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我们一样爱他们》,回答相关问题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严厉,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个字以内)。

(2)、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天在括号内。
有点尴尬→(          )→(          )→笑了→(            )→满怀歉意

(3)、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

(4)、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写出“客人”的“特别”之处。

(5)、“思想可以撒播,爱心能够传递”。请从文中找出可以引发这种感触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粥里春秋

陆建华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⑨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⑩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⑪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⑫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向日葵没有眼泪

    ①她10岁那年,一个秋天的傍晚,她放学回来,刚到店门口,就听见父母在店内激烈地争吵着,母亲的哭声飘进她耳中。她走进店里时,父母同时停止了争吵,母亲还冲她笑了笑,转身进小厨房忙开了。那一天晚上,家里的气氛非常沉闷。

    ②大火烧起来时,是在凌晨3点多。她突然惊醒,大火已在她周围蔓延,火势非常迅猛。她冲他们尖叫,并本能地向外跑。父亲和母亲同时惊醒了,母亲率先朝她冲去,但有什么绊住了母亲的脚,她跌倒了,一个摆电器的货架压在她的身上。她对父亲喊:“爸,你快拉妈妈起来!”但他只看了妻子一眼,便继续朝她跑来,一把抱住她朝店门冲去。当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邻居们的身影扑入她眼帘时,她晕了过去。

    ③大火是因为电路老化引起的。这次大火,不仅毁了电器店,也令她从此失去了母亲,而且她全身65%被烧伤。父亲的左胳膊和前胸也被烧伤了。

    ④从她病房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见医院的一个小花坛,里面种着不少向日葵。大而浓绿的叶子,已如她的手臂一般粗的茎干,圆圆的花盘里一朵朵的细小花蕊,在阳光下闪着漂亮的碎光。它们快乐地冲着太阳扬着脸,散发出单纯、热烈、美好的气息。每次做植皮手术前,她总会望着它们,心里会热烈起来。这时候,父亲也会站在一旁,和她一起看着那些向日葵,并说:“妞妞,别害怕,爸爸一直陪着你呢!”

    ⑤但她很少搭理父亲,有时甚至不愿意看他一眼。是的,如果父亲能拉母亲一把,母亲一定会和他们一样逃出来,也就不会离开她。但是那天父亲和母亲吵架了,他是故意不救母亲的。她心里便对父亲有了说不出的怨恨。但父亲仿佛全然不知,在她病床前忙碌地转。

    ⑥两年后,她出院了,父亲送她去了学校。傍晚,她从学校回来后躲在小卧室里不停地流眼泪,她请求父亲不要再送她上学,她说她不喜欢有的同学喊她“丑八怪”。

    ⑦“胡说,你一定要上学!你是爸爸眼中最美的女孩儿!就像向日葵那么漂亮!别哭!向日葵没有眼泪。妞妞,爸爸明天去弄些向日葵种子给你好不好?”父亲很高兴地说。一丝笑容在他的嘴边绽放,他的左胳膊上也有和她的手臂上一样的、蜿蜒绵长的疤痕。她突然想起了医院窗外的那些向日葵,在太阳底下单纯、热烈、美好地盛开着。她的眼中露出惊喜,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

    ⑧她不明白向日葵为什么没有眼泪。她知道自己一点儿也不漂亮,从同学们的眼神里她能看出来,但她心里仍有小小的欢喜在跳跃。这是她在烧伤后,第一次对父亲有了种说不出的感激。

    ⑨“是的,我一定要上学,一定要考上大学!”临睡前她坚定地对自己说。

    ⑩第二天下午她放学回来,父亲果真递给她一小包向日葵种子。那天晚上,父亲和她一起到外面捡了一些别人丢弃的花盆,把向日葵种子埋进花盆的土里,将它们放到窗外的小平地上。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向日葵一天天地茁壮成长,两个多月后,第一朵向日葵便在太阳下欣然绽放了。向日葵一朵接一朵地开,是那种重瓣的向日葵,花期非常长,且明亮艳丽。每次看着它们,都会给她原本沉闷的心情带来热烈而美好的向往。

    ⑪后来的四年,对于自己的外貌,她还是有一些自卑,但她一直记着父亲说她像向日葵一样漂亮的话。她努力地学习,努力地与同学们拉近距离。她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还连跳两个年级,终于把住院时失去的那两年时间补了回来。

    ⑫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父亲非常高兴,头一次在她面前喝了很多的酒,边喝边说:妞妞啊,爸爸知道你怨我,可是,那货架多重啊,我要拉了你妈,你就烧没了。等我回去救你妈时,她早烧得焦黑了……那火,爸爸一辈子都忘不了……

    ⑬她的眼睛湿润起来,给父亲倒了一小杯酒。

    ⑭“医生说,手术费用光是植皮就需要十多万元,而且,你身体那么弱,医生担心异体植皮会产生排异反应,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直系亲属身上取皮。我求医生从我的背部取皮。医生让我签了协议书,从我的背上取了大约70%的皮给你。医生给我打了麻醉针,但还是疼,抽筋剥皮似的疼,可我一想到你,就忘了疼……”父亲说到这儿,自顾自地脱了衬衫,转过背来。父亲的背上,有一大片的疤痕,让人触目惊心。

