗑尽了。起初,我嗑瓜子的声音引起了同宿舍姐妹们的不满,说影响了她们的思维,无法静心学习。我说我要是不嗑瓜子,所有作业都完不成,所有书也看不进去。为了不激化矛盾,更为了我继续顺利的嗑瓜子,我开始在其它方面拼命节俭,用省下的钱,买了更多的瓜子。晚自习前,我就在每位室友的学习桌上,放上一堆瓜子,女孩子嗑瓜子是天性,于是她们不自觉就伸手拿了瓜子嗑,半个多月下来,我发现,她们全都不用我再给她们放瓜子了,因为她们都跟我一样嗑上了瘾,且绝不比我逊色,她们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出去买瓜子。每天早晨从我们宿舍扫出去的大量的瓜子壳,常常让邻舍的女生们惊叹不已。

       天底下的事,凡事都要付出代价的,那怕仅仅是一种嗜好。许多年过去,因为嗑瓜子,我自认为很漂亮的两颗门牙,不幸都变成了半颗,看了多次牙医,修了又修,补了又补,钱花出去不少,漂亮的门牙再也没能在我唇边光彩重现。

       一天,一位作家死于癌症,留下许多精彩文章在身后,网上因此而展开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很多很多美丽的花朵,我不假思索,献上去的,竟是梵高的《向日葵》。

       我长时间注视着电脑屏幕上那一望无尽的向日葵,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我的思绪锁定在童年时的那个大菜园子里,我仿佛看见,密密地盛开着的那一圈金黄色的向日葵,在我眼前热烈绽放﹣﹣向日葵,对着太阳,不知疲倦地微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坐在土埂上,仰着小脸,对着向日葵如痴如醉地微笑……

       哦,向日葵!

       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种花朵,对太阳的爱,如此痴迷,如此执著,如此沉默而专一,从绽放的开始到结束,一直都顽强的积极向上的保持着对光明的追求。

       如今很有幸的是,我卧室的窗前有块小花园,我毫不犹豫种下去的是密密的向日葵。花开季节,我长时间坐在宽阔的飘窗前凝望,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一片明黄热烈的花朵,那激动人心的画面,让人忘记生活中许多的郁闷与烦忧。

       那一刻,我深深明白了,向日葵在梵高心中的意义,虽然我不认识梵高,我只知道,他生性善良,同情穷人,他是一个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而执著一生的画家,他生前十分潦倒,去逝留在他身后的《向日葵》,却是价值连城。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37年,可他那激情喷薄的《向日葵》,让无数人的心灵为之震颤,在我看来,他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对光明、希望和自由,充满了积极而永恒的向往与追求。

       现代人活得太沉重太压抑了,实在有必要给自己的心灵花园,也种上一片向日葵,当金色的花朵在心中明亮开放时,生命的脆弱与暗淡,也许会折射出挺拔而美丽的光辉。

       愿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能盛开一片黄灿灿暖洋洋的向日葵吧。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回答问题

宜万铁路﹣﹣“桥隧博物馆”

永遇乐

    ①2010年12月22日上午10时18分,和谐号4806次列车缓缓驶离恩施火车站,开往宜昌,这喻示着5万铁路工人奋战7年的宜万铁路正式通车。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路网“四纵四横”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宜万铁路东起鸦宜铁路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途经湖北宜昌、长阳、巴东、建始、恩施、利川和重庆万州七个县市(区),线路全长377公里,其中宜昌东至凉雾段为一次复线288.46公里,凉雾至万州段为单线88.54公里。全线共有隧道159座338.771公里,其中双线隧道54座47.32公里,10公里以上隧道5座61.161公里;桥梁253座68.487公里,其中双线特大桥21座17.471公里,单线特大桥11座8.215公里;铁路沿线24个车站中,有8个建在桥上或隧道里,堪称世界之最。宜万铁路因此被喻为“桥隧博物馆”。

