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永远的太老师沈从文
                                                                                                                                徐城北
          ①我母亲年轻时曾得到两位文学前辈的提携,并与他们保持着终生友谊。一位是叶圣陶,另一位是沈从文。所以,我很小就接触到了太老师沈从文。
         ②对叶老我一直称“叶爷爷”,因为叶至善比我父母小不了几岁。但我幼年起就遵命称沈老为 “伯伯”,主要因沈老结婚晚,他的两个儿子比我也大不了几岁,小时候一起玩过的。叶老与我父母认识得早,沈老与我父母相交得深。沈伯伯内心深处经常是痛苦的,所以他也特别能理解他人的痛苦。比如对我因父母的缘由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在升学与就业问题上遇到大坎坷,别人要么不说,要么劝我多多忍耐,而沈伯伯则鼓励我:“趁家里还有饭吃,就抓紧年轻时光好好读书。现在读还能记得住,等老来再读就晚了。”他本人就带头“带”我,开列了许多关于青铜器的善本书目,叫我到北京图书馆去“啃”。我还算是耐得住寂寞的,早饭后就进门,晚饭前才把书存在柜台,次日再接着“啃”。白天我出来“放风”,跑到图书馆东边玉石栏杆之内,朝着北海那边喊嗓子。
         ③钻研了一段时间的青铜器,实在太寂寞了,我鼓足勇气向沈老“告退”。沈老表示理解,说:“看来你还是爱你的京戏,那就好好钻研它吧。”沈老当晚留我在他家吃饭,饭后我坐在他家门槛上。他指着天上几颗最大的星星说:“这是巴金,那是茅盾,再一颗是冰心……”我问:“您呢?”他举起小小的右手一摇:“哪里,我不过是博物馆一名小小的讲解员……”还说,“你喜欢文学,当然好;但不能光图文字漂亮,首先要朴素,朴素了才准确,这方面要学(汪)曾祺……
         ④1965年我离开北京去了新疆,次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随后沈伯伯去了湖北干校,他夫人也去了同一所干校,在菜班当班长,两人不在一起。沈老每天提着饭盒去附近一个小学食堂打饭,路上看看天空的大雁,再望望水中的游鱼,心中感慨无限,回到独居的草棚就用毛笔写成书信,然后从湖北寄给新疆的我。我读过后再转寄给湖北的父母。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地转?为了安全。我在新疆,旁边没人能认识沈老的毛笔字,甚至没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他这么个人。母亲读后给我来信,要我努力背诵沈老信中的重要段落:“那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它本身也是最美好的文字。你如果有志文学,就不能放弃这手边的宝贝……”沈老信中抒发的感慨,新疆生产兵团的人是管不着的。我称呼这种做法叫“三地书”,甚至不亚于那有名的“两地书”。至今我手中保存着许多沈伯伯的信,有新中国成立前他给我母亲与父亲的,也有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写给我个人的。沈家二公子曾从我这借去复印,完了后又归还给我。他甚至有些嫉妒地说,其中有一封,是他父亲晚年抒发心中感慨最深的,“居然是写给你老弟的”云云。目前,这些信都已收进了三十二卷的《沈从文全集》。
         ⑤临近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在北京结婚。那天他从东堂子胡同专程赶来,送来两样礼物:一是五蝠捧寿的瓷盘;一是一小块大红洒金的宣纸,上边有他用七分钱一支的毛笔写的字:“祝两位(当时他叫不出我爱人的名字)多福长寿”。随即又用更小的毛笔字给予解释:“为国家多做好事为多福,长寿则能为国家多做几十年好事。从文敬贺。”他生前送过我好几幅各样的字,我与妻子把这小小的结婚礼物视为我们一生之座右铭。沈伯伯说:“这张洒金的纸,是故宫中的东西,比那个瓷盘子还贵重。”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难道不是贵重得无价了吗?尽管时至今天,电视台的寻宝鉴宝节目搞得很热闹,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手中这些东西更加沉甸甸并金灿灿。

(1)、本文标题中,“永远”二字耐人寻味,说说其中的意味。

(2)、品味语言,按要求回答问题。
A. 请赏析文章第②段中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B. 请比较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难道不是贵重得无价了吗?
改句:我想,纸片片再贵重也是有价的,而他写上去的几句言语,是贵重得无价了。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他人和社会对自己如何不公,沈从文先生总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为社会考虑,善解人意。 B、第③段中的“告退”一词,在文中是指作者萌生退意,想结束对青 铜器的研究。 C、作者觉得沈从文先生送自己的结婚礼物沉甸甸并金灿灿的,是因为作者觉得时下鉴定节目中的那些宝没有多少价值。 D、作者用朴实的文字带给我 们与众不同的大师形象,平凡而温馨。
(4)、文中第③段写到:“……但不能光图文字漂亮,首先要朴素,朴素了才准确,这方面要学(汪)曾祺……”,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请结合《端午的鸭蛋》中的语句,谈谈你对文中“朴素”二字的理解。
高 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 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 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举一反三
阅读雷抒雁的《履痕》一文,完成小题。

    ①坐在妈妈身边,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才这么点点,一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

    ②妈妈说的“那时”,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但是,后来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落草”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

    ③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我爱穿那鞋,每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咬!咬!”邻人便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好害怕呀!”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

    ④虎头鞋穿完,我的幼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每天来去要走四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20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20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20里地上学。那时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⑤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闪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每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也好。”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⑥妈妈不用量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鞋。

