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开卷有学问
曾纪鑫
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自此,“开卷有益”一传就是一千多年。传到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集的今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
那些诲淫诲盗、低级趣味、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又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可见开卷之时,选择十分重要,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
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过去一直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计策取胜,年纪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加阴柔内敛,对身体、生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如果错位,青少年看了适合老年人读的书,要么不得要领,要么染上暮气,这种开卷,即便无害,也谈不上多么有益。
况且不少书籍,良莠不齐,利害参半,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而成。应多看那些有定评的名著,或师友推荐的好书。不过呢,即使优秀名著,也要注意摄取的角度。比如《红楼梦》,鲁迅先生便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阅后,也不妨问问自己究竟看见了一些什么。答案自然不一,若与鲁迅先生所说的不同人物看见的那些物事作一比较,便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以及心理健康程度。
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徒增大脑负担。这样的书偶一涉之,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增加大脑负荷,影响工作生活,使自己变得平庸落伍。
开卷有益,在于理解消化,将外在的知识、学问转化为内在的血肉。如果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或买椟还珠、盲目吸收,或拘泥其中、运用不当,这种开卷不仅无益,反而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乃至恶果。
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
开卷不要贪多求全。如果东翻一本西翻一册,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就永远是“开卷”,是快餐,是速食,会导致营养不良。
开卷不能盲目跟风。如果流行什么就读什么,不仅变得平面、平庸、没有个性,肯定也成不了多大“气候”……
一个人的思想内涵、素质修养、行事风格等,与阅读密切相关。读什么样的书,如何开卷,不仅有学问,且学问甚大,不可不慎!
(选自《人民日报》201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