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白鹅(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①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②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1)、选文是从哪二方面来写白鹅的?其突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特点:                           ;  ②                        特点:                                                 

(2)、选文第②段写到鸡、狗等家禽,这有何作用?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笔下的白鹅虽然有些可笑,但很可爱;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 B、第一段写到白鹅“不怕人,看不起人”,所以最容易被“捉住”,意在指责 白鹅的狂妄没有好结果。 C、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 D、文中“左顾右盼”“空空如也”、“小心翼翼”、“大模大样”等成语并非都是 用来描写白鹅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羊祜传
        羊祜 , 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 , 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选自《晋书·羊祜传》)
      【注释】①羊祜(hù):(221年-278年),字叔子,晋代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②都督:动词,统领,总领。  ③庠(xiáng)序:泛指学校。 ④绥(suí)怀:安抚。⑤孟献:春秋时鲁国大夫。  ⑥晏氏,名弱。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⑦翕然:安宁、和顺的样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拿什么奉献给你

周珂银

       女儿实在是个随意的孩子,有时候真不知拿她如何是好,因为过分随意就显得不够上进,在班上三条杠、二条杠的职位自然与她无缘,一条杠的小队长标志勉强还可以挂挂。单就这一条杠杠于她也是极其不稳定的,儿女的学习成绩向来是“脚高脚低”,常常弄得我心惊肉跳,伤透脑筋。这小队长的标志也像她的成绩一般忽上忽下,跌宕起伏,忽而听她高调:做小队长啦,忽而又看见其标志悄然褪下,有一次我忍不住问道:这“上上下下”有何标准?她回答是:现在实行干部轮流制,“脚高”的时候就上,“脚低”的时候就下。一副久经沙场见多不怪的模样。

       我很为女儿这种随随便便的处事态度感到忧虑,苦口婆心试图唤起她做人的责任心和上进心,有一次我讲得口干舌燥,小姑娘却一脸茫然地望着我:妈,你有时不也说过做人不必强求,自己要顺其自然吗?我一时语塞,胸闷不已,不知又该如何再纠正她的“曲解”。

       与朋友小A聊起孩子,我总是讪讪的,面有愧色,谁都知道小A有一个出色的女儿,那绝对是宝塔尖尖上的人才,拥有这样的孩子实在是做父母的骄傲。岂料有一次小A与我谈起她的女儿,其忧虑程度似乎与我不相上下。她说:这孩子太顶真,什么事都要争第一,考试成绩偶尔落后一丁点,神经便会紧张得不得了,惟恐别人超过她,她累我们也跟着累。我真担心“弦”上得太紧,孩子的心力难以承受,还不如像你这孩子那样轻松随意些好。此言一出,我疑心小A是否故意在我面前做作,但从她忧虑的眼神中,我能感应到一个母亲对孩子那种既心疼又无奈的心情。

       朋友小B带着女儿从加拿大回沪探亲,那是一个皮肤黝黑,野味十足的女孩,与我那白皙纤弱的女儿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许是我女儿的欠缺正是她女儿的优点,因此,我尤其欣赏那女孩健康明朗的形象,但小B却总在我面前抱怨女儿没有女孩味,太男儿气,她一直希望女儿能再“淑女”一点。凑巧两个女孩年龄一般大,兴趣爱好又颇投缘,这边厢我们还有家长里短,那边厢她们已相约一起逛街。于是小B就横竖关照女儿:上海马路太乱,不要冲头冲脑云云,近乎于唠叨。我也在喋喋不休地叮咛着女儿,两个女孩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尔后相视一笑,挂着一副不屑的神情,“抛”下她们的母亲,自顾走了。据说:“十三岁是一个最敏感最具叛逆的年龄段。确实,从她们嘲笑的眼神和敷衍我们的态度都足以说明。

       孩提的时候是啥滋味,成人已经朦胧。为什么满腔热情总会被他(她)们化为一缕清烟?伤心之余,不得不平心而思,毕竟孩子不是大人手中的橡皮泥,或方或圆任由你来拿捏,如果是一株树苗,那么在培育过程中浇水施肥、修枝剪叶,也是极有讲究的。过了,会烂芽儿,疏忽了,又会枯萎,更不消说是一个孩子,如何恰如其分,没有育儿宝典。于是父母的只是一味地给予,无私地奉献。偏偏孩儿们还不领情,哪来那么多的东东,消受不了,爷娘也糊涂了,想想苏芮在《奉献》一曲中唱道:“蓝天奉献给大地,白云奉献给操场。”唱得明明白白,但末了一句,女歌手也得摊开双手,仰天发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亦是茫然。

       啊哟哟,还真是一个伤脑筋的问题。

(摘自《文汇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