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1)、读《凡尔赛宫》这篇课文,可以根据各部分内容,在“凡尔赛宫”前加一些修饰性词语,如有独特风格的凡尔赛宫,富有纪念意义的凡尔赛宫。读了上边一段文字,你认为可以加一个什么修饰语呢?

(2)、这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说明来介绍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的,并着重介绍了镜廊。如果你要向别人作介绍,应该说些什么呢?请写下要点。

(3)、文中写宫内陈放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时,特别提到了中国古代的瓷器,再联系英语中把“china(瓷器)作为中国的名称,说说你对此有何感想。

(4)、这段在写凡尔赛宫的陈设和装潢时,用了许多体现作者感受的词语,如“豪华非凡”,“非凡”即不寻常,作者用来强调其豪华的程度。请再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语来,并作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hold住母亲的生命
      ①记不清这是母亲最近几年来第几次住院了,这次入院是在她刚出院不久又因病情危重重返病房的。病中的母亲时而昏睡,昏睡中常常喃喃自语,轻轻呼唤着“妈妈”;时而又不由自主地撕拉被单。尽管吊着“肺脑活剂”,输着氧气,可母亲仍然张着嘴大口喘气,脸色青紫。每每到下半夜常常有痰堵在喉咙咳不出来,这时会全身抽搐,嘴唇铁青,我们只好奔走呼叫,医生用吸痰机吸出痰来,母亲才又转危为安。如果这世上有阴阳两界,母亲不知在这边缘上挣扎过多少回了。
      ②前日上午,医生查房结束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郑重地对我交待:“你妈妈病情已相当严重,你要有思想准备。”我深知“思想准备”意味着什么,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医生急忙安慰我说:“目前还有一种药,堪称‘原子弹’,这也是最后一招,不过,能否有效,得看各人对此药的适应,不知你们是否用?如用,一是价格昂贵,二是需院方审批,三是对人体有副作用。”我和大姐忙说:“只要能有一线希望挽回,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于是,用上了抵御病魔的“原子弹”。六天后,母亲终于又醒过来,能和我们说话了。
  ③当我唏嘘地拥着病重中的妈妈时,我才发现她对我多么重要!我是家里的老生子,生我那年母亲已三十七岁。母亲那时体质就不好,由于体力不支,抱我都很困难。后来听大人们讲,母亲总是把我放在胳肢窝里半抱半夹地走路。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母亲的腰就是弯的,我问她这是为什么,母亲说是疼弯的。是的,是疼弯的,后来我懂事了,知道那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再加上常年的劳累而导致的驼背。母亲常年有病,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她体质越来越差,瘦骨嶙峋,每天还要佝偻着身体,忍着疼痛默默无闻地做着农活和家务。皱纹悄悄地爬满她那日渐苍老的脸,记得我小的时候总是趴在母亲背上给她拔白发,直到有一天再也不能拔了,因为渐渐地白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黑发。
  ④正如有一篇文章写的那样:小的时候,遇到事情,总是说问问母亲该怎么办,那时候最崇拜的是母亲;大一点的时候,遇到事情会犹豫,不知母亲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怀疑母亲的见识;再大一点到叛逆期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想找母亲说了,因为觉得母亲已经out了;到老了,经常慨叹,要是母亲还在,就能问问她老人家该怎么做了,可惜已经不太现实了……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决定,在记下这些点点滴滴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陪伴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⑤作家苏童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好运的《妻妾成群》。现在,我常常想起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想想就不敢再想了,因为我害怕我的好运最终给母亲带来了厄运,当我在我的文学路上‘  ⑥飞黄腾达’的时候,我母亲的生命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反之,如果说上帝能让我的厄运给我的母亲带来好运,我情愿忍受命运的折磨,hold住母亲的生命。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粉丝与知音
