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欢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化,山间晓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  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
       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窗,小溪的脚步也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难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光,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略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他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听听,这小溪正以多么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1)、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

(2)、“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音符”指的是什么?

(3)、请谈谈你对“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句的理解。

(4)、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

(5)、“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中的“好消息”指的是什么?

(6)、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听众的演奏会

乔全荣

       ①笛声突然响起,如银瓶炸裂,行云流水般绕上楼来,钻进了我的耳朵。趴到窗台上看,原来是两个人在楼下的人行道上吹奏。

       ②两个人看起来年纪都不小了,是一男一女,许是一对夫妻。女的头发蓬乱,男的架着双拐,一条裤腿在深秋的寒风中飘荡。心中突然就似有一根弦给拨动了。我找出两个一块钱的硬币,包在一个塑料袋子里,招呼一声扔了下去。那位女的蹒跚着去捡了,抬起头来大声说“谢谢”,又回头招呼那个男的:“老头子,你给吹一个《好人一生平安》。”

       ③好人,我是好人吗?我发过誓的,再也不给任何乞丐一分钱,只是缘于多次经历的欺骗。但是今晚,突然就辛酸起来,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自己都不曾到达的柔软的角落

       ④我冲动地穿上鞋子下了楼,近距离看了,更觉得他们满脸都是愁苦。我掏出一张钞票递给那个吹奏笛子的男人,又鬼使神差的多了一句嘴:“我从不给乞丐钱的,但你不是。”

       ⑤那个男人迷茫的看着我,我说:“你是艺人,在卖艺,你吹的真好听。”那位女子早就趴下磕起头来,那男人大声喊道:“老婆子,起来!这位先生想雇我吹一曲。爱听什么,您点吧!”

       ⑥对于音乐,我知之甚少:“就随口吹一曲你最喜欢的吧。”

       ⑦竟然是一曲《春江花月夜》。曲罢,我才觉得身上的寒意,出来的慌忙,连件厚衣服都没顾上披。看出我在发抖,那吹笛子的老人说:“你上楼去,我在楼下吹给你听。”

       ⑧我说:“你们早点找地方休息吧,这么冷的天。”她倔强地摇摇头,说:“你不把我们当作乞丐看,我们就更不能拿自己不当人。您给了五十块钱,可以买我一晚上演奏的。您尽管上楼去吧,我的笛子声音清亮,您在楼上也会听见的。”我心下不忍,说我是爱听你吹的笛子,可是别的邻居也许想安安静静地看看电视剧呢。

       ⑨老人扶着拐,突然深深鞠了一躬:“那就听您的,算我欠您的,以后有机会我再吹给您听。”

       ⑩再次见到他们,已是隆冬。那天走过一条幽深的地下通道,那位残疾着身子的老爷子正闭着眼睛,盖着一床已经看不出颜色的床单,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老太太发现了我,猛然站了起来拦住我,说:“可碰到你了!”我诧异不已,几个月不见他俩更显得憔悴了。老太太说:“这几个月来,老头子一直在这一片转,说好歹有人拿咱们当人看一次,欠着一定要还上。”我说:“今天这么晚了,以后再说吧。”老太太拉着我不放手:“老头子说了,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知道有一天每一天的,早点把债还上,就是死了也心安啊!”老爷子闻声爬起来,认出是我,大声嚷道:“我还欠你好几首曲子。”

       ⑪我眼角湿润,说:“那就开始吧。”

       ⑫老爷子调了一下调,老太太大声报幕:“第一首曲子,《好人一生平安》”。悠扬婉转的笛声就在通道里飘扬、回荡起来,是那么的动情。当初看那部电视剧的时候我还小,但也常常如今天这样,被感动得满心酸楚。过道里也渐渐站下了几个人,有一位女孩掏出一枚硬币放在地上的茶缸里。老爷子停下笛子,把硬币拿出来还给那个妹妹,郑重的说:“今天不营业了,是为这位先生一个人办一场独奏。”

       ⑬我接过那位尴尬站着的女孩子手中的硬币,放在茶缸子里,说:“我包场了,但你也可以买票来听。”

