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淡定是真》,回答相关问题。
                                                                                                 淡定是真
      ①写出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诸葛亮,生逢乱世,世间豪杰贤才纷纷择主而仕,但他却静心隐居南阳十年,深入了解天下大势,潜心研究兵法战略,以天下为己任。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就为刘皇叔谋划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成为一代名相而永垂青史。诸葛亮的事例很好地体现了淡定与实现人生抱负之间的关系。然而,身处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我们时常要面对生活的艰难、事业的挫折或是名利的诱惑,要做到淡定却不是那么容易。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因此,在喧嚣的尘世中拥有一份淡定的心态是一种可贵的人生财富。
      ②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晋代的孙康年少时酷爱学习,却因家境贫寒,晚上读书时连灯油都没有。然而正是淡定的心态使他忘却了生活的艰难,做到了心无旁骛,坚守住了对知识的渴求,内心始终葆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于凛冽寒冬中映雪苦读,最终完成了学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孙康映雪”也成为史册上一幅动人的画面。 
      ③淡定可以炼成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淡定的心态使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在风雨大作之时,尚能高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为难得的是,因为淡定,他始终有着对品位人生追求,硬是将自己的挫折人生雕琢成为后世文人钦慕的生活坐标。
      ④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⑤失去了淡定,面对生活的艰难,战而胜之的勇气就会消失殆尽;失去了淡定,面对事业的不顺,坦然的心境就会不知所踪;失去了淡定,面对名利的诱惑,崇高的追求就会迷失于庸俗。所以,朋友们,请珍惜这宝贵的人生财富,永远拥有淡定的心态,活出人生的真性情吧!

(1)、文章第①段举出诸葛亮的事例体现了淡定怎样的作用?

(2)、阅读②④两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 “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

(3)、根据文意,请在列语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填在第③段划线处。(只填序号)
①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③屈子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阅读《父亲的鞋子》(作者李汉荣),完成题目。
         ①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来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华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②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片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文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想多了。”
         ③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包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争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④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⑤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个百草园吗?
       ⑥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
       ⑦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⑧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
      ⑨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⑩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⑪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⑫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⑬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⑭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⑮那么,我们这些自以为是地活着的人们,又能给世界留下什么呢?我们敢于践踏一切的鞋子里,除了欲望的钉子和冷酷的铁掌,还有别的可以发芽开花的种子吗?
      ⑯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无数次邂迢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
      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 , 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 , 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文人华美、隽永的诗文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旨在记录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其主题为“精准扶贫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聚焦于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过程。其研究目标为:阐明精准扶贫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实践的丰富过程,揭示取得的成效、经验,分析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提出促进精准扶贫实践的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今后要进一步拓展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空间,实现贫困人口增收。一方面,要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力度,通过产业扶贫和就近就业相结合,来拓宽贫困人口灵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西部地区还要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劳务对接工作,依托当地产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支持贫困人口在省内就地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西部地区贫困省份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强化与东部帮扶省市的劳务对接关系,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脱贫的组织化程度。

(2017 年 12 月 14 日《中国劳动保障报》)

   

    材料二:中国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 1300 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誉。

    德国《时代》周报前任总编辑、国际问题专家提奥·索默说:“上世纪 70 年代中国那些极度贫困地区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在短短 30 多年间,中国已转变为一个发展动力十足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7 亿多人脱离贫困,是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外界评价中国政府成就时,这一点绝不容忽视”。澳大利亚商务论坛主席埃文斯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论说,在减贫脱贫方面,“中国是个英雄”。“贫困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古今中外的众多事实证明,市场无法解决不平等问题,所以政府干预是必须的。”亚洲开发银行主任经济学家万广华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减贫脱贫成就举世瞩目,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级政府全方位积极参与。脱真贫、真脱贫,这个提法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彻底摆脱贫困,不会返贫:二是不仅仅指收入上升,而且要保证群众生活质量,包括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都得到根本性改善,从而真正过上美好生活。他说: 这一要求是对扶贫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对全球减贫、实现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7 年 10 月 2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我国 2013 年 11 月提出的精准扶贫,关键词聚焦在“精准”二字。当前如何做到精准,运用好大数据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用得上的大数据类别包括气候数据、地理数据、人口数据、价格数据、文本数据、图像数据、音频数据、交通数据、互联网搜索数据、生命科学数据等。

    合理运用好大数据,能够为精准扶贫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通过科学分析气候和地理数据,我们能精准判断在特定地区、特定地貌、特定环境下的农村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采集当地和全国性报章杂志等文本数据和广播电视农技节目的音视频数据,能归纳出近几年公众媒体对于某些经济作物的推广报道偏好,帮助避开种植过度热门的农作物。通过互联网关键词搜索数据进行舆情分析,能精准判断未来市场对于某些农产品的需求走势、市场分布、价格区间、品类标准、包装喜好等市场因素,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精准生产。将大数据与传统社会经济统计学分析模型相结合,能给农业生产绘出一幅更具慧眼的智能地图,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和脱贫的质量。

    (2018 年 1 月 3 日《浙江日报》)

