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卷试题

阅读《蛇胆》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蛇胆

冉正万

       记得每天放学后,都看见他父亲坐在条凳上搓草绳。绳子像一条浅黄色的长蛇,在他父亲的指掌间跳跃。他父亲问他,今天好点没有?他说,完全好了,对门那山上长的树我都能看见,山上最高的是柏树。他父亲说,可能是好些了,不过你还得吃,一直要等你能看见那些树上的鸟才行。他说,我真的看见了,不就是几只斑鸠么?他父亲摇摇头:斑鸠?早上倒有几只,现在哪有什么斑鸠?

       他沮丧极了。其实正如父亲所料,他的双眼仍是一片模糊,别说看见斑鸠,分清那山的轮廓都很吃力。他的眼睛不好,是上学后才知道的。父亲带他到庙上去问长老,讨教救治的法子。长老说问题不大,只要坚持吃完49个蛇胆就会好。吃49个蛇胆,必须要抓49条蛇来取。谁都会认为长老是无知妄言,故意出难题。或者是不便明说他的眼睛治不好,便用永不能实现的49个蛇胆来安慰他。

       但父亲是极聪明的,他在屋后的树林里放了几个鸡蛋做诱饵,让蛇来吃。他预先准备了一个木蛋,放在鸡蛋中间。蛇吃了蛋便溜到树上,一缠,鸡蛋便碎了,但木蛋是缠不破的。木蛋是用枇杷树削制的,非常坚硬,木蛋把蛇的肚囊挤出一个大包。那蛇先是不以为然后来便有些狂怒了,身体像鞭子一样抽着,嘴里吱吱叫着,直到把身上抽出一个血肉模糊的洞,挤出木蛋。这时候父亲便上前一把抓住蛇,两手按住蛇身,用刀子轻轻一划,抠出蛇胆。捧回来叫他吞下去,他闭着眼睛,只觉一个滑溜冰凉的东西被父亲喂进嘴里,舌根一用力,它便滑了下去。

       每次父亲都要把蛇提回来,给他煮一锅汤。吃罢49个蛇胆,喝罢49锅蛇汤,他的眼睛奇迹般地好起来。父亲高兴地说,这下你能看见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了,给我好好读书!

       我和他是同班同学,许多年过后,他成了一名特级教师,在离家很远的大城市教书。有次在省城相遇,他告诉我一件事。母亲过世十几年了,父亲一个人是很寂寞的,他给父亲买了台彩电,他想这下好了,看看电视,比干别的事更容易消磨时间。可春节回家,电视机不见了,他好生奇怪。问父亲,父亲说卖了,卖了钱打酒喝了。父亲的确老了,不知贵贱,他埋怨道,我一个月给你50块钱还不够你打酒喝吗?父亲没回答。他又说,你真是,喝得完那么多酒吗?父亲笑着说我又不知道那些人人马马在干啥,叽叽哇哇我还嫌吵哩。父亲的话像锋利的尖刀扎进他心里。父亲老了,眼力极差,而且每况愈下,他给老父亲买的眼镜,也成了多余的圈圈。他想去捕蛇,取蛇胆来给父亲吃。但是他胆小,最怕的动物就是蛇,打死了他也不敢摸一下。妻子更胆小,一听说蛇浑身就起鸡皮疙瘩。她坚决不允许他去冒这个险。儿子的胆子比他们都大,初生牛犊不怕虎,问木蛋怎么制作,一边向爷爷讨教一边削好了两个,可他宁愿自己去也不会让儿子去。但他没去,蛇还在冬眠哩。是夜,他辗转难眠,其实父亲很爱看热闹看稀奇。眼睛好的时候哪里热闹他就去哪儿。如今他什么地方也去不了。他给他开了不少药,吃了总不见好。他请村里人捕蛇,他给钱。可树林里的蛇很少,一下子很难捕到几十条。我说,人老了,即便有那么多蛇,吃了也不一定有用。他笑着摇摇头,我想亲自捕一条,不管有没有用,可我一条也没捕到过。说着他扭过身去,好一会才扭过来,又是一笑,说,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快十年没见面了。我说,是啊是啊。其实我们心里仍想着那些蛇胆,只是我们都不说。

                                                                                                                                                                               (摘自《新小说》2009年第1期 )

(1)、文中“或者是不便明说他的眼睛治不好,便用永不能实现的49个蛇胆来安慰他”一句有何作用?