       ⑭仰起头来看通道上方明晃晃的灯光,我努力睁大着眼睛不让泪水流下来。这些看似卑微的人啊,当你给他以尊严时,他能把心掏出来给你,尊严地以一个艺人的名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两棵树
墨村
       ①胖子和瘦子那时候很年轻,两人结伴到山里去。奇山诡水,令人迷醉。在一风景绝佳处,游兴正浓的胖子和瘦子同时发现了一种很奇特的树。两人生性好抬杠,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胖子说,这树肯定能长成栋梁之材!瘦子说,那不一定。胖子说,咱各弄一棵树苗试﹣试!瘦子说,那就弄吧。
       ②于是,胖子和瘦子两家的庭院里便都有了这种树,只不过胖子栽在地上,瘦子植在瓦盆里。胖子和瘦子较着劲儿为各自的树苗儿浇水、施肥、松土、修剪。胖子的树没遮没拦,一天天长大长高,很劲秀,很漂亮。瘦子的树用铁丝左绕右缠,一天天眼瞅着老往那斜刺里窜,很怪异,很邪乎。日子一晃悠,胖子头顶秃了,瘦子脑袋光了。
       ③胖子的树长得有一搂粗细,铜杆铁臂,挺拔巍峨,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惹得周围十里八村鲁班的子孙们整日绕着左测右量直打鬼主意。胖子笑眯眯搔着脑壳对瘦子说,咋样?不错吧!
       ④瘦子的树虽只一米有零,且疙疙瘩瘩,歪歪扭扭,枝丫纤弱,却被瘦子侍弄得盘龙虬扎道骨仙风,随便站在哪个角度上看,都能让人陡生一种云天雾地深奥难测之感。
       ⑤一日,被一采风的摄影记者撞见,记者被其别有洞天的玲珑奇绝与怪诞飘逸的鬼斧神工所深深折服,惊叹之余,“叭叭叭”一口气拍完了整幅胶卷。月余,一封来自首都北京的牛皮大信径送瘦子家。瘦子满腹狐疑地拆开一看,竟是那位记寄给他的一份画报。瘦子一蹦三尺高,乖乖,咱的大名咱的树竟上了《人民画报》咧!瘦子笑眯眯哗啦啦抖着画报对胖子说,咋样?不错吧!
       ⑥胖子撇撇嘴,熊样儿,烧火都嫌碍事!瘦子吊吊眉,整形,谁愿跟你换!胖子说,走着瞅!瘦子说,走着瞅!
       ⑦忽一日,县里来辆卡车,从司机楼里跳下一个瘦猴样的人,老驴曳磨般围着胖子的树转了一圈儿又一圈儿,最后突然打住,要出大价钱买了这棵树。胖子头摇得如拨浪鼓,冲着在门口晒暖的瘦子夸张地可着嗓门吼,啥?你说啥?九百?不中不中,再添五十也不卖。
       ⑧最后,那人阴着脸甩出十张领袖票,吃亏似的连树根都挖出来拉走了。那几日,胖子红光满面,进出家门,嘴里都韵味十足地老哼着“包龙图我打坐在开封府……
       ⑨又一日,市里来辆骄车,从里面钻出一个弥勒佛样的人,操着一口普通话叽哩哇啦地嚷嚷着要找瘦子。胖子自告奋勇,哼唱着“哪一夜我不等你到月上高楼……”领那人来到了瘦子家。那人一进院门就被瘦子那棵树惊得老半天都没合上张大了的嘴,激动地一边搓手一边一连声地嚷:“名不虚传!名不虚传!”
       ⑩那人毕恭毕敬地朝瘦子直擩过滤嘴烟:“早闻其名,如雷贯耳,你老太不简单了,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不知道你老舍不舍得忍疼割爱,这个数送给小辈,咋样?”那人迫不及待地伸出了一只手掌。瘦子耷拉下眼皮,抽出了自己的旱烟袋。那人忙又加上了另一只手掌的三个指头。
       ⑪一旁的胖子急得不行,朝着瘦子直嚷,你你你,你神经病啊,八十了你还不卖?瘦子睁开眼,不紧不慢地往烟锅里装着旱烟丝,冲那人懒懒一笑,你是内行,呵,给两个巴掌不多吧?你说。那人一愣,随之点头如捣蒜,啊,你老说得对,是不多,是不多!
       ⑫乖乖,这东西也值一百?胖子一声惊叫。瘦子鄙夷地哼了一声。
       ⑬多了,还是少了?胖子一脸问号。瘦子白了丈二和尚般的胖子一眼,沉默良久。瘦子突然一磕烟袋锅,声音朗朗地对那人说,成,就冲你刚才的那句掏心窝子的话,九千八你赶紧搬走吧,免得一会儿我后悔了……
       ⑭那人受宠若惊点头哈腰喜出望外,在滚圆肚子下边的钱袋里掏钱的手都激动得颤抖不已。临走,从车上拿出一条烟往瘦子怀里一塞说,你老有情有义,咱交个朋友,来日方长,这点小意思你老无论如何也得收下!啥时去广州做客,我一定陪你老逛个够!
       ⑮胖子愕然。
       ⑯两棵树没有了,胖子和瘦子心里都空落落的没了根底 , 再见面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再也激不起打赌的欲望了。
(选自《201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名字里的故事

