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2019-2020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七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沙漠较量的女人

    当听到记者称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的殷玉珍为“和沙漠较量的女人”时,殷玉珍摇着头说:“和沙漠敢较量、斗气,是后来的事了。一开始,我哪敢和它斗气?我是怕得不行呀!”

    1985年,年仅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子,嫁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腹地——乌审旗的井背塘。说是村子,其实只有他们一家人,方圆几十里是茫茫无际的沙漠。新房竟是半掩在黄沙里的一个地窖,人要深猫着腰才能进去。一起风,黄沙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小屋随时都有被沙魔呑噬的危险。风一停,一家人就得赶快用铁锹把门口和屋顶的沙子往外铲。她暗下决心:这辈子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

    这年秋天,殷玉珍用一头羊换回600株树苗,用驴分6次驮回了家,把自己的房前屋后都围种上。第二年春天,栽下的树竟然全活了!一家人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初尝甜头,更加坚定了殷玉珍种树的决心。

    为了买树苗,她每年都要喂几口大肥猪,卖肉换钱。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家里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种树上。有时凌晨3点,就到19公里以外的苗圃驮树苗。一次,3头牛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可随之而来的一股大风,把苗垛子刮到了坡底。殷玉珍一次又一次地把苗垛子重新抬上了牛背。还有一次,她和丈夫正在离家几十千米外挖树坑,突然间来了沙尘暴。沙丘开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移动,他俩被吓坏了,赶紧向家里跑;可由于眼睛睁不开,半天也找不到家。后来,还是循着自己家的狗叫声摸到了家里。

    多年与沙漠的较量,使殷玉珍摸索出一套治理流动沙丘的好办法: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现在,她每年植树的控制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在殷玉珍看来,治住沙了,才能种上地,有了好地,才能喂牲口,把牲口卖了,才能增加收入,然后再投到治沙上,形成良性循环。去年,她除了种一些常规作物外,还种了西瓜、哈密瓜、桃树、杏树、葡萄等经济作物。如今,殷玉珍已勾勒出一个“生态经济园”的雏形。据林业部门最新测定,到目前,殷玉珍的治沙造林面积已达5.548万亩!

    殷玉珍,这个在毛乌素沙漠创造出奇迹、营造绿色的瘦弱女子,让我们又想到了成语----人定胜天。她说,等明年夏天,她会用自己亲手种的水果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当然,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色。

(1)、阅读文章,将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无际      地       而来     为营

良性      人定      方      

(2)、请写出文中对“村子”描写的句子。
(3)、“她暗下决心:这辈子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请用一两句话说明“她”下决心的原因和“她”的实际行动是什么。

①下决心的原因:

②实际行动:

(4)、更加坚定殷玉珍种树决心的原因是(    )
A、有人取笑她自己治理风沙的行为。 B、围种在自家房前屋后的树苗都活了。 C、治好了一点风沙就能得到大家的称赞。 D、她发动了好多人来帮助她治沙。
(5)、对殷玉珍所遇到的困难表达不正确的是(    )
A、她治理风沙用的树苗都是用自己家的收入买的。 B、运树苗的路上常常遇到大风。 C、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帮助。 D、沙尘暴来了,让她睁不开眼睛。
(6)、在殷玉珍看来,治沙可形成的“良性循环”指的是(    )
A、等现在种下去的树苗长大后就可以砍了卖钱,增加收入。 B、治沙有了成就,就能得到大笔奖金,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C、治好风治,就能住在这里享受好的环境。 D、治住沙后有好地,然后养牲口卖钱,再投入到治沙上。
(7)、关于“人定胜天”一词的理解,你认为以下表达不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
A、只要是人,想怎么样就能实现,老天一定会帮你的。 B、只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C、人可以改变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D、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或天气面前,我们人类同样是不可战胜的。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一块砖

   “雯雯,该去倒垃圾了!”“哎,知道了。”我愉快地应了一声,提起垃圾斗往外走。“哦,顺便到工地带两块砖回来垫炉子。”妈妈小声对我说。“这砖是公家的呀!”我脱口而出。“公家会在乎这两块砖吗?快走!”妈妈的脸拉长了。我只好默默地提起垃圾斗向外走去。

    倒完垃圾,我来到工地上。工地上静悄悄的,静得让我发怵。我弯下腰,拿眼偷看了一下四周,寂静无人,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月亮姑娘悄悄地躲入云里,黑夜似乎在向我施加无形的压力,使我喘不过气来。我飞快地拾起一块砖。不知怎的,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我上三年级时一次拾到拾元钱,交给老师受到表扬的事。忽然,我觉得身子软绵绵的,像逃避罪过似的,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家里走去。

    “啪—,啪—”我的脚步声在楼梯响起,妈妈忙把门打开,一把把我拉进门,关切而轻声地问 怎么样 砖太重 我拿不动 这时我竟用异乎平静的语气说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隔壁传来了刚回来不久的爸爸和妈妈的谈话声。

    “雯雯这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叫他拿块砖,却说砖太重。”“孩子认识到这块砖的重量,他长大了!”爸爸、妈妈的谈话声越来越小。

    我躺在床上,看到月亮从黑压压的云层里钻出来,皓洁的月亮洒满大地。我愉快地进入了梦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秃鹤的烦恼

曹文轩

    秃鹤在读三年级之前,似乎一直不在意他的秃头。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村也不光就他一个人是秃子,又或许是因为秃鹤还太小,想不起来自己该在意自己是个秃子。秃鹤一直生活得很快活,有人叫他秃鹤,他会很高兴地答应,仿佛他本来就叫秃鹤,而不叫陆鹤。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bān)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生出要用手指头醮了一点唾沫去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事实上,秃鹤的头,是经常被人抚摸的。后来,秃鹤发现了孩子们喜欢摸他的头,就把自己的头看得珍贵了,不再由着他们想摸就摸了。如果有人偷偷摸了他的头,他就会立即掉过头去判断,见是一个比他弱小的,他就会追过去让那个人在后背上吃一拳;见是一个比他有力的,他就会骂一声。有人一定要摸,那也可以,但得付秃鹤一点东西:要么是一块糖,要么是将橡皮或铅笔借他用半天。桑桑用一根断了的格尺,就换得了两次的抚摸。那时,秃鹤将头很乖巧地低下来,放在了桑桑的眼前,桑桑伸出手去摸着,秃鹤就会数道:“一回了……”桑桑觉得秃鹤的头,跟他在河边摸一块被水冲洗了无数年的鹅卵石时的感觉差不多。

    秃鹤读三年级时,偶然地,好像是在一个早晨,他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秃鹤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人再喊他秃鹤,他就不再答应了,并且,谁也不能再用东西换得一摸。

    秃鹤不再快活了。那天下大雨,秃鹤没打雨伞就上学来了。天虽下雨,但天色并不暗,因此,在银色的雨幕里,秃鹤的头,就分外的亮。同打一把红油纸伞的纸月与香椿,就闪在了道旁,让秃鹤走过去。秃鹤感觉到了,这两个女孩的眼睛在那把红油纸伞下正注视着他的头,他从她们身边走了过去。当他转过身来看她们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两个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秃鹤低着头往学校走去,但他没有走进教室,而是走到了河边那片竹林里。

    他感到有点凉了,但直到上完一节课,他才抖抖索索地走向教室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草原(节选)

    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