(2)、文中的“他”的眼病是如何治好的?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

(4)、从“说着他扭过身去,好一会才扭过来”这一节中,你知道他怎么想的吗?试用两个词语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

(5)、文章最后一段“其实我们心里仍想着那些蛇胆,只是我们都不说”一句的“蛇胆”代表着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鲁迅的《社戏》一文节选,完成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地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提醒幸福 毕淑敏
        ①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②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地祈盼风暴早些到来。
        ③风暴终于姗姗地来了。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靠的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④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远去,我们守住零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⑤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⑥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⑦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以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⑧那就是幸福啊!
        ⑨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⑩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振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地训练。
        ⑪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少。
        ⑫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⑬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着什么。
        ⑭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
        ⑮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你也不要企图把水龙头拧得更大,使幸福很快地流失。而需静静地以平和之心,体验幸福的真谛。
        ⑯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⑰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愈发熠熠夺目。
        ⑱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
        ⑲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会借了它们的衣裙,袅袅婷婷而来,走得近了,揭去帏幔,才发觉它有钢铁般的内核。幸福有时会很短暂,不像苦难似的笼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⑳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我们要提高对于幸福的警惕,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
       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这是春天啦!心里就会泛起茸茸的绿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
       所以,丰收的季节,先不要去想可能的灾年,我们还有漫长的冬季来得及考虑这件事。我们要和朋友们跳舞唱歌,渲染喜悦。既然种子已经回报了汗水,我们就有权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后的风霜雨雪,让我们先把麦子磨成面粉,烘一个香喷喷的面包。
       所以,当我们从天涯海角相聚在一起的时候,请不要踌躇片刻后的别离。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有无数孤寂的夜晚可以独自品尝愁绪。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让我们一起举杯,说:我们幸福。
       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
       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心就不知不觉暖洋洋亮光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黑飞”不能再任性了

   近年来,国内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俗称“黑飞”)威胁民航安全的事件频发,近来成都机场、重庆机场接连发生的疑似无人机扰航事件也受到舆论广泛关注。

【危险有多大】

    目前,无人机在拍摄、监测、农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也在严重干扰着正常社会秩序。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重量为10公斤的无人机与飞行速度每小时90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将达到125万牛顿,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机场一旦发现无人机等航空器靠近飞机,会紧急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后,航班才能恢复正常起降。

    据重庆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5月12日晚,重庆机场遭遇无人机干扰,持续时间长达近4个小时,造成重庆机场40余个航班备降,60余个航班取消,140余个航班延误,上万旅客出行受到影响。

    事实上,除了造成航班延误,已经出现无人机违法违规飞行直接威胁公共安全的事件。今年1月15日下午,杭州萧山机场附近有人使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飞行中的客机。业内人士分析,无人机当时距离民航客机仅百米左右,已严重威胁航空安全。

    在机场净空区域以外,无人机“黑飞”也频频出现意外。①

【市场规模多少】

    近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到50%以上,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预计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专家表示,在无人机销售环节,目前没有相应的准入制度,购买门槛不高,埋下不少隐患。②

    根据现有制度,要使用无人机,需事前向相关部门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操控者还需有无人机驾驶执照。

    “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费要上万元,实在太贵了。至于提出飞行计划申请并得到批准,需要有飞行任务委托书,还要提前好几天携带相关文件、材料到相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非常繁琐。”云南省昆明市无人机飞行爱好者黄先生说。

【出台哪些措施】

    民航局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将于5月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起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此外,将于5月18日发布首批155个机场保护范围数据。

    民航局正在制定使用无人机开展通用航空经营活动的准入管理规定,针对发展特点和需求,拟将农林喷洒、空中拍照、航空摄影和执照培训四类主要经营项目列为许可对象,同时配套开发无人机准入和经营活动监管平台。

    多位专家认为,无人机“黑飞”屡禁不绝,与我国立法滞后于无人机市场快速发展有关,这又增加了我国无人机管理的难度。③

(选自《香城都市报》2017年5月18日,有删改)

