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 ,“我”为何会“有些惭愧”?

(4)、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 (详写,略写)。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仙人掌花
                                                                                                             曹乾石
      ①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②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⑪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⑫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⑬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⑭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一碗“老芋仔”的阳春面

陈文茜

    ①人不用太坏,只要没有为他人设想,只要愚鲁且自私,便可能成为邪恶之人。而克服这种人性之恶的方法,正是“同理心”。我人生第一个同理心“大事件”,来自外婆的重病。十一岁之前,外婆对我疼爱无微不至,直到她突然心脏肿大,住进台中中山医院加护病房。

    ②那是某个傍晚,外婆突然喘不过气来,四阿姨一看不对劲,赶紧带着外婆去医院。我看着救护车呼啸,笛声回鸣,好像穿透我的一切,永远隔下一道分割线。

    ③之后,我又跑又走了约莫三十分钟路程,经过了十几个红绿灯,穿越了许多不熟悉的街道,不断问路边人:“请问中山医院在哪里?”那是我的第一次“流浪”,我知道我从哪里来,却不知道自己的远方有多沉重。我明白一个十一岁孩子在医院里不能做什么,但是我必须抵达那里,那里有我在人间唯一的依靠。她躺在隔着高墙厚门的病房里,正被急救,医生说她可能抢救不过来了。可最终,我茫然地回家,口袋里只有五块钱,饥肠辘辘,下意识走到了家对面的面摊子,点了一碗阳春面。

    ④面摊老板是一个四川退伍老兵,擀得也煮得一手好面。外婆疼我,常常带我到面摊点卤蛋、海带芽、卤猪耳朵,外加一碗阳春面。那个深夜,老板看我一个小孩走进来只点阳春面,便惯常地问:“卤蛋不要吗?”我平静地回答:“不要。”

    ⑤第二天,当然没有人帮我准备中午的便当,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到了放学,已饥饿难忍。于是我又走进面摊,问老板:“我可以只要半碗阳春面,付一半的钱吗?”我的声音平静,表情更平静——可能因为我自小倔强,不轻易流露情绪吧。老板想了一下,说:“好。”没多久,他给了我一整碗阳春面,我愣了一下,因为我怀疑他没听清,而且我口袋里铁定付不出一碗阳春面的钱。没敢动筷子,走到正热腾腾煮面的摊子,我拉拉他的手,“老板,你搞错了……”他立即以浓重的四川乡音回答:“你先吃,我忙,待会儿再说。”我坐下来,还没吃完半碗,老板突然扔了一颗卤蛋到我碗里,转身又走了。

    ⑥我静静坐在那儿,想等他忙得告一段落再问。约莫黄昏五点,客人少了些,他走过来问:“女娃儿,你的外婆呢?”我据实以告。他立即说,“你以后天天来吃饭,外婆会好起来,你不要怕,她回来了,我再和她算钱。

    ⑦那一夜,三阿姨从台北赶回来探望外婆,我赶紧告诉她我欠面摊老板钱的事,她当晚带我向老板致谢,并还了钱。隔几天,老板告诉我,自己十六岁就被抓来当兵,一路打仗逃难,靠许多不认识的人接济,才能活到今天,“你这女娃儿聪明,好好读书,好好孝顺外婆”。

    ⑧十一岁的我没有太多同理心,却受到一个孤穷老兵的照顾。我没明白,当他说“好好读书”时,是因为他没有读书的机会;当他嘱咐我“好好孝顺外婆”时,是因为他被迫和父母离散,已无孝顺的机会。那“孝顺”“叮咛”是一种遗憾,是另一种想家的表达,是深沉的叹息。面摊老板在我们这本省家庭中,一直以来绰号就叫“老芋仔”。芋仔是一种不需施肥的根茎植物,扔在哪儿就长在哪儿。长相不好,烤熟吃起来却甜甜松松,漫山遍野,只要挖个洞,就可找到几颗松软芋仔。芋仔命贱,“老芋仔”型的外省人,命也薄。

    ⑨外婆后来果然安然回家,牵着我向“老芋仔”面摊老板致谢。

    ⑩一年后,有天面摊门口特别热闹,原来“老芋仔”娶亲了,姑娘是从梨山上买来的,清瘦娇小的女子。没隔多久就生了小孩,小姑娘常背着小孩在摊前烫面。面摊老板难得经常带着笑意跟人说话,这迟来的幸福,滋味应该特别甜。

