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议论文《幸福没有榜样》,完成题。
                                                                                                             幸福没有榜样
        ①有时,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②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③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④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⑤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经理;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⑥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人,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⑦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榜样,其中“榜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所说的“幸福观不一致”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文中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请简要谈一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喻菲

    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40多亿年。2018年,月球永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类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透露,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轨道上,并在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月球背面成为探测热点

    我们选择月球背面接近南极的艾特肯盆地着陆,因为这里是国际关注的热点,被科学家认为最有可能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对新华社记者说。

    据介绍,月球背面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历史,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探测与研究的难点、热点以及未来规划开展探测的重点。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展对月球背面的着陆与巡视探测越来越受到航天大国的重视。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等都已制定了未来月球背面探测计划,特别是欧洲空间局提出了系统的月球背面探测任务建议书,并计划于2025年实施该计划的发射任务。

    刘彤杰介绍,由于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地面测控站无法直接测控着陆过程和月面就位和巡视探测,只能依靠中继星。中继星的传输链路通道资源有限,着陆的区域又是靠近南极,那里地形崎岖起伏,变化多样,而且后续的遥科学、遥操作都是通过中继星实施,这使得嫦娥四号比嫦娥三号任务更为复杂。

嫦娥四号的行囊

    去旅行一定要带上相机,去从未被踏足过的月球背面更不必说。

    刘彤杰介绍,嫦娥四号的着陆器上将带有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月球车上将带有全景相机。

    此外,嫦娥四号的月球车还将继承‚玉兔用于探测月球浅表层结构的测月雷达,以及分析月壤元素和矿物类型的红外成像光谱仪。

    针对月球背面如此独特的地方,嫦娥四号还准备在着陆器上携带新研发的一个重要科学载荷:低频射电频谱仪。

    它将利用月球背面没有地球电磁波干扰、天然‘洁净’的环境,研究太阳爆发、着陆区上空的月球空间环境,还可以对来自太阳系行星的低频射电场进行观测,并‘聆听’来自宇宙更深处的‘声音’。刘彤杰说。

国际合作探索深空

    刘彤杰介绍,嫦娥四号还将开展国际合作,搭载三个以外方为主研制的探测器。

    这是探月工程在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下,与国外开展的深度友好合作。可使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共享科学数据,共同开展科学研究,还可以扩大中国航天的影响力,是双赢的合作。刘彤杰说。

    这三个国际合作的载荷包括将搭载在中继星上的荷兰低频射电频谱仪。它将与位于地球上荷兰境内的LOFAR低频天文阵列等地面天文观测设施联合,首次开展43至46万公里基线的地月空间VLBI射电干涉测量实验,还将与着陆器上中方研制的低频射电频谱仪之间形成干涉测量。

    中荷低频射电频谱仪有望对来自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期的21厘米氢谱线辐射进行探测,研究在宇宙大爆炸后的几千万年到一两亿年间,宇宙如何摆脱黑暗,点亮了第一颗恒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陈学雷说。

    此外,嫦娥四号的月球车上将携带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专家说,这一研究对于解决太阳风与月表相互作用机制、月表逃逸层的形成和维持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将安装在着陆器上的德国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能探测着陆区的辐射剂量,为未来的载人登月航天员的危险度进行前期评估,提供相应辐射防护的依据。

中国公众参与探月

    为激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中国国家航天局于今年年初面向全国大、中学生和科技爱好者,征集创新性突出、科普效果好,可在着陆器、巡视器和中继卫星上用于探测活动、科学实验或技术试验的载荷创意。

    刘彤杰说,这一活动共收到投稿257份,初选了20项,通过网上投票和专家评选,从中评出了3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和10个三等奖,预计在9月全国科普日公布。

    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上可以看到,入围的20项作品中,月球微型循环生态系统、深层土壤温度探测装置、基于月壤的3D打印技术验证以及‚月宫八音盒——月球背面的传声实验设备等作品网络得票较高。

    评选是根据创意,但最后能否真正上月球还要根据工程可行性,我们力争最终选出一到两个项目带上月球。刘彤杰说。

(选自新华网)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____

季羡林

①我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②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捧着书,美滋滋看着它们,我的心里有份说不出的满足。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收起来,放到纸箱,等到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那天,我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家里立着个宽宽大大的书架,那是老师自己用木板木条做成的。书架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书,那些书一本本直立着,像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 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我抚摸着那做工粗糙却朴实厚重的书架,感觉它如同一位长者,正默默地凝视着小小的我。

④我深深地迷恋着老师书架的样子。于是,我也把书一本本地立在书桌上,两侧还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看上去真像一个小书架! 这小小的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我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 爸妈一愣,哪里? 等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书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爸爸的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⑤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书架这“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有时我也会悄悄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真的拥有一个小小的书架呢?

⑥那是一个秋日,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片白云。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一进院子,就连声喊道:“这下够了! 够了!”什么够了? 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料足够给你做一个书架了!”爸爸兴奋地说道。原来,爸爸利用下班时间,去包装厂丢弃的废料中挑拣出这些能用的木料。看到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我的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爸爸准备好钢锯、钉子、油漆等工具后,就开始用砂纸一点一点地打磨起那些木料……那天放学后,我一溜烟地跑回家,蹲在院子里,眼巴巴地盯着爸爸在木屑中忙活。“爸爸,爸爸,什么时候能做好? 什么时候才能做好啊……”

⑧天蓝蓝的,阳光暖暖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小小的书架终于做成了!

⑨爸爸又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那是秋天稻子成熟的颜色。风来,漆干。我抱起书架,轻轻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幸福的感觉,如同一朵莲花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⑩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去,小小的书架始终在我身边,不离不弃。后来,我上了大学,家里也终于拥有了宽大的书架,而那个小书架早已变得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依然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似一位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个小小的少年书架。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做人与处事》,本文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