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边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 , 皆朝于齐。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镜(察看) C、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2)、与例句中划线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 C、妾畏臣 D、何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正面描写邹忌身材的魁梧,容貌的漂亮。邹忌确实是一个美男子。 B、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城北徐公还美,是发自内心的赞美。 C、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目的是劝说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D、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大治、强盛。
(4)、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小石潭记》)


       (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 , 或倍尺 , 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 , 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 , 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 , 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石渠记》)
[注] 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桥:架桥。③幽幽:水细流的样子。④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⑤倍尺:二尺。⑥泓:深潭。水深而广。⑦堕:落,流。⑧纡余:曲折伸延。⑨箭:小竹。⑩庥(xiū):同“休”,休息。

秋天的怀念 ,回答相关问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