     我之后还是常常光顾面摊,标准菜色“阳春面加卤蛋”,像一种感念仪式。我几次听到他在旁边教太太,面要煮得好,放下去的时候,得立刻捞起来,再搁回去,千万不能一次烫太久,否则汤糊了,面也烂了。

    这是我的第一堂“同理心”之课。我不知道我的“同理心”导师识不识字,上了多少学,我甚至写不出他的全名。但他教导我的“同理心”之课,让我终生难忘,恩情似海。

——(摘自《天下》,有删改)

【注】①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骀荡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瘠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 ”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但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株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爱是成长的必修课

桂从路

    ①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常常令人感动不已。女友患病3年不离不弃,病床前举办婚礼;洪水中坐在屋顶歇息的年轻人,原来一直在救助他人;车祸发生后血库吃紧,全城接力献血……爱是沟通人心的桥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足以温暖人心。

    ②说到爱,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但似乎又难以用语言表达。古往今来,我们给这个美好的词汇注入了许许多多的内涵。哲学家将爱视作“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渴望”,心理学家定义爱为“人与人间抛弃恐惧、不再戒备的信赖关系”。在文学家笔下,我们能从父母的背影中理解什么是亲情,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吟唱中读懂一份倾慕。虽然“什么是爱”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都包含了一项起码的内容,那就是一种关怀与给与,一种对他人真诚而无私的关心。

    ③对爱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对爱的追求却始终如一。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先贤就讲“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涵养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君子的德行,也是中国传统理想社会的写照。刚刚过去的开学季,不出意料被各种开学致辞刷屏。高校校长的寄语,无疑是新生收获的第一笔财富,而在跋涉未来的行囊中,不少人都会把“学会爱”纳入其中。历史背景、时代条件早就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但是“学会爱”“追求爱”依然是师长们的谆谆教诲,成为年轻人成长的必修课。

    ④心中有爱,方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爱是最好的滋养,用爱浇灌,就能让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拔节生长。现实中,一些人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处世哲学,将“学会爱”视作无用的心灵鸡汤;有的精于算计、衡量得失,面对选择时不是“听从内心”而是听从利益,这些功利心态往往会滋生焦虑、走入误区。有得有失、有风有雨,这是生活的常态。唯有心中始终深爱,才能经风历雨收获内心的平和;唯有对世界充满善意,才能懂得与其抱怨不如奋斗的道理。

    ⑤心中有爱,方能走出开阔的人生。经由时间检验的爱,才能历久弥新。它不会因为生活的平淡而辜负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也不会因为道路的坎坷而迷失了内心的渴望。在这一点上,陆游可以说是充满爱的人。对爱情的追求,让他笔下的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读来格外刻骨铭心;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让他留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名句;笃定对国家的热爱,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尽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对他人、对自然、对国家的爱浸透一生,每每读到陆游的诗句,依然能够感受到穿越历史烟云的力量,给当代人以启迪。

    ⑥心中有爱,方能成就大写的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年轻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挺身而出,为民族独立甘洒热血。今天远离了战火,但甘于牺牲奉献的大爱依然延续。灾难来临时义无反顾的人民子弟兵,32年守卫孤岛无怨无悔的王继才,汽车失控后一把推开学生,自己却身负重伤的“最美女教师”……每一个凡人善举的背后,何尝不是人性的彰显、爱的力量。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心中没有对事业的爱、对国家最真诚的爱,如何能够锻造出中国人的脊梁?

    ⑦海伦·凯勒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将一生献给了聋哑人事业,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她曾这样写道,“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成长在当下的年轻人,也不妨做一个像她那样有爱的人,温暖着他人、改变着世界。

(选自《 人民日报 》2018年10月09日19 版)

现代文阅读

罗布泊的春天

    春天来到了没有春天的罗布泊。

    极目四望,寸革不长,浸漫荒漠,无尽凄凉。

    罗布泊是蒙语译名,意为“汇水之地"。这里是塔里木盆地鼓低洼处,孔雀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疏勒河,四面八方的河奔涌而来,变蜜荒为水乡。

    绿林环绕,百花盛开,牛马成群,生命绽放。然而,曾几何时,筑坝截流,疯狂水利。上游来水减少,绿洲日渐干涸。最终,滴水无存,人烟断绝,干风不度,飞鸟不来。“汇水之地”成了“死亡之海”。

