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珊瑚其实是一种动物,它们虽然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口和原始消化腔,并具有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珊瑚礁主要是由无数造礁石珊瑚的骨骼构成的。珊瑚礁可以明显地减弱海浪的冲击波力,有效地阻挡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为海滩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对于每年都遭受多次台风袭击的海岸及岛屿来说,珊瑚礁的这种巨大的保护作用,是人类所不应忽视的。
  珊瑚岛、礁是人类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的领地。这些礁、岛、滩主要分布在世界热带海区,仅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各类珊瑚岛、礁就有几百个,其中很多都是人类长期居住和人类生产的基地,如:我国的南海诸岛。这些珊瑚礁养育出的动物有不少是世界和国家的一、二类保护物种。
       此外,还应特别指出的是,在地球的生物圈中,珊瑚礁是一种重要的碳吸纳物。有关研究认为目前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日益增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均与珊瑚礁日趋严重地被破坏有关。因此,这一问题已引起不少国家的重视。

(1)、根据文意,下列对有关“珊瑚礁”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珊瑚礁可以减弱海浪的冲击波力。 B、珊瑚礁能在看来养分不足的水域内养育种类繁多的动植物。 C、珊瑚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原始的消化腔、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D、珊瑚礁还能保护海滩,阻挡海浪对海岸线的侵蚀。
(2)、下列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珊瑚是一种不具备运动器官的原始动物。 B、珊瑚是一种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的花朵的动物。 C、珊瑚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原始的消化腔、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D、珊瑚是一种有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动物,它的消化腔是原始的。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的南海诸岛就是一种珊瑚岛、礁,是人类和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领地。 B、珊瑚礁养育出的动植物有不少是世界和国家的一、二类保护物种。 C、人类对珊瑚岛、礁天然资源的恶性掠夺,使珊瑚岛、礁受到日趋严重的破坏。 D、人类应当重视珊瑚礁在地球生物圈内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它,使它免受人为的破坏。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保护珊瑚礁,使之成为人类居住与从事生产劳动的主要领地。 B、保护珊瑚礁是一种改变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积极有益的措施。 C、保护珊瑚礁,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 D、人类应当重视珊瑚礁在地球生物圈内所起的重要作用,积极保护它,使它免受人为的破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①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

       ②不觉的半月有余。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③须臾,按落云头,回至花果山上,只见那四健将与各洞妖王,在那里操演兵卒。这猴王厉声高叫道“小的们,老孙来了!”一群猴都来叩头,迎接进洞天深处,请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余,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请问大王,官居何职?”猴王摇手道:“不好说,不好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监中顽耍。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老孙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众猴道:“来得好,来得好!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教:“小的们!快办酒来,与大王释闷。”

       ④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此不在话下。

(节选自《西游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3D生物打印

    今年7月,深圳医院整形外科团队运用3D生物打印技术,通过3D打印辅助的耳廓塑形再造手术,让一位右耳廓先天发育不全的女孩再次长出一个正常的新耳朵。

    早在2009年,瑞士伯尔尼的研究人员就使用3D打印机制作出了尺寸精确的人拇指骨。这种技术只需要一些简单的材料:3D打印机、三钙磷酸盐和聚乳酸以及能够发育成骨骼的活细胞。三钙磷酸盐和聚乳酸会形成坚硬的结构,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发育成骨骼的活细胞在支架上便可培养成人拇指骨。

    但是那些只由柔软的细胞组成的器官并没有这些支撑物,像心脏、肝脏等复杂器官的3D制造,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没有合适的支架。

    随着科技发展,也许打印更复杂的器官将不需要太久,因为支架的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以3D生物打印“血管”为例:科学家先是利用一些富含糖类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凝胶,制造出了柔软的支架,再利用从脊髓里采集到的干细胞为原料,配合不同的生长因子,让其发育成不同类型的活细胞。接着在3D打印机的两个喷头分别灌注活细胞和水凝胶,这种工作原理和我们使用彩色打印机时在不同墨盒中注入不同的墨水是一样的。喷头喷出的微小液滴中都包含了数万个细胞,它们会以数百微米的精度分布在水凝胶支架的周围,成为人体组织模型。打印完成后,这些微小的作品被放进营养液中,细胞会找到彼此并且相互结合,成为一段鲜活的血管,而水凝胶稍后将会被洗掉。

    这种方法制作出的符合搭桥手术需要的血管,对人体既不会有副作用,也不会引起排异反应,因为制作血管的所有材料都来自患者自身。

    目前,3D生物打印技术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组织,离打印复杂器官的目标还有数年的距离,但是研究者们对它充满信心。在这种技术成熟之后,我们将会拥有个人专属的器官库,随时可以打印只适合自己的身体器官。因为器官衰老和死亡这件事也许可以避免,健康的肉体将会与健全的思维存在同样长的时间。

(选自《科技纵览》,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稳定了,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并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我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不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⑪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⑫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⑬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⑭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⑮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⑯我硬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⑰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必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吐不败,感恩无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回望钱学森

①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 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 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 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 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 ”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 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 ”,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 科学上没有最后! ”

②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 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 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一等,而是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二等,这哪 里像公众心 目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 因为他们 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③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 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 续在黑板上写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作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 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感不解!”

