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①如果,没有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巴氏灭菌法,我们的味蕾,将会由此失去与美味葡萄酒万千次的亲密接触机会。法国报刊的这种说法,也许并不为夸张。
②葡萄酒是法国人的珍爱之物,甘洌纯甜、回味悠长。但最初,葡萄酒酿成后却不宜久放。因为新鲜的葡萄酒,不经处理很容易变酸,这一切,都是源于细菌的作用。但,如何消灭这种可恶的细菌呢?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不失为一个难题。冷冻或冷藏都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高温杀菌。1861年,巴斯德开始着手研究这个课题。起初,他把葡萄酒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到沸腾,如此一来,细菌是彻底杀死了,但每一次品尝,葡萄酒味道都异常苦涩,几乎难以入口。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那种刺鼻的气味始终难以改变,实验陷入了僵局。
③一天,巴斯德正在加热一锅新酿制的葡萄酒。突然,一个朋友找他有事,巴斯德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实验,他叮嘱助手琼斯,把葡萄酒加热后再仔细品尝,然后,匆匆离开。这一去,就是几个小时。等巴斯德回到实验室,却发现,火炉里面的燃料早已耗尽。原来,琼斯忘了在炉里添加燃料。巴斯德耸了耸肩,正欲生火重新加热,忽然,闻到实验室里有一股以前从没有过的甜甜的气味。巴斯德仔细品尝了葡萄酒,发现没有彻底沸腾的葡萄酒,不仅没有原先那股涩涩的感觉,相反,却有了一丝甜意。或许,葡萄酒不要加热到100度,就会保持最初的甘甜。这一偶然发现,让巴斯德(甲)(A.大喜过望 B.目瞪口呆)。
④后来,巴斯德改变了最初的实验方法。他不断尝试,把葡萄酒分别加热到不同的温度,一次次对比品尝,最终,他发现:把葡萄酒加热到55度,才是最佳度数。这样,不仅酒质非常醇厚,不失最初的风味,还能保持最适宜的甜度。
⑤同样是偶然。1894年11月8日傍晚,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终止了一天的工作。他将阴极射线管放在一个黑袋子里,关闭了实验室的灯源。然而,当他重新返回实验室,准备取回一件物品时,他惊奇地发现:当开启放电线圈电源时,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光屏居然发出了荧光。接着,他试着用书本、薄木板以及片状的金属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彷佛这些东西都成了透明物体。
⑥经过反复研究,伦琴发现了举世震惊的“x”射线,由此,也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产生。然而,极具有调侃意义的是,在这之前,一位牧师在冲洗照片时,也曾偶然发现这一奇怪的现象。但,遗憾的是,那张照片却被他当做底片问题,随手丢弃在废纸篓里。最终,牧师也得到了底片销售商几美元的赔偿。直到伦琴公布发现一种不知名的简称为“x”的射线,他才如梦方醒。一个伟大的发现,就这样与他(乙)(A.阴阳两隔 B.失之交臂)。
⑦一次偶然,巴斯德让葡萄酒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一次偶然,伦琴发现了“x”射线。巴斯德曾谦逊地说:“我的成功来自偶然”。爱迪生也有过“成功来自偶然,但偶然不代表成功”之说。其实,这偶然,总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最终被发现。成功不是偶然,所谓的偶然,是千万个成功者用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的事例,也有太多的偶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心去品读和发现。
【材料一】2022年11月30日,OpenAI正式发布了一款聊天机器人ChatGPT,推出2个月,即拥有1亿活跃用户,成为史上用户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它不仅会聊天,还会编写代码、撰写文案、代写论文、即时翻译……在商业上,这是一个奇迹;在技术上,这是一项重大革新;而在社会层面,或将引发一场社会变革。
【材料二】ChatGPT与客户的互动
|
|
【材料三】此前的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局限于观察、分类和分析信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则并不局限于分析现有的数据,而是具备了生成新内容的能力。ChatGPT能直接面向大众使用者,且具备盈利模式,这将改变很多人工智能企业高成本、低回报的经营模式。
联网之后的ChatGPT,把所有的APP都“藏”到了自己身后。也就是说,未来人们不必再自己去下载和使用各种APP,互联网的统一入口变成了ChatGPT,每个人都将拥有一个专用的人工智能助手,帮我们连接一切互联网信息。除了打破APP生态,改变人们和互联网的交互模式之外,联网后的ChatGPT的信息获取渠道将指数级扩大,将能更好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实时、个性化需求。
作为一款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ChatGPT对那些为辅导孩子写作业薅秃头发的家长来说,可能是个福音,但也可能会给抄袭、作弊提供便利,而且它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常识偏差等问题,也将面临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公平等伦理问题。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
【材料四】近日,ChatGPT在与某位用户的对话中表示,它虽然近乎全能,像人一样有着物质的生命体,也会有新生代,却缺乏人所具有的最宝贵的东西——灵魂。
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灵魂?不同领域的专家曾经给出过各种不同的答案,但没有一种是全面、真切、令人满意且被广泛接受的。然而,这并不妨碍人们对生命、灵魂的常识性理解。问题不在于ChatGPT取代了人类的学习,恰恰是ChatGPT向人类提出了警示,警示人类回归生命学习、珍视生命学习。
何谓生命学习?生命学习是灵性的,是基于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这些都是超越生命体本身的。也是AI永远无法到达的。恰如一位作家所指出的,找遍ChatGPT所写的文章,独独缺了通感、情绪与复杂的价值判断这三样东西。
以生命为基准,适切生命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才是优质的学习内容与形式,而利用人工智能制作的学习内容及其复制形式,在本质上是违背生命学习的。
AI能延伸人的五官,却无法赋予人灵性。人的整个生命体的分工,以及社会环境、教育环境对这种分工的固化,极大地限制了人去实现自由、实现内省、实现生命成长。尽管如此,生命学习还是顽强地表现了出来。
比如,体操运动、舞蹈艺术就是故意去打破肢体的习惯分工;旅游爱好者不会因观看电视风光片,而止步于自然山水;音乐爱好者也不可能满足于一副耳机,而放弃音乐会门票;体育爱好者更愿意涌入大型体育场,亲身介入比赛现场气氛,尽管坐在家里看实况转播,比场内任何一个位置都看得清楚。
这样的成长是ChatGPT永远无法拥有、无法满足、无法替代的。可见,生命学习即人性的学习,在当今这个时代尤为重要。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