    汇水退去,呈现盐売,罗布泊成了超级钾盐储蔵地。建矿修厂,开采钾盐,少不了机械、车辆,也就少不了加油站。

    2002年10月,中石油在罗布泊建起第一个加油站。三间彩钢房,一座加油棚。彩钢房,挡不住太阳,也挡不住风。一场沙尘暴下来,屋里全是沙。睡觉起来,床上是一个人形。

    2007年5月13日,前任站长走了。我来了。我来了,一干就是八年!四个人一条狗。

    没去过的人想象不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半根草都没有,更别说树了。当地人说,有草有树,就不是罗布泊了。开始我还不懂,罗布泊为啥不长草?后来,听勘探队的人说,地下140米全是盐,100年也挖不完,那还能长啥?我不甘心,就试着种。从100多公里外拉来土,把油桶割掉一半盛上土,这回总没盐了吧。可是,不管种什么,没几天就蔫了。有盐的土养不活。没盐的土也养不活。

    “死亡之海”连空气都容不得绿!没绿就没绿吧,更难过的是——没水。没电。没路。没人。除了我们,难见活物。

    当初,油站建成后,第一车油是从库尔勒运来的。运油的人背了200个馍馍,500多公里走了十五天!为啥?没路。不但没路,也没信号,全靠运气。

从汕站去公司,出发前我将提前说一声,我啥时候走的,大概啥时候到。如果不到,就派人来我。找不着活人,就收尸。我开着越野车,在茫茫戈壁滩孤独行走。含盐的沙地一块一块地翘起,好像东北平原刚犁过的地。东北的地是松软的,这里不是,硬得很,敲开一块里面全是盐。一下雨就走不成,盐化成白泥。四野苍茫,没有参照物,辨别不清方向。只好走一公里就停下来,在沙包上绑个红布条。来回走几次,布条绑多了,找不到路就找红布条。就这样,我还迷失过几次。印象最深的一次,差点儿送了两条命。我带员工小刘开车从罗布泊出来,才走了80公里,轮胎后面的钢板就断了,走不成了。那天也倒霉,原计划晚点儿走,对方打电话催,我们就起个大早,带上两瓶水,不到五点就摸黑出发了,没想到半路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咋办?不能等死,只能回去喊人。我把水给了小刘,说我去喊人。他说我去!我说我是站长听我的,你在这儿等着,太阳出来就躲车后去,中午趴到车底下。这两瓶水要省着喝,准备撑两天,可不敢一会儿就喝完了。离开小刘后,我走了十几公里就迷路了。又热,又渴,又累,一头栽倒在沙子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响。我想,我可能活不了了,余纯顺就是这样死的。正在绝望,来了一辆矿山的车,把我救了。我来到矿山,给派出所报警。所长赶紧带人赶过去。赶到的时候,小刘已经虚脱,再晚一步人就没了。

    从那儿以后,我就养成了习惯,来加油的,不管认不认识,都要问一声,师傅,你到哪儿去?如果说去玩,我就说你別去了,有可能把命玩丢了。如果说去探险,我就问东西带得全不全?水要带够,油要带够,手机号要留下。很多人不知道水的宝贵,一仰脖儿就光了。我看到这样喝水的就生气,说你不要这样喝,水是救命的!他问那咋喝;我说抿一口就得,留着万一。出事都在路上,车一坏,一躺说不定几天,没水咋弄?不是吓唬你,到时候想喝自己的尿都没有!

    跟没路一样,没水同样困扰着我们。我刚去的时候,要买水,60块钱一方,买完雇车拉到站里。里外里,水贵如油。我就把用水控制在一个月三方,每人每天一暖壶,吃喝洗涮就它了。洗脸像猫,抹两下就得,洗澡更是做梦。别说洗澡,连洗脚都不行。我规定不许洗脚,洗完脸水留着,给狗喝。它太可怜了,舌头整天伸着。所以,戈壁滩没有女人。男人不洗澡,臭就臭。女人不行。