④天才绝对出自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 以为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 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 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⑤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 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 森出任院长时,只有 45 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什么都得管。 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 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⑥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 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 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 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 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 ”钱学森硬邦邦地说: “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 无一失? ”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 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 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⑦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 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 题嘛 ”,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 “滚开! ”

⑧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更加令人喜爱。

(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传承不断的家脉

陈忠实

①1950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晚上,在那盏祖传的清油灯下,父亲把一支毛笔和一沓黄色仿纸交到我手里:“你明日早起去上学。”我拔掉竹简笔帽儿,是一撮黑里透黄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头。父亲又说:“你跟你哥伙用一只砚台。”

②我的三个孩子的上学日,是我们家的庆典日。在我看来,孩子走进学校第一步,认识的第一个字,用铅笔写成的汉字第一画,才是孩子生命中光明的开启。他们从这一刻开始告别黑暗,走向智慧人类的途程。

③我们家木楼上有一只破旧的大木箱,乱扔着一堆书。我看着那些发黄的纸和一行行栗子大的字问父亲:“是你读过的书吗?”父亲说是他读过的,随之加重语气解释说:“那是你爷爷用毛笔抄写的。”我大为惊讶,原以为是石印的,毛笔字怎么会写到和我的课本上的字一样规矩呢?父亲说:“你爷爷是先生,当先生先得写好字,字是人的门脸。”在我出生之前已谢世的爷爷会写一手好字,我最初的崇拜产生了。

④父亲的毛笔字显然比不得爷爷,然而父亲会写字。大年三十的后晌,村人夹着一卷红纸走进院来,父亲磨墨、裁纸,为乡亲写好一副副新春对联,摊在明厅里的地上晾干。我瞅着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人像花瓣围绕着花蕊一样,围观父亲舞笔弄墨的情景,隐隐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

⑤多年以后,我从城市躲回祖居的老屋,在准备和写作《白庞原》的六年时间里,每到春节前一天后晌,为村人继续写迎春对联。每当造房上大梁或办婚丧大事,村人就来找我写对联。这当儿我就想起父亲写春联的情景,也想到爷爷手抄给父亲的那一厚册课本。

⑥我的儿女都读过大学,学历比我高了,更比我的父亲和爷爷高了(他们都没有任何文凭,我只有高中毕业)。然而儿女唯一不及父辈和爷辈的便是写字,他们一律提不起毛笔来。村人们再不会夹着红纸走进我家屋院了。

⑦13岁那年,礼拜五晚上一场大雪,足足下了一尺厚。第二天上课心里都在发慌,怎么回家去背馍呢?五十余里路程步行,我十三岁。最后一节课上完,我走出室门时就愣住了,父亲披一身一头的雪迎着我走过来,肩头扛着一口袋馍馍,笑吟吟地说:“我给你把干粮送来了,这个星期你不要回家了,你走不动,雪太厚了……”

⑧二女儿因为误读俄语,补习只好赶到高陵县一所开设俄语班的中学去。每到周日下午,我用自行车带着女儿走七八里土路赶到汽车站,一同乘公共汽车到西安东郊的纺织城,再换乘通高陵县的公共汽车,看着女儿坐好位子随车而去,我再原路返回蒋村——正在写作《白鹿原》的祖屋。我没有劳累的感觉,反而感觉到了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幸福,比我父亲冒雪步行五十里为我送干粮方便得多了。

⑨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比村子里的农民多了会写字会打算盘的本事,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劳作的空闲里,躺在祖屋的炕上读古典小说和秦腔戏本。他注重孩子念书学文化,他卖粮卖树卖柴,供给我和哥哥读中学,至今依然在家乡传为佳话。

⑩我供给三个孩子上学的过程虽然也颇不轻松,然而比父亲当年的艰难却相去甚远。从做私塾先生的爷爷到我的孙儿这五代人中,父亲是最艰难的。他已经没有了做私塾先生的爷爷的地位和经济,而且作为一个农民也失去了对土地和牲畜的创造权利,而且心强气盛地要拼死供给两个儿子读书。他的耐劳他的勤俭他的耿直和左邻右舍的村人并无多大差别,他的文化意识才是我们家里最可称道的东西,却绝非书香门第之类。

⑪这才是我们家几代人传承不断的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