裘山山

       我有一篇散文,写到山。我说:对面那两座山,并排站立着,一如我的名字。一位作家朋友读了后说,这是全篇最精彩的一句话。我想了想,它之所以精彩,也许是因为别人无法这样写吧。

       我就对朋友讲起了我名字里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母亲在忧愁、惶恐和孤独中生下了我。她几乎没有心情给我取名字。远在千里之外大山中修铁路的父亲,就取了一个“小禾”寄来,暗喻我为母亲焦土上的一株小禾。这株小禾很快从母亲的土地上移走了,移到了父亲的老家。三年后,母亲结束了“劳改”回到城里时,才将我重新移回到她的身边。那时,我已经成了一个胆小的小姑娘。母亲目睹暗自伤心。一天,心情忧郁的母亲独自来到西湖边上一个叫做“孤山”的公园。母亲望着“孤山”二字,忽然发觉那“山”字写得漂亮极了,遒劲有力,又秀挺。母亲就生出一念:用这个“山”字作名字多好,既有蕴意,又超凡脱俗,还显得坚强。想我是个女孩儿,遂取双名“山山”。我想那时母亲的潜意识里,一定是不希望我带着含有她悲剧意味的名字“小禾”走今后的路,而是希望我能如山一样稳稳地站立,并且向上。

       但这么一个好名字,起初我是没有意识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还很不喜欢她。我是什么时候开始接受并热爱我的名字的呢?至少是二十岁以后吧。

       自我记事起,我就只知道自己叫山山而不知小禾了。因为笔划简单,我早早学会了写我的名字,还墙上、门上的到处写。奇怪的是,总是要把“山”口放倒,不是朝左就是朝右,有时还朝下。让母亲觉得我很没有出息。五岁后搬到石家庄市,在父亲教书的学院里,常有叔叔伯伯逗我说,这不是小九吗?三三(山山)得九。我就很开心,小孩子总是喜欢有大人逗的。那时我的名字给我的感觉,就是好玩儿。

       举家迁川后,我上了初中,名字开始给我带来不快。上课时,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在黑板上写着:求(裘):三三(山山)得几?我那时很小气,气得直掉眼泪。可也不敢怎么样,正是“文化大革命”乱的时候,那些学生连老师都敢骂。我在的那个班,就把老师气哭过几次。后来就更讨厌了,一些学生放学时跟在我的身后,出其不意地大喝一声我的名字,等我回头时,他们就一哄而散,好像在喊一个怪物。大约是因为入了川,“裘”与他们骂人的字眼儿谐音,就让他们少见多怪了。

       一个少女,常常被男孩子们这样捉弄,自然受不了。于是我就缠着爸爸妈妈要求改名字。妈妈不肯,说这么好的名字上哪儿去找?爸爸则在模棱两可中倾向于我——名字毕竟不是他取的。终于有一天,在爸爸的支持下,妈妈勉强同意给我改名字了。

       改个什么样的呢?问我,我说:只要平平常常,不引人注目就行。比如裘平。妈妈马上说:念起来就像旧瓶子(浙江话念)。爸爸深思熟虑地说:我倒是想了一个:则灵。意思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还好听。妈妈当即又反驳说:求(裘)则灵?不求就不灵了吗?她又不是菩萨。爸爸大愧,说主要是我这姓不好,倘若跟你妈妈姓(徐)就好了。妈妈不领情地说:徐则灵?还林则徐呢!