    ⑦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冲福尼”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且要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

    ⑧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老人盯了我半晌说:“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

    ⑨有时,我想,要是能把一个人打小到老穿旧的鞋子收集在一起,那该多有意思。不同尺寸,不同样式的鞋,真真切切记着人一生的历史。正是穿了这些鞋,你一步一步走了过来。一双鞋,就是一段有头有尾的故事,就是一段有血有肉的记忆,其间渗透着动人心魄的情感。人啊,和这个世界交往的过程,就是鞋底和地球摩擦的过程。履痕,就是人生的轨迹。

【注】①落草:出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站牌下的约定

①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②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③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⑤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候车的人纷纷倒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⑥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⑦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⑧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⑨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那你们是……”

⑩“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⑪原来是这样。

⑫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⑬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⑭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访的学校读书去了。

⑮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选自《读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个春天,很暖

①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②那个冬天,很冷……

③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怯怯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失望地低下了头。

④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愤愤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⑤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⑥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⑦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镜湖里有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长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长的大鱼。

    ②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纳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③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④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只是一幅版画。

    ⑤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

    ⑥那一次我到伯父家,正是关于大鱼的传说四处播散的时候,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来没有。

    ⑦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正在八月的秋阳里采集蜂蜜。伯父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儿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都有蜜蜂爬来爬去。

    ⑧我把照相机、摄像机、高倍望远镜等机械,高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伯父伯母也未理睬我。

    ⑨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大鱼吗?”

    ⑩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不妙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⑪我心里当时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打断大伯,说:“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⑫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蹦跳着撒欢儿,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抻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⑬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⑭大鱼出现了!

    ⑮大鱼又消失了!

    ⑯一切恢复原样。

    ⑰我带的几件现代化机器等于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我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儿颠儿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吠,森林里鸟儿们的歌声此起彼伏。我忽然想:其他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⑱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互不侵犯。”

    ⑲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时候它几年也不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⑳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地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㉑一天晚上,伯母拿出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伯父就给我讲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㉒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

   ㉓打死也不说。

阅读

松鼠

科莱特(法)

①朋友送我一只小松鼠,我叫它皮蒂里基。一开始,我就觉察到它野性十足,换句话说,它对于人一无所知,竟以为可以无所顾忌。它的身上燃烧着一颗海盗和山大王的灵魂,并在它那站起来才22公分长的身体内随意地表现出来。

②一进门,它就把波斯猫吓得直哆嗦,而叭儿狗在它面前竟说不出话来。瞧着这个快快活活、疯疯癫癫的家伙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靠背上,瞪着那双像羚羊般椭圆形眼睛盯着每一样东西,谁会不发抖呢?它一边口中咂咂作响,一边摇晃它那镶有一条“绦带”的可爱的圆耳朵,把榛子壳和它的威风胡乱撒向我那些惊愕不已的小动物们。

③第一天,它喝牛奶,在我的头发上蹭干净两只手,然后模仿松鸦的叫声,往空中蹦跳。过一会儿,它又趴在一块地毯上,把一个戴头盔的半裸人物的鼻子吃掉。不过,它并不认为我会惩罚它,又回到我的肩上,梳理我的头发。

④“它挺好看,可是……它对人亲热吗?它听话吗?”我的朋友这么问道。

⑤我觉得,他们这样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真放肆,而且,对待动物多么卑劣……“有来有往”,可我们又给了它们什么呢?一点儿食物,——和一条锁链。

⑥“抓住它,把它拴住,它把糖果盒拿走啦!”

⑦一条锁链箍在了皮蒂里基的腰上,似乎正在磨损它的毛皮。它那如羽毛般轻盈、如火焰般闪烁、翘在空中的尾巴在跳来跳去时发出一种如苦役犯戴的镣铐的声音。

⑧它被缚住之后,就把一双手紧紧贴在胸前,出神地凝视着由花园和草地构成的一片无边的绿色,身体则有规律地战栗,我只能把这种战栗比作生命垂危的蝴蝶的抖动。我牵住链子的另一端,它便随我一起在草坪上行走,它用前肢攫住一棵鲜花盛开的女贞树底部的枝桠,发疯似的摇晃它,咬住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它瞧见空中飞过的鸟儿,便伸长脖子向鸟儿致意,这一举动几乎使它离开了地面……

⑨度过了复活节假日,它发胖了。除了我敞开给它的榛子、核桃、杏仁外,它还咬了窗帘、镜框的一角,凿穿了一个银匙,整天把一根葡萄枝搂在怀里走来走去,用嘴唇舔着。它在我双肩之间蹿来蹿去,往我耳朵里吹气,可是,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的周围那一小圈被磨损的皮毛。

⑩我给皮蒂里基以自由的时候,我回想起来正是六月,温煦的微风轻轻吹拂,洋槐花和双瓣樱桃花如一条条雪白的斜线在空气中摇曳。我解开了它的锁链——而自由了的松鼠却一动也不动,它两只手交叉,久久地、全神贯注地坐在窗台上。它开始做它的习惯动作,把手塞进腹部和链子之间,但它没找到链子。它笨拙而轻轻地跳了一下,估量那根原先拴它的断链带的确切长度,然后,又试着跳了一下,那时,它只是瞅着我。最后,它不安地咳嗽,急急地奔跑起来,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七年级上册》,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