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下列的问题。

夹竹桃

季羡林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甲)_________(A.宾至如归  B.不速之客)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①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②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乙)_______ (A.风风火火  B.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③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花枝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962年10月17日

(1)、通读全文,说说夹竹桃为什么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第四段,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自家小院四季轮转的繁荣花事,这与夹竹桃有什么关联?
(3)、根据语境,给文章(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4)、文中多处描写了夹竹桃,请从①②③三处划线句中选取一处进行鉴赏。(提示:分别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夹竹桃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忆里的乡戏

曾令兵

    很久以前,家在近郊,桑葚的红紫,阳桃的青绿,茉莉的皎白,菊花的金黄,都曾是为我美好重年打底的绚烂,但总是不及村里青石戏台上上演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戏曲留下的妖娆。

    每逢农历里的大节,悠扬的歌声在清凉的夜风里断断续续地传来,轻敲着耳骨钻进心里,一丝一缕地洇成一片浮动的朦胧月色的迷醉时,我就马上明白村里请来的戏班子已开始吊嗓子练唱了。恍隐中,艺人们躲在飘飞水袖后面的羞涩笑靥仿佛就在眼前,于是便万分心急地拉着爷爷去看戏。

    小庙前的空地上也早就坐满了人,三三两两地低声交谈,但从不高声说笑。农人们平日里的粗犷全不见了,脸上全无例外地带着幸福的神采,眼角眉梢上写满了认真与期待。此时,皎洁月光下的戏台正浸润在夏夜清冽而洁净的空气里,还弥漫着日间谷子残留堕微香,夹杂着泥土和夜雾的味道,轻轻一嗅就舒坦无比

    终于开唱了,师傅们敲着金钹拉着二胡,好听的亲切曲调就飘了出来飞到各个角落,让人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故乡的乡戏虽然没有吴侬软语的越剧那样珠圆玉润,却带着特有的热情,活泼但不媚俗,平易却又不卑贱,向外散发着它古老而不失蓬勃的生命力。只是年纪尚小,听不全那些时而迅疾时而凝重的台词,总是一知半解地连蒙带猜,也分外关注台上艺人的一颦一笑。不必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滑稽可笑的丑角,即使是面对拖着长腔的老生也舍不得移开眼去,小小年纪竞也会随着剧情不时喟然长叹抑或拊掌大笑。

    只是黄毛丫头实在无法免俗,最喜欢花旦与小生。记忆里的小生是由女子反串的,那清丽如水的容颜在峨冠博带的映衬下倒也平添几分英气。雪白的扇骨一滑,书生的倜傥潇洒就在风中徐徐绽放。只是那小女子些微的腼腆与羞涩依旧会偶然地在那儒雅的微笑里悄悄显现出来。演花旦的也是极为标致的女子,掩嘴微笑时会忽然满脸绯红,让双颊上的胭脂生动起来,清甜的歌声在那一低头的温柔里慢慢荡漾开去,搅得台下人们的心里荡起一圈圈的涟漪。唱到动情处,她眉尖一蹙,长长的水袖一摆,自是有说不出的妩媚。

故事总是在不知不觉间落入俗套,俱是花前月下的才子佳人,征战沙场的骠骑女将。但这些全都凝聚着故乡人们的憧憬与希冀,对于善良和正义的坚持与笃信让一切都变得可亲可敬。曲折跌宕的情节也叫人分外着迷,心旌摇动之际就跌入了戏中的情境,为英雄早逝扼腕,替美人玉殒心伤。所以,每当爷爷倦了要走我都会固执地留下来,哪怕要独自一人走在归家的夜路上。

    多年来我还一直认为,戏台上眉分八彩气宇轩昂的俊朗与眉似远山朱唇妙目的俏丽,是生活里难以企及的美好,再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拥有那复活瞬间的鲜活和感动。浓缩了芸芸众生生命轨迹的乡戏,将凭借着它绵长而坚忍的生命力,在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季节里,向所有憧憬美好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讲述一切美丽的故事……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乌镇邂逅互联网

    江南水乡乌镇,再次点亮“互联网之光”。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个千年古镇开幕,人们在这里展望一个数字世界的未来。