       如此这般,几个回合妈妈都赢了。我不甘心,说:要不就翻字典,随便报两个页码,点两个字,组合起来。爸爸立即表示赞成。于是我报,他翻。我说:248页第3个字,358页第三个字,结果组合起来就是“狼穷”二字,把妈妈笑得前仰后合,接着我们又试了几次,都是十分可笑且不伦不类。妈妈大获全胜地说:“我该去做饭了,你们爷俩慢慢想吧!”我和爸爸只好不了了之。

       我放弃了改名字的想法,因为我始终想不出一个能驳倒妈妈的名字。

       现在想来,幸好没驳倒她。

       二十岁那年,我意外发表了几篇散文,一时成了我们部队的“名人”。那时我是个瘦小的女兵,但很多人从名字上以为我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男人,这使我感到莫名的快乐!

       以后我当了编辑,许多未曾谋面的作者也把我当成男士,恭称先生。大约我的字体和行文也非女性化。以致后来有一位到办公室找我,眼睛扫着所有的男人问:哪一位是裘编辑?我在他身后回答说:我是。他吃惊地回过头来,瞪大眼睛,半天才浮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更有趣的是,一位年轻作者偶然得知我是一位女士时,立即画了一幅画寄来。画上是一个戴着眼镜和鸭舌帽的男人叼着烟斗在看稿子。旁边的文字说明是:山山大姐,我一直以为你是这样的。

       知道我是女士后,很多作者就约好了似的,改叫我“山山大姐”。尊重照样尊重,却少了些乐趣。是不是因为生为女人,总有些自卑,哪怕被误认为男人,也感到快乐?我想倘若是一位男性总被人误以为是女性,他是不会觉得快乐的,反而会觉得受辱。这就是女人无处不在的悲哀。

       当然,我还是很少表现出作为一个女人的悲哀的。既然有一个男人的名字,也该有男人的心胸。或许母亲当初取这个名字时,也曾暗含了这种希望。

       前两年忽然兴起了“从姓名知人生”的考姓名热。几个热心的朋友当即为我的名字也作了考证,告诉我说:七个项目中,我有五个是好的,两个是不好的,可以不改。我笑说,就是倒过来,只有两个是好的,我也不改,要改我十几年前就改了,何况通过姓名的笔划来算命运,对“山”字太不公平了。“山”难道是三划所能包容的吗?

       说到底,名字是一种符号,但一个符号时时刻刻跟着一个人,时时刻刻代替着这个人在世界上出现,我想肯定是会对这个人的命运产生一些影响的。也许名字本身就对人含有一种宿命的暗示。从这个意义上,我对考证姓名的做法不完全否定。

       使我感到幸运的是,母亲通过名字所赋予给我的,是一种积极的暗示。虽然从字面上看,“山”字是极为普通平凡的,它只是自然界的一个存在。但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它还具有一种普通和平凡的超越。不是吗?山是从平原中升华出来的,山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沉稳,向上。对人来说,就意味着攀登,还意味着山外有山,永无终点。

       当我带着这样一种暗示走过人生几十年时,才突然意识到,我其实一直都走在自己的名字上。尽管很累,却不敢有一点怠慢。这大概就是宿命罢。

       为此,我感谢我的母亲。

(摘自《心中的碑》,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打瞌睡 

安谅

在一家知名报社,明人与校友老金总编侃侃而谈。老金忽然回忆起往事:“我们上大学语文的第一堂课时,那位脑门前秃,身子瘦若芦苇秆,穿着有些宽大的旧白衬衣、蓝色长裤,脚蹬一双灰不溜秋的牛皮凉鞋的老教授,用带有浓重苏北口音的普通话自报家门,说自己的姓氏是头上不长草的卢姓,也就是虎头卢。他说,我也属虎,却无虎性。所以,开课之前,我先声明一下,上课要来,不来得请假。但上课允许打瞌睡,或者闭目养神。不过,不得打呼噜,影响别人。如果出现了呼噜声,那得罚站,还得罚背诗文。否则,考试成绩要降一个等次。我都听呆了,哪有这等好事,你知道,我那时老是睡不够,难免上课打瞌睡。”

