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那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c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艮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

(1)、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2)、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3)、班上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塬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万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鞅”;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泰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清明:血脉里的眷恋

于丹

       ①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

       ③清明的忧和愁,不是闲愁,它是实实在在有来由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在这个节日去祭奠祖先。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我的记忆关乎一些逝者,也关乎一些生者,但牵连的那些往事也已然逝去。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无论在天边、树梢,还是落进池塘,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④这个日子里,我确定能够想起来的人,是我的父亲。

       ⑤我小时候对父亲的感觉只是严厉而已,不常回家的父亲,每次带回那么多的书,要查我的诗文,要查我练字练得如何,在我的眼里他简直就是贾政。最先教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最先教我读古文的人是他,最先教我临字帖的人也是他。一直到我上了中文系,读了研究生,几乎我写的每一篇论文,父亲都要一字一字给我修改,不仅仅改文章的层次,甚至还会改我倒插笔的笔序,所以,他改完的文章,往往比我的原文数字还要多很多。但是直到父亲辞世,我在心里对他都是有一点点畏惧的,直到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一件事情,这是在爸爸生前我从来不知道的。

       ⑥那是他的六十大寿,当时的北京天寒地冻,我正在读大学,中午从学校骑自行车回家,买了一个大蛋糕。我一只手扶着车把,一只手拎着蛋糕盒子,在寒风里费了好大的劲儿骑回家。跑上四楼,我兴高采烈地说:“爸,我下午去上课,等我放学回来,晚上给您过生日,咱们吃这个大蛋糕。”爸爸漫不经心地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儿吃的东西,我才不吃这个呢。”我当时心里还想,太不给面子了,可是看爸爸笑了笑,我也没多想,就跑回去上课了。下课回来,妈妈已经把蛋糕从盒子里拿出来,我们一起切蛋糕,说说笑笑。我记得自己还用枫叶贴在白卡纸上,写上诗,专门给他做了一个生日卡。爸爸那个六十大寿过得非常高兴,虽然嘴上说不爱吃蛋糕,我看他也把那一大盘吃得干干净净。

       ⑦多年以后,妈妈告诉了我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那天下午我上学之后,家里来了一个世交家的孩子,刚刚上大学的小男孩,叫涛涛。爸爸顺口就跟他说:“涛涛啊,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我买的蛋糕,我又不爱吃这个,你拿走吧。”涛涛欢天喜地,捧着蛋糕就走了。大概又过了一会儿,离我下午放学不到一个小时,爸爸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在屋子里坐卧不安,走来走去,妈妈问他怎么了,爸爸就小声叨叨着说:“我犯错了,那个蛋糕是丫头给我买的,我不爱吃也不能给别人啊!你快帮我想想,那蛋糕的盒子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牌子?丫头在蛋糕上面给写的是什么字?你能想起多少,咱俩往一块凑,我得去那个蛋糕店买一个一模一样的蛋糕。”随后,爸爸就急匆匆地出了门,骑上自行车,冒着寒风满大街去找,找那个他根本不爱吃的蛋糕。据说,在我回到家的一刻钟之前,我六十岁的老爸爸,拎着一盒最相似的蛋糕,呼哧呼哧地回到家。

       ⑧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⑨父亲在病重的那几年里,每一次打电话都跟我说,丫头你忙你的,不用往回跑。有时候我还真听了他的话,其实现在想起来,才知道他的心有多么疼,他是有多么想我。我生命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父亲没有等到我的孩子出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格外想念逝去的亲人、师长。

       ⑩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大闸蟹下来了,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妈妈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⑪所有节日中,清明究竟有什么样的独特意味呢?就是这样的血脉之情,就是这样的眷恋,就是我们在长辈生前没来得及懂得的那些深深的忏悔,还有他们走后魂牵梦萦、每到夜半都会惊醒的深深惆怅。

       ⑫幸亏我们还有一个大节叫作清明,我们可以去祭奠,可以去缅怀,可以告诉那些父母俱全的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们也可以在风清景明的日子里采一朵花,种一棵树,放一只风筝,仰望一朵流云。