回忆性散文阅读。

母亲散记 洪鸿

——写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

①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母亲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来,母亲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眼前浮现。

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疲惫的我,在异乡孤独的日子里,常常翻阅生命里那些年代久远的记忆。记忆深处,最难舍难忘、最可悲可叹的是母亲坎坷人生的辛酸往事……

④每当我想起在困顿的生活中挣扎了一辈子的母亲,想起如泉水般明澈照人心灵的母亲,想起夙愿未尝而过早逝去的母亲,我的眼泪总是禁不住簌簌而落……

⑤母亲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的名字是外公取的,外公年轻时是村里私塾的教书先生,他给母亲取名方美莲,希望母亲像莲花一样美丽高洁。

⑥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外公去世得早,母亲放弃了进私塾读“人之初”的机会,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童年时代就下地干农活,放牛、打猪草、挖野菜、上山砍柴、挑河沙等重活累活她都抢着干。母亲是长女,那时我的三个姨妈和舅舅都还小,母亲要帮助外婆一起抚养弟弟妹妹。可以说,母亲的童年是在极度困苦、贫穷的岁月中度过的。

⑦那年月,乡村里贫穷人家的女儿巴不得找个好婆家早一点嫁出去。母亲也不例外,十八岁那年,母亲便嫁给了父亲。父亲在小县城里生活,看上去要比乡村的家庭富有一些。其实不然。母亲说,她嫁给父亲时,连一床新被面都没有,更谈不上有新床睡觉了,虽然这样,但是母亲毫无怨言。那时人们都穷怕了,能求得温饱足矣。母亲之所以那么早就把自己嫁出去,完全是为了减轻外婆的生活负担。那年月,对于乡村的女孩来说,能嫁到城里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从此,母亲跳出农门,到小县城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手工业工人。

⑧母亲的勤劳能干在街坊中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上班,母亲几乎是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到西门河洗一家人的衣服,洗完衣服回家还得照顾我奶奶和我们兄妹起床,然后喂奶、做早餐。她吃完早餐就得赶紧到工厂上班,迟到了会被扣工钱。那时候他们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为了多挣点儿工资,母亲每天都是拼死拼活地干。

⑨那时候,母亲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每逢公休日,便到城外的山上去打柴火,一去就是一整天,天不亮就起床出发,晚上很晚才回家,她每次打回的柴火都够家里烧一个星期,这样一个星期就不用买柴火了。省下的钱就给我们买些必需的日常用品,偶尔也会买一点好菜为我们打牙祭。

⑩为了让我们兄妹吃好,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母亲每次在吃饭时都是等我们兄妹几个吃好,放下碗筷后,才将剩下的饭菜选择性地吃掉。偶尔有一点好菜,她也要留着送给父亲。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

⑪那一年,我小学升初中,因父亲被关进小黑屋停职反省,我虽然考县城初中成绩都合格,但就是没被录取。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焦虑不已,便带着我到县城找分管文教的殷干事。母亲流着泪对殷干事说:“是这样,我伢考初中,成绩都优良,就是因为他爸的问题,不能升学,想求您开恩帮帮忙!”

⑫结果无论母亲怎样哀求,殷干事就是不答应让我升学。看到母亲很无助的样子,我攥紧自己的小拳头说: “妈,别求他了,大不了我不上学了,还怕以后讨不到饭吃!”

⑬听了我的话. 母亲痛不欲生,说:“不求他可以,但你不能不上学,妈就是讨饭也要供你上学。我们回去再想别的办法。”

⑭这就是我的母亲啊,为了能让儿子上学,她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每每想起这段往事,我总感觉我的心被深深的母爱包裹着,整个人都沉浸在母爱的温馨里。我当时默默地告诫自己:将来一定要有出息,以报答母亲的深恩!

⑮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母亲为我操劳、为我憔悴,我的心就如刀绞一般,我听说“男儿十五立父志”,我已经13岁了,怎能再让母亲为我日夜操心呢?我当时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去挣钱,和母亲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和被困顿生活折磨得早生的白发,我对母亲说:“妈,我不想念书了,我要去乡下挣工分养活自己!”