    材料四:科学评估助力精准扶贫。减贫脱贫成效如何,既要用数字说话、善于运用第三方评价,更要看到老百姓的实际脱贫成效。运用大数据对减贫脱贫进行评估是把双刃剑,有的评估指标过分依赖数字,反而有失准确性。比如,评估一户人家是否脱贫,有评估机构全用数据去评估:每人四季衣服应有多少件?鞋子多少双?粮食多少斤?床有几张?引起一些村民的反感。用好第三方评估这一新生事物,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完善,应该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中央相关部门不久前表示, 要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检查评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在“互联网+脱贫”时代,应积极搭建贫困农民办事不出门、卖货在网上的“互联网+脱贫”新模式。贫困地区的政府应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农产品销路。用扶贫数据平台实现扶贫的精准,让扶贫对象与帮扶部门的信息实现精准到人,让扶贫进入、退出机制和第三方评估实现适时动态监测,支持互联网企业在扶贫领域的投入和参与,鼓励地方政府在“互联网+脱贫” 领域的尝试和创新。

    (2018 年 1 月 2 日《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屋头青瓦是谁家

潘新日

    ①一场雨,让寄居在小城隐在淡淡的雨雾中,临窗而立,瓢泼的雨把楼下的青瓦洗得清亮,雨水顺着瓦楞流着,在檐下挂起了一条条银丝,清脆的雨滴声里,溅起了思乡的水花,朦胧里似曾看见了青瓦上的故乡。

    ②夏天的雨下得如此急,甚至楼下的阿婆来不及收院子里的衣服,我木然地看着阿婆迈着祖母一样蹒跚的脚步,在院子里奔忙,脚下踩着家乡一样的韵味。这个时候,我会庆幸自己住的楼下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幽深的小巷里,几十排青砖黑瓦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弥漫着民国的韵致,祖先的味道。

    ③这样的天气里,我可以在雨中细细品味故乡的味道,精心聆听雨中的精彩。雨滴拍打着青瓦,犹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轻音乐,雨声里有我梦里的家,有我青砖黑瓦的童年。我似乎看到瓦楞间的青苔和一棵棵直起腰身的野蒿,还有散落在小巷里的一朵朵红的、蓝的、七彩的伞花,一切都那么相似,一切都那么亲切。异乡里,古巷就是一条长长的藤,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南方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详。

    ④真的没有想到在这样的闹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片天地,和家乡的情调如此相近,只是少了青山秀水。如此,那无边的乡愁也变得淡然了,虽然身处异乡,却因了这些故乡一样的青瓦而内心殷实,充盈着幸福和快乐,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都很知足。

    ⑤在江南这一排排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已经摈弃了民国所有的遗风,已找不到故乡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它把古朴的身影遗落在繁华里,在城市的节奏里呼吸、生活,除了青瓦本身的年龄和记忆,所有的都融进城市的心跳里。

    ⑥雨中的青瓦格外别致,这些城市里的隐士把青衫和旗袍压进箱底,让梅雨的叮咛慢慢发霉,长出许多思念来,一片青瓦,一块历史,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在小巷里弥漫。我想起戴望舒,想起丁香一样的女孩,想起民国的油纸伞,但此时花开已没了旧人。

    ⑦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的青瓦房,没有拘束,可以自由地敞开胸怀,让细细的炊烟顺着风远行,流浪的身影里,有瘦弱的文人,有迁徙的商旅,有远嫁的红颜,在这样的青瓦泪里思念着,怀旧着,他们在青瓦覆盖的木格子窗棂边沉吟、思念,古诗词里的张继、李商隐带着古风,流下了思乡泪水。

    ⑧时常,我会把青瓦当做一部旧书,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子,在亲切和畅想中阅读乡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心中的家园,任何一处青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有家乡的味道,都能生出家的温馨,天南地北,青瓦就是流浪的历史,任何建筑都无法代替的历史,当然,加上木门边的蓑衣和斗笠、檐下的农具,堂屋里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案头上的线装书,这些民间的朴实记忆沉淀了一个地方的丰厚底蕴,我喜欢。

    ⑨青瓦也是历史中发黄的名片,它们静静地鱼鳞一样点缀在各个角落,有名的,没名的,都一样的厚重着,抵达游子的内心深处。如甪直、周庄、鲁镇、凤凰、木渎、同里、乌镇、西塘、宏村、大理、婺源,院落有乔家大院、李家大院、刘家大院,大的有古城的城楼,小的有不同时代的县衙,文人雅士里有丰子恺的缘缘堂;有戏院、有宗祠、有寺庙。总之,那些与青瓦有关的建筑细节,花窗、飞檐、雕梁和隔扇,早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建筑点缀,成了一种文化抑或精神上的指向,指向古典,指向旧梦,幻化出生活的七彩来。

    ⑩青瓦上的故乡是遥远的乡愁、是故乡的低语、是亲人的倾诉,是童年的遥想、是民间的歌谣,是农历里的季节,是婉转的鸟鸣,是唐代李义山缠绵的“巴山夜雨”,是宋朝柳三变萧瑟的“秋风斜雨”,是陆放翁清新的“杏花小雨”,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雨声里,我把目光久久地定格在凝重的青瓦之上,看着它们在故乡的思绪里静静地被雨声浸润。

    ⑪雨声敲打着青瓦上的思乡曲,茫茫雨色里,市声繁华,又有谁能掩掉喧嚣的尘世,看到青瓦上的故乡呢?纵使青瓦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而那记载着前世风雨的故乡依然清晰,是我们永远的家。

    ⑫屋头青瓦是谁家?无论在哪里,我敢说,青瓦上的故乡是民国留存的旧照片,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是最软的乡情,是最硬的风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