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 ,“我”为何会“有些惭愧”?

(4)、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 (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 (详写,略写)。

举一反三
阅读毕淑敏《读书使人优美》一文(略有改动),完成问题。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冰湖

      ①“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②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③“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

      ④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⑤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⑥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⑦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⑧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砸碎,渔船这才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挣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⑨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瘫坐在船舱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一会儿。可当他看见蜷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⑩“咔嚓”一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⑪“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⑫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选自《金奖小小说》,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常将风力发电视为最洁净、无污染的发电技术之一,但风力发电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电。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电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如果没有电,后果难以设想。可是,电通常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难以存储。虽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在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仿照上述方式,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70年代末,德国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它的两个储气站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美国Norton电站储气站在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万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两个大型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

    目前,该技术除了能应用于空气电站应急发电外,也是一种获取洁净能源的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风速高时,风力发电机群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秘密先生

赵悠燕

①晚饭后,天光还微亮着,这个季节.天日渐长。萧虎拿了一块湿抹布在桌子上画圈。娘走出,嗔怪:“看你,又贪玩。挑水去!”

②挑水的地方在象鼻山南麓。这座山上有个巨大的石岩,形如一头饮水的巨象,长长的鼻子一直伸入波光粼粼的海面。萧虎的肩上.鼻.荡着两只空水桶,夕阳下,灰色单衣被照成了玫瑰色。

③山旁边有座云丝庙,庙下面有口井。全村几百口人就靠这口淡水井烧饭、洗衣、养猪、种菜。庙里香火不旺,逢初一、十五,村民们拿些家里种的蔬菜瓜果来供,祈祷菩萨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④远处,一个瘦削的身影从海滩边向村口走来。萧虎看了一会儿,觉得面生。他们村是一座远离大陆的小岛,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平时很少有外人来。

⑤等萧虎挑水回家,天已暗了下来。家里点起了油灯,一个陌生人坐在桌边吃饭。娘站在旁边,手里揉着衣角,神情喜滋滋的。

⑥“小虎快来!”娘叫着,“这是我家孩子,先生,你看看,你刚才算的就是他。”

⑦萧虎认出正是刚才见到的那人,四十来岁,面容清㿑,双眼有神。他微笑着对萧虎点点头,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我说的没错,这孩子,过长江北,官在藩台,留在长江南,至少也在府台。”

⑧“先生说你将来要做大官呢。”娘兴奋地看了一眼萧虎。

⑨这位先生自称姓马,以前在家乡教书,因为兵荒马乱,和家人失散,逃到这个村里。乡亲们见他懂文墨,还会拆字看相,就把他留了下来。晚上住在云丝庙里,白天教村里的孩子认字,吃的是百家饭。马先生不收一分钱,只是规定学生每天来上学时,必须背一块石头上山。天长日久,庙前的空地上垒起很多石块。下课时间,马先生便和大家一起把石头筑起来。学生纳闷,先生拿这些石块做什么用?

⑩萧虎是这些学生里年龄最大的,先生很喜欢他,给他讲外面的世界,讲做人的道理。一晃,马先生来这个村里已经大半年,那些背上山的石头被筑成了一个圆石台。

⑪一天,马先生把大家召集起来,坐在石台上说:“为什么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看看这些石头,如果光靠我一个人,断不能筑成这么高的石台。所以我们要明白,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抱成团。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做事有决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做成大事……

⑫萧虎坐在下面,出神地听着马先生的课。他已经认识了很多字,马先生借给他几本书,他如饥似渴地读着,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⑬萧虎最喜欢去象鼻山挑水,可以偷偷懒,在井边坐上一会儿,看会儿书。这天,他正从井里打水,山下传来闹哄哄的声音。他直起身子,只见南面的海岸边泊了一艘船,十多个穿着黄褐色军装的男人气势汹汹地走进村子。萧虎想起马先生交代的话,急忙掏出身上带的书,装进打水桶里,慢慢地吊入水井藏好。

⑭山下传来村民们的哭喊声,萧虎担心娘,急急地挑水下山。这时,他看见马先生被那些人押着往海边走去,那些人把马先生推上船,驶离岸边,扬长而去,留下船身后尾随的一排白沫。

⑮第二天,村民们发现,萧虎不见了。

多年后,村里来了一个面相沉稳、气度非凡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几个人,他们打听云丝庙。村民指着远处的山上,说现在那儿叫马公台,竖了一个烈士纪念碑。当年有个从事地下工作的英雄,为了保护村里老百姓,挺身而出,后来被敌人杀害在监狱里。先生自称姓马,具体名字不详。

⑰当年自己千辛万苦,把马先生交给他的书交到了组织手里。他不知道上面有什么秘密。但马先生说过,人在书在,这本书里的秘密,比咱们的命还金贵,上面是很多人的性命。“你要知道,保密就是保命,就是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马先生的话又飘在耳畔。

⑱男人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他不知道马先生的秘密,但他知道马先生未必姓马。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