⑯母亲转过身面朝我,双眼满是泪。那泪里包含了伤痛和愧疚,她伤痛的是自己的双肩扛不起家庭的重负,她愧疚的是未成年的儿子要到乡下去谋生,自己却无能为力。那一刻,我发现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⑰二十年后,在一个夕阳无限好的夏日,我背着行李,背着父母的牵挂和嘱咐,第一次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

⑱刚到北京不久,母亲便将电话打到我工作的报社,流着泪对我说: “伢呀,我和你爸都为你感到骄傲,你在外好好工作,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⑲从母亲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肠挂肚。

⑳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北京工作,跟母亲很少见面了。偶尔也只是在电话中简短地问候一下。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曾来北京小住过几次,可她每次都是以住不习惯为借口,住上十天半个月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说:“人老了,总是觉得在家乡好。只要你们在外面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我知道,母亲是舍不下父亲。为了心中那份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愫,她想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所以才不愿意远离家乡。

㉑今夜,我坐在窗前追忆长眠在故乡土地上的您,在异乡为您泪湿衣襟。我祈求明月为我照着故乡,向您长眠的那片土地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的母亲,三年了,我该回去看看您了!”

(有删改)

文学文本阅读

花园

汪曾祺

①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②“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一处一处断。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③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早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地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有时,不在意,怜惜它的苦心,就算了。这种性格呀!那些草有时会吓我一跳的,它在我的耳根伸起腰来了,当我看天上的云。我的鞋底是滑的,草磨得它发了光。

④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唁,难闻死人。沾上身了,不要用手指去拈,用刷子刷。这种籽儿有带钩儿的毛,讨嫌死了。至今我不能忘记它:因为我急于要捉住那个“都溜”(一种蝉,叫的最好听),我举着我的网,蹑手蹑脚,抄近路过去,循它的声音找着时,拍,得了。可是回去,我一身都是那种臭玩意。想想我捉过多少“都溜”!

⑤暑假快过去了。

⑥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喱,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蟋蟀还没喂呐,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菱,都要分给它一点。正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那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立刻它就化成一摊水了。

⑦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

⑧有时一只鸟冒冒失失飞进那个花厅里,于是大家赶紧关门,关窗子,吆喝,拍手,用书扔,竹竿打,甚至把自己帽子向空中摔去。可怜的东西这一来完全没了主意,只是横冲直撞地乱飞,碰在玻璃上,弄得一身蜘蛛网,最后大概都是从两椽之间空隙脱走。

⑨园里什么花开了,常常是我第一个发现。祖母的佛堂里那个铜瓶里的花常常是我换新。对于这个孝心的报酬是有需掐花供奉时总让我去,父亲一醒来,一股香气透进帐子,知道桂花开了,他常是坐起来,抽支烟,看着花,很深远的想着甚么。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蜡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瓷碟子里放在妈和二伯母妆台上,再去上学。我穿花时,服伺我的女佣人小莲子,常拿着掸帚在旁边看,她头上也常戴着我的花。

⑩我们那里有这么个风俗,谁拿着掐来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抢的,表姐姐们每带了花回去,必是坐车。她们一来,都得上园里看看有甚么花开得正好,有时竟是特地为花来的。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乐于干这项差事。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丁香树上,听她们在下面说:“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冒一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有时我也贡献一点意见,以为某枝已经盛开,不两天就全落在台布上了,某枝花虽不多,样子却好。有时我陪花跟她们一道回去,路上看见有人看过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兴。碰到熟人同学,路上也会分一点给她们。

⑪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有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地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他们都说这是不好的,有甚么不好呢?

⑫大雨忽然来了。一个青色的闪照在槐树上,我赶紧跑到柴草房里去。那是距我所在处最近的房屋。我爬上堆近屋顶的芦柴上,听水从高处流下来,响极了,訇——,空心的老桑树倒了,葡萄架塌了,我的四近越来越里了,雨点在我头上乱跳。忽然一转身,墙角两个碧绿的东西在发光!哦,那是我常看见的老猫。老猫又生了一群小猫了。原来它每次生养都在这里。我看它们攒着吃奶,听着雨,雨慢慢小了。

⑬四月二日。月光清极。夜气大凉。似乎该再写一段作为收尾,但又似无须了。便这样吧,日后再说。逝者如斯。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5年第9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