    ⑮“妞妞,你哭什么呢?别人又说你丑八怪了?别听他们胡说!你像向日葵一样漂亮!别哭!”父亲挥了挥手,便趴在了桌子上。

    ⑯是的,爸爸,向日葵没有眼泪。她轻轻地说,眼泪流进她的嘴里,分不清甜与涩。现在,她终于明白了,向日葵真的没有眼泪,因为太阳把它的眼泪都蒸发掉了,而她的太阳,就是她将挚爱一生的父亲。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删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爱我的母亲,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铭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材料二】

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道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里的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钢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未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了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既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就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就有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诚告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棵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地亲自上处,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如以勉励,教训,或资备。

(丰子恺的《我的母亲》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歌声洒满大地

①我们整个村子的人都怕孔老师,好像她会长生不老地活着,教完了我的父亲,又教我,然后是我的子子孙孙。于是,一脸威严的孔老师,走在村里的大街上,再威风凛凛的人,都会谦卑地停下脚步,向她鞠躬问好,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一定要严加管教自家小子。

②孔老师教了四十年书,从一年级跟到五年级,再从五年级回到一年级,语文、数学、自然课本倒背如流,吹拉弹唱也样样在行。校园里倒挂在梧桐树下的校钟,一见她走过来,恨不能自动敲出上课下课的铃声

③每个周五,孔老师都会站在花坛边上教我们唱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社会主义好》《南泥湾》《我的祖国》……但凡流行的,就没有她不会唱的。她的指挥颇具将军风度,有不容置疑的威武气势。

④正是秋天,激越的歌声穿过小小的花园,让一朵攀缘在玉米上的牵牛花,发出轻微的颤抖。随即,歌声越过我们的教室,飞过白色石灰涂抹的低矮围墙,绕过大道两旁粗壮挺拔的白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抵达正忙着掰玉米、刨地瓜和花生的村民耳中。人们于是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走出农田,涌进校园,穿过操场,围拢到学生们周围,拄着锄头笑嘻嘻地盯着孔老师。有男生故意唱跑了调,公鸭嗓“哧”一声撕破了空气,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孔老师朝出洋相的学生瞪视一眼,破锣嗓子立刻鸣蝉一样噤了声。周围看热闹的家长们也缩了一下身体,为自己刚才的失礼感到羞愧。女人们甚至正了正衣襟,理了理头发,又恨自己衣着随便,满是尘灰。男人们要是有燕尾服,这会儿肯定钻进去,摇身一变,让自己体面起来。

⑤歌声因此仿佛被河水清洗了一遍,重现干净辽阔的底色。整个村庄浸润在歌声里,就连鸡鸭牛羊也在秋风中驻足,侧耳倾听。阳光洒满了大地,小小的村庄被清澈的童声包裹,犹如一枚成熟的大豆,安静地隐匿在壳里,享受收割前最后的温暖。

⑥演唱终了,人们恍若梦中惊醒,跟孔老师道声“再见”,神情恍惚地走出校园。旗帜在昏黄的半空中,发出啪嗒啪嗒寂寞的声响。墙头的茅草迎着清冷的夕阳,发出圣洁的光。

⑦这时的我们,全然忘了教鞭敲在脑门上的痛和讲台上罚站的羞耻;尺子打在手心里钻心地疼,也化为一丝甜蜜的哀愁。听到歌声的父母,这一天好像接受了洗礼,通体舒畅,看庄稼觉得处处生机,满目生辉,看孩子觉得个个出息,大有可为。

⑧我们唱完了歌,被孔老师轰进教室上最后一节自习课,心里都美滋滋的,知道回到家不会挨揍,父母都和颜悦色,城里人洋气的拥抱、亲吻虽不会有,但一顿热气腾腾的好饭是少不了的。父亲高兴了,还会用尖椒蘸上酱咔嚓咔嚓吃上半个,再喝一盅县城特曲,啃下半个煎饼,这才滋拉着嘴跟母亲聊起下午的精彩演出,说孔老师就是有本事,临近几个村子的小学,哪个也没有我们村的歌声嘹亮,一听那豪气冲天的声音,将来咱们村准得又出几个状元。

⑨我坐在教室里,一边默写生字,一边想起晚饭时的愉快光景,忍不住唇角浮起一丝微笑。抬头再看让我总是惧怕的孔老师,她的鬓角不知何时又添了几根银发,也不知那是长年累月的粉笔末落下来染白的,还是被村里一茬又一茬的“兔崽子们”气白的。

⑩孔老师是永远不会老的,她会神仙一样供奉在我们村子里,掌管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前程风水,所有人都这样认为。可是这样一个长生不老的人,竟然也白了鬓角。我抬头看着讲台上威严扫视着学生的孔老师,心里忽然涌起一丝惆怅,仿佛站在秋天的田垄上,看到收割后空空荡荡的大地。

(选自《深圳特区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