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久 /而城者未之知也 B、潭中鱼百许头/ 不知其源。 C、清冽/ 林壑 D、空游无所依/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2)、本文先乐后悲,一开始,因听见             的水声而愉悦,接着因看到              的游鱼而欣喜,但                 的小潭环境触发了作者心中的悲伤。(根据原文填空)

(3)、翻译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寻找小石潭的过程,为下文写小石潭幽寂的环境、清澈的潭水等内容埋下伏笔。 B、作者的情绪先是快乐后是黯然伤神,表面是由于环境过于凄清,实际上是因 为自己仕途失意,遭遇不公正待遇。 C、文中采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潭水的清澈:“水尤清冽是直接描写;还通过听水声的美妙感受、全石的水底 和游鱼的动静情形侧面表现。 D、本文观察入微,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设喻,如“犬牙差互”传神地描写了溪流形状。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迎佛骨。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 , 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减)

【注】①洎:自从。②郑余庆:与后文杜英奇、裴度、崔群都是当时名臣。③加极法:处以极刑。④伏乞:臣下对君上,表示诚挚请求的谦辞。⑤夭促:指寿命不长,英年早逝。⑥乖刺:乖,违背;刺,讽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