    ③宜万铁路途经的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地下暗河、湖泊密布,隧道多次打通地下溶洞。利川市境内的齐岳山隧道,全长10.5公里,坐火车经过只需几分钟,而贯通却花了6年。这条隧道通过15条断层、3条暗河,施工揭示溶腔138个,实测水压最高达2.3MPa,以这样大的压力,足以将水从地面送到100层的高楼。现在,隧道上方220米处就有暗河,水量最大达40多万方。上世纪60年代,国家打算续建川汉铁路,就是因为无法打通这条隧道才搁置。

    ④宜万铁路两跨长江,一跨清江,多次跨越深涧和峡谷。在总长68.487公里的253座大中桥梁中,特殊结构桥梁29座,桥墩高超过100米的桥梁5座,复杂桥梁结构之多在铁路建设史上少见。恩施市境内的渡口河特大桥全长634米,位于屯堡乡双龙村,处在V字形深沟中,大部分墩台建在陡峻的山坡上。大桥共14个墩台,60多米的高墩有2个,92米1个;最高墩128米,比原中央电视台大楼还高出18米,建成时在亚洲铁路桥梁中排第一,在世界铁路桥梁中排第三。大桥桥面宽10.7米,为双向设计,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大桥共使用混凝土16714.2立方米,体积相当于137节火车车厢的总和;使用钢筋总重53.7763吨,相当于36辆广本轿车的重量。

    ⑤宜万铁路隧道、桥梁占线路总长的74%,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桥隧比例最高的铁路。宜万铁路沿途穿越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山区,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难修的铁路。宜万铁路动用了5万多建设者,修了7年,年均进度仅50多公里,是中国单公里修建时间最长也是最慢的铁路。宜万铁路总投资近226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公里造价约6000万元,两倍于青藏铁路,是中国单公里造价最高的铁路。

    ⑥宜万铁路的建成通车,宣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成为了历史。它不仅穿越了377公里的陡峭险峻,而且也穿越了中华民族百年期待、百年梦圆的感慨。这部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将铭刻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

(根据《恩施新闻网》有关资料整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藤野先生》节选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一家商号的历史

[俄]契诃夫

①安德烈得到母亲留下的四千卢布遗产,决定用来开一家书店。这样一家商店是极端必要的。这个城市陷在愚昧和偏见中,停滞不前了。老人总是到澡堂去,文官打纸牌、灌白酒,太太们背后说人坏话,年轻人生活没有理想,姑娘天天巴望出嫁、吃荞麦粥,丈夫打老婆,猪满街跑。

②“思想! 要多一些思想才成!”安德烈寻思道,“思想!”

③他租下一间房子作商店用,然后坐车到莫斯科去,从那儿运回许多老的著作和新的著作以及许多教科书,把这些商品陈列在货架上。最初三个星期,一个买主也没登门。安德烈坐在柜台里边,读米哈伊洛夫斯基的书,努力按正直的方式思索。比方说,他偶然想到,现在吃点鳊鱼粥倒不错,他就立刻抓住自己这种思想说:“哎呀,多么庸俗!”每天早晨总有一个戴着头巾、光着脚穿一双皮雨鞋、冻得发僵的姑娘匆匆忙忙闯进商店来,说:“给我两滴戈比的醋!”

④安德烈就带着鄙夷的口气回答她说:“您走错门了,小姐!”

遇到有朋友来找他,他就做出意味深长的神秘脸色,从最远的一个货架上取下《皮萨列夫作品集》第三卷,吹掉上面的灰尘,带着一种仿佛这个商店里还有些别的书而他不敢拿出来的神情说:“是啊,老兄……这本东西,不瞒您说,不大那个……”

⑥“小心啊,老兄,你可别惹祸上身!”