                                                                                                                                                                      (选自《人间有味是清欢》,有删改)

文学类文本阅读

妈妈做的饭

①我小时候胃口差,身体弱。

②母亲下班后要颠簸一个小时才到家,尽管辛苦,却还是要去市场上挑一条新鲜鲫鱼,开膛破肚,洗净去鳞;先把葱节、姜片、蒜末撒进油锅加热,再把鱼滑下去烹炸至两面金黄,转而盛进砂锅,加入高汤,用小火煨煮,最后混合米饭煲得滑滑濡濡的,撒上盐和葱花起锅。

③贪玩的我和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母亲就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终于撵上了,就连哄带骗地喂我吃一口。为了不让鱼刺卡破喉咙,喂之前她要先舀起一勺,用手把鱼刺剔除掉,再吹一吹,身旁的小伙伴总是咽着唾沫欣赏,并羡慕地说:“你好享福呀!”那时候我总是不以为然——这不是家常便饭吗?

④兄弟姐妹出远门,母亲总会要他们带上自己亲手做的泡菜。无论是否情愿,她总坚持把瓶瓶罐罐往别人手上塞,有时弄得大家都挺尴尬——拒绝吧,对长辈不敬,接受吧,还要赶路,显得碍手碍脚。尤其是刚要去大城市念书的年轻人,心里向往着洋快餐夜排档,不免觉得这些土特产不上台面。

⑤没想到我第一次出国留学,要走很远,坐飞机穿过欧亚大陆,再跨越大西洋。出门时,轮到母亲给我塞泡菜了。初次离家,满是憧憬和兴奋,觉得这些东西反而是一路上的累赘,硬是半推半就地把它们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⑥到了那个盛产甘蔗和朗姆的国度才知道,人们恨不得吃米饭都拌果酱,物资又匮乏,口味又单调,很多同学反映不适应,于是国内的家人纷纷开始寄来包裹,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急坏了,也赶忙给我寄了一个包裹。

⑦当时我们住在乡村,取件要专门排号,再搭车进城。那天赶了一小时路,排了一小时队,终于等到了我的包裹。我把它抱上车,一个人在车厢后面掀开纸板箱,看到里面全是吃的——有小时候母亲不允许我吃的零食,有她自己学着做的一大瓶辣椒面,泼上熟油,就餐时放一小勺,感觉不只是饭菜有了灵魂,整天的生活都倍加辣鲜香。

⑧我一直认为自己还算独立,然而当时忍不住热泪盈眶。眼前立刻浮现母亲制作辣椒面的画面:新鲜的二荆条,晒干,去把儿,翻炒,混合芝麻一起打成粉末,呛得眼泪直流。

⑨一罐辣椒面够吃小半年,打开盖子看见里面还有货,就感觉生活还有奔头,等到要见底了,就知道自己快要回家了,生活又有了盼头。

⑩刚参加工作时生活很清苦,老对母亲说:“你手艺那么好,要是我们开家餐馆,早就发财了,何苦如此磋砣?”记得母亲回答:“我的钱够用就行,不求富贵,但求安心。”我抱怨说:“但是我不够啊!”于是她斥责说:“你的钱够你一生用度就行,不要贪得无厌!”

⑪母亲是不支持我追名逐利的,但每当我事业或学业遇到重大挫折时,每当我倍受打击,自暴自弃,软弱无力时,母亲又说,怕什么,万不得已,我陪你去租个铺子卖盒饭,照样活得下去!

⑫再后来,我出国读博士,来到欧洲,物流便利,所以,母亲再也不用担心我吃不好饭了,然而她好像并不快乐。假期回国,我突然发现家里的菜味道失调,她平静地说,你不在,我们吃得简单,人老了,口味会变淡。那一刻,我红了脸,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竟然是那么屈指可数,而那一份份精致的食物,是她对游子所有的牵挂和关爱的表达。

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选自《意林》2018 年十二月下半月刊,有删改)

【链接】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节选自《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任务一:承先辈遗志】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万丛山中一孤村