                                                                                                                                        余光中
        ①“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做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②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③此地我必须特别提出夏志清来,说明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慧眼独具,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胆识过人,敢畅言所见。四十五年前,夏志清所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在美国出版,钱钟书与张爱玲赫然各成一章,和鲁迅、茅盾分庭抗礼,令读者耳目一新。文坛的旧观,一直认为钱钟书不过是学府中人,偶涉创作,既非“进步”作家,也非“前卫”新锐;而张爱玲也只是上海洋场一位言情小说作者而已。夏志清不但看出钱钟书、张爱玲,还有沈从文的独创成就,更在40年前美国评论界“左倾”成风的逆境里,毫不含糊地把他的见解昭告世界,真是智勇并兼。有知音一锤定音,不愁没有粉丝,缤纷的粉丝啊,蝴蝶一般地飞来。
         ④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须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⑤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 , 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⑥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⑦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三岁半的旅行
周国平
    ①春天,朋友们集体出游,三岁半的啾啾随我们同行。十几个大人,只有她一个孩子,便成了大家宠爱的对象。
    ②在机场候机室,众人欣赏地围着她。阿蓝说:“你把我们都迷倒了。”红问:“怎么没倒?”阿蓝朝后仰,头发垂下。啾啾说:“头发倒下了。”阿蓝问她:“你的白马王子是谁?是不是爸爸?”她严肃地回答:“爸爸就是爸爸,爸爸本身不是白马王子。”
    ③我们多次在阿蓝的俏江南吃饭,啾啾最爱吃的一道菜是鸭饼。阿蓝喜欢孩子,每次看见她,总围着她转,但她显得有些矜持。红做她的工作,告诉她,阿蓝阿姨本事可大了,有好多个餐馆。她问:“阿蓝阿姨的每个餐馆里都有鸭饼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她才露出服气的神情。
    ④崔健戴着那顶洗白了的帽子,从帽檐下笑眯眯地看着她,问:“你叫什么名字?”她笑而不答。崔健说:“你叫周健吧?”她小声说:“你叫崔音序。”她用这个方式既回敬了他的玩笑,又回答了他的问题,令他吃一惊。
    ⑤飞行途中,她快活极了,不停地说话和评论。机舱外,云层不厚,透过云的间隙可以看见下面的沟壑,一条略微泛红的长长的黄带子蜿蜒其间。妈妈告诉她,那是黄河。她惊呼:“妈妈你看,黄河流到云上去了!”的确,黄带子的另一端向天际甩去,被云遮住了去向。于是妈妈给她讲王之涣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讲唐朝的诗人,提到了李白。她会背《静夜思》,问妈妈:“李白还活着吗?”妈妈向她解释,李白是古代的人,很久以前活着,早就不在了。她听了,露出思考的表情,显然感觉到了时间的令人困惑。
    ⑥抵达成都,在一家宾馆休息和午餐。这次出游,京城一个作家是发起者,行前他给我们的说法是,成都附近一个景区的开发商是他的朋友,请我们去玩一玩,不需要我们做任何事。到了以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午餐后,我们突然被招呼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我和崔健还被指名在会上发言。发言就发言吧,反正我是要说真话的,谈了中国旅游开发对于生态的破坏。崔健拒绝发言,事后他对我说,他觉得我的发言特别好。
    ⑦我们开会时,红带啾啾去近旁一个公园玩,在那里给她买了一只米老鼠形象的氢气球,她视为宝贝,一路上_________地举在手里。回到宾馆,她举着气球来会场找我,想给我看她的收获。一个女服务员把她拦住了,喝令她离开,她一慌张,松开手,气球飞跑了,停留在天花板上。我冲下狗屁主席台,跑去找我的受了委屈的女儿。她躲在一个角落里,一动不动地蹲着,小手撑着脸,泪流满面。我把她抱起来,向大家宣布:谁替啾啾把气球拿下来,奖一个吻。老六、和平马上搬来几把椅子,叠架成梯子,和平攀上去,把气球取了下来。啾啾信守诺言,给了两位勇士每人一个吻。
    ⑧女服务员为了维护某种东西而驱赶一个小女孩,这个举动使我对那种东西嗤之以鼻。我确信,那必是一种伪善的、冷血的东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的若虫 , 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

【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