⑦过了三个星期,第一位顾客登门了。这是个身材很胖、头发花白的绅士,留着连鬓胡子,戴一顶镶着红帽圈的制帽,多半是地主。他要《祖国语言》第二册。

⑧“您这儿有石笔卖吗?”他问。

⑨“没有。”

⑩“不应该。……可惜了。 为这么一点小东西真不高兴到市上去一趟。”

⑪“真的,我不该不卖石笔,”安德烈等顾客走后暗想,“这儿,在内地,狭隘的专业化是不行的,凡是有关教育以及用各种方式促进教育的东西都得卖。”他就写信到莫斯科去。 不出一个月,他的商店橱窗里就陈列着钢笔尖、铅笔、钢笔杆、学生练习簿、石板以及其他学校用品了。间或有几个男孩和女孩到他这儿来,有一天他甚至收到了一个卢布四十戈比的货款。有一次,那个穿着皮雨鞋的姑娘急匆匆地闯进他的商店来。他已经张开嘴,正要用鄙夷的口气对她说她走错了门,她却叫起来:“给我一戈比的纸和七戈比的邮票!”

⑫这以后安德烈就开始卖邮票和印花税票,顺便也卖票据的纸张。大约过了八个月,有位太太到他这来买钢笔尖。

⑬“你们这儿卖中学生用的书包吗?”她问。

⑭“哎呀,太太,我这儿没有!”

⑮“唉,真可惜! 既是这样,你们有些什么样的玩偶,拿出来给我看看,只要便宜一点的就行。”

⑯“太太,玩偶也没有!”安德烈悲哀地说。

⑰他没有迟疑多久就写信到莫斯科去,不久他的商店里就摆出书包、玩偶、小鼓、军刀、手风琴、球和各种玩具了。

⑱“这都算不了什么!”他对他的朋友们说,“您等着瞧就是,我要订购一批教学用具和合理化玩具! 您要知道,一句话,在我的商店里,教育用品这一部门,要奠基在所谓科学的最精确的结论上。”他订购练习体操用的哑铃、槌球,儿童用的园艺用具和大约二十种很精巧的合理化玩具。后来,走过他的商店的市民们,极为愉快地看到两辆自行车,一辆大的,一辆小的。 生意就此兴隆起来。

⑲“您要知道,我还要给他们办些卫生用品来,”他搓着手,对他的朋友们说,“只要让我到莫斯科去一趟就成!将来我这儿会有出色的过滤器和种种科学改良用具,一句话,准叫您看得头昏眼花。科学,老兄,可不能小看,不能小看呀!”

⑳他卖货积下许多钱后,就到莫斯科去买下大约五千卢布的各色货物。这里面有过滤器,有六弦琴,有儿童穿的卫生衬裤,有动物标本……他顺便买来大约五百卢布的上等餐具,他为买下的这批货色高兴,因为美丽的东西培养优美的趣味,陶冶性情。他从莫斯科回到家里,着手把新货物陈列在搁板和架子上。这时候,出了一点小岔子;他爬上去收拾最上面一层货架,无意中使货架摇动了一下,不料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十册著作就一本跟着一本从搁板上掉下来,有一本砸在他头上,另外那几本一直掉下去,砸在灯上,打碎了两个灯罩。

㉑“嘿,这些书……写得好厚啊!”安德烈搔了搔头皮,嘟囔说。

㉒他就把所有的书收拾起来,用绳子捆紧,塞在柜台下面。

㉓这以后大约过了两天,有人来告诉他说,他的邻居——杂货铺老板,由于虐待侄子而被法院判决去做苦工,因此就把那家杂货铺出让了。安德烈很高兴,叮嘱留下这个铺子,由他顶下来。不久墙上就凿开一道门,两家商店合成一家,装满了货物。可是到那半边商店去的顾客们,拗不过习惯,老是要买茶、糖、煤油,于是安德烈没有犹豫多久就办了些杂货来。

㉔目前他已经成为我们城里最出名的一个商人。他卖食具、烟草、焦油、肥皂、面包圈、呢绒布匹、服饰、蜡烛一类杂货。他在市集上盘进一家酒馆,据说,他还打算开一个带房间的家庭浴室。至于往日放在他货架上的那些书,包括皮萨列夫的三册著作在内,却早已被他按一卢布五戈比一普特的价钱通通卖掉了。