“你还真在课上睡觉了?那位卢老师的课,我也上过,讲得还是挺生动的,特别是随口说起的文学典故,简明扼要,很有意味,很吸引人的。”明人说。

“是呀,他讲得确实精彩,我眼皮都没耷拉过,听得津津有味。连着好几堂课,笔记都做得很细致。”老金叙述着,手舞足蹈地表现了当时的兴奋状态。

“但有一次,我真憋不住了。前一晚睡得太迟,两三点才上床,苏缘他们脑袋- -搭枕头,就都睡着了。苏缘还打起了呼噜,浪涛一般跌宕起伏,把我吵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更难以入眠了。第二天一早的大学语文课,我坐在后排,撑了十来分钟,不得不闭一会儿眼。老先生慢条斯理的讲课声,我依稀能听见,我感觉自己似睡非睡。骤然,我鼻腔里发出了一串粗重的声响,我下意识地收住,却没能成功,将我自己也彻底惊醒了。我发现,课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而来,只有老先生继续讲着课,仿佛并未听到我的声音。我故作镇定,也心存侥幸。可讲完一个段落,老先生换了一个话题,问刚才是谁发出的声音,瓦釜雷鸣似的。他要我站起来,问我是背诵诗文呢,还是期末考试成绩降一个等次。”

“语文成绩本不太好拿高分,很多人都碰巧在及格线上,降一个等次,可就过不了了。”明人莫名地为老金捏了一把汗。

“就是呀,我犹豫了一会儿,答应背诵诗文。老先生说好,就背课本里的,你的学号是多少,就背那一页的诗文。”老金说道。

“老先生倒是有办法呀!”明人笑道。

老金略带苦相地说:“我当时可笑不出来,我的学号是34号,我怎么知道第34页是谁的作品呢,课还没讲到那一页。如果是前面几页,我听过课,还听得很认真,课文也反复读过好多遍,至少还能背出个大概来。正头疼时,向我诡笑着的苏缘忽然喊了一声:‘他的学号是5号。’我吃了一惊,这家伙是在帮我,第5页应该有一段《诗经》里的诗,我完全背得出的,但我抬眉瞥了一眼正凝视着我的老先生,冷静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真实的学号。老先生微微点了点头。我按学号翻到那一页,竟是一篇巴金的短文,选自他的《真话集》。我还真读过,但背是背不出的,其中只有几句警言妙语,我是记住了的。我颇显尴尬,只得老老实实地向老先生报告,全文我背不出,但我说了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记住的几句警言妙语,然后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我还特意讲了巴老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住了口,有些不知所措地望向老先生。老先生挥挥手,让我坐下了。他就说了一句,如果你晚上好好休息,白天好好听课,你会讲得更好!"老金眼睛亮起来了。

“听那口气,老先生好像是在鼓励你。”明人说。

“岂止是鼓励,对我来说,这是对我的表扬呀,讲得更好,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之后,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位老先生的高明之处,他处罚了我,也批评了我,却令我如沐春风般心情舒畅,而且得到了令人愉悦的鞭策。后来,大学语文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为用心的一门科目。你猜我期末成绩如何?”

“估计,应该是不错的。良好吧?”明人斟酌道。

“是优秀!而且是全班唯一的优秀!”老金笑逐颜开地说。

“哎哟,没想到,一个呼噜让你这么幸运,真是难得!”明人由衷赞道。

“应该说是老先生卢教授带给我约激励。老先生说:“你不仅考得不错,那次打呼噜,报学号时,我发现你也很诚实。这是最为重要的。’我深深地感谢他!我常常会想到他,特别是今天这个日子。他真是一位好先生,真的祝他在天堂快乐呀!”