江凤鸣

    ①五月的风,从山水盈盈处吹来。吹绿了水杉,吹红了蔷薇,吹艳了满坡映山红。山,叫太华山。湖,叫龙珠湖。湖光山色里,一车独行。绕山,沿湖,山青青,水碧碧,我们仿佛在梦中走,画里行。山间,松涛阵阵,竹潮潇潇。水畔,杨柳依侬,波光粼粼。啊,真是太美了!谁探出头来喊了一声。马上就有人应和道,是呀,我都要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到村里, 我们一定要喝一杯。

    ②如今,喝杯酒容易,往昔喝口水都难。两千多年前,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率军来到这里,扎下营寨,预备伐越。吴越争霸,这里正是古战场。时值盛夏,四面群山,这个山谷中的小小盆地,就像是(    )伍子胥的兵,像是被晒蔫了的禾苗,口干舌燥,满嘴燎泡。别说披甲厮杀,就是站起来都难。此时,伍相国的坐骑渴得耐不住了,就用蹄子刨地,伍子胥发现有水渗出来,立刻下令,挖井,挖井!军士们死命地向下挖,直接挖到了山泉,仿佛接上了龙头,一时水流喷涌。这口井一流就流了两千多年,至今,依旧甘甜、旺盈、纯净。日月穿梭,燕去雁来,伍子胥屯兵处,渐渐成了山中村落。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将这个小村命名为胥井。再后来,抗战中粟裕、王必成将军都曾在这里屯军,也喝过这井中的水,如今,这井也被称作“将军井”。

    ③一想起抗日老根据地,我就觉得好远好远,似乎远在天边。脑海里立刻就想到横跨晋冀鲁豫的太行山,想到滨海且丘陵起伏的胶东,想到黄土高原上的延安,想到东北广袤的白山黑水。想到杀虎口,想到雁门岭,想到平型关。从来也不曾想到,在不到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居然就隐匿着一块曾经的红色根据地,而且村口居然自豪地写着:红色太华山,江南小延安。我的天,这怎么可能?须知,抗战年间,南京可是大汉奸汪精卫的伪首都,江南周边城市也都是日本人重兵驻守之地。不过,车子驶出繁华的无锡城,进入江渐皖交界的苍茫群山,人流、车流“顿失滔滔”。待到进入山谷中,云深处,就剩下了我们一车独行,那感觉,好似西出阳关,别说没有了故人,就连牛哞狗吠亦难闻到。山高、林密、山环水绕,道路迂回崎岖,曾经多年军旅生涯的熏陶,让我意识到,这里真是伏兵打游击的好去处。

④不过,这里距离敌军的大本营太近,太近。简直就像是一把利剑在对手的胸前晃悠,双方一出手,就应是短兵相接,血肉相搏。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这样的陈兵布阵,该有一颗怎样的虎胆雄心?不过,车进山村,登上后山一望,不由得击掌叫好,选此地者,真将军也!

⑤远处,龙珠湖将群山层层分割,真是山重水复,山道接水路,似无路处却有路。近处,山岭相连,形势险峻,怪石如兽,蹲居横卧,崎岖难行,加上草盛林密,竹林若海,多少兵来,都将陷入重围。遥想当年,敌伪一入这连嶂叠峰,松云竹海,必是风声鹤,草木皆兵。

⑥我们踏进村头的新四军纪念馆,这里收录了曾经生活、战斗在太华山地区的建国功臣和革命英烈的故事,他们中有陈毅、粟裕、叶飞、王必成……也有普普通通的支前模范老乡们。纪念馆里弥漫着铁军精神、凝聚着坚强党性、传承着红色基因。胥井村是宜兴首个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村庄。

⑦我们之后,一定会有许多的游人涌来。因为,这儿不仅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所在,也是民族精神的所在。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理想不灭,就会像太阳和月亮升起一样永获新生。

⑧山风徐来,我抚松远望;但见,夕阳余晖渐渐落入一层接一层如浪的山影岚气之中。耳畔似乎响起伟人的吟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注】①雄关:雄壮的关隘,即娄山关;②漫道:不要说;③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

(选自《散文》2023.05,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