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

    2014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人们还在讨论4G如何普及;而今年走进乌镇,随时能邂逅5G体验车,看到更多眼花缭乱的“黑科技”,感受无需前台接待的智能酒店,体验智慧养老和医疗……网络时代,世界保持着“加速度”向前。更快的不仅是网速,而且是信息的传递速度、技术的更新速度,乃至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一个电脑病毒,可以迅速感染全世界范围内的电脑;而虚拟货币等,也影响着现实社会的经济运行。在这个数字世界,人类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一个不断超越想象的过程。几年前,不少人对数字经济的理解还停留于电商、微商;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基础设施”,互联网“跨界”融合各种行业。网民数量全球第一,电子商务总量全球第一,电子支付总额全球第一,2017年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中国的“网事”,让世界期待。

    在乌镇,各路“互联网大咖”汇聚一堂,有人畅想VR(虚拟现实)社交,有人展望用“声纹识别”更新“人脸识别”。这样的未来,让人期待,更让人思考:数字世界要如何更好?人类要如何走向未来?

    让数字世界真正造福人类,互信、共治,可以说是一个根本原则。只有互信,才能让虚拟的网络空间进一步凝聚起共识,聚合成奔向美好生活的正能量;只有共治,才能让互联网有原则、有规则,网络空间才能更清朗、数字经济发展才能更强劲。

“乌镇热词”勾勒未来

    “5G”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它已近在咫尺。预计到2025年,5G将覆盖全球40%的人口,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2025年,中国的“5G人口”将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5G到底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在华为荣耀总裁赵明看来,5G的高速度、低时延让创新充满想象力。“3G时代”手机多半用来看图片看网页,4G时代人们开始看视频,5G时代用来干什么?看高清,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速度的量变会引起质变。想象一下,随时随地百兆千兆的连接,一切计算都可以放在云端。我一直看好虚拟现实在5G时代的发展,未来人们可能会体验难以想象的场景,甚至可以真实到欺骗自己的感觉,比如回到过去、走到未来、星际旅游,这些需要大量数据交互的场景都可能实现。

数字经济打开通往未来的窗口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涌现出许多新兴产业,并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进而推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推进“互联网+”到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从商业模式创新到技术创新驱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生机。不可否认,桐乡乌镇,乃至整个浙江承接了更多的互联网红利,是互联网大会的直接获益者,特别是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等领域,涌现出众多新业态,培育出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一批数字经济领航企业,并带动着全国数字经济发展。

据介绍,在打造数字经济方面,4年来,桐乡累计引进数字经济类项目565个,与过去相比,企业数增长了3倍,软件信息服务营业收入增幅连续3年超过100%。产业数字化方面,全市目前共有“上云”企业3372家,“两化”融合指数达83.4,还成功成为“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去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61个。

    在嘉兴,前沿产业培育也迈出了新步伐,培育柔性电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一代网络通信等一批数字前沿产业。

    互联网就像一个强力磁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一个个新生事物源源不断地向乌镇输入。4年时光,水乡乌镇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创新创业热潮涌动。这是事实。过去的4年中,人们见证着乌镇从一个普通江南水乡小镇,一步步走向世界互联网小镇的历程。过去的4年中,水乡乌镇乃至整个浙江省,培育出了许多中国“互联网+”的示范样本。

(根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资料编写)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心灵深处的老屋

梁惠娣

①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②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③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伸出无数绿手臂,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竹图。到了夏天,竹林间筛下一片响脆的蝉唱,打着手电筒到竹林里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捉到竹竿上蜕壳的蝉儿。后来念书时知悉,大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才发现它是堪与古人媲美的“雅居”了。

④老屋门前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菠萝树,菠萝树的叶子光滑明亮,那是童年的味道。到了夏季,树上结了菠萝蜜,憧憬着吃那甜美的黄色果肉。

⑤老屋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

⑥犹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关了灯,屋内是密仄仄的黑暗,后来学会了在黑暗中望屋顶的“天窗”。那“天窗”是夜晚唯一的光亮。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天窗口垂落下来,遥想着天上宫阙,嫦娥玉兔,桂花树与桂花酒……我就这样慢慢沉入梦乡。

⑦最喜欢下雨的日子。

⑧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的瓦片流下来,形成珠帘。我常常站在屋檐下看雨帘,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这幅老屋“雨中即景”水墨画让人感觉如此安乐祥和。更喜欢的是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听雨。瓦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乐器,瓦的声音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梦最香甜。

⑨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经年行走,老屋成了我心灵深处的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沉浮的我们,在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的“四子棋”中迷了局,失眠症、偏头痛症就是这样缠上了我。在异乡,多少个失眠的夜晚,寻找雨敲屋顶下香甜的美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