㉕在安德烈如今讥诮地称之为“美国人”的旧日朋友们的命名日宴会和婚礼上,有人间或跟他谈起进步,谈起文学,谈起其他高尚的问题。

㉖“您看过最近一期的《欧洲通报》吗?”人家问他。

㉗“不,我没看,先生……”他回答说,眯起眼睛,摆弄着胸前的粗表链,“这种东西跟我们不相干。我们是干比较实际的工作的。”

(选自《契诃夫小说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米哈伊洛夫斯基:俄国民粹派理论家、文学批评家。②皮萨列夫: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评论家。③《祖国语言》:当时俄国学生用的文选读本。④普特:当时俄国的计量单位,1普特约为16.38千克。

现代文阅读

一件毛衣的温度

    19 岁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爱情。事情终究还是发展到了那一步。任 我在他校门口一直等着,他始终没有出现。深秋的夜静得出奇,寂寞的路灯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我 流着泪,无奈地准备打道回府。
    等我到火车站,去南京的火车已走了。幸运的是,去上海的还有一班,半夜的时候,我坐上 了去上海的列车。车厢里人很少也很冷。心急来寻男友的我,竟忘记带件外套,只穿了件薄薄的长袖。 一会儿的工夫,身上的鸡皮疙瘩像好斗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站出来。我把长袖拉得紧紧的,希望能 将自己尽可能多地装进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鼻子开始发痒了,喷嚏一个接着一个地喷涌而出,还 带着黏黏的液体。
    我四下寻看着,抱着一丝希望看看能否找到什么东西来御寒。当头转到左前方的时候,我发 现 45 度角处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生在看着我。当我俩眼神交汇的时候,他赶忙将头低下,我没再理 会,继续寻找着。再看到他的时候,发现他还在看着我,眉目微蹙着,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觉得 奇怪,便仔细打量起他来。这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儿,挺拔的身材,眉宇间透出一股英气,因为瘦, 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外套显得空荡荡的。
    可能感觉到我一直看着他,他微微抬起头盯着我,嘴微微蠕动了一下,又没了声响。随即, 又低下头去。顺着他的眼睛看下去,我发现他一直盯着手中的袋子看,从我的位置处,可以辨别出袋 子里装的是衣服。是衣服又怎么样呢?难道我要向别人借衣服吗?可是,寒冷一阵阵袭来,我越来越觉 得冷,身上的温度越发的低了。心里的两个念头在不停地打架,“借”还是“不借”,抗争越来越激 烈。最后,还是“不借”败了!
    打定主意后,我借着去厕所的名义,回来的途中,经过他的位置前,小心地问他一句:“袋 子里的衣服可以借我穿下吗?等下车我就还你。”他猛然抬起头,瞪大了眼睛,又有些欣喜地看着我, 拿出袋子里的毛衣。他红着脸说:“毛衣上有个小洞,你不介意的话,就穿上吧!”道了声谢谢,我 拿着毛衣疾步回到位置上,立刻就将它套在身上。
    有了大大的毛衣,身子顿时暖了起来,一个个鸡皮疙瘩也像败军一样急急撤退了。等身子暖 和起来,我才注意到毛衣的袖口处的确有个小洞,不大,但在一整片灰色中还是显得很扎眼,像个自 卑的小孩子一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我看着那个手指般粗细的洞,幡然醒悟过来为什么他一直看着我 又欲言又止的样子了。他一定早就觉察出我的处境,想借衣服给我,却又碍于衣服的不完美不好意思 将衣服递上。瞬间,一股热热的东西在我心里来回翻滚起来……
    到南京的时候,他将毛衣留给了我,我没有拒绝,因为有毛衣的相伴,我不再感觉到寒意。
    至今,我还留着那件毛衣。虽然它旧了,还有一个小洞。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一个陌生人与你相遇,只占你生命中短短的一寸光阴,有时却又显得如 此珍贵。不知道,远方的他是否还记得自己的一件带着破洞的毛衣,给当时失恋的女孩儿带来多大的 宽慰与温暖。

(选自《读者丛书》,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