说完,他朝天空合掌高举,深深一拜。

这天是教师节。卢教授十多年前仙逝了,但他还活在他学生的心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 年第24期,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村迎花灯

胡赛标

①故乡对元宵节迎花灯情有独钟。故乡迎花灯是巡游迎接的,像游动的一条条火龙,这与城市悬挂花灯供人赏玩,韵味迥然不同。

②故乡迎花灯多以祖楼为单位来制作花灯。这不,正月“开小正”晚上,就有村中双桂堂的人来“炒灯”了。咚咚锵,咚咚锵……每到一楼门口,炒灯队就扛着两架花灯,拼命敲锣打鼓,震得人耳膜嗡嗡响,然后就在楼门口嘭嘭地放铳(chòng)……所谓“炒灯”就是炒人来迎花灯。

③有一年,炒灯队来到我家祖楼奋跃堂门坪前,一直滞留不走,锣鼓喧天,火牌闪闪烁烁。大哥打开楼门,点燃鞭炮……炒灯队见大哥接灯了,抬起大鼓,走村串巷去了。

④大哥牵头做花灯。他拿着红单去集资,把谁写多少只灯,出多少钱,一一记下来,并安排楼中的嫂子、姐妹去山上砍竹子。纸、竹材料备齐后,本楼的老老少少都来帮忙制作花灯。先制作八只鼓子灯和写着楼名“奋跃堂”的“火牌”,敲锣打鼓“迎”到各楼去“炒灯”,全村迎花灯的气氛渐渐浓郁起来。

⑤竹篙灯制作较简单,经过裁竹、剖篾、扎架、糊纸画、饰丝绦子等工序,就可做出形状各异的走马灯、书卷灯、鼓子灯、鲤鱼灯、花篮灯等,然后每四盏灯挂在一根六尺长的竹篱上;这竹篱一根根连接起来,并在竹篙接合处安上一支竖竿,迎灯时统一擎着走,像一条长龙,称为“竹篱灯”。

⑥“迎灯”是整个元宵节的重头戏。早早吃了饭,夜色未暝,“三把连”响过三声,便可“出灯”了,各架灯都有火牌、锣鼓作前导。各路花灯汇合到村中心“和好坊”后,停下来让观众赏灯,并按祖上的规矩调整好各路花灯的行进次序,趁机护灯换烛,谓之“顿灯”。然后一路向水口坝迎去。这时,村中小溪两岸早已人山人海,挤得里三层外三层。一间间店铺鞭炮绵延不绝,烛光灯彩将整个溪面照得宛如化了粉妆

⑦花灯队伍到江仔下后,乡贤第、世德堂、奋跃堂等九个楼的各架花灯,就沿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爬上狮形岗,到行素婆太坟地行“灯祭”。此时,一架架花灯如一条条游龙。缓缓地向山上移动。整个坟地花灯璀璨,恍若莲花盛开……祭祖完下山时,一队队花灯,或断或连,时而直行,时而转穹,闪闪烁烁。从山下遥遥望去,只见花灯队如火龙缓缓下山,静默无声。

⑧灯祭下来,迎灯队向胡氏家庙进发。胡氏家庙早被几百只彩灯装饰得金碧辉煌,高耸林立的石旗杆上安放着烟花。草坪上人山人海、等候“闹灯”的到来。“闹灯”要经过穿灯、摆灯、赛锣鼓、舞龙、戏狮、装醮、烧花几个阶段。每队花灯都要在家庙厅堂、天井、巷间穿来穿去,烧香祭祖放炮。穿过三五回合后,花灯在后山、草坪上摆开展览,比谁的灯做得精巧,谁的灯做得漂亮,观众评评点点,拍照赞赏……

⑨此时,在胡氏家庙的天井中,赛锣鼓更是爆热。三五伙人各占一隅,锣鼓敲得铿铿锵锵,咚咚震天,时而鼓声大作,时而渐响渐远,时而戛然而止……作鼓板的人也各具神态,各有打法,尽情表演,一拨刚走,一拨又来,敲得人心跳也加快起来。除了赛锣鼓,还有舞龙、耍狮、装醮。下圩的狮队,下赤坑的龙队,觉坑的装醮,各有绝活,各有精彩,让观众目不暇接,痴迷不已。