    没水都能凑合,关键是没电。来车加油了,就打着柴油发电机发电,发好电了再加油,加完油就关机。为省柴油,也为省机器。白天加不成油,地表温度高,汽油都挥发了,出来的全是气。咋办:晚上干!白天休息,晚上通宵营业。周围要加油的都了解,天不黑不来。白天偶尔有从外面来的,就敲我们的门。所以,白天睡不好,晚上没觉睡。作业的方法很古老,先提一桶水,浇到加油机上降温排气,然后发电加油。加完油就没电了。谁能想得到没电的日子怎么过?可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白天太阳借光,晚上星星点亮。

    工作难,生活也难。自己做饭吃,洋白菜,土豆,就吃这个。总吃这个!把人都吃成了土豆。送菜的进来,天这么热,別的菜也带不成。韭菜带来就是一坨水,西红柿烂成酱。如果有拉沙的车进来还好,把菜拌上水埋在沙子里,拉到油站还能吃。说实话,天太热了,也不想吃饭。光喝水,人都肿了。早上五点半出太阳,彩钢房晒一个小时就成了蒸笼,根本待不住。温度计往地上随便一插,就是70多摄氏度。厚底劳保鞋穿上没用,隔着鞋烫脚。刮风也没用,全是热风。热浪滚滚。刚来的时候,我天天流鼻血,一流一个多月。人热得受不了,连加油机都晒黑了屏。

    日子再难,我们也没一个怂的。坚守油站,坚守罗布泊。彩钢房热得不能住,我们就挖地窝子,钻到地下去。先挖四五米,形成一个宽敞的下沉区域,铺一层水泥地面,然后横向挖洞,盖几间小房。撑上木头,砌上砖,老结实了。钻进地下,人和狗都凉快了。

    从没水、没电、没路、没人的苦难岁月,一直陪伴到现在,有了水、有了电、有了路、有了人,有了新的加油站,有了年轻的站长!

    冰天雪地的严冬过去了,春天来到了罗布泊。

    谁说罗布泊没有春天?

    两只斑鸠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在油站的雨棚下搭了一个窝。

    啊?这里没草叶,也没树枝,它们用什么搭的窝?

    我定时看去,突然,哗的一下,泪水冲了出来!

    我不敢相信!我泪流满面!我放声大哭!——它们用工地上的铁丝搭了一个窝!

阅读

科学①

[英国]托马斯·赫胥黎②

首先我要感谢你们以仁慈及欣赏的态度来接受我的演讲题——科学,我用它来祝贺你们身体健康,而且当我听到这个题目是这种会议所提议的时候,我更感谢不尽,因为近几年来我发现一个日趋强大的倾向,有些被戏称生于未有科学的时代的人,都视科学为一股入侵的势力,并认为如果科学大行其道的话,将会把所有的其他行业逐出宇宙。我想一定有很多人把我们这个时代新兴的科学视为由现代化思想之海中冒起的海怪,其目的是要毁灭掉艺术。所以呢,有这么一位希腊神话中杀死海怪的英雄 , 要借着作家的笔或编辑的文章,来发泄其不满,并随时想杀掉这只科学的海龙。诸位先生啊! 我倒希望这位英雄能把海龙想得好一点。(听众大笑)第一点,为他自身的安全起见,因为海龙的头很硬,颚很利,而过去它都能显示出征服挡住其路的东西的能力;第二点,为了公正起见,就我所知,我可以向你们保证,这种动物如果你不去理它,它非常的温和。(笑声四起)至于它对艺术这位小姐又怎样呢?它会表示出它最温柔的尊敬,对她一无所求,除了看她快乐地成家,然后每年生下一大群我们四处都可看到的可爱的孩子。(欢呼声四起)

我们姑且把比喻暂置一旁,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具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会认为科学的成长足以威胁艺术的发展?据我所知,科学与艺术是自然这面奖章的正反面,一者用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者则是以思想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如果有一天,当人们不再爱,也不再恨;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伟大的业绩不再激动人心;当野百合花不再比所罗门王的光荣事迹更美;当面对白雪皑皑的高山和深不可测的山谷,敬畏之情完全消失,到那时,科学也许真的会独占整个世界。但是,这倒不是科学这个怪物吞没了艺术,而是因为人类的一半天性已死亡,人类已失去了这份他们自古代至现在拥有的品性

(选自《名家经典散文精选》,有改动)

〔注释〕①本篇演说发表于1883年伦敦皇家学会(全称为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年会宴上。②托马斯·赫胥黎(1825—1895):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合作者及其学说的传播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