⑩“烧花”则是“闹灯”的高潮,只见条条火龙从石旗杆上腾空而起,一声脆响之后,各自散成火树银花状,夜空顿时变成瑰丽多彩的光色海洋。天上光华璀璨,地下欢呼雀跃,全都沉浸在狂欢之中。

⑪“烧花”过后,花灯队次第退去,回到祖楼厅堂。大哥指派人员分成几个小队,敲着锣鼓去送灯。花灯到时,写灯户燃放鞭炮,向送灯人递茶敬果,互致吉祥。送完灯,招呼理事吃“花灯酒”,扛灯的小孩则吃“花灯粥”。

⑫此时,已是半夜,各家亲友来得太多了,没有房间可睡,我们主人或到村中心看电影,或喝茶聊天,一直到天亮……

(有删改)

注释:①开小正:旧时在粤东一带,农历正月初五叫开小正。又称“开张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对手

冷江

①他哭了!大屏幕上,入围比赛的十名选手,就像十颗闪闪的星。其中有一颗在他的心里已经无数次闪亮过,那当然不是他自己。这一次,他比那个名字的排名更靠前。作为前五名当中的选手,按照比赛规则,他有权从后几位选手中自由挑选一名两两对抗,赢者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比赛。

②不过,他不是因为入围十强才喜极而泣,而是为了对手的名字。他太了解自己的内心,他知道接下来自己一定会选择那个名字。在二十多年的比赛纪录里,他从未赢过这个梦魇一般的名字。一旦选择与那个名字对抗,他知道意味着什么。然而,一旦错过这次挑战的机会,今后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赢他了。他为此既感到莫名的兴奋,又感到剧烈的恐惧,以至于全身瑟瑟发抖。

③时间一秒秒消逝,当主持人喊到他的名字时,他还沉浸在巨大的痛苦和矛盾中。邻座选手捅了他一下;他才回过神来。他必须做出选择了!当听到他报出所选择的对乎的名字时,全场鸦雀无声,观众倍感意外,主持人也瞪大了眼珠看着他。大家知道,虽然入围十强时,他的排名比对手靠前,可接下来淘汰赛的项目,对手的排名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三,实力远远在他之上!

④一位女嘉宾率先站了起来,急切地对他说,我要提醒你保持冷静,这是比赛,不是发扬风格和盲目逞强的地方!他眼睛潮湿了,身子微微前倾,带着笑意感谢女嘉宾。他,坚持自己的决定。⑤比赛开始了,是三道图形识别题。他和对手同时进入机位,几乎同时答完第一题,又几乎采用了完全相同的策略开始答第二题。彼此确实太熟悉了,一招一式,尽在不言中。此刻,他脑子里除了图形还是图形。从进入机位那一刻,大脑已经处于极度亢奋状态。

⑥突然,现场广播,三号位完成二号题,他一下子懵了,因为三号位正是对手。这说明,对手已经抢先进入最后一道题。他的脑子里就像掺了水,越来越乱。他竭尽全力控制住自己不去管对手,而是重新将所有注意力聚焦到题目上。很快他也完成了二号题,进入三号题。

⑦读秒阶段开始了,全场所有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他找到三号题的答案准备去按红色按钮的那一秒,对手抢先冲过去按响了答题按钮。全场发出了“啊”的惊叫声。他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整个身体似乎就散了。他咬着牙,站直了身子,僵硬地笑着,祝贺对手。

⑧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主持人验证答案,对手前两个答案都正确,恰恰是第三题答错。全场再次发出不可思议的惊叫声。对手向全部答对的他走过来,微笑着伸出手表示祝贺,并轻轻在他后背上拍了拍,大声说,替我去完成冲击世界杯的目标,然后优雅地转身,离去。

⑨或许是对手的祝福应验了,或许是这九死一生的转折赋予了他神奇的力量,接下来他稳扎稳打,战无不胜,为祖国赢得至高荣誉。当他回国找到对手时,对手正在一所脑力训练营给一些天才儿童授课。他静静地等待,顺便翻了翻书架上的书。突然,他的眼睛瞪大了,书上有一道题与他俩当时抢答的第三道题完全相同,再一看书的作者和出版时间,正是对手,正是在他俩比赛之前!

⑩之前两人对决的“意外”,他一下子找到了答案。这一刻,他再次泪流满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